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萊姆論壇

返回   史萊姆論壇 > 綜合討論二區 > 生活話題、日常閒聊、喇勒唬爛灌水區 > 轉帖文章區
忘記密碼?
論壇說明

歡迎您來到『史萊姆論壇』 ^___^

您目前正以訪客的身份瀏覽本論壇,訪客所擁有的權限將受到限制,您可以瀏覽本論壇大部份的版區與文章,但您將無法參與任何討論或是使用私人訊息與其他會員交流。若您希望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請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註冊的程序十分簡單、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註冊是完全免費的!

請點擊這裡:『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發文 回覆
 
主題工具 顯示模式
舊 2006-11-18, 06:29 PM   #1
觀風使
長老會員
 
觀風使 的頭像
榮譽勳章
UID - 12809
在線等級: 級別:26 | 在線時長:802小時 | 升級還需:35小時級別:26 | 在線時長:802小時 | 升級還需:35小時級別:26 | 在線時長:802小時 | 升級還需:35小時級別:26 | 在線時長:802小時 | 升級還需:35小時級別:26 | 在線時長:802小時 | 升級還需:35小時級別:26 | 在線時長:802小時 | 升級還需:35小時
註冊日期: 2002-12-16
住址: 和光同塵
文章: 487
精華: 0
現金: 10065 金幣
資產: 1631447 金幣
Post 文藝 - 視覺藝術跨界 劇場引爆新流行

http://www.cloudgate.org.tw/images/assets/news/cg_feature/061108132808.jpg

視覺藝術跨界 劇場引爆新流行

記者陳淑英/專題報導


▲雲門2006秋季新作「風.影」,由林懷民與蔡國強攜手開創雲門視覺新風貌。
以火藥爆破創作的視覺藝術家蔡國強,和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將跨界合作雲門年度公演,在11月演出的新舞作「風.影」,是下半年藝文界最熱門的話題。這個計畫未舞先轟動,觀眾頻頻詢問:「爆破要如何與現代舞結合?」

蔡國強談論這樣的跨界合作是「兩個有限加起來就是無限」。而劇場導演李立亨樂觀看待:「兩位藝術家合作的例子,可以提醒我們台灣『視覺劇場』來到的可能性。」

表藝進入視覺導向

事實上,除了林懷民與蔡國強的合作,近年來早已有許多劇場舞蹈創作與視覺藝術家合作的例子,這樣的跨界合作彷彿成為一個新流行。林懷民在與蔡國強合作之前,就曾在1997年邀請藝術家、台南藝術大學助理教授陳建北參與舞作「白」的舞台設計。今年台北越界舞團的作品「默島樂園」,也曾邀請雙胞胎藝術家張耿華、張耿豪擔任舞蹈設計。2006年舞蹈空間舞團的公演中,導演姚淑芬與藝術家陳俊明合作。而剛結束的誠品藝術節,策畫小劇場界3位導演王嘉明、戴君芳、郭文泰與藝術家王雅慧、施工忠昊、曾御欽以及藍元宏等跨界合作。

劇場界屢屢邀請視覺藝術家合作,彷彿宣告劇場界對於作品的處理,愈來愈注重視覺的呈現。劇場導演李立亨表示,早期的台灣表演藝術界,多屬於「身體導向」,如優劇團藝術總監劉若瑀、無垢舞蹈劇場編舞家林麗珍、太古踏舞團團長林秀偉的創作,都強調「身體的質感」。不過,近十幾二十年則轉向「文本導向」,像是表演工作坊、屏風、果陀等劇團的導演們著力於原創或改編文本,並在其中加入音樂、歌詞等。然而,到近1、2年,這些劇場與視覺藝術合作的頻繁,已經揭示著「表演藝術已經從身體導向、文本導向,進入視覺導向了。」

迷宮行V形框架成經典

視覺本來就是劇場表演的選項之一,國外早有許多知名的例子,視覺效果震撼觀眾,造成令人目不轉睛的強大效果。1980年日本白虎社在國父紀念館表演舞踏,舞者全身抹白,因為視覺效果太特殊,至今令人念念不忘。再如台灣已逝小劇場鬼才編導田啟元,生前做「白水」時,即在劇場內使用梯子形舞台,表演者好像用走秀的方式在多層空間上下;師大美術系畢業的田啟元,10年前即在創作上提供觀眾不一樣的視覺經驗了。由於強調視覺效果,劇場界找視覺藝術家合作很自然。現代舞宗師瑪莎葛蘭姆在1947年發表「迷宮行」時,日本雕刻家野口勇為舞台場景設計了一個又像樹枝也近似女性骨盆的V形框架,成為跨界合作的經典例子。

而林懷民在1997年邀請陳建北參與舞作「白」的舞台設計,陳建北用了各種框架線條來架構「白」,陳建北回憶,當時國內少有表演藝術界找造型視覺界合作的例子。陳建北覺得,那次合作很有趣,由於出身的背景不同,思考的方向與要求也不太一樣,「雲門技術人員為了要達到我的要求,以致要解決過往未接觸過的問題。」不過他覺得:「舞蹈與視覺藝術兩者都在藝術範疇內,彼此可以撞擊出不同火花。」

數位作品也在演戲

近兩年,視覺藝術家參與表藝界的創作真是愈來愈多,尤其在小劇場內更蓬勃發展,加上近年來科技數位藝術的盛行,將這樣新穎的影音融入小劇場時有所見。例如台北越界舞團的「默島樂園」舞台上的視覺影像效果,即由張耿華、張耿豪處理,將現場有形及隱藏攝影機的取鏡,即時投影放大在鷹架防護棚布上;舞蹈空間舞團的「明日世界之天堂海」,即是結合空間、多媒體及舞蹈的前衛作品。另外,施工忠昊為劇作「馬船車」設計了一個巨形怪獸裝置的「行動更衣間」;曾御欽、動畫家藍元宏、戲偶設計家石佩玉3人,在「變成雲的男人」中更是大量運用投影、動畫、聲音、人偶甚至氣味。

同時將「5感」置入劇場中,曾御欽表示:「作品本身就像一個活的演員在舞台上。」「作品放在美術館跟放在舞台上跟演員互動很不一樣,後者感覺更興奮。」曾御欽說:「舞台介入的人比較多,影像出現會更豐富,不像美術館需要乾淨的場地,觀眾走進去看完就離開。在排戲過程看到演員肢體,可以做更多發想,刺激我在創作過程中不同的思考領域。」

多媒體運用趨勢成常勢

施工忠昊則說:「既然叫舞台劇,就代表舞台是重要的元素,要不然為什麼要叫舞台劇?但是傳統中國戲曲不重視舞台,只重演技或身段。」因此,施工本著「奉獻」的心參與其中,「聽起來有點滑稽,但我覺得這樣跨界合作對戲曲界就是奉獻。」

4
▲「變成雲的男人」中運用投影、動畫、聲音、人偶和味道,擴充舞台表演的可能性。(誠品戲劇節提供)
對於視覺劇場的可能未來性,「因為科技進步,投影光影等可以讓舞台更豐富,層次更深,呈現更多舞台出來,甚至將外面不可能的舞台,直接拉進劇場來。」視覺加戲劇,「可以更完整敘述一個故事。」曾御欽說:「現在觀眾胃口愈來愈大,舞台不再只是燈光、場景,必然會有更多光影投影裝置等多媒體運用在舞台上,這會從趨勢變成『常勢』。」

「當然它一定是不斷的附加再附加,再去蕪存菁,再附加再去蕪存菁,最後會如何不知道,以後加的東西更豐富;很多年輕導演也不再滿足舞台只是一個舞台而已,他們也希望用更多的東西說他們想要談的故事,有時只是演員在說,會乾掉,當它投影出來時,舞台上會有更多事情發生。」第一次跟劇場合作的藍元宏看這股視覺潮流,倒是覺得「因為視覺比較好被消化」。

李立亨則提出一個省思,視覺藝術家的加入,未必是要「一直往上加」,他舉劇場導演黎煥雄及多媒體藝術家王俊傑攜手打造今年台灣首次製作的華格納樂劇「尼貝龍指環」為例,王俊傑在4公尺深的空間裡搭設出3層階梯,但受限場地,不能增只能減,但「減不是不好」,在音樂廳舞台有限的空間中嘗試創造層次感,「視覺依然很豐富。」

李立亨表示,一般舞台演出多只有思索到人的高度,較少再往上發展的思考,但因為視覺藝術家的加入,「不僅讓舞台變立體、表演空間被延伸,除了導演,舞台設計、創意者多了第三隻眼睛,也讓空間、文本與視覺並重,不會傾斜。」
__________________
應費醍醐千斛水
灑作蒼茫大宇涼
觀風使 目前離線  
送花文章: 199, 收花文章: 177 篇, 收花: 399 次
回覆時引用此帖
發文 回覆



發表規則
不可以發文
不可以回覆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論壇啟用 BB 語法
論壇啟用 表情符號
論壇啟用 [IMG] 語法
論壇禁用 HTML 語法
Trackbacks are 禁用
Pingbacks are 禁用
Refbacks are 禁用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10:15 AM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4,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SEO by vBSEO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