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壇說明 |
歡迎您來到『史萊姆論壇』 ^___^ 您目前正以訪客的身份瀏覽本論壇,訪客所擁有的權限將受到限制,您可以瀏覽本論壇大部份的版區與文章,但您將無法參與任何討論或是使用私人訊息與其他會員交流。若您希望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請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註冊的程序十分簡單、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註冊是完全免費的! 請點擊這裡:『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
|
主題工具 | 顯示模式 |
2006-09-03, 10:45 AM | #1 |
長老會員
|
資訊 - 黃河最大支流渭河源頭 沒一滴水
黃河最大支流渭河源頭 沒一滴水 【大陸環保學者 陳聲】 前 言 黃河第一大支流渭河,由於濫伐山林,水源地被破壞,渭河源頭目前瀕臨乾涸,有關部門卻視若無睹。一群關心生態環保的大陸學者,親走渭河之源,看到乾裂的河床,枯竭的泉眼,呼籲有關部門正視,否則後代子孫,將面臨更大的自然災難。 上個月十七日,冒著濛濛細雨,我登上甘肅省渭源縣的鳥鼠山。早就知道黃河第一大支流渭河,發源於渭源縣境內鳥鼠山上的品字泉。 三眼清泉出 文人愛歌詠 六月,我到過陝西境內寶雞峽邊的渭河,看到的是一條乾河床裡的土都咧著嘴的乾河。那以後,一直盼著到渭源縣內的渭河之源去看一看。 渭源縣內的鳥鼠山南側,古時候密林深處,三眼清泉湧出,形成「品字泉」,泉旁建有禹王廟,紀念這位「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英雄。千百年來,「鳥鼠同穴」的神奇景觀,吸引眾多文人墨客訪古探勝,吟詩作賦。 河床土乾裂 剩條小水溝 尋找渭源,我和朋友先到隴西。隴西縣城離渭河之源遙遙相望,河床之闊,可用一望無際形容。我站在遼闊河床那一刻,眼前只有空空蕩蕩的河床,和一步就能邁過的小水溝! 伴隨落日,我們到了渭源縣,顧不得放下行囊,我們來到灞陵橋。當年孫科曾在橋上書有一匾:渭水長虹。那高高的拱橋,可以看出當年「東走西安輕蕩舟」的舟船之高,江水之大。如今,橋下的渭河水,連蔭蔭芳草也蓋不住,更別提水能載舟。 渭河乾了,我們期待儘早見到鳥鼠山上的「品字泉」;就是那倒品字的三眼泉水,孕育出黃河第一大支流渭河。然而,當我們爬上海拔兩千多公尺的三眼泉,哪一眼泉裡,連一滴水也沒了。 古文明之源 現在快死了 聽著「品字泉」水聲長大的張杰,如今已年逾花甲。他對我們說,八月本是雨季,前兩天當地還下了大雨,可是泉眼裡還是沒水。在乾乾的泉眼旁,老人有些激動地說:「我十幾歲時,這裡的大樹是背靠著背的,鳥鼠同穴的那棵大樹幾個人都抱不過來。那時的泉水是往上湧的,漫得哪兒哪都是。哪像現在我天天打著手電照,看看泉裡是不是有水了。」 與我同行、近年來十分關注大陸江河問題的朋友說,一條河的源頭要是枯竭,那這條河真離死亡不遠了。渭河之源也是中華文明之源,渭河之水滋潤中國文化數千年。可在我們這代人的手裡,不過一、二十年,它就乾了泉眼,乾了河床,乾了兩岸的大山。 泉眼乾了,河床乾了,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渭河之源。我們試圖找到答案,走進林業局辦公室,找到水文站的監測人員;沒想到他們對渭河源的乾涸並不在乎,一句話就對我們的問題做了回答:全球氣候變暖。 官員不在乎 還高唱凱歌 這一解釋顯然是說渭源乾了與他們無關,河流乾涸與氣候變暖之間關係的不確定性,取代砍樹開荒對大山干擾的確定性,被他們定義的那麼坦然。 在渭源縣,我們看到一段為吸引游客、剛完成電視片的解說詞,電視片的題目是「鍾靈毓秀渭河源」,第一句是「渭河,一條古老寬廣的河流」,談及渭水源頭時寫的是「集山水之大成,占峰崖之精髓」,全片隻字未提已經乾的泉眼和長了草的河床。 民政部救災救濟司司長王振耀說:「今年我國自然災害的受災、死亡、緊急轉移安置人口,農作物受災面積、倒塌房屋、直接經濟損失都明顯超過二○○一年來的同期平均水平。」民政部國家減災中心截至上個月十五日的統計表明,三億多人受災,死亡二千六百人,直接經濟損失近一千六百億元人民幣。大陸正遭受自二○○一年以來最嚴重的自然災害損失。 渭河只是中國的一條大河,然而,從它的命運中,我們看到的卻是今天國家無數江河的縮影。樹被砍了,水源地遭到破壞,有關部門不但視若無睹,還高唱凱歌。隨著人類對樹與水關係的認知,一九九八年長江下游大災後,我們痛下決心停止天然林砍伐;但這幾年對江河的過度開發,帶來新一輪的災害,是不是該重新反思人類與江河的關係? |
__________________ 應費醍醐千斛水 灑作蒼茫大宇涼 |
|
送花文章: 1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