|
論壇說明 |
歡迎您來到『史萊姆論壇』 ^___^ 您目前正以訪客的身份瀏覽本論壇,訪客所擁有的權限將受到限制,您可以瀏覽本論壇大部份的版區與文章,但您將無法參與任何討論或是使用私人訊息與其他會員交流。若您希望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請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註冊的程序十分簡單、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註冊是完全免費的! 請點擊這裡:『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
|
主題工具 | 顯示模式 |
2004-07-24, 11:07 PM | #1 |
長老會員
|
一堆問題!?
1) 想做ping, whois, internal testing mode 之類應用什麼程式!?(RH 8)
Ans: (1.桌面按右鍵->新增端機 ping 168.95.1.1) 2) 怎樣restart window X!? Ans: (.打上reboot或 按左下的那個(不知道叫什麼)->登出->重新開機) 3) 怎樣在Linux OS內安裝新或更新一些軟件!? Ans: (上網找軟體不管是程式或遊戲最後副檔名一定要.rpm才是redhat系列的安裝檔點兩下或下指令rpm -ivh 你的軟體.rpm有時間會下載到不是rpm副檔名的檔案,可能是.gz的那是linux下的壓縮檔解壓縮後大多都是程式原始碼,要自己編譯才可以安裝先建議下載rpm的檔案) 4) Linux 最少要多少Ram才能運行暢快 (or swap)!? Ans: (ram當然愈多愈好如果要跑Xwindow,建議256以上,因為linux下的圖形介面比windowsxp還好所以建議多一點但如果是文字模式64mb就很足夠了) 4.1) 若swap,請問怎樣把它加多些 (還剩37M空間)? Ans: (swap建議是真實ram的三倍,但真實ram大於1gb就不用設3gb,因為也很少用到) 5) Mount CD Drive??? How?? Ans: (Auto detect when you insert CD) 6) How to share exist file with Linux in VMWare?? 6.1) Add share folder at vmware and where can I find such shared folder or have to use any command to show it up. 7) The CD ROM will not be active, When I use Vmware (The CD load in VMware but not in my original OS!?) 8) How to Add Ram Size in VMWare if I have enough physical Ram to Support overall perference 9) How to copy the setenence within the shell? ..... |
__________________ 提供下載之附件為測試及學術用途! 必須24小時內刪除,不能轉讓或出售! 請支持購買正版,尊重智識產權! |
|
送花文章: 1,
|
2004-07-24, 11:25 PM | #2 (permalink) |
協調管理員
|
1.桌面按右鍵->新增端機
ping 168.95.1.1 就可以啦 2.打上reboot或 按左下的那個(不知道叫什麼)->登出->重新開機 3.上網找軟體 不管是程式或遊戲 最後副檔名一定要.rpm才是redhat系列的安裝檔 點兩下或下指令 rpm -ivh 你的軟體.rpm 有時間會下載到不是rpm副檔名的檔案,可能是.gz的 那是linux下的壓縮檔 解壓縮後大多都是程式原始碼,要自己編譯才可以安裝 先建議下載rpm的檔案 4.ram當然愈多愈好 如果要跑Xwindow,建議256以上,因為linux下的圖形介面比windowsxp還好 所以建議多一點 但如果是文字模式 64mb就很足夠了 5.swap建議是真實ram的三倍,但真實ram大於1gb就不用設3gb,因為也很少用到 |
__________________ |
|
送花文章: 11706,
|
2004-07-26, 10:38 AM | #5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L i n u x 指 令
安 裝 L i n u x 更 改 系 統 提 示 符 號
使 用 者 資 料 L i n u x 之 s h e l l s c r i p ts 切 換 虛 擬 主 控 台 l s 列 出 檔 案 資 訊 L i n u x 的 S h e l l l n 製 作 捷 徑 檔 檔 案、目 錄 代 表 顏 色 c a t 顯 示 檔 案 內 容 檔 案 屬 性 m o r e 顯 示 檔 案 的 內 容 (暫 停) 根 目 錄 m v 更 改、移 動 目 錄 或 檔 案 / p r o c 檔 案介 紹 p w d 顯 示 目 前 工 作 目 錄 路 徑 終 端 機 資 料 設 定 檔 p a s s w d 改 變 密 碼 如 何 設 定 指令 的 別 名 r m 刪 除 檔 案 或 目 錄 cp 複 製 檔 案 mount 掛 上 檔 案 系 統 mkdir 建 立 子 目 錄 umount 卸 下 已 掛 上 的 檔 案 系 統 cd 轉 移 目 錄 mke2fs 製 作 檔 案 系 統 rmdir 刪 除 子 目 錄 adduser 新 增 使 用 者 grep 用 關 鍵 字 找 尋 檔 案 chmod 改 變 檔 案 權 限 屬 性 dd 字 碼 轉 換 程 式 chown 更 改 檔 案 或 目 錄 的 擁 有 者 df 查 詢 硬 碟 使 用 量 su 超 級 使 用 者 du 查 詢 檔 案 的 磁 碟 使 用 空 間 who 顯 示 目 前 線 上 使 用 者 find 找 尋 檔 案、目 錄 w 顯 示 目 前 線 上 使 用 者 fsck 檢 查、修 復 L i n u x 檔 案 系 統 vall 傳 送 訊 息 write 傳 送 訊 息 給 線 上 某 使 用 者 uname 查 詢 L i n u x 版 本 mesg y 或 mesg n 設 定 傳 送 訊 息 free 查 詢 目 前 記 憶 體 的 使 用 情 形 talk 與 別 人 聊 天 uptime 顯示目前的使用者和平均負荷 sync 把 記 憶 體 中 的 資 料 寫 入 硬 碟 ftp 檔 案 傳 送 date 顯 示 日 期、時 間 telnet 連 到 別 台 機 器 shutdown 關 機 rlogin 連 到 別 台 機 器 reboot 快 速 關 機 netstat 查 詢 網 路 目 前 狀 況 top 查 看 系 統 狀 態 nslookup 查 詢 I P 及 網 域 名 稱 ps 查 看 系 統 中 正 在 執 行 程 序 資 料 finger 列 出 某 人 的 線 上 資 料 kill 終 止 程 式 之 執 行 ping 查 詢 網 路 上 某 主 機 是 否 開 著 man 查 詢 某 個 指 令 的 說 明 crontab 設 定 期 執 行 的 指 令 help 查 詢 某 個 內 建 指 令 的說 明 nohup 設定退出系統後程式終止 whereis 尋 找 某 個 指 令 的 檔 案位 置 echo 印 出 字 串 locate 找 尋 檔 案 clear 清 除 螢 幕 whatis 查 詢 某 個 指 令 的 用 途 & 將 該 程 式 弄 到 背 景 執 行 at 設 定 某 一 個 時 間 執 行 某 一 指 令 cal 顯 示 月 曆 安裝 Linux: 準備兩張磁片: bootdisk: rawrite <Enter鍵> bare.i <Enter鍵> A <Enter鍵> rootdisks: rawrite <Enter鍵> color.gz <Enter鍵> A <Enter鍵> Fips (安裝程式所附) 或Fdisk 硬碟 把bootdisk 放進磁碟機後重新開機;出現boot: 時按<Enter鍵> 換rootdisks,出現slackware login: 時輸入root # fdisk /dev/hdb (表示要fdisk第二顆硬碟) fdisk指令: a:設定由那個分割區開機 c:設定dos相容標記 d:砍掉一個分割區 l:列出所有fdisk看得懂的分割區型別 m:輔助說明 n:增加一個新的分割區 p:列出目前分割區的狀態 q:不儲存並離開 t:設定一個分割區代號 u:改變硬碟資料的顯示方式 v:查看全部分割的記錄 w:儲存並離開 x:其它功能 # setup (執行安裝程式) 選擇 TARGET選項:指定安裝目的地的硬碟分割區、format、2048 SOURCE選項:選擇安裝程式來源,一般為CD-ROM (可選ATAPI/IDE);選擇custom後輸 入/slack31/slakware (依光碟片的路徑而會有所不同) DISK SETS:選擇要安裝的元件 INSTALL:安裝 (一般都選擇MENU) 製作開機磁片、設定modem、設定mouse、設定cdrom、設定字型 (m1.fnt)、設定LILO開機、設定網 路、設定mail型式、設定時區、重新開機 (輸入 shutdown -r now;不要按reset) 使用者資料:/etc/passwd 切換虛擬主控台:alt + F1、alt + F2、……… Linux 的 shell:(類似DOS之command.com): tcsh 或 bash (內定為bash) 鍵入 exit 可回到上一層 shell 或離開系統 檔案、目錄代表顏色:/etc/DIR_COLORS 目錄 (藍色) 一般檔案 (白色) 可執行檔 (青綠色) 圖檔 (粉紅色) 符號連結檔 (靛色) 系統的設備檔 黃色 壓縮檔 (紅色) 檔案屬性: 性質 檔案雍有者 群組使用者 其它使用者 d rwx r-x --x 表示檔案雍有者可讀、可寫可執行;群組使用者可讀可執行;其它使用者可執行 目錄的使用權限: r--:只能讀;可以ls看目錄下有什麼檔案而不能編輯或讀取檔案 -w-:只能寫;但還不能建目錄或拷貝檔案進去 -x:可以cd進去此目錄,但無法使用 ls rw-:可以ls看此目錄中有那些檔案;但是無法進去此目錄、無法使用ls -l、無法編輯目錄、無法拷貝檔 案進去 r-x:可以cd進去此目錄、可以使用 ls、但無法拷貝檔案進去 -wx:可以cd進去此目錄、可以拷貝檔案進去;無法使用 ls 性質:- 一般檔案 ; d 目錄 ; l 符號連結檔 ; c 字元設備 b 區塊設備 (如硬碟);s 一個socket (如/dev/printer印表機);p 一個pipe linux根目錄下的目錄說明: 目錄名稱 說明 例 bin 系統的一些重要執行檔 Kill、cp、df boot 系統開機的一些載入檔 cdrom 光碟機裡的資料被掛上來的地方 dosc 開機時把dos檔案系統掛上來的地方 etc 系統設定檔 home 使用者的自家目錄所在、ftp server lib 基本函數庫 Lost+found 系統檢查結果 mnt 可以掛上其它檔案系統 proc 整個系統運作資訊 root 系統管理者的自家目錄所在 sbin 一些設定的可執行程式、設定網路 tmp 雜七雜八的東西 usr 應用程式 X-window var 記載著各種系統上的變數的地方 vmlinuz 系統核心檔案 /proc 下的檔案介紹: more cpuinfo:顯示有關cpu的訊息 more devices:區塊設備、字元設備 more filesystems:目前核心技援的檔案系統 more dma:直接記憶體存取 more interrupts:中斷向量值、中斷次數 more ioports:系統中每個設備的輸出輸入埠的位址範圍 more meminfo:記憶體分配狀態 more pci:顯示PCI介面訊息 終端機資料設定檔:/etc/termcap export TERM=vt100 (設定終端機為vt100;bash shell) 如何設定指令的別名:例:將 ls -l 設定成dir alias dir='ls -l' (以後下dir指令相當於下 ls -l 指令) 如何更改系統提示符號: ps1='參數' (一般指令列的提示符號) ps2='參數' (當指令太長需換行時第二行的提示符號) ps1的參數: \h主機名稱 \w 當時目錄所在 \s shell的名稱 \$ 如果是使用者為root時顯示#;其它使用者顯示$ \t 以時間來表示 \d 以日期來表示 \u 目前的使用者代號 \# 指令的序能 \! 指令的歷史序號 \\ 顯示\符號 字串:顯示此字串 linux之shell scripts (類似dos之批次檔) 例:製做類似dos之diskcopy外部指令 檔案名稱:diskcopy #!/bin/sh echo -n "Insert source disk in first floppy drive,then hit enter" read ans; dd if=/dev/fd0 of=/tmp/dcopy$$ echo -n "Remove source disk and insert other disk ,then hit enter" read ans; dd of=/dev/fd0 if=/tmp/dcopy$$ /bin/rm -f /tmp/dcopy$$ 備註:不用副檔名;需更改檔案屬性為可執行;例 chmod 755 diskcopy ls:列出檔案資訊 → 類似dos之dir -l:列出詳細的檔案資訊 -a:列出全部檔案包括隱藏檔 -R:遞回列出檔案及子目錄其下的所有子目錄和檔案 -x:以多欄方式列出,字母順序由左而右 -i:以i -node來列出,會列出每個檔案在磁碟中的編號 -m:列出檔案時以逗號 , 來分隔 -n:把群組及檔案擁有者名稱轉成數字代碼 -t:依檔案的修改時間排序 (由新而舊) -u:依檔案上次的存取時間排序 (需與t配合) -s:檔案的大小以區塊為單位 (每個區塊block = 512 bytes) -o:用顏色來顯示各種類別的檔案 -r:以相反的英文字母順序顯示 -d:只顯示目錄訊息而非目錄下的檔案 ln 製作捷徑檔: ln -參數 已存在的檔案 要連結成的檔案 ln -參數 原來的目錄 要連結的目錄 參數說明: 不加:預設值;只限於相同檔案系統間的連結,且不能連結目錄 s:可作不同檔案系統間的連結,且能連結目錄 f:如果要連結成的檔案已存在,則砍掉這個已存在的檔案 n:如果要連結成的檔案已存在,則停止連結,不會砍掉該檔案 cat:顯示檔案內容 (類似dos之type) cat -參數 檔名 若不加參數:即 cat 新檔案 (類似dos之copy con 新檔名) 按 ctrl + d 結束並儲存 more:顯示檔案的內容,如果超過一頁則暫停 (類似dos之more) more -參數 檔名 指令 | more (類似dos之指令|more;如type 檔名|more) 參數說明: p:先清除螢幕再列出 c:每頁都清除螢幕一次再從螢幕最頂端列出 s:如果檔案中有許多連續空白列時,只顯示一列 l:忽略檔案中的跳頁符號 mv:更改、移動目錄或檔案 (類似dos之ren、move) mv -參數 來源檔 (或目錄) 目的檔 (或目錄) 參數說明: b:移動之前先做備份 v:做完移動之後顯示所做的移動情形 f:強迫性移動,不會詢問使用者是否確認 pwd:顯示目前工作目錄路徑 passwd:改變密碼 rm:刪除檔案或目錄 (類似dos之del、deltree) rm -參數 檔案或目錄 r:刪除其下的檔案及目錄 (類似dos之deltree) i:刪除時提出警告 f:刪除時不提出警告 d:刪除目錄,即使該目錄並非空目錄 cp:複製檔案 (類似dos之copy) cp -參數 來源檔 (或目錄) 目的檔 (或目錄) a:拷貝目錄,保留所有的資訊,包括連結的檔 d:保留連結的檔案 s:製造符號連結 f:拷貝時若相同檔名的檔案直接複蓋不提出警告 i:拷貝時若相同檔名的檔案不直接複蓋而會提出警告 l:不拷貝,但是連結檔案 p:保留檔案的修改時間及存取權限 r:拷貝時包含目錄及目錄下的檔案 mkdir:建立子目錄 (類似dos之md) mkdir -參數 目錄名稱 p:連續建立兩個以上不存在的目錄 m:設定這個目錄的存取權限 cd 子目錄名稱 → 轉移目錄 (類似dos之cd) cd ~ → 回自家目錄 ..為上一層目錄 分隔符號為非dos的@ rmdir:刪除子目錄,必須為空目錄 (類似dos之rd) rmkdir -參數 子目錄名稱 p:若刪除此目錄之後,其上層目錄變成空目錄,則一併刪除 grep:用關鍵字找尋檔案 grep -參數 '字串' 要尋找的來源檔案 數字:列出找到字串的檔案名稱和字串前後幾行的內容 A 數字:列出找到字串的檔案名稱和字串後幾行的內容 B 數字:列出找到字串的檔案名稱和字串前幾行的內容 c:顯示找到該字串的個數,不會顯示檔案內容 h:不會顯示檔名,只會顯示內容 i:忽略大小寫 L:只顯示檔名一次 m:只找尋字串完全相同者 dd:字碼轉換程式 將軟碟上的資料寫成一個檔,或把一個檔寫入磁碟 dd if=輸入檔或設備名稱 of=輸出檔或設備名稱 skip=blocks → 跳過讀入緩衝區的區塊數 bs=bytes → 設定讀寫緩衝區的bytes cbs=bytes → 一次轉換的bytes ibs=bytes → 讀入緩衝區的bytes obs=bytes → 寫入緩衝區的bytes count=blocks → 只寫入block數 conu= ascii → 將EBCDIC碼轉成ASCII ebcdic → 將ASCII碼轉成EBCDIC ibm → 將ASCII碼轉成IBM block → 將變動位元轉成固定字元 ublock → 將固定位元轉成變動字元 lcase → 將大寫變小寫 ucase → 將小寫變大寫 swab → 將每一組bytes的資料做交換 noerror → 忽略錯誤 notrunc → 不要打斷 truntate 的輸出檔 sync → 對ibs所指定的區塊大小填入空白 df:查詢硬碟使用量 a:顯示全部的檔案系統和各分割區的磁碟使用情形 i:顯示i -nodes的使用量 k:大小用k來表示 (預設值) t:顯示某一個檔案系統的所有分割區磁碟使用量 x:顯示不是某一個檔案系統的所有分割區磁碟使用量 T:顯示每個分割區所屬的檔案系統名稱 du:查詢檔案或目錄的磁碟使用空間 a:顯示全部目錄和其次目錄下的每個檔案所佔的磁碟空間 b:大小用bytes來表示 (預設值為k bytes) c:最後再加上總計 (預設值) l:計算所有檔案大小 s:只顯示各檔案大小的總合 x:只計算同屬同一個檔案系統的檔案 L:計算所有的檔案大小 find:找尋檔案、目錄 find 【起始目錄】 -name 【欲找的檔名】 -print 從起始目錄開始尋找檔案;使用萬用字元*時須在檔名兩端加" fsck:檢查、修復linux檔案系統 fsck -參數 分割區名稱 a:自動修復 r:執行時會詢問 V:顯示處理時的每一個步驟 t:指定一個檔案系統 n:不要真正執行,只看執行時會做那些動做 mount:掛上檔案系統 mount -參數 設備名稱 存放目錄 mount ip位址:/所提供的目錄 存放目錄 設備名稱:如/dev/hda2、/dev/fd0 存放目錄:必須是已存在的目錄 不加參數:顯示目前已經掛上來的檔案系統、目錄 a:掛上/etc/fstab下所述全部的檔案系統 t:指定所掛上來的檔案系統的名稱 (見/proc/filesystems) n:掛上檔案系統時不會把檔案系統的資料寫入/etc/mtab中 w:檔案系統設定為可讀寫 r:掛上來的檔案系統設定為唯讀 例:mount -t iso9660 /dev/hdd /cdrom 掛上光碟機,把光碟機之資料放入/cdrom目錄之中 umount:卸下已掛上的檔案系統 umount 已經掛上的目錄或設備名稱 例:umount /cdrom → 卸下/cdrom目錄 mke2fs:製作檔案系統 (類似dos之format) mke2fs -參數 設備名稱 adduser:新增使用者 chmod:改變檔案權限屬性 chmod □□□ 檔名 → □□□ 代表雍有者;群組;全體使用者 例:111 101 101 → □□□ = 755; 雍有者可讀、寫、執行;群組及全體使用者可讀、執行 chown:更改某個檔案或目錄的擁有者或擁有群組 chown -參數 擁有者 (或擁有群組) 檔案 R:將目錄下之檔案及其子目錄一併更改擁有者 v:執行完後顯示訊息 su:將一個普通使用者提昇為超級使用者 who:顯示目前線上使用者 -m:顯示本身的資料 -q:顯示使用者帳號和線上人數 -i:顯示使用者的閒置時間 -w:顯示線上使用者能否用write傳送訊息給他 w:顯示目前線上使用者 (可顯示正在執行的指令) vall <檔案名稱:傳送訊息給線上所有使用者 (root專用) write:傳送訊息給線上某一位使用者 write 使用者帳號 終端機名稱 mesg y 或 mesg n:設定是否讓別人傳送訊息給自已 talk 使用者帳號 終端機名稱:與別人聊天 sync:把記憶體中的資料寫入硬碟 date:顯示日期、時間 shutdown:關機 shutdown -參數 時間 訊息 k:並非真正關機,只是送出訊息 r:關機後重新開機 h:關機後不重新開機 f:快速關機 n:快速關機,不要經過init的程序 c:取消關時的程序 t:在警告訊息和刪除信號間做停留 時間可用now或任意數字 (代表分鐘) reboot:快速關機 (類似按 Alt + Ctrl + Del 鍵 top:查看系統狀態;每隔幾秒更新一次,按 Ctrl + c 結束 ps:查看系統中正在執行的程式之程序資料 -l:長格式顯示 -u:顯示使用者名稱和起始時間 -i:顯示各程式的詳細執行情況 -s:顯示各程式的訊號名稱 -v:顯示虛擬記憶體使用情況 -m:顯示記憶體分配情形 -f:顯示執行的路行群 -a:其它使用者執行的程式一併顯示出來 -x:顯示所有程序 -r:顯示前景執行的程式 -c:只顯示執行程式的名字 -e:顯示執行程式的環境變數 -f:不顯示標題欄 -w:若訊息一列無法容納,則換列顯示 kill:終止程式之執行 (配合ps指令) kill 程序號碼 (pid) → 強迫終止程式之執行 kill -l → 列出所有的信號 uname:查詢linux版本 (/proc/uname) free:查詢目前記憶體的使用情形 uptime:顯示目前的使用者和平均的系統負荷 ftp:檔案傳送 ftp IPAddress ftp 127.0.0.1 → 連進自已的電腦 !:暫時離開ftp回到自已的電腦,exit回到ftp bin:以binary模式ftp get:下載檔案 → get 檔名 【新檔名】 mget:下載多個檔案 → mget 檔名 → 可使用 * 或 ? put:上傳檔案 → put 檔名 【新檔名】 mput:上傳多個檔案 prompt:對答模式開關 → 預設值為 off bye:結束ftp telnet:連到別台機器 telnet IPAddress telnet 127.0.0.1 → 連進自已的電腦 rlogin:連到別台機器 rlogin -l 簽入的帳號 IP netstat:查詢網路目前狀況 -a:全部列出 -c:每隔幾秒鐘重新列一遍 -i:界面狀態 -n:以網路IP位址代替名稱列出網路連接情形 -o:列出時間狀態 -r:列出網路的路徑表 -t:列出tcp協定的連接情形 -u:列出udp協定的連接情形 -v:列出版本 -w:列出raw程序連結的資訊 -x:列出有關unix網域socket的資訊 nslookup:查詢一台機器的IP位址及其對應的網域名稱 finger:列出某人的線上資料 finger -參數 使用者名稱 s:使用短格式顯示使用者的各項資訊 l:使用長格式顯示使用者的各項資訊 p:使用長格式顯示時不列出計畫檔和專案檔 ping:查詢網路上某台主機是否開著 ping -參數 主機位址 c 次數:送幾次封包給這台主機,然後等待回應 d:設定SO_DEBUG選項 f:大量且快速的送網路封包給一台主機,看它的回應 i 秒數:設定幾秒鐘送一次封包給一台主機,預設值1秒 q:不顯示傳送封包的資訊,只顯示最後結果 l 次數:在次數內,以最快速的方式送封包給一台主機 man:查詢某個指令的輔助說明 → man 指令名稱 help:查詢某個內建指令的說明 (bash shell) → help 內建指令名稱 whereis:尋找某個指令的檔案位置 → whereis 指令名稱 locate:找尋檔案 → locate 相關字 whatis:查詢某個指令的用途 → whatis 指令名稱 at:設定某一個時間執行某一個指令 crontab:設定每天或每月定期執行的指令 nohup:設定退出系統後,程式仍不被終止 echo:印出字串 clear:清除螢幕 指令& → 將該程式弄到背景執行 cal 月 年:顯示月曆 -j:顯示查詢的那一天為每年的第幾天 -y:顯示整年的月曆 |
送花文章: 1,
|
2004-07-26, 10:40 AM | #6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LINUX指令彙
1.Account Management 帳號管理
Command Description, Syntax & Example 指令 解說、語法及例子 adduser Create user account 新增使用者帳號 adduser (newuser) groupadd Create user group 新增群組 groupadd (newgroup) groupdel Delete user group 刪除群組 group (existgroup) passwd Change password 修改密碼 su Enable a user to temporarily become another user. Default user is root 臨時登入成另一使用者,預設值是 root useradd Create user account 新增使用者帳號 useradd (newuser) userdel Delete user account 刪除使用者帳號 userdel (existuser) whoami Who am I 檢視自己的 Login Name 2.Background Jobs 背景作業 Command Description, Syntax & Example 指令 解說、語法及例子 % job number & execute the command background bg place the job from suspend to background CTRL-z interrupt a job and stop it (suspended) fg [%n] bring the specified job number from background to foreground jobs list the jobs being run in background kill [%n] kill the specified job number ps list all currently running process include background job 3.Basic Operation 基本操作 Command Description, Syntax & Example 指令 解說、語法及例子 cd Stands for "change directory". Changes the current working directory. If no directory is specified, then the user is returned to their home directory 切換當前目錄 cd move to home directory cd ~ move to home directory cd .. move one directory up cd dirname change to a specific directory dirname clear Clear terminal screen 清除螢幕 dir same as "ls" without options ls Display Information about files and directories 列出檔案清單 ls display information in short format ls -l display information in long format ls -a display information for every file including hidden file in a directory man Display online help 顯示線上說明文件 man command pwd Report current directory 顯示目前的工作目錄 4.Compress & Decompress 壓縮及解壓 Command Description, Syntax & Example 指令 解說、語法及例子 tar parameter 參數 -x expand the .tar file 解開 tar 檔案 -c create the tar file 打包成 tar 檔案 -z compress to / decompress from tar file 壓縮 / 解壓 -v display the output onscreen 顯示運作過程資訊 -f specify subdirectory and filename 指定子目錄與檔案 tar zxvf tarfile.tar.gz Decompress the compressed tar file to specify subdirectory and filename, display the output onscreen. * The first step to install application tar zcvf tarfile.tar.gz SubD/ Create a compress file, "SubD/" is the subdirectory to be compressed. * Useful to backup data such as user account etc... tar ztf tarfile.tar.gz view the content of tarfile.tar.gz 檢視壓縮檔案內容 zip Compress Files 壓縮檔案 zip myfiles *.txt unzip Decompress Files 解壓檔案 unzip myfiles 5.Files Management 檔案管理 Command Description, Syntax & Example 指令 解說、語法及例子 cat Concatenates files 連接檔案 cat appendfile >> originalfile chmod Change the permissions mode of file or directory 改變檔案與目錄存取權限 chmod 755 (dirname) chmod ug+rx(dirname) cp Copy files 複製檔案 cp from-filename to-filename du Displays the amount of space being used by the specified directories or files 查看目前目錄所佔的硬碟空間 less Similar to more but allows backward movement 向上下翻頁顯示檔案(全螢幕) less filename ps | less ln Creates a symbolic link to a files 建立目標檔案連結 ln -s originalfile linkfile mkdir Create new directories 建立目錄 mkdir (newdirectory) more Display file contents in full screen and page by page 向下翻頁顯示檔案(全螢幕) more (filename) ps | more mv Move files 搬移檔案 mv (filename) (targetdirectory) rm Delete files 刪除檔案 rm (filename) rm -r (dirname) delete directory and files recursively rmdir Delete empty directories 刪除空目錄 rmdir (emptydirectory) 6.Filters 過濾器 Command Description, Syntax & Example 指令 解說、語法及例子 grep Looks for patterns found in files and reports when these patterns are found 搜尋字串 ps aux | grep "sendmail" sort Sort and merge text files 排序 sort sorted.txt tr Translates or maps characters in a file from one form to another tr -d \015\032 linuxfile tr abc zyx 7.Login & Logout 登入及登出 Command Description, Syntax & Example 指令 解說、語法及例子 login login 登入 [ctrl]+d logout and return to login screen 登出及返回登入畫面 logout logout and return to login screen 登出及返回登入畫面 exit logout and return to login screen 登出及返回登入畫面 su login to another user login session, default user is "root" 登入為另一用戶 rlogin Remote Login 遠端登入 8.Modules 模組 Command Description, Syntax & Example 指令 解說、語法及例子 depmod Handle dependency description for loadable kernel Modules 處理模組間的依賴性。 modprob High level handling of loadable Modules 優化模組 - 裝上指定的模組及另一些沒有指 定,但必須用到的模組。 insmod Install loadable kernel Module 裝上指定的模組。 lsmod List Loaded Modules 列出所有裝上的模組。 rmmod Unload loadable Module 清除已裝上的指定模組。 lspci List all PCI devices include Mother Board Chipset 列出所有主機板上晶片組及 PCI 介面 9.Networking 網路工具 Command Description, Syntax & Example 指令 解說、語法及例子 finger Displays information about users on the system 顯示使用者資料 finger finger (username) ifconfig Monitor and change the state of network interfaces 查閱與設定網路介面 ifdown Disconnect ppp connection 解除 ppp 連線 ifdown ppp0 ifup Connect ppp connection 接駁 ppp 連線 ifup ppp0 netstat displays the status of network connections on TCP, UDP, RAW or UNIX sockets to the system 觀察主機與其他電腦之間的連線狀況,封包傳 輸等資料 nslookup Queries the DNS to return information about specific hosts and networks 向 DNS 查詢主機與網路資訊 ping Requests packet echos from network hosts 測試網路連接狀況 telnet To access remote computers 操作遠端電腦 10.Setup 設定工具 Command Description, Syntax & Example 指令 解說、語法及例子 kbdconfig Keyboard Configuration 鍵盤設定程式 linuxconf Linux Configuration, text mode and X-Win mode. Linux 設定程式 mouseconfig Mouse Configuration 滑鼠設定程式 netcfg Red Hat Linux network configuration tool, X-Win mode only. 紅帽 Linux 網路設定工具 netconf Network Configuration, text mode and X- Win mode. 網路設定程式 ntsysv System Service 設定系統啟動時的執行程式 setup Setup Menu 設定功能表 sndconfig Soundcard Configuration 音效卡設定程式 timeconfig Timezone Configuration 時區設定程式 Xconfigurator X Window Configuration X Win 設定程式 xf86config Traditional X Window Configuration 傳統的 X Win 設定程式 XF86Setup XFree GUI X Window Configuration XFree 圖形介面 X Win 設定程式 11.System Management 系統管理 Command Description, Syntax & Example 指令 解說、語法及例子 df Reports the amount of free disk space on any currently mounted filesystem 顯示目前硬碟所剩空間 mount attach the device to the filesystem 掛上週邊設備 mount /dev/hdc /mnt/cdrom mount the secondary master IDE CDROM to directory /mnt/cdrom mount /dev/fd0 /mnt/floppy mount the floppy disk A to directory /mnt/floppy mount /mnt/cdrom mount the CDROM to directory /mnt/cdrom mount /mnt/floppy mount the floppy disk to directory /mnt/floppy mount display the mounted device information umount detach the device from the filesystem 卸下週邊設備 umount /mnt/cdrom umount /mnt/floppy 12.System Shutdown & Restart 系統關閉及重新啟動 Command Description, Syntax & Example 指令 解說、語法及例子 reboot Reboot the system now 立即重新啟動系統 init 6 Reboot the system now 立即重新啟動系統 [ctrl]+[alt]+[del] Reboot the system now 立即重新啟動系統 halt Halt the system now 立即關閉系統 shutdown Shutdown the System 關閉系統 parameter 參數 -r Reboot the system when the shutdown is complete -h Halt the system when the shutdown is complete shutdown -r now Reboot the system now shutdown -h now Halt the system from now shutdown -r +15 Reboot the system after 15 minutes from now shutdown -h +15 Halt the system after 15 minutes from now shutdown -r 23:00 Reboot the system on 11 p.m shutdown -h 23:00 Halt the system on 11 p.m 如何使 CTRL+ALT+DEL 失效? 避免任何人都可以關機,請修改檔案 /etc/inittab , 找尋下列句子: # Trap CTRL-ALT-DELETE ca::ctrlaltdel:/sbin/shutdown -t3 -r now改為#ca::ctrlaltdel:/sbin/shutdown -t3 -r now 只准 root 登入 在 /etc 目錄內建立一文字檔案名 nologin ,內容隨意。只要系統發現此檔案存在,就會禁止其他使用 者登入,並且會顯示 nologin 檔的內容。 如何讓 Linux 以單人模式開機? 原因:當系統發生問題時,必須以單人模式進入,以便修復系統。 在命令模式下執行: telinit 1 或在 boot prompt 時,鍵入: linux single 如何可以重看開機時一大堆訊息? 在命令模式下執行: dmesg | less 如何可以在開機時自動掛上光碟機? 假設光碟機是 Secondary Master IDE CDROM hdc , 修改檔案 /etc/fstab,加入以下一行: /dev/hdc /mnt/cdrom iso9660 default 1 0 如要換光碟片,必須先 umount ,光碟片才能退出光碟機,執行: umount /mnt/cdrom 換光碟片後,必須手動重新掛上光碟機,執行: mount -t iso9660 /dev/hdc /mnt/cdrom |
送花文章: 1,
|
2004-07-26, 10:44 AM | #7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遠端昇級Linux系統
本文簡要地介紹了使用 Red Hat LINUX 的 kickstart 及網路安裝功能方便快捷地昇級己有 LINUX 系統,
文中的例子是從 Red Hat 7.2 遠端昇級到 Red Hat 9.0。 自從 5.2 版開始, Red Hat LINUX 便 增加了一個稱為 kickstart 的功能,其主要是為了減少安裝程 序中需要交互式 (interactive)的系統參數輸入,提高安裝效率。將其運用於自動安裝 LINUX,特別是需 要在短時間迅速安裝至成百台 LINUX 工作站這種特殊場合尤為適用,Stanford University 的 Menlo Park 已經有精彩的文章介紹,在此不再累述[1]。 1.昇級前系統檢查 在開始昇級系統之前,有一些容易忽視的問題容易中斷 kickstart 程序,這些問題一般是系統配置 達不到安裝最低要求,所以最好能在自動昇級之前有實驗條件先進行充分的測試再實施。 Red Hat LINUX 系統發展至今,已經不是低得 386 都可以跑得很流暢的了(Red Hat 9 已經不能在 586 以下的電 腦上執行),所以在昇級之前有必要對系統進行充分的檢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存儲空間是否足夠。Red Hat 9 最少需要 32M 的記憶體和 472M 的硬碟,記憶體一般是不會成問題 的,但是我未能在一個 500M 硬碟上裝好系統,當然現在大家的硬碟一般還是比較大,都可以進行完 全安裝了。LINUX 的系統檔案主要集中於 /usr 下,/ 下面也有一部分,一般不安裝 X 系統和大型軟體 的情況下,/usr 使用 1G 空間、/ 使用 500M 空間都可以工作得很好了。我的系統從 7.2 昇級到 9.0 系 統,/usr 和 / 的使用情況大約較昇級前增加了 30% 的樣子,所以如果大家的 /usr 和/使用率不是太高的 話,磁牒空間 的限制一般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交換分區空間是否足夠。Red Hat 9 與 7.2 的一個不易發現的區別便在此,7.2 系統是可以使用少於 兩倍實體記憶體容量的交換分區,兩倍或者多於兩倍實體記憶體的交換分區只是建議大小;而 Red Hat 9 則必須使用兩倍或者多於兩倍實體記憶體大小的交換分區,所以如果你的LINUX系統只有少於兩倍 的交換分區,那就只有再劃分一個交換分區或者增加一個交換文件,或者撥下你的記憶體讓系統交換 分區大於兩倍實體記憶體,我建議使用加一個交換分區的辦法,增加交換文件還無法在 kickstart 中實 現,至於撥下記憶體,遠端昇級就根本沒有辦法撥下記憶體了。 其他雜項。系統在自動昇級程序中會檢測一系列的硬體,如果選項圖形界面安裝,但是沒有滑鼠,系 統則會提示使用文本方式安裝;或者只有 32M 記憶體則系統也不能進行圖形界面安裝,這些都可以在 自動安裝配置文件裡進行修改以避免其發生,但是記下系統的所有硬體配置製成一個清單會對製作自 動配置文件有較大的說明 。 2.如何啟動安裝程序 首先從 Red Hat LINUX 的啟動安裝程序開始。從 Red Hat LINUX 的官方安裝裝手冊上我們可以看 到主要的幾種啟動方式:CDROM、軟式磁碟機及從 dos 環境執行光碟上的 dosutils\\autoboot.bat 文件三 種方式,對於我們來說這還是不夠的,我們的 LINUX 工作站是沒有軟式磁碟機和光碟的,當然更加不 會有 dos。通過分析各發行版第一張光碟的 /images目錄下的 boot*.img 文件我們發現,這些啟動鏡像文 件其實只有兩個主要的文件:vmlinuz 內核和 initrd.img,initrd.img是一個壓縮的最小文件系統[2]。將這 兩個文件提取到己有的 LINUX 系統 /boot 目錄下,在系統的 bootloader(一般是 LILO 或者 GRUB)配 置文件中加入相應的配置行即可啟動安裝程序。以 Red Hat 7.2 和 GRUB 為例(使用 Red Hat 8.0 的網路 啟動鏡像文件): [root@client mnt]# mount -o loop -o ro /mnt/nfs/psyche/cd1/images/bootnet.img bootnet [root@client mnt]# cd bootnet/ [root@client bootnet]# ls boot.msg initrd.img options.msg rescue.msg splash.lss syslinux.png general.msg ldlinux.sys param.msg snake.msg syslinux.cfg vmlinuz [root@client bootnet]# cp vmlinuz /boot/vmlinuz8 [root@client bootnet]# cp initrd.img /boot/initrd8 [root@client bootnet]# vi /boot/grub/menu.lst 增加如下三行: title Upgrade to Psyche via NFS kernel /boot/vmlinuz8 ro initrd /boot/initrd8 注意:以上是沒有 /boot 分區的配置,有 /boot 分區則不需要前面的 /boot,見 GRUB 配置文件中 NOTICE 部分。 重新啟動後即可選項網路昇級,和用 bootnet 軟碟啟始系統的效果是一樣的。在這裡我們將使用 Red Hat 9 的另外一個啟動檔案,這也是最近才在 Red Hat 發行版中出現的 boot.iso。將 Red Hat 9 發行 版第一張光碟的 ISO 鏡像文件裝載後,我們發現其下的 images 目錄中較 7 系列發行版多了一個 boot.iso 文件(8.0 第一張光碟根目錄下也有類似目錄),將其裝載後發現其中包含一個比較大的內核和 initrd 文 件,該initrd 包含了安裝系統時一般硬體的驅動,我使用該檔案啟動時能自動識別出 PM133 主機板的 顯示卡及比較少見的adaptec ANA-6911TX 網路卡(starfire.o),所以強烈推薦使用 boot.iso 自動昇級, 可以省卻驅動的麻煩。值得一提的是 Red Hat 9 現在已經不在 boot.img 中自帶網路卡驅動了,而 Red Hat 8 在 bootnet.img 中帶了一些一般網路卡的驅動的(intel 55X系列、tulip、8139等),大家有興趣可 以參考[2]中提到的方法解壓一下 bootnet.img 中的 initrd.img 文件就可以在lib目錄中看到這些驅動模組 文件了。 3.從哪裡安裝 昇級系統當然需要新系統的發行版源文件,發行版形式可以多樣化,即可以是光碟,也可以是光 碟鏡像文件(ISO格式),同時也可以是光碟文件的拷貝集。在 Red Hat 9 中,可供選項的安裝模式有 本機 CDROM、本機硬碟、NFS 鏡像、FTP、HTTP。從光碟安裝具有最好的相容性和易操作性,適合 個人安裝,大批量和遠端昇級則不適用;本機硬碟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速度快,而且也不需要頻繁 更換光碟,但是也不適合大批量安裝,每台工作站均儲存一份發行版鏡像拷貝實在是很浪費存儲空 間,而且要命的是我的那台機器已經沒有空間可以放下這麼巨大的文件了;NFS 則是一種比較成熟的 方式,通過 NFS 方式安裝系統只需要將 ISO 格式的光碟鏡像文件共享即可,不像 FTP 和 HTTP 方式需 要考慮目錄樹結構[2],而且 NFS 方式可以選項圖形界面安裝(FTP 和 HTTP 方式僅能使用文本界 面),速度相對 FTP 和 HTTP 方式更快,所以網路安裝建議使用 NFS 方式。建立 NFS安裝鏡像伺服器 的辦法很簡單,僅需通過 NFS 將發行版光碟鏡像文件共享即可。 [root@server root]$ cat /etc/exports /data/shrike 192.168.0.42/31(ro) [root@server shrike]# ls ks.cfg shrike-i386-disc1.iso shrike-i386-disc2.iso shrike-i386-disc3.iso 4.製作 kickstart 接下來自然就是製作 kickstart 文件了,kickstart 技術從最早推出至今已經更新了許多次,配置的語 法也是不盡相同,後來的版本也沒有做到完全相容舊有版本語法,不能說這也是一個遺憾,在此我強 烈建議使用 Red Hat 9 官方我的文件[3]來進行 kickstart 的配置,這樣才能做到萬無一失。配置文件主要 內容如下: 1)ks.cfg 文件位置。很明顯安裝程序需要讀取到 ks 配置文件才能進行自動安裝,ks 配置文件可以 有以下幾種方式讀入:啟動軟碟、啟動光碟、硬碟、網路。 軟碟讀取 ks 配置文件相對較簡單,將 ks.cfg 置於軟碟根目錄下即可,啟動後輸入 linux ks=floppy 即可開始 ks 安裝; 光碟讀取 ks 配置文件需要在製作啟動光碟時加入 ks.cfg 配置文件至根目錄下,啟動後輸入 linux ks=cdrom:/ks.cfg 即可開始 ks 安裝 ; 硬碟讀取 ks 配置文件一般是從光碟引導後,再讀硬碟中的 ks 配置文件(此時可能沒有軟式磁碟 機和網路支持),啟動後輸入 linux ks=hd:fd0:/ks.cfg,限制條件是該硬碟分區必須是 VFAT 或者 EXT2; 網路讀取 ks 配置文件則用得非常多了,通常用到的是 NFS 方式和 HTTP 方式,格式分別是 ks=nfs:server:/path 和 ks=http://< server> /< path> 。需要注意的是網路方式讀取 ks.cfg 文件時,區域網路能 自動分配 IP,因為在內核未取得 ks.cfg 配置文件之前,系統是不知道如何配置 IP 位址的,這時就要先 通過 DHCP 獲得一個 IP 位址,通過網路讀取 ks.cfg 配置文件。在具備網路條件的環境下,我強烈推薦 使用網路方式提供 ks.cfg 配置文件,使用 DHCP 配合 ks 的參數置空功能可以為大量的工作站配置不同 的 kickstart 配置文件[1][3],自動安裝功能各異的系統。我是使用 NFS 方式讀取 ks.cfg 文件。 [root@server shrike]# ls ks.cfg shrike-i386-disc1.iso shrike-i386-disc2.iso shrike-i386-disc3.iso 在待昇級系統 GRUB 配置文件中加入 ks 配置語句: kernel /boot/vmlinuz9 ro ks=nfs:192.168.0.19:/data/shrike/ks.cfg 2)經過測試,昇級系統所需要的 ks 配置參數相對較少,具體配置參數就不再累述了, UNIX 的風 格就是 KISS。以我的配置為例: reboot upgrade lang en_US keyboard us mouse none text skipx network --device=eth0 --bootproto=static --ip=192.168.0.42 --netmask=255.255.255.0 --gateway= 192.168.0.253 --nameserver=192.168.0.4 --hostname=huter.xtu.edu.cn nfs --server=192.168.0.19 --dir=/data/shrike zerombr yes bootloader --location=mbr %post chkconfig --level 345 sshd on 3)檢查一切配置無誤就可以開始遠端昇級系統了!重啟系統後,使用 ping 指令一直 ping 該昇級系 統的 IP,如無意外則大約半小時以後便可以看到該主機不可達,然後又恢復正常,使用 SSH 登入該主 機,再做一些系統參數調整(特別是 APACHE 和 PHP 的調整),昇級就大功告成了! 4)失敗總結。事情總不是一帆風順的,出錯在所難免,所以大家在實際操作之前還是要多加測 試,才可一舉成功。一般的錯誤有: 系統記憶體、硬碟分區、交換機分區空間不夠,導致昇級無法完成,解決辦法是在昇級前要留有 充分的空間,如果硬碟空間不夠,則刪除部分不用的軟體包,在此我向大家推薦一個小指令碼[4],是 從水木清華 BBS 上獲得,能解決 Red Hat Linux 刪除 RPM 軟體包時的依賴關係。 滑鼠配置。滑鼠配置語句一般可以寫為 mouse none,也可以不接參數自動檢測;另外如果沒有滑 鼠是不能使用圖形模式安裝的,所以還是使用 text 配置指令明確指定使用文本方式安裝,反正安裝程 序我們也不會看著顯示器,是吧? 配置語法錯誤。kickstart 一直在不斷發展,如果語法錯則會無法完成安裝,一般錯誤有 network 配 置語法,以前的版本配置語法是 network --static --ip 198.168.254.253......而最新的 Red Hat 9 配置語法是 network --device=eth0 --bootproto=static --ip=192.168.0.42......,所以對 ks.cfg 配置文件的檢查一定要細 心。 ks.cfg 配置文件盡可能寫得精簡,可以省卻的就省掉,特別是昇級時不會對 ks.cfg 中的軟體包配置 段進行處理,所以寫了也無益,反倒有可能讓安裝程序讀取到錯誤的配置行而停止自動安裝。 5.總結 遠端自動昇級只是對 kickstart 套用的一個自我挑戰,實際套用場合可能不會太多,但是在大規模 網路安裝中,要做到一開啟工作站就能完全自動安裝,一定要將 DHCP 和 kickstart 密切結合才能達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試想裝兩百台工作站的時候每個 kickstart 文件出錯三次,你就得在每台電腦上操作 三次,而一個完美的 kickstart 文件甚至可以讓您連顯示器都不接就完全安裝好系統,這是一件多少愉 快的事情! |
送花文章: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