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萊姆論壇

返回   史萊姆論壇 > 綜合討論二區 > 生活話題、日常閒聊、喇勒唬爛灌水區 > 轉帖文章區
忘記密碼?
論壇說明

歡迎您來到『史萊姆論壇』 ^___^

您目前正以訪客的身份瀏覽本論壇,訪客所擁有的權限將受到限制,您可以瀏覽本論壇大部份的版區與文章,但您將無法參與任何討論或是使用私人訊息與其他會員交流。若您希望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請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註冊的程序十分簡單、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註冊是完全免費的!

請點擊這裡:『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發文 回覆
 
主題工具 顯示模式
舊 2006-09-17, 11:22 PM   #1
non 帥哥
長老會員
榮譽勳章
UID - 17047
在線等級: 級別:35 | 在線時長:1436小時 | 升級還需:4小時級別:35 | 在線時長:1436小時 | 升級還需:4小時級別:35 | 在線時長:1436小時 | 升級還需:4小時級別:35 | 在線時長:1436小時 | 升級還需:4小時級別:35 | 在線時長:1436小時 | 升級還需:4小時級別:35 | 在線時長:1436小時 | 升級還需:4小時級別:35 | 在線時長:1436小時 | 升級還需:4小時級別:35 | 在線時長:1436小時 | 升級還需:4小時級別:35 | 在線時長:1436小時 | 升級還需:4小時級別:35 | 在線時長:1436小時 | 升級還需:4小時
註冊日期: 2002-12-24
住址: 蘭亭序始
文章: 1182
現金: 4140 金幣
資產: 1578113 金幣
預設 轉貼 - 慧律法師開示錄

轉自http://book.bfnn.org/article2/bookimages/1934.jpg

~發佛陀之慈心,撰智慧的語言~

出版序言

宗教弘法能冶化人心,直接助益社會風氣日趨正道,安住人性、提昇人格、防惡止非,解決社會種種弊端,根治眾生病態!

本社謹此恭邀,高雄文殊講堂慧律法師精心編撰專書「慧律法師開示錄」,期以「發佛陀之慈心,撰智慧之語言。」探討人生問題,切中大眾心聲,使眾生能從痛苦中站立,從迷惘中覺悟,則無量功德!

前言
引用:
一言足以興邦,而佛法一言足以頓悟,一言足以解脫。

本人從事教育已有十多年經驗,無論大學、醫院、民間團體等,數百次人生哲學講座,均有相當迴應。

今就過去內容,包括佛法名言,偉人所說,或自行參悟,體會而得,盡皆編撰一起。俾令眾生,見而法喜,頓悟人生,早脫苦海。

有人以慾為樂,有人以智為樂,智者愛惜名言,如同生命。願志同道合者,早開般(念缽)若智,同登清涼岸。

文殊講堂 慧律法師編撰
慧律法師簡介
引用:
慧律法師,係雲林縣人,於民國四十二年出生於雲林縣四湖林厝村,俗名林益謙。

法師自幼天資聰穎勤奮向學,高中時代就讀台北建國中學,六十三年就讀逢甲大學,偶然機緣加入逢大佛學社團—普覺社,以此因緣,法師於寒暑假參加各學佛營、齋戒學會等,乃在六十四年、於水里蓮因寺,依懺雲老法師皈依,法號心謙。

大學畢業後,法師繼續深造於鳳山佛教蓮社淨土專宗研究所,研究淨土宗。六十八年,於鳳山佛教蓮社依煮雲老法師座下披剃出家,剃度法號慧律。

民國六十九年,法師於高雄龍泉寺求受三壇大戒,受三年後常住台中南普陀佛學院,民國七十二年元月至七十三年七月,法師任美濃雷音寺住持。民國七十八年高雄文殊講堂落成啟用。

自七十四年七月起,慧律法師首於高雄國軍英雄館開講「死亡的藝衝」之後,旋風式地橫掃全國,其中尤以七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四日,台北中華體育館的弘法大會最為壯觀,四天內吸引九萬人潮,打破了宗教界的弘法紀錄。
慧律法師開示錄

⊙其實生活是很簡單的,最複雜的是我們自己而已。

⊙當你要開口說話時,你所說的話必須比你的沈默更有價值才行。

⊙我們要立即斷然的捨棄所有一切矯飾性的虛言、妄語,我們必須明瞭,虛言及妄語就如同我們躲在圍牆後面過活,這是使生命落入虛假及不自在的原因。

⊙現實的生活,便是涅槃本身的活動,兩者之間,並無絲毫差別。

⊙但求息妄,莫更覓真。

⊙「光」,對於從來不考慮它從那裡來的人,也會照亮他。

⊙行住坐臥皆是妙道,身心動靜總是禪機。

⊙自心如秋月何必向外馳求?

⊙只要識得平常心,則一切處都是道,不識這平常心,就顛顛倒倒。

⊙堅固心歷久不變,平常心動靜一如。

⊙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

⊙有德不在年高,無智空長百歲。

⊙地獄不為苦,不了自心為最苦。

⊙幸福是由分享而來的。

⊙不認為自己是幸福的人,絕對沒有幸福。

⊙幸福在我家的爐邊成長,而不該在別人家的庭院摘取。

⊙如何把握生命,這是智慧之中最大的工作,因為它是生存這個偉大技術中最難的章節。

⊙河流不斷,然而卻非原來之水並不停留,世上的人亦是如此。

⊙生者必滅,會者定離。

⊙妄想來了,就由它來,我總不理會它妄想自然會息。

⊙心清水現月,意定天無雲。

⊙你我都是一個心,只因迷悟而不同。

⊙兩個人同時從一個窗子往外望,一個看到的是泥土,另一個則是看到了星星。

⊙為了爬很陡的高地,首先必須慢慢地走。

⊙只要能開墾心地,要開墾世間的荒地就不難了。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

⊙機智不過是夏天的衣服,而真理卻是任何季節都適穿的。

⊙與其發現一個真理,還不如減少一個迷惑,更能夠令人聰明。

⊙處事大忌急燥,急燥則先自處不暇,何暇治事。

⊙從解脫的人到煩惱的人,其間只不過一步而已。

⊙小的水壺很快就會熱——這就是小人。

⊙慎終如始,絕無敗事。

⊙人要是因小事就夠快樂的話,就絕對不會有做大事的企圖。

⊙眾生的野心如同奔流般,絕對不會回頭向後看。

⊙不能自制的人無法稱為自由人。

⊙金錢是良好的傭人,也是惡劣的主人。

⊙金錢就像堆肥—除非散佈,否則無用。

⊙我們為了賺錢而有頭腦,為了花錢而有心情。

⊙不必花錢尋找快樂的人是最富有的。

⊙人類之德不是由他異常的努力來測定的,而是由日常的行為來測定的。

⊙以德勝人者榮,以力勝人者亡。

⊙團體的團結與否,在於每一份子是不是都能夠互相包容。

⊙在結婚之前,兩眼要張大,結婚之後,要閉一隻眼。

⊙當你追憶往昔之時,也正是遺失現在的時候。

⊙愛情是盲目的,但是愈遠卻看得愈清楚。

⊙女人的舌頭在她的身體中,是最後停止活動的部位。

⊙忠告很不受歡迎,而且最需要的都被敬而遠之。

⊙與其用言語來裝飾真理,還不如去實行。

⊙能夠計算的愛是貧窮的。

⊙沒有比澄然的清淨自性更軟的枕頭。

⊙誠實才是道德的核心。

⊙只要對你自己真實,即使你跟任何人接觸,也不會以虛偽來對待大家。

⊙只是等待著要做各種善事的人,絕對連一件都不會去做。

⊙經常保持謙虛,那麼在你被稱讚或被貶低的時候,較不會亂了方寸。

⊙惡就像山頂的滾石般,剛開始時連小孩子都能推動,一旦想要阻止它時,即使是巨人也擋不住了。

⊙我們總是認為自己所做的壞事要比別人所做的壞事較輕得多。

⊙沒有比欺騙自己更容易的事了,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所想的,我們隨時都要相信。

⊙任何的虛偽,若沒有再捏造其它的虛偽,是無法站立的。

⊙若你一天都保持著喜悅的心情,那麼你一天皆會得心應手。

⊙一個真正的佛門弟子必須要「自己去了悟」。

⊙不要執著於此時此地,要輕易鬆手,放下即是,那麼你的內在就會充滿平靜。

⊙做出偉大行為的人,不見得會被所有的人喜歡。

⊙無論何種生命—若弱、若強,若可見,若不可見,若將生,若已生—皆願彼幸福,無一例外。

⊙如果我們能從狹小的自我私利當中得到解脫,進入宇宙浩瀚無邊的生命,我們便能怯除痛苦,得到永恆的自由。

⊙對行為客觀瞭解是改進習氣的先決條件。

⊙造成人類的差別並不是生活方式,而是我們的念頭。

⊙所有你不能捨棄的東西,到最後它就會擁有你。

⊙欺騙並不是好事,因為它減損了我們的實性。

⊙眾生把自己封閉在自我的桶裏,桶口用自我的塞子堵住,最後,丟入自我的井裏。

⊙如果想要別人瞭解你,你就必須先和他人站在同一位置上。

⊙聖人不必在心中構築任何身心狀態,也不意圖去架構或摧毀任何狀態。

⊙我執就如同流膿的暗瘡,使我們受苦的就是這個「我」。

⊙語言是外在的思想,思想是內在的語言。

⊙最清楚的觀念往往因為複雜的論究而變得不明瞭。

⊙人想得愈少,就愈愛講話。

⊙容器在愈空的時候聲音愈大。

⊙當你講得過多之時,所想的一半已不存在。

⊙每個人都是自己製造幸與不幸的人。

⊙幸與不幸就像刀子,全看你是抓住刃或柄,再決定它會傷害我們或對我們有幫助。

⊙運氣非常不好的人可以安心,因為不會擔心會有更壞的運氣。

⊙瞋怒經常由愚行開始,而由悔恨結束。

⊙有幽默感的人就能享受人類的矛盾。

⊙若想藉著別人的安慰來解脫的人是永遠不可能解脫的。

⊙徹底的認識了我們的無知你就會解脫,但是眾生總是用更多的無知來束縛自己。

⊙學佛除了智慧之外還要有勇氣。

⊙若於思惟中硬加一念知見,即是生滅。

⊙一切起心動念皆是多餘的分別執著,因為終究會過去的。

⊙無常於二十四小時中皆平等的支配著一切的眾生。

⊙知見不立知,當下即是涅槃。

⊙迷昧即無明,發明便解脫。

⊙離經一字,即同魔說;望文生義,三世佛冤。

⊙我們製造了幸與不幸並稱它為命運。

⊙結婚—就是無論用何種羅盤都無法發現航路的荒海。

⊙心好處處好,心壞處處壞。

⊙這世上對某些人來說,是為了要爬升的梯子;對某些人則是為了要下降的梯子。

⊙因為人生苦短,所以我們並沒有時間一直將憎恨及不平留在心裏。

⊙人生就是—在不知道什麼是人生之中,已經過去了一半。

⊙人生就像尾巴一樣,長度並不重要,好才是最重要的。

⊙與其說人生像舞台,還不如說像角力。

⊙沒有一種悲傷不會經由時間來減輕及緩和。

⊙心的痛苦比肉體的痛苦還要壞得多。

⊙喜悅—是內心解脫自在的表現。

⊙人類現在已經變成—自己所使用的道具的道具了。

⊙孤獨是智者最佳的乳母。

⊙彌陀的本願並不挑選老少善惡之人,只要有信心便可。

⊙信仰是人生意義的悟得,由此悟得而誕生各種任務的認識。

⊙永遠不要安住在一個念頭認為自己很有修行。

⊙幸福是不能求得的,只有高高興興地過日子以招來福氣。災禍是無法避免的,只有以不害人的心來遠離災禍。

⊙障礙者,如天空裏的雲,水裏的污泥。若有障礙,則月雖明而不顯,水雖清而不現。

⊙若知現前境界皆是夢幻泡影即真修行。

⊙有智慧的忍辱是一種甘露,而無智慧的忍辱是一種壓抑。

⊙佛法不離方便法,我們要給眾生無限的希望。

⊙圓覺的本性並沒有給你任何的業障,皆因萬法唯心,都是自己的問題。

⊙心性本無雜念,本無生滅,祗因一念妄動而有無明。

⊙若不強加分別一切境界,則業障就不會現前。

⊙愛護常住物,如護眼中珠。

⊙我們要遠離惡緣在於事相中的習氣也須漸除。

⊙在不同階段中,若悟平等法性皆可融通。

⊙覺道不必將心求悟,但於一切煩惱處透得過,便是悟處。

⊙真理並不需要標籤,它不是任何人的專利品。

⊙佛教的「信」,其重點是建立在知見與了解上,這是由確知而生的堅心,由智慧而生的正見,並不是從盲信而生的信仰。

⊙佛陀的教化就好比是一條用以渡河的木筏,並不是要你執取,負在背上用的,而是要帶你渡過生死之河。

⊙不要將寶貴的時間浪費在形上的問題,而毫無必要的自行擾亂自己心境的安寧。

⊙佛教並非樂觀也非悲觀,它是「實觀」的。如實的觀照一切世間的虛妄不實,並為你指出走向解脫、和平、寧靜與快樂的途徑。

⊙多認識一點自己的心性就多得一份光明。

⊙福報以及修行乃是點點滴滴的累積。

⊙布施不是為了眾生的回饋而是為了要去除自己的貪念。

⊙若你去傷害別人,別人並不一定會被你傷害,反而是你自己的第八意識中產生了壞的種子而破壞了你自己的清淨心。

⊙我們清淨的本身,由於受到了無明的污染而變成了物質與精神的合成。

⊙只要我們一天被業報所支配,則一天不能逃出輪迴轉生,永遠得不到真正的幸福。

⊙切記,我們只是世間的管理者,並非世間的擁有者,世間為我所用非我所有,一切皆是夢幻泡影,不要執著在這虛妄不實的國度裏。

⊙一切的現象皆是我們的牢獄。

⊙我們要感恩逆境,逆境就是我們的名師,是我們成就佛道的增上緣。

⊙當你有所求時你的慾望就永遠無法得到滿足,無法得到滿足便會陷入於困擾的狀態下,所以,金剛經云:「有求必苦」。

⊙當你有很好的建言時,必須要考慮到別人的自尊。若改變不了別人就改變自己。

⊙誠意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它可以改變一個人。

⊙學佛是讓你認識人生的真理,而從我們的心裏徹底的去覺悟進而透視境界,能於一切境界中皆放得下。

⊙若以自我墮落而做為表示抗議的武器是一種很無知的行為。

⊙強摘的水果不甜,強求的姻緣不圓,萬事若能隨緣,離解脫的日子已經不遠。

⊙培養定力的起點是從寬恕眾生,不受到別人的影響開始做起。

⊙講話厚道而不苛薄者乃多福之人;講話尖酸而鋒利者乃薄福之人。

⊙無我就是凡是所有的事情皆以全體性的利益為主。

⊙我們要時時觀照一切本來就是無相,本來就是緣起性空,得失只是暫時性的東西,如果你能體悟到無常就如同發現真理。

⊙當你對自己誠實的時候,全世界就沒有人能夠欺騙得了你。

⊙給別人贏,自己並沒有輸。

⊙隨緣就是—境來不拒,境去不留。

⊙心若清淨無執,就能離開所有相的束縛。

⊙學習著不要去干涉別人你將會更解脫自在。

⊙我們虛妄的來到世間,重複的演這場錯誤的電影。

⊙犯錯是很平凡,能原諒才是超凡。

⊙我們要以一顆虛空的心去做每件事情。

⊙當你跌倒的時候不要白白的爬起來,任何一種磨鍊,都是寶貴的經驗。

⊙禪的定義即是感性、理性、智性達到最高的平衡點。

⊙語言及文字只是一種表達思想的符號而已。

⊙心若混濁不清,你將看不到自己真正的面目。

⊙若你心中有一念強而有力的執著,你就沒有別的空間去接受更好的意見。

⊙造誣者是世界上最可憐的人。

⊙強烈的分別心使你無法迴光返照,整天沈迷於自我的看法當中,而形成種種妄想更使自己痛苦不堪。

⊙人無百歲壽,常懷千歲憂。

⊙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愈單純的人愈能享受心的澄然安寧;愈複雜的人,愈會束縛自己於自我的牢獄裏。

⊙生命本來就很單純,若我們硬把它想得很複雜,那也會形成一種負擔。

⊙佛陀是發現真理的覺者,而不是去創造真理的人。凡是能創造的東西並不能永久,因為他並不是發自本性的東西。

⊙文字是心聲的寫實,心聲是文字的思想。

⊙人的起心動念是煩惱的根源,苦是跟隨著那不停的追求妄念而來的。

⊙「空」不是否認萬物的存在性而是透視它的不永恆性。

⊙過活你自己的生命,不要狂妄,用謙虛來表現你的生命。

⊙平常心:無事時心能澄然,有事時心能斷然,得意時心能淡然,失意時心能泰然。

⊙吃素並不就是代表修行,吃素是一種慈悲心的培養。

⊙你不用怨恨,因果從來不誤人。

⊙佛陀是最平凡的人,因為他徹悟宇宙間永恆的真理。

⊙看不起人家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但要擺平自己這顆傲心卻很困難。

⊙愛你所做的一切,不要做你所愛的一切。

⊙念佛要以空性為主題,先放下煩惱,念佛才能專一。

⊙愛恨交織會毀掉一個人。

⊙不知足的人會失去你一生所有的幸福。

⊙修行要像滴水穿石,鑽木取火。

⊙不要把放下當成放棄,放下是盡全力但隨緣盡分。

⊙學習別人的經驗,可以減少我們生命無謂的浪費。

⊙大智者惡不從口出,若一直仇視別人那只會痛苦自己。

⊙「貪心」,你的嘴臉叫做貧窮相。

⊙不要執著在你所看到的一些較神祕或不可思議的東西,就算看到也不要管他。

⊙時間並沒有所謂一定的定數,於每一個空間當中都可以講現在。

⊙只要你說實話,就不必常常發誓。

⊙若於境界中強加分別即是業障。

⊙人如果掩蓋著良心說話,那就見不到真正的光明。

⊙老實是一切聖賢的標誌。

⊙常讚嘆三寶使眾生有信心,就如同宏揚佛法一樣。

⊙佛教為絕對的唯心論,一切都是心的問題。

⊙性識周遍法界,悟道者那裡都是自在解脫。

⊙念佛在於專而不在於多。

⊙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夾雜著傲慢。

⊙給你最大痛苦的人,也是你最要感恩的人。

⊙若內心常懷著罪惡感,放不下,此乃是修行上最大的障礙。

⊙時間是無常的代名詞。

⊙如果你是個時常感覺自己很幸福的人,那麼你的內心就會充滿知足與愉悅,一個懂得知足的人是能夠點石成金的,因為一切的奇蹟都在你身旁。

⊙最高超的修養就是隨順眾生。

⊙學習著相信別人,日子就會很好過。

⊙生命是一口氣,快樂是一個念頭。

⊙境界若起現形時,我們要先以智慧透視觀照,再捨掉習氣、斷種子。若還是沒有辦法的話,那麼就要遠離。

⊙戰勝者滋長仇恨,戰敗者於哀痛中倒下。勝敗俱泯的人才是真正快樂而和平的。

⊙仇恨永遠不能化解仇恨,只有仁愛才可以化解仇恨,這是永恆的至理。

⊙具有滅一切苦的智識,才是絕對的聖智。

⊙你是你自己最好的善知識,沒有人可以幫你背負痛苦煩惱,也沒有人可以取奪你智慧的光芒,唯有你可以改變自己。

⊙執著是生命中最大缺陷。

⊙生命的主宰是來自內心深處的智慧,而內心深處的智慧是由放下開始做起。

⊙我們雖擁有肉體但並不是擁有生命,真正的生命是來自那永恆的智慧。

⊙我們常常用自己的模式來過生活,起初我們製造了習慣,後來習慣卻變成了我們的主人。

⊙幸福就是回歸自然不假造作。

⊙和顏愛語的讚嘆每一個眾生,不出惡口恭敬至極點,將他們都當成菩薩示現,好好的保護我們這顆清淨心。

⊙聞法要與心地相應,斷除自己壞的習氣,並保持秒秒安詳。

⊙當你什麼事都用平常心看待之時,煩惱就會比較少。

⊙不懂得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

⊙離開一切幻化的錯誤,當下就是覺悟。

⊙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萬事不打緊,最重要的是你的心。

⊙悟道者縱橫四海皆能通,隨手拈來皆是慧。

⊙自在、無礙才是學佛的目的。

⊙若你能肯定自己,這世界上就沒有人能夠否定你。

⊙透過本性,一切的造作皆是無量妙有、任運自如,完全是第一念的自然反應,一切隨緣而不變,不變而隨緣。

⊙雖然本性本自具足,但一樣要聽經聞法、解行並重。

⊙沒有分別心和執著心才是真正的苦行(悟必依智)。

⊙六塵不惡,還同正覺。

⊙當你無所求時,任何事倩都不會讓你失望。

⊙聖人無心亦無境,境界的產生只是為了方便度眾。

⊙般若智慧的前提乃是大慈大悲之心,若只單修慧而沒有悲心的話,你的智慧中就會夾雜著傲慢。

⊙無明乃是由於你沒有體悟到真實的圓覺法所起的。

⊙若心不依法修行,名為佛門外道。

⊙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

⊙學佛最重要正思惟,我們的念力就是決定業報的因,所以我們要時時觀照自己的念頭,不讓它起業因。

⊙無明來自於我們的念頭、習氣、煩惱。

⊙明明是惡念的習氣卻誤認為灑脫自在,是最要不得的。

⊙執著若未從實相上去磨鍊是難能成就的;一切法若是理論而未去實際磨鍊、體會,也只是空談而已,如何悟後起修才是最重要的工作。

⊙業力就是我們的生死,業從無明而來,無明從念頭而來,念頭從不知不覺而來,不知不覺從不懂得觀照而來。

⊙於精神上加一層錯覺就是執著。

⊙「變」是眾生的本態,也是一種無明。

⊙一切的果報都離不開第六意識的思惟。

⊙所有的論斷都不是在外而是在心。

⊙金錢是來讓你運用的而不是讓你死守的。

⊙人情事故會誤了你一生修行的大事。

⊙不要浪費時間及生命在你知道一定會後悔的地方。

⊙記住!並沒有人束縛你,最大的束縛就是你自己。

⊙讚嘆雖然是個普通平常的名詞,但用於每一個人的身上,似乎皆充滿著生命的魔力。

⊙「閒人」非等閒人。

⊙若落入數量、對立等觀念,所有的起心動念都是業。

⊙當相即道,見處即真,會相歸性,無不融通。

⊙包容異己的存在,生命才顯得偉大。

⊙文明帶給我們無窮的方便,也帶給我們無窮的後患。

⊙原始雖然單純,但也是最好的。

⊙莫執於現在的享受而忘記了將來的因果。

⊙佛因入慈心三昧,所以對一切眾生皆可降伏。

⊙如果你了無牽掛的活著,沒有意識到私毫的自我,只有無我的覺醒便不會引發苦了。

⊙吃苦是修行的助緣並不代表佛道,而是要以大智慧照破無明。

⊙若能發清淨心,不存我見,不起法見,知是空花,即得我法二空之理。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在安詳。

⊙一切法不受則妙用常現前。

⊙現在的理念思路,將影響到未來的空間。

⊙人由於無始劫以來受到業力的薰習,所以人性無量劫來的善種子、惡種子、無記種子皆具足。

⊙我們皆被無明的墳墓所埋沒。

⊙功德智慧乃萬行之初,功德智慧從無相而來。

⊙若你接受一切境界,境界就對你起不了作用。

⊙因為眾生心境不同、功德力不同,所以在娑婆世界感應的東西也不同,福報不同,則業感也不同。

⊙清淨的供養,就是尊重眾生。

⊙修行之本就是平凡、平淡、平實。

⊙能放下之人,處處皆是彌陀淨土,時時皆是清淨佛號。

⊙學佛的第一理念就是要正知正見。

⊙透過不可思議的智慧去透視一切法的虛妄不存在性即是妙觀察。

⊙修行要有志氣,乃在於肯與不肯之間(放下即是)。

⊙若總是不滿東、不滿西,著相而修,你如何修行?

⊙發上品心,得上品戒;發慚愧心,得菩提道。

⊙人在煩惱中過、在痛苦中掙扎,在無奈中結束生命。

⊙複雜的宗教儀式,把佛教偉大的「覺性教育」變成一種形式,無益於知見的啟發。

⊙當你還有一個眾生不去原諒,就不能成佛。

⊙我們要把生命化做功德,不要把生命拿來造惡。

⊙佛陀說:「不要用對立的心態來面臨這個世間」「對立將變成孤立」。

⊙空性的極至就是一切法無生。

⊙稱唸佛菩薩的名號可以感召佛菩薩的清淨之體。

⊙有因緣就要度眾生,以不慈悲不度眾生,只求自利。

⊙欲入如來圓覺妙地,當處發生,當處寂滅。

⊙心是念力,念念隨心。

⊙道是在心,而不是在外表。

⊙無念乃是沒有凡夫染著之念,而有聖人清淨妙有之念。

⊙所有的工作若能配合覺性,則所有的工作皆是佛法。

⊙人若不去面對自己的缺點,就如爛瘡般的,永遠無法根治。

⊙個人吃飯個人飽,個人生死個人了。

⊙人在大部分時間中,都希望別人給我們快樂,這是一種不懂得迴光反照的人生觀。

⊙要多接近有智慧、善良的人,薰習的力量是很大的。

⊙常常退一步想,就接近圓融。

⊙菩薩道的精神就是無怨無悔。

⊙菩薩的偉大就是能自我處理心中矛盾的問題。

⊙若戰勝習氣成佛就有希望。

⊙老實念佛即是通達本性。

⊙一切障礙,即究竟覺,一切障礙,無不是覺。

⊙念念無所住,念念即是真實性。

⊙菩薩常提起正念而不執著於正念。

⊙無論遇到甚麼境界皆以無相待之。

⊙經典的教化只是方便令我們明心見性,不是要你對文字執著。

⊙戒為無相名究竟戒。

⊙戒是戒自己,不是要你拿戒律來衡量別人。

⊙心既清淨,語默皆如,遇緣即施,緣散即寂。

⊙與其能辯,不如能忍。

⊙宇宙乃是業力所感召而來的,而業力即是無明的產物。

⊙如果要解決一切的紛爭,就必須要無限的容忍。

⊙快樂並非靠別人的施捨而來的,真正的快樂是覺悟。

⊙佛在心中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

⊙佛法不可思議處乃在於誠心與信心。

⊙境來不拒,境去不留,一切隨緣,能得自在,放下即得解脫。

⊙百種多知,不如無求為最。

⊙萬法自如如,云何有動靜,一切的影現皆是自心分別。

⊙忍受逆境,歡喜接受,一切自有因果定律。

⊙直下承擔,不要愈求愈遠,放下就是。

⊙當你滿足了生活一切基本需要之時,你會發現,你所剩下的金錢,只是一個數目字而已。

⊙自觀即自照,自覺即自在。

⊙愚痴的代名詞就是假設兩個字,因為你不能如實知如實證,所以每件事都是假設如何如何‧‧‧

⊙。如此就會落入一種懷疑、推測的觀念當中,如蠶吐絲般作繭自縛。

⊙生命只是一個念頭的轉變,快樂或痛苦皆操縱在你自己。

⊙我們於分秒當中,做事都要圓融圓滿,不要去傷害眾生。

⊙平常心是道。何謂平常心?乃無造作、無愛憎、無是非、無取捨、無凡聖即是。

⊙世間最脆弱的人就是自尊心太強的人。

⊙當我對世間無求時,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文字不礙實相,見性萬事皆圓。

⊙世間一切皆是因緣和合,了不可得,我們要當下觀空。

⊙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

⊙遠離是非即是純善之心。

⊙若能完成佛道的無常乃是真常。

⊙道由心悟,豈在坐也!

⊙若見解與我相同者,與之同行;若見解與我不同者,合掌令其歡喜。

⊙長時間接受讚嘆的人是不堪一擊的。

⊙待人要寬、律己要嚴。

⊙禪乃融於生活中,產生無量的妙有。

⊙若在主觀意識當中不執著,也可以變成客觀;若在客觀的意識當中不能包容,也將落入主觀。

⊙只要是行利益眾生的事即是菩薩行。

⊙了解因果者必定了解心性。

⊙但息妄念,別無聖解。

⊙我們應當勇敢誠懇的去正視自己的心念,就像在鏡中看自己的臉一樣。

⊙應以慈惠戰勝嫉忿,以善勝惡,以布施勝自私,以真實勝虛誑。

⊙法不離當處,在這每一念中,皆是你的覺性。

⊙與其要控制境界,不如控制我們的念頭。

⊙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而最好的依靠也是自己。

⊙當你執著於外境之時,清淨妙明的真心自然顯現不出。

⊙本性是隨著因緣而顯示出來的妙有。

⊙生死只是一種意識形態的轉變,並無真實之體。

⊙所有的文字皆要匯歸於覺性,由覺性中開採出智慧。

⊙所有無量的現相界,無非不是慈、悲、喜、捨的妙用。

⊙佛法的真正精神,並不是在外在的宗教儀式上打轉,而是來自於內在的自我覺悟,內觀自在。

⊙要常如是觀照:「不是眾生讓我們煩惱,而是自己功夫不夠。」

⊙明鑑一切境,不著一切相,離顛倒見,了知萬法唯是一心。

⊙充滿柔軟心,感恩心之人,必可成就佛道。

⊙若於清淨心中加上任何一種見(我見、法見等)束縛在某種範圍內,即是無明。

⊙若你破壞境界,即是破壞你的清淨心(境即是心),所以我們要學習心與境界調和。

⊙若能適應自己的心,所有的感覺皆是一種享受。

⊙人主宰世間皆是一種精神作用,觀念問題而已。

⊙有智慧的人,一切現象皆是我們的善知識(看你怎麼用心)。

⊙雖然一切皆是虛妄的塵境,但仍要對因果負責。

⊙最愚蠢的人就是拿別人的錯誤來煩惱自己。

⊙因地心當下即是果地覺,果地覺亦不離因地心。

⊙意識若不停止,境界將會一直現前。

⊙生命的本質乃是喜悅——歡喜自在。

⊙悟道之人,唯心無境。任何六根的作用,皆無執著。

⊙在一切差別相中,當下一切平等。

⊙多聞並不一定能夠增長道力,而是要善於觀照,觀照即行,才能糾正自己的錯誤。

⊙人不要落入對立的觀念,若你做個批判者,總有一天你也會被批判。

⊙境界乃是自心或業力所變化出來的假相。

⊙要離開文字的執著,就要將文字當成一種真理的觀照。

⊙若透過文字,則會產生執著文字的假相,而加層揣測、便偏離了真如。

⊙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若離心念,則無一切境界之相。

⊙自性本是空性,若一直強加討論即永不得見性。

⊙十方三世無一處不是菩薩布施的地方。

⊙善於觀心,必能入道。

⊙不要讓今日的無知變成明日的後悔。

⊙眾生受苦,正是菩薩發心的時候。

⊙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

⊙凡是從經驗妄想去推測分別的皆是無明。

⊙凡是從自性清淨心中體悟出來的才是真如本性。

⊙執著有如生命的休止符。

⊙當我們動了個念頭要去傷害眾生,就已經破壞了我們清淨安詳的內在。

⊙無量億劫來皆因我們意識形態的改變而形成了六道的洪流。

⊙六道輪迴乃於念頭中,一念放不下即是六道輪迴。

⊙當你內心起煩惱時,當處,當下就要叫它消滅。

⊙「法」是一切善行的來源,是一切德行的礦脈。

⊙不分別、不顛倒、不執著即是本性作用。

⊙行蘊皆是苦,涅槃是極樂。認得此真理,踏上安詳道。

⊙我們要調伏自己心裏的起心動念,將其化為功德。

⊙要將執著化為柔軟心,才能顯出清淨的境界。

⊙無明與業識幻化所產生的就是我們現在的世界。

⊙若了知因果,則會歡喜的安住於我們當下的每一分秒。

⊙佛陀說:「要用一顆宇宙的心,來過你現實的生活」。

⊙調伏了我們的心,就等同調伏了整個世界。

⊙了了見,無所見,知見無見,斯即涅槃。

⊙我們要掌握因緣,但是要接受果報。

⊙行住坐臥總是禪,萬般計較皆是空。

⊙有智慧之,乃真富貴之人。

⊙不能將一切皆歸咎於因緣,人為因素還是很重要的,我們要自轉因緣。

⊙時空的架構上,一切現象皆是自己的心所影現,造惡業,則離佛十萬八千里,一念清淨即如來。

⊙無量的喜悅及感恩,即近佛。

⊙菩提之法,非可修相—悟(了幻即離、離幻即覺)。

⊙本性自有覺悟,若強迫自己加層執著想去明白覺悟,你所覺悟的即不是本性本自具足的覺性了。

⊙我們要認識自己的立場,調整自己的身心。

⊙無牽無掛、得大自在;依法解脫,是名修行。

⊙摘取「法」的花朵,讓佛法的芳香,息滅你的一切痛苦煩惱。

⊙不要由於別人的是非善惡來影響自己。

⊙有時生命所呈現的是一種無奈,若你懂得透視因緣的生滅,則隨時無不解脫自在。

⊙願代一切眾生受諸苦惱,所作功德盡以施之。

⊙如來—如如不動來度眾生。

⊙我們要以不惜生命的精神受持真理、求法不懈,並護持正法,讓佛陀教化的甘露能普灑一切眾生。

⊙我們要常提起正念,於正念中磨鍊。就如航海員一樣,他方向理論雖然很清楚,但若沒有磨鍊的經驗,也是不夠的,所以,我們要感恩逆境,人的修行要逆境中才會更進步。

⊙開悟的人並不否認生滅而是當下將這一分生滅,轉變為不生不滅的本性。

⊙欲知山下路,須問過來人。

⊙我們的本性是真的、永恆的、慈悲喜捨的;而凡夫的心卻永遠在變化,虛妄不實在,因此我們要從不斷地觀照中修正我們的心,回復我們生命的本來面目。

⊙覺悟,必須從心下手,修心才能悟;因為「悟」是一個心部再加上一個吾字,這代表是用我們的心去悟,而非用身體去悟。

⊙眾生的思想是瞬息萬變的,每天都在增加或減少,改進或懊惱,因此強烈的對抗,惡緣的對立,變成一種的習慣性的錯覺,時間一久,這種錯覺產生了很強而有力的批判力量,就會扭曲了事實的真相。

⊙修行念佛是很重要的,但是「放下」更是第一首要的功夫。

⊙忍辱是擁有希望的技術。

⊙人類於誕生的時候哭泣,活著的時候抱怨,死亡的時候絕望。

⊙我們如果能在每一個剎那之間,存有安詳的心態;休息的時候,存養智慧與安詳,內心充滿智慧,沒有憂慮,沒有恐懼,沒有私慾,沒有攀緣,離開一切執著,則就能擁有統一和諧的心靈,幸福就已經在你的內心生根。

⊙想得到幸福,就要從真理下手;真理要從心下手,心要從悟下手,悟就要從觀照無常下手。能觀照無常,就有大慈悲心。因為能觀照無常,就沒有得失的觀念;一旦失去什麼,就不會感到痛苦,因為你知道這就是無常。

⊙心,是一個模糊,不確定的名詞。加一個善就是善心;加一個惡就是惡心;加上菩提就是菩提心;加上煩惱又成了煩惱心。

⊙「魔心」,叫你看什麼都不順眼;「佛心」,叫你看什麼都順眼。

⊙在人生的旅途上,能夠躲避痛苦最好的辦法就是把自己利害的「念頭」拋開。

⊙前夜喜悅的杯子,往往會給第二天早上帶來悲傷。

⊙唯有徹底的經驗苦惱,才能治好苦惱。

⊙我們在別人的痛苦中出生,在我們本身的痛苦中死去。

⊙受苦比死亡需要更大的勇氣。

⊙教化人不在於多談,行為好可以感動人心。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要將扭曲的事相轉正,隨時觀照內心,使我們的心每天都有進步。

⊙合理的生活慾望不是罪惡,但超出範圍的私慾就是罪惡。

⊙我們所有的感覺、知覺、思念、行動都是燥熱的煩惱之火,也因而受著種種苦惱的困擾。

⊙果報並不能論斷你現在的善惡,好好的安住於你現在的生活,無善不為,並歡喜的接受果報。

⊙自尊有時會蒙蔽理性的。

⊙儒家謂—一日三省吾身。

⊙佛家云—真觀照,保持秒秒安詳。

⊙只要你知足就沒有什麼境界可以難倒你了。

⊙我們若把執著於男女感情的力量用在念佛上,必定往生極樂世界。

⊙要能掌握現在,才有永恆可言。

⊙成佛道的要件是「柔軟心」,柔軟心就是無恨心、慈悲心、吃虧的心、處處忍耐的心、知足的心、不執著的心。

⊙一個人不管如何努力的修行,如果它的心靈並未遠離貪欲與執著的話,就像想要在濕潤的木頭上起火一般,絕對無法達成目的。

⊙氣質乃是發自於內心的修養。

⊙一切事得成於忍,能忍方名為大丈夫。

⊙再大的境界抵不過一個觀照。

⊙當你用平等心行使於世間,德行即隨之而來。

⊙我們要多創造因緣給眾生,令其也能享受到佛法清涼甘露的滋潤。

⊙我們往往用在誹謗、批評別人的時間比用在檢討及反省自己的時間還要多。

⊙這世界上並沒有所謂看法完全相同的人,眾生皆執著在自我的見解上。

⊙我們要放下有限,才能完成無限的生命。

⊙每個人的八識田中皆有一畝地,下善種,下惡種皆是自己的念頭。

⊙修正自己的念頭即是大修行人。

⊙事事慈悲,處處退讓,慈悲喜捨,佛之行也。

⊙平凡乃是最不平凡的偉大。

⊙自在、解脫才是真正的佛法。

⊙我們並不是否認一切身心及外境,而是透視其一切法不可得相。

⊙真正的生命是來自清淨喜悅的心。

⊙我們要於責任與義務當中發現喜悅的解脫,不要逃避境界。

⊙寂滅就是任何境界皆無礙。

⊙我們要以佛做榜樣,隨時迴光返照,無所不施捨並寬恕大地的一切眾生。

⊙佛是最平凡的,平凡到眾生無法做到,因佛如虛空般無高無低、無上無下絕對平等。

⊙懺悔就是轉念,將以往的恨心、憤心等皆轉為清淨心。

⊙讓你造業的地方,當下也是讓你造功德了生死的地方。

⊙大修行人不怕境只怕心,如何穩住這顆心才是最重要的。

⊙喜悅乃是生命的本質,我們要保持二十四小時無量的歡喜心,及無量的慈悲喜捨。

⊙「無諍」,就是幸福的泉源。

⊙觀照你的情緒,若你的情緒重複即是輪迴。

⊙持戒真正的目的是讓你解脫,而不是要你在外相上打轉。

⊙人心不好,治安就不好,環保也不好。

⊙道若沒有運用在你的生命上,道只是一種文字。

⊙觀空捨執,直見真如。

⊙本來就無境界這種東西,眾生皆是自己挖坑跳下去。

⊙人由於無始劫來的慾望,見相二取而產生了動,動即是念頭,有念頭即是妄想,妄想不斷即見生死。

⊙拜佛念佛時若一直執著有個我在修行,也是一種獨頭意識的分別。

⊙若問道法,不離當處;若論佛法,見處即真。

⊙人類的生活方式離不開感性與理性的衝激,感性高則理性就低,理性高則感性就低,永遠如同水火般互不相融,正因為不悟「一切法無生」,當相即道,非內非外,不必追求,不必尋找,沒有表裏,無所形容,離一切相,即心即佛,所以我們煩惱不斷,生死不了。深刻的體悟了一切法無生,便完成了理性、感性、智性的最高平衡點。

⊙所謂的無常是指因緣生、因緣滅,一切法無自性,無自性即是緣起無生,所有的得失觀念皆是錯覺,苦樂也是錯覺。

⊙因為等待而有了時間觀念,因為執著而有了空間觀念,人總是於錯覺中迷惑打轉。

⊙若你擺平了自己,不要去分別執著,就沒有所謂的是非可言了。

⊙如何無是非?從你自己開始。

⊙直心乃萬行之本。

⊙持戒、誦經皆要與本性相應、因為所有的經典都是為了開採你清淨的本性。

⊙一合相即是理事無礙、理事圓融。

⊙正邪若不立、心中自有菩提意。

⊙凡一切惱害我們身心的,皆是成就如來種之處。

⊙所有下菩提種之處,並沒有所謂善或邪之處,只要善於觀照,皆能入於佛道。

⊙心逐物為邪,物從心為正。

⊙閉關是要你認識自己的本性,還有關閉你的一切惡業,並不只是要把身體關起來而已。

⊙學佛要發菩提心,才不容易退道心。

⊙若不瞭解佛法的真理,只求外在的感應,那就容易退失菩提心。

⊙無論修行那一種法門,都必須先具備信心,若信心不具足,在順境或逆境現前之時就會產生問題了。

⊙若以菩薩心來看眾生,你本身就是菩薩;若以煩惱心來看眾生,你本身就是眾生。

⊙我們要懺悔我們的意業,此乃善惡的根,若真懺悔就要懺心,若心不起念,就不會去行惡業,所謂的善惡心都在你心的一念之間,若發菩提心,念念晝夜都是菩提心。

⊙所謂的神通就是把內心的煩惱弄通。

⊙百不見,百不聞,是非心不起,妄念即不生。

⊙修行要蓋棺才定論。

⊙若求大涅槃,是名生死業。

⊙能於無念中起大妙有是名真精進。

⊙真如不可薰習,本來具足,只能方便說由聽經聞法中開採出來的。

⊙若心起惡念,就如同鐵生銹般,來自於本身,而腐蝕了自我的清淨心。

⊙法如同藥物以知見為主。

⊙世間只有名相在打轉,並無真實之體。

⊙待人要寬心,講話要細心。

⊙心田不長無明草,性地常開智慧花,歷經萬般紅塵劫,猶若涼風清拂面。

⊙信,必須智信,不可捕風捉影。

⊙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凡是皆有多面,不要害怕面對否定。

⊙一切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你必須看得週全,那麼當快樂來時,你不會得意忘形,當痛苦來時,你也不會亂了方寸。

⊙眾生以菩提為煩惱,菩薩以煩惱為菩提。

⊙佛曰:「我淨故施淨,施淨故願淨,願淨菩提淨,道淨一切淨」。

⊙深思熟慮,培養自己定靜的性格,才能擔當大事。

⊙不要無中生有,更不要醜化他人。

⊙命由我作,福向己求。

⊙執著為生命中的絆腳石。

⊙要包容與我們意見看法不同的眾生。

⊙禪心的體悟是絕對的自我。

⊙若一直追逐境界,則會引導自己走向迷惑與混亂,然而,若你清楚的去觀照世間,真實的智慧就會顯現出來。

⊙心存正念,以清楚的知見生活,讓智慧引導你,而不要任由你的情緒作主。

⊙人因為工作才顯得尊貴,只有犧牲及奉獻才能豐富你的內在。

⊙一切諸法中皆有安樂性,只因我們不悟,而變為一切皆苦。

⊙無念即是精進,心平何勞持戒。

⊙心裏的憂悲苦樂皆是建立在一個有我的觀念當中。

⊙無作,即善惡平等,即不招感一切業力。

⊙用透視的眼光,也不否認有相,也不執著於無相的念頭(無著於相,亦不住於相)。

⊙菩薩並無脫離社會獨善其身而菩薩是要兼善天下。

⊙世間雖然是因緣生滅法,但也要積極的行善。

⊙完成自我覺悟固然重要,完成全體眾生的覺醒更是重要。

⊙心起還同心滅,學佛要進入空觀,一切法平等,不生不滅。

⊙佛魔體同,最大的心魔就是不平等。

⊙正念的下手處是要先學會降伏我慢,學會吃虧及退步。

⊙君子以良心為鏡,學佛之人以因果為鏡,聖人以本性為鏡。

⊙文明即是無明的面紗,由無明所發明出來的產物也是無明。

⊙不起於坐,還得本心,只要放下,一切具足。

⊙急急忙忙苦苦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營家計,昧昧昏昏白了頭;是是非非何日了,煩煩惱惱幾時休,明明白白一條路,萬萬千千不肯修。

⊙若將物質的慾望降到最低點,將精神領域提昇到最高點即是佛。

⊙弓工調角,水人調船,材匠調木,智者調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樂不可極,傲不可長,志不可滿,慾不可縱。

⊙有緣即住無緣去,一任清風送白雲。

⊙啟窗日日對青山,山色青青不改顏;我問青山何日老,青山問我幾時閒。

⊙道雖近,不行不至;事雖小,不作不成。

⊙「時」應分秒必爭,「路」應步步踏實。

⊙以誠信務實心做事,以虛懷若谷心待人。

⊙金佛不度爐,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內裏坐。

⊙永遠和你仇視的人保持距離,不要回頭看你的敵人。

⊙風來疏竹,風去竹不留聲,雁過寒潭,雁去潭不留影,故聖人,遇事心始現,事過心隨空。

⊙無去無來本湛然,不居內外即中間;一顆水晶絕瑕翳,光明透出滿人天。

⊙人法雙淨,善惡兩忘;真心真實,菩提道場。

⊙修一切法,離一切相,即名諸佛。

⊙令生歡喜心,不生瞋恨心,是名真布施。

⊙修行佛道是一條很漫長的路,在修行上將會經過無數次情緒的掙扎及起落,一個人的進步也可能會直線上升也可能直線下降,如何穩住自己的心是修行的大前提。

⊙成菩提的道路有三:(1)有自覺(2)具良知(3)明因果。

⊙要多看別人的優點,從別人的錯誤當中來警剔自己,以菩提道為前提。

⊙佛法是圓融的法門,並不是死執於某一方面的東西。

⊙一草一木皆有它生存的空間,人應該互相尊重。

⊙道力是很重要的,但必須先培養願力。

⊙持戒、禪定、智慧才能離眾過。

⊙拜山的目的是要越過你自己心中我慢的山。

⊙所有的事相若不透過清淨的自性皆無意義。

⊙學吃虧,退步想,萬無一失。

⊙隨緣識得性,無喜亦無憂。

⊙若以愛做為世間的角度,愛的下降點為情,情的下降點為慾,其最低點就是佔有。

⊙愛的昇華為慈悲,慈悲的昇華為大慈大悲。

⊙饒恕他人是最光榮的報復。

⊙一但真理在我們心中清晰可見之時,它就能斬斷無明之流。

⊙業力給你一張臉,可是你自己重新塑造了另一張臉。

⊙人的臉是他所擁有的品性的一部分。

⊙佛說:「修行須你們自己去行,因為如來只能教你們該走的路。」佛陀是發現以及指點我們解脫之道的人,這道還是須要我們自己去踐履的。

⊙對於尋求真理的人來說,某一思想的來源是無足輕重的,要緊的是了知與如何澈見真理。

⊙意志是真正的精神支配作用,當你心中充滿著慈悲,平等以及寬恕時,所感應來的即是無諍的世界。

⊙一切法中,心為最殊勝。

⊙人類的意志行為,決定著未來的去處。

⊙修行就如同調整相機的焦距,調整至正確位置之後,一按快門,即是本來面目。

⊙真求即是不求。

⊙若不著一切相,見一切境皆是至真、至善、至美。

⊙諸佛菩薩就如是一個磁場,我們要變成一塊磁鐵,才能與諸佛菩薩相應,而相應的條件就是「慈、悲、喜、捨」。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若方寸大亂,則一切福皆不存在。

⊙心中有智慧之人,隨手一拈,皆是財富。

⊙講話過於肯定的人,往往後悔多於肯定。

⊙內心若不安詳,幸福就無從建立。

⊙當你內心擁有安詳即是正受。

⊙大修行人雖整日吃飯但不著一粒米。

⊙人到無求品自高。

⊙放大心胸看事,立定腳跟做人。

⊙叢林無諍就是福。

⊙若要完成佛性的覺悟,就要把一切眾生都當成菩薩,永遠不要看眾生的過失,心的頻率與諸佛相同,自然就是佛。

⊙以內在智慧為體,取外在方便為用。

⊙機會的創造只在於你肯與不肯之間。

⊙沒有經過污泥的染著那顯得出清淨的芳香。

⊙往生極樂是現在的工作,而不是臨命終的工作。

⊙記憶只是意識中的殘影,不值得執著。

⊙清淨心就包容一切道,無上無下,無高無低,身口意皆清淨。

⊙著相而求,如是之人累劫不得見性。

⊙於每一分秒的念頭中,去掉執著,不懷念過去,不希望末來,不抱怨現在即轉為妙用。

⊙生活是一種磨擦,感情是一種迷茫。

⊙「禪」就是給自己留個空間好做迴旋。

⊙若強加否認自己的缺點,更顯出自己的無知。

⊙忍耐及沈默能解決世間上所有的紛爭。

⊙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

⊙真理的追求是人人平等的,只是認知上的差別而已。

⊙無所住無所求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依此修行。

⊙難忍能忍,難捨能捨,佛道近矣。

⊙當言語已經沒有作用時,真摯的沈默似乎更有說服力。

⊙學佛人應該容納更多不同的音聲。

⊙生死大關豈是悠悠散散可以突破的。但念無常,甚勿放逸。

⊙人是自己製造痛苦的工廠,以煩惱為原料,而製造出生死輪迴的產品。

⊙想要用思想和聰明來瞭解佛法而不去實證實修的人是永遠無法體會佛法的真義。

⊙不以功德自居的人為真正的功德。

⊙憂愁可用智慧觀照,透過空性將其轉為慈悲。

⊙沒有真理的靈魂有如失去色彩般,是蒼白的,我們要找回這顆安詳的心,才能找回我們靈魂本具的色彩。

⊙智慧是最好的枕頭,它能使你很安祥。

⊙我們並不是因果的執行者,所以我們無法論斷別人的對錯。

⊙智者從師之長,愚者求師之短。

⊙內心所引起的境界其實都是自己的問題。

⊙適當的痛苦能增長修行的毅力。

⊙執著心是業,分別心是業,是非心是業,起心動念無非是業。

⊙無妄念者,即真修行人。

⊙但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

⊙學佛乃是學佛的覺性。

⊙能忍是多福之人,能捨乃最上福之人。

⊙容易昏沈之人要大聲念佛,容易散亂之人要攝心念佛。

⊙理事皆不離覺性,我們要常常提起正念,不要讓煩惱得逞。

⊙若不加任何的作意,能使心自然的進入無生。

⊙安住於如如不動的境界,並不要忘了自己的職責。

⊙修行人性相一如,在一切相中具足一切本性,能運用一切法。

⊙若用煩惱心期待開悟則永遠不悟,放下即是。

⊙昨天是張兌過現的支票,明天是個不可預知的未來,而現在呢?現在只是不實在的一種觀念。

⊙如果你有一把錘子,你可能把它拿來做許多不同的用途,所以,我們不能只憑一雙眼睛來看許多事物。

⊙如果我們是一個有智慧的人,那麼一切的煩惱都會帶來覺悟,就連一切的小事都能使我們感知其價值與意義。

⊙若你平等了你的心,你就平等了一切。

⊙用討厭或排斥境界的方法修行,那是不究竟的,你必須要超越境界。

⊙佛教是最積極解脫的生命觀,雖對未來抱有希望,但所有的希望當下也匯歸到空性。

⊙開悟的人想要有事都很難,凡夫想要沒事那更難。

⊙只要不著動靜聲塵的作用,所有的音聲,皆不礙我們的聞性。

⊙我們必須突破意識的觀念,放下錯誤的標準性,因為每個人都會自己訂出一套標準,跟自己看法不同的就是敵人而加以排斥,這都是由意識造成我們內心的一種主觀標準,如果不能突破,就會一直生活在意識的阻礙裏而痛苦不堪。

⊙當你用手指指向別人的錯誤時,有三隻手指是朝向你自己。

⊙若能找回我們內心的平靜,就可以不必依靠外境,也過得很快樂。

⊙我們內心的磅秤是要拿來秤自己,秤看看自己有幾兩重;如果拿去秤別人,我們就會為了別人而煩惱。

⊙道就在你心中。心能自己做主就是道,心不能自己做主就叫外道。

⊙施即是受,施比受更有福。

⊙人生世間皆是一種「潛在意識」所幻現的。

⊙馴服野象最好的方法是用軛將它和一頭已經完成好訓練的象栓在一起,所以要改變我們的習氣,好的環境和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

⊙懺悔包括改過。

⊙跨最大步的人,並不一定是走得最快的人。

⊙人世最甜蜜的歡樂祇不過是痛苦的粉飾。

⊙修行勿弄巧妙,巧妙抵不住無常。

⊙生命原是一個整體,如果一定要強使某一方面脫離另一面,其結果一定是苦惱的。

⊙悟道的人,時時皆享受著喜悅、明澈、清淨的永恆生命。

⊙人可憑他的意志、決心以及今生的行為去改變他的命運。

⊙有智慧的人,在必要的情形下,會改變自己的意見;但是愚蠢的人,卻永遠固執己見。

⊙愈聰明的人,就愈會低頭向別人學習。

⊙凡人的心識猶如焦點沒有調整好的相機般,是沒有對現實或真理有明確清晰的影像。

⊙人類並不是因為吃得下東西才能活下去,而是因為消化才能活下去。

⊙滿足是窮人的銀行。

⊙一旦被憤怒擺佈,自己就不能稱得上是人上人,因為人只有在冷靜的時候,才有思慮作用。

⊙最糟糕的不是跌倒,而是跌倒以後還一直坐在地上不肯起來。

⊙痛苦不是加諸於人類身上的災害,而是人類耕種的田,因為它會讓你有更多的收獲。

⊙如果你有指責別人為惡的時間,那麼你還不如去做一件善事較好。

⊙痛苦是一條秘密通道。

⊙一個人如果不能擁有「善良」這門學問,那麼他所擁有的其它學問都是有害的。

⊙生命裏的難能可貴,就是生活的平常。

⊙瞭解一樁事便是從一樁事中解脫出來。

⊙無聊寂寞是平凡人的象徵。

⊙障礙是為了使人超越而設計的。

⊙我們要做自己的明燈,要做自己的依怙。

⊙智者每日皆檢討反省自己的言行;愚者每日皆困擾打轉於他人的言行。

⊙一切的爭論以及辯白的後面皆存有懼怕的存在,懼怕向別人甚至懼怕向自己揭露我們的本來面目。

⊙不應用智慧的人是一個固執者;不能運用智慧的人是一個傻子;不敢運用智慧的人是一個奴隸。

⊙我們知道的越少,我們的懷疑越多。

⊙虛心的接受錯誤便是勝利。往往錯誤最多的人,是那些犯了錯卻不承認錯誤的人。

⊙喋喋不休的人,像一隻漏水的船,每一個搭客都想趕快逃離它。

⊙人類的大部分煩惱,多由「假如」二字產生。

⊙快樂好像香水,當你將它灑在別人身上時,你總會沾上幾滴。

⊙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盞燈火。

⊙你可以在所有的時間中欺騙某些人,你也可以在某些時間中欺騙所有的人,但你卻不能在所有的時間中欺騙所有的人。

⊙爭辯並不能帶給你任何的勝利,只是一種傷害的開始。

⊙不輕易發怒的人,大有聰明。

⊙坦白最容易博取別人的了解。

⊙慈悲與智慧兼備,就像寶石之於金屬,兩者互為襯托,而益加顯出光彩。

⊙布施及積善才是你銀行帳戶裏最佳的保障。

⊙天才是帶著自己的燈火,並尋出自己的道路。

⊙我們有一個燈籠引導著我們的腳步,那便是經驗的燈籠。

⊙處順境中必需謹慎,處逆境中必須忍耐。

⊙智慧是由聽而得,悔恨是由說而生。

⊙美而無德,就好像失去了香味的花一樣,虛有其表。

⊙每個人最大的弱點,是在于他自以為自己是最聰明的。

⊙惟有藉著「寬恕」,我們才能從這座「牢獄」中釋放自己。

⊙思想是個雕刻家,它可以把你塑造成你要做的人。

⊙慈悲和友善,永遠比憤怒和強暴有力。

⊙一個人真正重要的是真實的品格,而不是自我塑造的假人格。

⊙賭博就是甚麼時候停,什麼時候贏。

⊙人們總是在心中創造一些不必要的想像而產生不必要的束縛與恐懼。

⊙成功是以辛勤工作的面目出現的,沒有人會把成功放在銀盤上端給你。

⊙成功往往不是完全決定在天才,資源或腦子,而是成功者的態度。

⊙要救一個正要陷人流沙的人,我們首先一定要站穩自己。

⊙交談能增進彼此之間的瞭解,但獨處卻是天才的學校。

⊙有些人終生向幻影追逐,所得也只幻影似的滿足。

⊙有理想但缺乏行動之人,等於只有翅膀沒有腳。

⊙一知半解,適足歪曲真理;而不知不解,則根本不懂得真理。

⊙惡習是一條巨纜。——我們每天編織其中一根線,到最後卻無法弄斷它。

⊙發現真理而不受持之人,如同一隻蝙蝠,雖然牠的眼睛能分辨太陽,但卻不喜歡在陽光中。

⊙嫉妒是擴大細小事物的一面放大鏡。

⊙沈默是一種卓越的會話術。

⊙當你把別人的權利拿到腳底下踐踏時,我已經比他更卑下了。

⊙熱中名利者的本質,不過是夢的影子。

⊙純潔的思想,可使最微小的行動高貴起來。

⊙執拗的人並不擁有意見,而是意見擁有他。

⊙人只要往好處想,命運的軌跡就會往好處走。

⊙「時間」是最偉大的解決者。

⊙那些最不會受誹謗中傷的人,通常都是那些最不逃避它的人。

⊙自己之過失,不必遮掩;遮掩不住,又添一短處。

⊙放縱自己的慾望是最大的禍害;談論別人的隱私是最大的罪惡;不知自己的過失是最大的病痛。

⊙贈人以言,重如珠玉;傷人以言,甚於劍戟。

⊙蜚短流長,愛傳是非之人,裝成好像有百種眼神一樣銳利的目光,其實祇有像蝙蝠一樣盲目。(蜚短流長指造謠生事。蜚ㄈㄟ)

⊙你願意人怎樣待你,你應怎樣待人。

⊙引起大爆炸的原因,通常只是一個小小的火花。

⊙懶惰等於將一個人活埋。

⊙以智慧美容自己的女人,永遠都不會醜。

⊙自己反省得愈多,也就愈容易原諒別人。

⊙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建築師。

⊙真正的運氣並不在於拿到了賭桌上最好的牌,最幸運的是那知道應該離座回家的人。

⊙我們的心應依循善良的法則作活動,並以真理的原則作軸心。

⊙最豐滿最好的稻穗,最貼近地面。

⊙我承認我是世界上最懦弱的人,因為我不敢作任何一件惡事。

⊙我們常常透過自己有限的知見和錯誤的觀念來看週遭的一切,因此看不到事物的本然面目。

⊙用任何敵人的傷害也不會比一個人思想上的貪慾,瞋恨和嫉妒來得如此之大。

⊙學會管理你的時間,你就不會成為時鐘的奴隸。

⊙不要老是「猜想」別人會怎麼評價你。

⊙世界上最小的包裹就是把自己包裹起來的人。

⊙左手做的好事,不必讓右手知道。

⊙追求幸福是一種弄巧成拙,那些一生都在找尋幸福的人是永遠不會找到的,因為,幸福是一種內在的感受。

⊙歡笑是一個禮物,可以跟所有的人分享。

⊙佛法是這個沈淪在無明與不安的世界,一道最高智慧的明光。

⊙錯誤的知見是永恆的牢獄。

⊙如來所有性,即是世間性,如來無有性,世間亦無性。

⊙渴愛之滅,是心解脫;不著大善,名大功德。

⊙在人生痛苦的生活裏,祇要憑著返歸本心,便可於現世中達到解脫。

⊙因智慧故,不住生死,因慈悲故,不住涅槃。

⊙一切諸世間,生者皆歸死,壽命雖無量,要必終有盡?

⊙解大涅槃甚深義者,則知諸佛終不畢竟入於涅槃。

⊙涅槃之有,皆非相對的有無之「有」,常與無常之「常」,而是一絕對的超概念的真常之「常」,妙有之「有」。此一真常妙有的深義,即「本有今無,本無今有,三世有法,無有是處」。

⊙越鑽牛角尖的人,越使智慧閉塞,越障蔽真如法性,此人將陷於煩惱之網,並且會把整個心靈世界搞亂掉。

⊙物必自腐而後蟲生。

⊙最高的真實是空,它超越語言與思惟。

⊙語言的虛構依空性而消滅。

⊙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

⊙不通過其他各物而被知,它是靜寂的,沒有依語言的虛構而來的論究,它脫離思惟,超越種種性質,這是實相。

⊙業不亡則生死不盡,生死不盡則輪迴無窮。

⊙無常想者能建立無我想,聖弟子住無我想,其心能離我慢,順得涅槃。

⊙涅槃是人生最後的歸趣,絕對最高的理想,且又是解脫安穩的境界,常住不變的實在,更是釋尊所大徹大悟之究竟真理,為全體佛教的中心思想。

⊙人人盡有光明在,用時不見暗昏昏。

⊙若能超情離見,決定去縛解粘。

⊙無病是最大的利益,信賴是最佳的親屬,涅槃是最優的安樂。

⊙清淨自活是佛陀非常寶貴的教訓。

⊙以不來之相而來,以不見之相而見,名之曰空。

⊙聖人並不是被大多數人讚歎而偉大,聖人是因為徹底的了悟自己的這顆心而偉大。

⊙女人,若不變成一個非女人(經過很大創傷)的人,就無法得救。

⊙佛法非遙,當下即是。

⊙解脫妙味不獨飲,安樂妙果不獨證。

⊙若知順乎自然之理,便亦自然得知佛恩,得知師恩。

⊙與其死記經典的詞句,不如把書放下,自己靜靜地反省,觀察四周圍的一切包括生活的波浪,內心的苦惱和種種起煩惱和苦的原因。

⊙涅槃,是一種不能以任何方法來描述的特殊心境。

⊙涅槃不創造,也不被創造。

⊙煩惱的除滅,必先離欲。

⊙人所妄執的一切事物,比火更危險。

⊙大徹大悟的聖者,在他們的眼裡,生和死是同樣的意義。

⊙一個缺乏智慧的宗教,或智慧性質不很高的宗教,是不能昇華其信仰者的文化水準的。

⊙諸佛以涅槃為極樂。

⊙見性人,大用現前,不存執則,活捉生擒,不勞餘力。

⊙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

⊙殺人與戰爭,永遠都是一種罪惡。

⊙若生死中有佛,便能無生死,若知生死即涅槃,便無生死可厭。

⊙若生無苦,死亦無悲。若賢見道,悲亦無悲。

⊙如果有人認為學佛是一件辛苦的事,這樣是不對的,因為六道輪迴比學佛更辛苦。一個人無論壽命多長,都應該不厭倦的學佛,要以學佛為樂才對。

⊙把熱心於俗事轉為熱衷於佛法,即能轉煩惱為菩提。

⊙體生死即涅槃,名為定。達煩惱即菩提,名為慧。

⊙安禪何必用山水,滅卻心頭火自涼。

⊙愚心貪自縛,不求度彼岸;貪為敗處故,害人亦自害。

⊙學道而不知先後,說理而不分本末者,是名邪見。非唯自誤,兼亦誤他,可不慎哉!

⊙修道之人,切莫外求,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有求皆苦,忘心即樂。

⊙不得站在路上。不行,終無到家日子。不得牢執不放。不捨,終無成就菩提。

⊙做工夫,最要緊是個切字。當知切之一字,不愁不到古人田地。

⊙自心即佛名正信,心外取法名邪信。

⊙執成病,著成魔,生心動念即乖法體。

⊙一切諸法,自本來今,性相空寂,無大無小,無生無滅,非住非動,不進不退,猶如虛空,無有二法。

⊙妄心在有著有,在無著無,常在二邊,不知中道。

⊙佛法多門,修心第一,佛稱大覺,覺即是心,故知離此心外,無佛可成。

⊙心與空相應,則譏毀讚譽,何憂何喜?

⊙一念淨心是道場,勝造恒沙七寶塔,寶塔畢竟碎為塵,一念淨心成正覺。

⊙莫說他人短與長,說來說去自招殃;若能閉口深藏舌,便是修身第一方。

⊙人間五欲事無涯,利鎖名韁割不開,若把利名心念佛,何須辛苦待當來。

⊙修行,先須克己惠物,下心於一切,然後視金帛如糞土,則四眾尊而歸之矣!

⊙不見一法即如來,是則名為觀自在。

⊙直心正念真如,正念即是無念,能觀無念,可謂向佛智矣。

⊙觀一切音聲,如風過樹,觀一切境界,似雲浮空。

⊙無去無來本湛然,不居內外及中間;一顆水晶絕瑕翳,光明透出滿人天。

⊙只有會哭的人,才懂得笑。

⊙當你不缺少甚麼時,你已經開悟了。

⊙禪不是離開生活,而是醒著生活。

⊙瞥然一念狂心歇,內外根塵俱洞徹,翻身觸破太虛空,萬象森羅從此滅。

⊙欲得現前,莫存順逆,違順相爭,是為心病。

⊙心不附物,物豈能礙人。

⊙那箇生死業根,只在汝一念生滅之間。

⊙迷時愛欲心火,心開悟理火成灰,灰火本來同一體,當知妄盡即如來。

⊙心如即是坐,境如即是禪,如如都不動,大道無中邊,若能如是達,所謂火中蓮。

⊙佛法雖奧妙,不出平常心。

⊙能幽默自己的人比較懂得生活。

⊙師父的偉大之處,在於讚歎之中已指出弟子的錯誤。

⊙只是事來不受,一切處無心,永寂如空,畢竟清淨,自然解脫,得大自在。

⊙夫放逸是眾惡之本,不放逸乃眾善之源也。

⊙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憎愛,無凡聖是謂平常心。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即是道。

⊙見性成佛不困難,只要無憎愛,即可洞然明白。

⊙向下紮根的樹木,不怕不向上開花結果。

⊙固執的人用不著對他多費口舌,失敗的教訓會叫他回過頭來找你。

⊙命自我造,福自己求,一切福田,不離自性。

⊙宗門以何法治妄心?曰:以無心法治妄心。

⊙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緣認得性,無喜亦無憂。

⊙勇者提得起,智者放得下。

⊙常觀察他人過失的人,終會成為自己墮落的親因。

⊙停止一切造作和努力,不要東搞西搞,鬆鬆坦坦的放在那兒就對了。

⊙善因招善果,種粟不生豆,大福德人修,大福德人受。

⊙心為法界之家,亦為涅槃之宅。

⊙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滅即出三界。

⊙誦習千章,不如一行。

⊙生亦未曾生,滅亦未曾滅,了見無心處,自然無法說。

⊙是非兩亡,能所雙絕,斯絕亦寂,般若現前。

⊙不高己德,不嫉彼能;自察於行,不舉他過。於一切處,悉無妨礙,自然快樂。

⊙忍辱第一道,先須除我人;事來無所受,即真菩提身。

⊙不求名利,不求榮,只麼隨緣度此生,一個幻軀有幾日?為他閒事長無明。

⊙如今但向無中棲泊,即是行諸佛路。

⊙花開花謝春不管,水煖水寒魚自知。

⊙纔有是非,紛然失心。

⊙不學佛人,來時歡喜去時悲,空向人間走一回。

⊙開悟的人:我真的一無所有,連立錐之地亦無。

⊙損之又損,以至於無。捨之又捨,以至於空。

⊙於一切處無處,即是法處即是道處。菩薩觀一切處即是法處。

⊙定就是平衡與安祥。

⊙縱你學得多知,勤苦修行,草衣木食,不識自心,盡名邪行。

⊙千聖一心,萬古一理。

⊙不用捨眾生心,但莫污染自性。

⊙終日不見己過,便絕聖賢之路,終日談人之過,便傷天地之和。

⊙無妄想時,一心是佛國;有妄想時,一心是一地獄。

⊙怒為萬障之根,忍為百福之首。

⊙若不究心,坐禪徒增業苦;如能護念,罵佛猶益真修。

⊙不視惡生嫌,不觀善勤措,不捨智就愚,不拋迷就悟。

⊙學道須是鐵漢,著手心頭便判,直取無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不識佛道,徇世名字,如狗逐塊。

⊙根深則葉茂,性明則道成。

⊙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將軍主帥能行令,不動干戈致太平。
__________________
大千海水尚可量 十方虛空猶可涉 諸眾生心尚可同 世尊功德不可盡
諸佛世尊有 百四十 不共佛法

以彼彼諸名 詮彼彼諸法 此中無有彼 是諸法法性
odysee | Buddha-img | 如何得觀音菩薩感應
non 目前離線  
送花文章: 1493, 收花文章: 635 篇, 收花: 1746 次
回覆時引用此帖
有 2 位會員向 non 送花:
ppp0600 (2006-09-18),yu jun (2010-06-30)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發文 回覆



發表規則
不可以發文
不可以回覆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論壇啟用 BB 語法
論壇啟用 表情符號
論壇啟用 [IMG] 語法
論壇禁用 HTML 語法
Trackbacks are 禁用
Pingbacks are 禁用
Refbacks are 禁用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06:15 AM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5,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SEO by vBSEO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