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萊姆論壇

返回   史萊姆論壇 > 綜合討論二區 > 生活話題、日常閒聊、喇勒唬爛灌水區 > 轉帖文章區
忘記密碼?
論壇說明

歡迎您來到『史萊姆論壇』 ^___^

您目前正以訪客的身份瀏覽本論壇,訪客所擁有的權限將受到限制,您可以瀏覽本論壇大部份的版區與文章,但您將無法參與任何討論或是使用私人訊息與其他會員交流。若您希望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請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註冊的程序十分簡單、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註冊是完全免費的!

請點擊這裡:『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發文 回覆
 
主題工具 顯示模式
舊 2008-05-24, 09:18 PM   #1
NKNK
長老會員
 
NKNK 的頭像
榮譽勳章
UID - 8676
在線等級: 級別:70 | 在線時長:5231小時 | 升級還需:94小時級別:70 | 在線時長:5231小時 | 升級還需:94小時級別:70 | 在線時長:5231小時 | 升級還需:94小時級別:70 | 在線時長:5231小時 | 升級還需:94小時級別:70 | 在線時長:5231小時 | 升級還需:94小時級別:70 | 在線時長:5231小時 | 升級還需:94小時級別:70 | 在線時長:5231小時 | 升級還需:94小時級別:70 | 在線時長:5231小時 | 升級還需:94小時級別:70 | 在線時長:5231小時 | 升級還需:94小時級別:70 | 在線時長:5231小時 | 升級還需:94小時
註冊日期: 2002-12-10
住址: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文章: 4591
現金: -2 金幣
資產: 26502156 金幣
預設 文章 - 《選股攻略》和《選股攻略實戰應用》精心節選

《選股攻略》和《選股攻略實戰應用》精心節選

鄭焜今,1949年生,台灣台南人,畢業於台大法律系。曆任台灣《產經日報》總編輯、《財星週刊》主編等職。1967年踏入台灣證券業,1990年轉戰美國、香港股市,2002年秋來到上海,征戰滬深股市,戰績顯赫。對中華傳統文化研究很深。


一.金融大戰是曆史的宿命
  
    在鴉片戰爭之前,中國的生產總值佔全球的25%,相當接近於今天的美國,今天的美國生產總值佔全球的28%,但比重不斷下降。鴉片戰爭是中國由盛而衰的每一個轉折點,後來一連串的戰爭,如英法聯軍、甲午戰爭、八國聯軍,國運直線下降。在這一個甲子之內,中國一直想師夷之長,但卻被西方的船堅炮利打得招架乏力,變法革新和國民革命想扭轉厄運,但功效不大,整個國家始終在激烈振蕩中,直到「九一八事變」日本侵華之後,舉國才驚然夢覺。在國共合力抗敵的前提下,終於打敗日軍。在這個階段中,中國共產黨憑著馬克思主義和革命實踐經驗的融合,合中國第一次憑借自己的力量走出西方帝國主義的陰影。因此中國近代史的第一次大轉折是鴉片戰爭,第二次大轉折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如果有第三次大轉折的話,那將是什麼?筆者認為第三次大轉折很可能是全球的金融大戰。
    
    這個全球性的金融大戰,其初期的面貌將是金融競賽,例如彙率磋商、定價權之爭,但這個局面可能進一步演化為金融大戰之模式,到時美元崩盤,人為的金融危機都會出現。由金融競賽轉變為金融大戰有兩大原因,一是金融全球化,二是國際資本的氾濫。金融全球化與國際流動性過剩將是一體兩面,縱使美國把基準利率從目前的5.25%提升到8%,國際熱錢仍然會不斷尋求高獲利的機會,而不甘於坐享利息收入而已。G8是熱錢的主要來源,如果G8會議提不出有效的方法來限制國際資本的興風作浪,那麼一場國際的金融資本大戰可能就要引爆。到時候G8和金磚四國等11國(因俄羅斯重複)將是主要的參與者,哪一個國家在最後勝出,將是人類未來的下一個真正強權。
    
     資本主義發展到金融大爆炸將會呈現本質的蛻變。資本主義從西方興起以後,從荷蘭的鹿特丹到英國倫敦,再轉移到美國紐約,一路走來有一個內在的命運交響曲,那就是不斷地向外膨脹,從殖民膨脹到金融膨脹,外表的形式雖有所轉變,但膨脹的本質不變。荷蘭和英國走的是殖民膨脹的舊模式。美國走的是金融膨脹的新模式。美國的金融膨脹是從1971年放棄金本位以後就開始無止境地膨脹,加上衍生性金融工具的推出,膨脹的速度一直在加速,目前正處在高速運行的階段中,隻要有一個金融政策的小環節失當,就有可能引爆下一個金融大爆炸,大爆炸結束之後,美元資產在全球的比重將從目前的60%降到30%,以符合其經濟生產力的比生28%。
    
    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原材料大漲的內在共同原因,就是美國的金融力必須不斷地膨脹,利用金融力的膨脹來維持其全球統治地位,軍事手段隻是維持美元霸權的手段而已,在金融力的膨脹中,維持獲利仍是最主要的關鍵,因此在打伊拉克戰爭的同時,原材料的戰爭也就同時進行,不少原材料的價格在短短三年內暴漲5-10倍(銅和鋅),少說也有2-3倍(石油、黃金),這一場原材料的戰爭,就是以中印兩國的需求大增為引爆點,配合全球資金的大氾濫,才能把價格拉得這麼高。未來如果美國從伊拉克戰爭撤軍成功,那麼原材料的大牛市就會逐步走軟,至少也有一個中期回調。在伊拉克戰爭中花大錢,在原材料戰爭中賺大錢,兩相平衡,美元霸權才能維持下去。因此,原材料的大漲可說是第一階段的金融大戰,第二階段的金融大戰可能是美元的崩盤,因為美國剛打贏原材料的戰爭,美元的地位會鞏固一陣子,不會立即引爆第二階段的金融大戰,依照景氣循環的十年節拍來看,2020年前後引爆第二階段的金融大戰比較可能,但快一點亦有可能。在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十年內,美國會不斷催促世界各國打開金融資本的大門,以方便其進一步掠奪與充實己力,為下一次的金融大戰培養實力。下一階段的金融大戰將更為驚心動魄,那就是美元的保衛戰。
    
    因為美國的政治魅力逐步消失,美元的魅力也跟著逐步消失,繼中國、俄羅斯、科威特相繼拋棄盯住美元,改用一籃子貨幣的外彙政策以後,美元的地位正在逐步下滑,目前中日兩國的龐大外彙美元皆持有大量的美國國債。一旦持有者逐步拋售美國國債,美元的地位就會面臨嚴峻的挑戰,此時美國政府會作出何種反應?一是聽任美元的快速貶值,引發一次全球性的股市和原材料大崩盤,從大崩盤中獲取投機暴利。表面上美元崩盤是損失,但在股市和原材料的大崩盤中賺大錢,這是另一種苦肉計。另外一個反應模式,就是發動戰爭來挽救美元的崩潰。利用戰爭來挽救經濟是帝國主義的本質之一,隻是到時候會用哪一場戰爭來挽救美元,就值得各國深加警惕。
    
    依照持有外彙美元最多的地區來看,在懷璧其罪的原則下,東亞地區是美國最可能引發戰爭的地方。因為西亞剛打完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再打下去已撈不到利益,反而戰爭成本會愈來愈高。依照戰爭成本來看,在西亞地區再發動新戰爭已不划算,但東亞地區就不一樣,東亞地區是富庶地區,各國擁有大量的外彙存底。如果在東亞地區製造緊張,可以先賣軍火,等軍火賣到相當程度,局部衝突可能升級為區域戰爭時,美國隻要輕輕一點火,局部戰爭就會引爆,東亞一旦陷入戰火,美國可以暗中進行幹預,把戰火進一步擴大。等到交戰雙方元氣大傷之後,美國再出面安排和解。經過這一番折騰,東亞國家想跟美國抗衡的機會就會消失了,美元的地位就會再度提升。當然以上的推演,跟現實有點背離,筆者不希望這慘劇的出現,但是一旦美國陷入困境之後,依照帝國主義的本質,也是有可能發出些狠招,宜事先預防或化解。
    
    如果製造戰爭妨礙了經貿的發展,那麼另外一招就是人為地製造金融危機。回顧曆史,1990年的日本金融風暴和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都有人為設計的痕跡。隻是其人為設計到實際發生效果往往需要3-5年的時間,所以因果關係看起來不直接,就是因為不直接才顯出其高明之處。此種金融大戰的間接路線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將會不斷出現。隻要哪個國家變成美國的潛在威脅者,或者對外推動防範心,都有可能變成被設計的對象。
    
    英國的衰退伴隨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出現,美國的衰退將伴隨著金融大戰而出現,隻不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明顯的軍事大戰,而金融大戰是不明顯但時間較長的不戰而屈人之兵。也許有人會問,既然美國是金融大戰的主導者,應該是獲利的一方,為何反而造成美國的衰退?原因是美國的金融大戰是防止美元崩潰。雖然美國會動用貨幣、金融、財經等各種手段來防止美元的崩潰,但在碰撞的火花中,意外點燃金融大爆炸,讓西方在大爆炸中結束其曆史使命,可能是西方的宿命。隻有西方國,尤其是G8,在大爆炸中自我引爆,金磚四國才能登上曆史的新舞台。工業革命的這一出大戲結束之後,資源革命的新紀元才會正式展開。


二.中國未來的三大挑戰


  中國在完成社會主義基礎建設以及科教興國的曆史性任務以後,將面臨三大挑戰:資源革命、金融競賽、文化創新。

  因為中國人口多,對資源的消費必然十分龐大,但目前全球的重要資源皆掌握在歐、美、日等強權手中,中國又不能走帝國主義的路線來搶奪資源。如此一來,必然引發全球更大的動亂與戰爭,因此中國的資源戰略隻能採取不爭的藍海戰略,先從歐美日力所不及的地區,例如蘇丹等進行能源的共同開發,如此可以避開在資源豐富的地區作激烈的競賽,引發不必要的衝突。同時中國對外的礦產採購盡量簽訂50年的長期合約,避開歐美日集團肆意拉高價格套牢中國的陰謀,中國的資源佈局一開始就有了好的起步,一方面採取不爭的藍海戰略,一方面簽訂長期合約或合作計劃,這個佈局基本上跟「和諧世界」的戰略構想是相吻合的。不過,資源革命的重頭戲應在新能源與新材料的開發上。歐美日的利益集團因為已掌握了全球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隻想拉高價格牟取暴利,例如埃克森美孚每日賺一億美元即是最佳的例子,所以對於開發新能源不會太積極。中國則不然。中國是個資源稀缺的人口大國,隨著經濟的提升,對於資源的需求隻會愈來愈大。而主要的原材料皆掌握在歐美日手中,定價權完全在歐美日手中,中國變成非常被動的局面。要扭轉這個局面,除了努力探勘能源與礦產之外,首要之圖是全力加速對新能源和新材料的開發,不斷地對材料科學、新能源進行科技研發的突破,甚至於從別個星球引進新能源與新材料業都要積極進行。也許地球的原材料在未來五十年內將面臨真正緊缺的局面,隻有到別個星球才能找出根本解決之道。因此,中國的星際計劃應該以解決全人類的資源危機,作為最主要的著眼點。

  除了資源革命這一個迫在眉睫的曆史性挑戰,還有一個更大的挑戰,那就是全球一體化之後所引發的金融競賽。這一個金融競賽將在未來20年內熱烈演出,也許它是一場兵不血刃的金融大戰。G8和金磚四國的權力交接過程中所引發的,不是軍事戰爭,而是金融戰爭。這場金融戰爭的挑戰方是維護既得利益的八國集團,而被迫應戰的是金磚四國,這兩者中隻有俄羅斯具有重疊性,但俄羅斯尚未形成全球性的金融中心,在金融大戰不是掠奪的一方而是被掠奪的對象,所以嚴格來講是G7與金磚四國的對抗賽。隻不過G7目前已改為G8,所以隻好用G8來做代表。

  在金磚四國中,中國的巨大財富顯然被G8列為第一目標,第二目標是印度,第三目標是俄羅斯,第四目標是巴西。因此,金融大戰的序幕應該發生在中國,1998年的香港彙率大戰可視為一次遭遇戰,而不是正式大戰的開端。正式大戰是中國股改以後,開始引進QFII。美國財政部一方面督促中國彙率升值,一方面要中國開放金融市場,就是想早一點引發這一場金融大戰,並且愈早進場愈容易吃到廉價的籌碼,不管是上市公司的股權,或者企業的併購,外資對於中國已是垂涎三尺。歐美日集團一方面在QFII的直接投資做有限度的介入,一方面希望能在中國的金融資本市場大開大闔中謀取更大的暴利。其實回顧1997年東南亞的金融危機,就可以看出外資的掠奪手法其實相當高明的,警覺心不夠的政府很容易變成國際大資本的俎上肉。目前全球流動的熱錢,專門在打家劫舍的,據專家估計,至少有5-7萬億美元。這股龐大的力量一旦合謀之後,很多政府都不是其對手。觀察2006年5月15日之前銅價的軋空遊戲,就可以看出這些國際性的熱錢是會合謀起來共同對付一個「冤大頭」,在銅價的軋空遊戲,從每噸3000美元軋空到每噸8800美元,中國就是標準的「冤大頭」,最後不得不認賠出場。因此,金融大戰並且危言聳聽,而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中國以及印度等金礦四國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並且要做好迎戰的準備。

  面對這麼龐大的挑戰,我們是不能掛出免戰牌的。因為全球產業一體化和全球一體化是一體的兩面,中國既然接受了全球產業一體化的佈局,變成世界工廠,就要同時直接面對全球金融一體化的挑戰。可是西方的金融曆練有四百年的曆史,從荷蘭的鹿特丹開始,一進到華爾街的全盛時期,其所培育出來的金融高手可說數不勝數,例如巴菲特、索羅斯、羅傑斯、江恩等都有非常傑出的戰績,而中國的股市在1990年底才開放,為時不過17年,以17年挑戰400年,是一件相當大的挑戰。2006年年中中國在期貨銅上打了一次大敗仗,顯示我們的投資水平落後西方太多。但是西方對於進入中國的金融資本市場又有迫不及待的感覺,所以政府如何拿捏資本開放的尺度至關重要,但再拖也拖不了多久,美國的耐心似乎愈來愈有限,再不開放資本市場,其他的報複性措施又會一個接著一個不斷出籠。例如美國國會提出的懲罰性關稅27.5%,以及要求人民幣彙率快速升值10%,都說明了美國已逐漸推動耐心,美國國會和財政部分別扮演黑白臉,說明局勢不會短期惡化,但要求開放的呼聲隻會愈來愈高,金融大戰最後還是不可避免。在迎戰之前,中國首先要做大股市、期市、債市、彙市的規模,如此外資一進來可減少其衝擊力,其中股市的規模擴增得最快,從2005年6月股改以來的兩年內,股市總市值已從3萬億元人民幣提升為18萬億元人民幣。其實中國股市的暴漲,就戰略而言,也是有其必然性,至少在開放之前先拉高基期,讓外資曆進來吃不到便宜貨,同時也可以避免賤賣國家資產。

  一個國家的金融力,主要有兩個:一個是規模實力,一個是操作能力。中國股市規模擴大六倍之後,最重要的是如何提升操作能力,如何正式迎接外資的挑戰。歐美日投資機構挾著資金實力大、操作能力高的雙重優勢,叩關任何開發中國家,都可長驅直入,一路過關斬將。中國隻有以國家資本的實力才能與之抗衡,但是縱使實力相當,能力也落後一截,如何在短期內彌補這差距,應是政府深入思考的課題,因為外資把中國作為金融掠奪的對象,就不可能把家底的本事全盤教你,多少總會留幾手,這幾手都是緻命的殺手鑭,也都是勝負的關鍵。因此,中國除了認真學習外資的金融資本的理論,揣摩其操作心得之外,更應自行發展出一套金融絕學,才能與有四百年功力的外資決一高下。這套金融絕學絕對不在外資的投資理論中,而在中國文化的的深厚底蘊。中國文化的本體論和氣數論就是中國的金融絕學,這一套功夫西方想學都學不來。《道德經》說:絕學無憂。隻要中國把本體論和氣數論應用在金融資本市場,就能以自己的看家本事迎接外資的金融掠奪。因為中國的本體論和氣數論已發展了兩千多年,比西方400年的金融曆練更加深厚,至少打成平手不成問題。如果一味學習西方理論,一味對外投資的大機構馬首是瞻,那麼金融大戰中國肯定要輸得很慘,國儲銅就是一個慘痛的教訓。

  中國要把深厚的文化底蘊應用在21世紀的挑戰,就隻能靠文化創新。唐朝的貞觀之治和天可汗的稱號就是因為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做基礎。佛教在東漢開始傳入中國,而在南背朝時佛學大量湧入中土,這其中有一個關鍵,那就是涼州文化的出現。南北朝時涼州是河西走廊的經濟文化中心,佛學傳入中國,先去涼州做基本的消化與融合,完成佛學的中國化,經過中國化以後,佛學更容易深入人心,變成中國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修道人口一下子大增,過去的士人不少人轉換成得道高僧,這是一次文化深度的大躍進。在士人階段,要成為聖賢相當困難,佛學輸入以後,要變成得道高僧相對可能,因為佛學的修行過程相當嚴密,如實修行,變成得道高僧是有可能的,所以中國曆代出了不少曾僧大德,他們內心世界的豐富絕非一般俗人所能及。但是這些得道高僧無法阻止強權和異族的入侵,因為得道者不悄於去把道落實於「術」和「器」的層次。所以得道高僧雖多,國運卻一直不振,一有外族入侵就被征服。輕此,中國傳承兩千多年的唯心論,將人民的心智落實到國力建設中,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中國的生產力有了實質的飛躍,加上改革開放接受全球化的產業分工以後,中國的國力與財富直追全球第四位,很快就會變成第二位,甚至於超越美國,變成全球性的國家都已有雛形。但是中國的財富快速積累之後,卻又變成歐美日金融掠奪的對象。金融大戰似乎已逐步拉開序幕。生產力之外還需輔之以金融力,中國才可能變成世界性的強權,而不會停留於區域性強權,因為全球性強權和區域性強權最大的差異不在於其生產力,而在於其金融力,19世紀的英國和20世紀的美國都是最好的例子。但是金融力和生產力最大的差別在於兩者的虛擬性和實體性,金融力以虛擬為主,生產力以實體為主,一虛一實相互輝映。一般人說金融資本市場為虛擬經濟,而生產事業為實體經濟,顯示了兩者的差異性。如今虛擬經濟的崛起,又再度呼喚以唯物為基礎的心物合一的文化創新,以道的虛擬能力和唯物的實華麗能力兩者互相配合,中國才能同時提升金融力和生產力。

  能過道的虛擬能力,中國才能以虛受物,才能「治大國其居下流」,才能創造「和諧世界」。在道的本體觀中,才能視萬物為一體,才能民胞物與,把非洲的貧窮人口視為自己的同胞與家人,盡力去扶持他,而不像殖民地去掠奪它。通過道的氣數觀,才能洞悉中國人口的「規模效應」所產生的數學演變過程。目前全世界的主流經濟學有一個很大的盲點,那就是對於「規模效應」缺乏深刻的認知。因為規模效應第一次在人類曆史上出現,中印兩國的龐大人口所形成的「規模效應」尚未進入西方經濟學家的視野,所以歐美的經濟學家對於中國經濟的預測屢屢失誤,而規模效應在中國的氣數論中卻已經做了十分完整的研究,可惜這些研究一直停留於命運之說,未獲得充分的重視。如果要充分解讀中印兩國的規模效應與經濟演變,除氣數率,沒有更佳的途徑。因此,中國的經濟學家不防在這方面多做深入的研究,才能超越西方的經濟學範疇,這也是中國文化創新的主要方向之一。

  目前,全人類的最大危機來自領導全球的西方文化已陷入了「文化困境」,解決不了許多棘手的問題:諸如恐怖主義、資源危機等最重要的危機,如果這些危機持續惡化下去,人類的整體生存就會面臨更大的威脅,而這些危機也都是西方文化所造成的。西方文化所積累的問題,因為自身文化的潛力已走盡頭,自然解決不了這些問題,隻有等待東方文化經過文化創新之後才能解決它,才能對於全球的幾大問題與危機,做一個根本性的解決之道。因此,中國在文化創新方面,必須以道的虛擬能力、包容能力來統籌全球的實體性問題。通過金融力和生產力的雙重結合,化解全人類的共同危機。未來中國隻有通過文化創新才能打贏金融大戰,在打贏金融大戰之後才有實力解決全人類資源長期短缺的問題,因此中國未來的挑戰就是資源革命、金融競賽、文化創新。


三.生命的偉大覺醒

  
  一個民族在崛起的過程中,都會分階段地出現生命的偉大覺醒。從鴉片戰爭以後,抗日戰爭以及隨後的解放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第一次偉大的覺醒;改革開放與金融改革是第二次偉大的覺醒,第一次的偉大覺醒是以革命戰爭為模式,第二次的偉大覺醒是以企業修道和金融修道為模式。
  
  企業修道始於1978年的莫幹山會議,它確定價格雙軌制的新運行模式:存量採取計劃價格,增量採取市場價格的雙軌制。這就讓中國提前釋放了企業的活力,才能迎接1985年以後的經濟全球化運動。經濟全球化使得國際分工變成可能,勞動密集的國家雖然技術創新落後,但仍可以在商品的價值鏈中分享一杯羹,發展中國家找到增加就業和積累財富的有效途徑,經濟繁榮隨著經濟全球化而不斷加速。25年後,中國的經濟全球化已面臨一個新的瓶頸,必然加以突破,那就是資本市場的改革。任何企業發展的第一階段都是建立有效的生產和管理,第二階段必須通過資本運作來加速企業成長,在提升市場佔有率的過程中,完成做強做大的雙重目標。尤其是原材料大漲之後國才猛然發現,自己是許多原材料的最大消費國,但定價權都不在自己手上,要想改變此種命運,隻有一個方法,做大資本市場,讓股市、期市、彙市、債市的規模同時做大,最好躋身全球三名以內,才有話語權。在此種前提下,滬深股市在短短兩年內,總市值從股改初期的3萬億元人民幣增加到2007年5月底的18萬億元,增速全球第一,上海逐漸變成全球的金融中心之一。
  
  滬深股市從2005年6月的998點(上證指數)漲到2007年5月底的4335點,其漲幅是同期全球第一。如果說此次大漲是資金過剩,企業盈餘大增所造成,不如說是全民的金融大覺醒,大家發現股票市場是分享國家經濟及企業盈餘快速成長最快速且最有效的方法。全民過去25的經濟拚搏終於要開始金融收割了,不參加收割的人,財富水平可能大幅落後。2007年第一季滬深兩市的平均每股盈餘高達0.125元,比往年增長一倍,難怪滬深股市在2007年第一季中,不少個股大幅上漲,在3個月內大漲2倍者比比皆是。大家發覺要分享企業的快速成長,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買股票。
  
   但是偉大的覺醒都是曲折和反複的,雖然股市大漲造成每天開戶數一度高達38萬戶,但是一旦散戶撐不住上漲的格局開始進行多殺多,大幅拉回仍不可避免。但真正的挑戰不在於在大幅回調中能否全身而退,而在於QFII額度一旦大幅放寬後,真正大獲利者是否轉移到外資,就應嚴肅地思考。
  
   如果所有的投資理論都來看西方,那麼不管你如何聰明與勤奮,都追不上西的投資高手。一個偉大的覺醒必然是一種創新,歐洲的文藝複興如此,美國的信息革命也是如此。中國今天的金融改革也是如此。學業習西方的投資理論,但以西方的投資理論為滿足,那就不是創新,而隻是一種抄襲。曆史從沒出現過一個國家因為抄襲而變得偉大,隻有創新才能變得偉大。因此,在金融改革的今天,中國如何在金融投資上和投資理論上進行創新,才是覺醒的關鍵。
  
  中華民族是個善於修道的民族,不管是企業修道也好,金融修道也好,它都有一個共同的源頭。因為中華民族有求道的精神,漢朝儒學才會大興,唐朝大乘佛學才會大放光明,21世紀的今天,馬克思主義才會落實於中國的崛起中。但中國的崛起,不能隻靠生產力,還必須靠金融力,隻有生產力和金融力同時俱足,才是真正的世界級強國,大英帝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都是如此,日本和德國因為隻重生產力,不重金融力,所以最後都淪為二流的強國。
  
   為了提升金融力,必須把西的投資理論和中國的求道精神融為一體,中國才能發揮自己的長處,才能在未來的金融全球化過程中立於不敗之地,基本於超越西方。在科技創新方面,一步一個腳印,很難速成,但在虛擬經濟的金融創新方面,迅速超越西方卻是完全有可能,隻是要先找到金融創新的神秘鑰匙。
  
  在超越的過程中,第一階段要先學會理論,第二階段要深入心法,第三階段要發現自然法則與密碼。學校的教育處於第一階段,畢業後個人的長期曆練處於第二階段,隻有極少數的特殊天分者才能發現自然法則與密碼的存在,並把它用在實際操作中。
  
  在金融操作中,技術性的落實是很重要的,但技術性的思考是有其局限性與矛盾性,此時必須發展一個完整的系統來統合所有的技術,並且給予技術性的東西一些標準與規範,因此系統的背後必須蘊藏著深厚的哲理或核心理念,才能指導所有的技術和構築一個完整的系統,這是為什麼筆者要提出華勝金融操作系統的背景原因。
  
   在一個系統中,它必須具備生命的偉大覺醒才具有生命力。一個沒有生命力的系統隻是一個理念構架,它沒有自我實現的可能。一個有生命力的系統具備實踐性和真理性之後,會自行持續下去,直到它開花結果。


四.完美的泡沫——通脹交響曲

    
    樓市從2001年開始趨向繁榮,國際股市從2003年走向多頭市場,期市因商口的不同,有的底部出現在2001年,有的底部出現在2003年,不過高潮出現在2006年5月中旬。利率的低點出現在2001年「9*11事件「發生以後的兩年內,似乎樓市、股市、期市、利率都處在同一個大節拍中,如果2001年算是大節拍的起點、2006年5月中旬是大節拍的中期高點,那麼這一齣戲的完美的結局必然有個主題。
    
    2001年「9*11事件」之後,流動性開始過剩。「9*11事件」以後,美聯儲將基準利率維持在1%-2%之間,長達兩年之久。結果因為利率偏低的原因,資金不再存在銀行體系內,開始大量流動,在資金氾濫的前提下,第一個衝擊波是房地產,造成全球房地產的繁榮引發固定資產投資過剩以後,利率開始緩步上升,尤其是銅價在突破每噸3000美元以後,發生了驚天動地的大軋空行情,在短短的3個月內銅牆鐵壁價從每噸4600美元一口氣暴漲到8800美元,這時的主題曲是原材料的暴漲行情。暴漲之後,銅價進行了8個月的中段大整理,不過小金屬的錫、鎳、鋅等卻一路高歌猛進,後來才拉回。
    
    到了2007年2月27日,新的情況又出現了,滬深股市一天暴跌9%,歐美等國際股市亦跟著重挫,似乎滬深股市的蝴蝶效應引發了一次大型全球股災。不過真正幕後的原因,是日元的套利交易才引發全球股市的大跌。因為日元的利率隻有1%,而國債的利息有4%,借日元買國債或買股票,其資金成本最低。一旦日元從一美金兌122日元升到115日元,加上日本調升利率的可能性大增時,借用日元炒股者,就急於賣出股票來償還日元的借款,結果造成2月27日以後全球股市的連鎖大跌。日元套利交易事件顯示全球將脫離低利率時代,開始譜出另一個主題曲:通貨膨脹。因此在未來的幾年內,通貨膨脹將是全球的共同挑戰,全球泡沫已開始形成。
    
    通貨膨脹這一主題曲將如何完成?首先玉米的價格是一大關鍵。因為大量的玉米轉為生產乙醇之用,造成玉米價格居高不下。2001年5月的玉米價格是每蒲式耳189美分,近日(2007年7月)的價格是410美分。觀察玉米的長期走勢圖可以發現,玉米長期在200-400美分之間來回震盪,一旦超過400美分就尖頭反轉自動拉會400美分大關。但是最近的玉米走勢卻已經連續兩個月收在400美分以上,這是曆史上未曾出現過的現象,雖然乙醇的生產可以解釋部分原因,但是另一個原因是玉米期貨多單大增。由於玉米和大豆有一定比例關係,玉米貴了,動物的飼料可以改為大豆,如果玉米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顯示大豆的價格亦有可能跟進,造成穀物價格的大漲,一旦穀物價格大漲,引發通貨膨脹就更加容易了。
    
    從利率的長期走勢亦可以推演出通脹的可能性已大增。就美國基準利率來看,2%是屬於低利率的時代,5%是屬於中利率的時代,8%是屬於高利率的時代。目前停留在5.25%,雖然可能小幅回調,但長期趨勢是向上的。依照曆史的長期走勢圖來看,8%是長期走勢的均衡價位,13%以上是嚴重通脹時的利率水平。因此,隻要穀物價格以及原材料的石油、黃金走勢不斷向上,美國的聯邦基準利率挑戰8%應是可預期的。
    
    未來利率的高低亦可以從黃金價格獲得印證。2007年7月,黃金的走勢在每盎司640美圓上下,從黃金的長期走勢圖來看,未來挑戰800美圓以上的可能性很高,隻要短期黃金價格不要跌破630美圓的上升趨勢,多頭的趨勢將一直持續下去。黃金從2006年5月份的730美圓下跌以後,底部已不斷提高,第一次低點在544美圓,第二次低點在559美圓,第三次低點在602美圓,也可以看出其多頭趨勢。如果短線跌破630美圓,隻要迅速拉上來,其多頭趨勢仍然有效。從玉米價格、利率趨勢、黃金價格來綜合觀察,加上日本可能是最後一個脫離低利率的國家來看,全球將告別低利率、低通脹的幾率已大增,如果全球泡沫要追求完美化,那麼未來幾年內各種商品之間將合力演奏出通脹交響曲,值得密切關注。


五.從曆史的角度看中國金融力

    
    世界曆史上一般有三種民族:農業民族、遊牧民族、海上冒險民族。中國和印度等是屬於農業民族,曆史上的匈奴、突厥、蒙古和今天的俄羅斯、日耳曼等是屬於遊牧民族,荷蘭、西班牙、英國、美國等屬於海上冒險民族。
    
    農業民族能夠養活眾多的人口,所以中印兩國都是人口的超級大國。而農業民族最怕戰亂,一旦戰亂農民無法及時播種,全民就要挨餓,饑民就要造反,所以農業大國最怕戰亂,希望能不戰而屈人之兵。相反地,遊牧民族則是必須靠掠奪與戰爭來維持生存,因此遊牧民族一向比較能征善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思想在遊牧民族是派不上用場的。古代中國漢族的兵法有四千多種,但每次遇到異族入侵,大部分都打了敗仗,最後被異族征服,例如元朝、清朝。到了清朝末年,遊牧民族和海上冒險民族兩路夾攻,中國這個以農業民族為主的國家,最後招架無力而敗落,直到抗日戰爭勝利,才扭轉了此一路敗退的命運,譜寫出中國崛起這一新樂章。(這裏潛靈保留異議)
    
    從曆史來看,漢族在對內統一的戰爭中,出了不少名將,例如韓信、李靖等,但對外戰爭則乏善可陳,隻有衛青、侯君集等遠征成功,其餘都擋不住異族的侵略。從這個角度來看,漢人在軍事上不是善戰的民族,這也許是農業民族的宿命。但是農業民族卻醞釀著另外一種發財意識,自古以來,個人成功的標準就是陞官發財。陞官機會有限,發財機會在農業社會也相對有限。在安土重遷的農業社會中,遠地貿易業不發達,靠經商緻富的機會相當有限,因此發財機會隻局限於地主。地主一多社會貧富不均就加劇,最後演變成一治一亂的循環怪圈,始終無法長期長治久安。在一治一亂的改朝換代中,老百姓心底深處的發財願望卻愈來愈強烈,隻是苦於沒有發財的機會。
    
    改革開放以來,發財機會逐步湧現,有國際貿易經商緻富的機會,有民營企業的緻富機會。目前民營企業的財富已約佔全國財富的一半,並且這比重正在不斷加大中。但不管貿易經商或民營企業,對於龐大的勞動階級而言,隻能分享到勞力所得,勞動階級因為缺乏資金,很難真正發財。直到股改以後,任何勞動者隻要有基本存款,都可以參與股市投資,過一過三個月賺數倍的暴富感,這為全民的投資熱情打開了一個新局面——中國金融力的崛起。
    
     中國的金融力可以跟猶太人媲美。猶太人是「上帝的選民」,在西方工商社會中顛沛流離,磨練出傑出的理財智慧和能力。中國老百姓的普遍願望是發財,但因農業社會中發財機會相對有限,一般農民隻能靠勞力來餬口,至於發財的願望隻能埋在心底。改革開放以後,家業社會逐漸轉型為工商社會和金融社會。在工商社會中,勞動階級隻能賺取勞力所得,離開發財仍有一段距離,直到股改以後,中國第一次出現完整的金融社會會,股市、債市、彙市、期市、形成一個新的賺錢機會。在這個領域中,中國人雖然起步晚,但有望逐步追上猶太人。
    
    西方社會從城邦社會轉型為工商社會,再衍生出金融社會,但因金融的虛擬性秀,對實證為主的西方人而言,很難適應此種變動不居的虛擬職業。隻有猶太人是例外,所以猶太人能在西方金融社會中一枝獨秀。
    
    中國從農業社會逐步轉型為工商社會和金融社會,這兩個社會中國人都很容易適應。對於工商社會的實證性而言,有儒家的「實事求是」精神與之相呼應。對於金融社會的虛擬性而言,有道家的「虛靜為本」與之相呼應。儒道兩家正是中國文化的兩大核心,就像太極圖的兩個核心一樣,這兩大核心不斷互動、互相推演生生不息。因此,中國在工商生產方面可以搖身一變,變成世界工廠,在金融方面也可以搖身一變成金融強權。在可預期的將來,全球十大銀行總市值的前五名,可能依序為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花旗銀行、彙豐銀行,前三名都是中國的銀行。因此,中國繼「世界工廠」之後,要變成「世界辦公室」比較慢,但要變成「世界銀行」會很快。
    
    人類曆史以來,隻出現過兩個超級強權,即19世紀的英國和20世紀的美國,這兩個國家是生產力和金融力都很強的國家,其國家生產總值在高峰時皆達到全球的一半。如果隻靠生產力而缺乏金融力,會淪為二流國家,如日本、德國、法國等。中國的崛起,一定要生產力和金融力同時發達,才有辦法變成21世紀的真正超級強國。根據專家的預估,在2020年前後,中國的生產總值即可超越美國,同時金磚四國會取代G8變成全球經濟的主導力量。如果中國單憑生產力要追上美國比較慢,但如果配合金融力,要追上美國會比較快。全世界曆史上的三大民族,農業民族、遊牧民族、海上冒險民族的包容力,以農業民族最強,同時家業民族比較強調和平。在恐怖主義興起,西方社會窮於應付之際,農業民族的包容力和和諧本性正是世界大同的濟世良方。但是和諧世界的大前提要有頭要在龐大的實力,否則隻是一種願望而已。中國隻有能過生產力和金融力在2020年之前崛起,才能及時挽救全人類的大危機,把人類從恐怖主義和資源短缺的困境中解救出來。

    
六.金融文化的建立

    
    中國要建立金融文化,不妨通過「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來發展。在清末洋務運動階段,張之洞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主張,獲得當時朝廷的重視,但因洋務運動在中日甲午戰爭失敗後一蹶不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主張漸漸為人所淡忘。事隔100多年,在金融領域中,「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可能開創出一片新天地,為中國的金融文化建立一個最完整的體系。
    
    首先就「西學為用」來看,到目前為止,金融的創新幾乎是西方人的天下。自從1761年倫敦證券交易所成立以來一直到今天,一共有246年。在這246年的曆史中,西方因為資本主義的高度發達,發展了龐大的資本市場和眾多的金融工具,虛擬經濟的總值已超過實體經濟。在美國,股市的總市值已是GDP的1.6倍,而在中國隻有80%,可見中國的資本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對於美國的國力,與其說它是全球最大的軍火製造商,或者說它是高科技的全球研發中心,倒不如說它是全球最大的資本市場。目前美國的GDP佔全球生產總值的28%,但是全世界的商品貿易和金融操作有60%都是用美圓來完成交易,而歐元則不到它的一半,日圓更小。美國通過資本市場,把它原有的28%影響力擴大到60%,整整膨脹了一倍,西方的金融文化幾乎完全濃縮到美國資本市場上,諾貝爾經濟學獎幾乎是美國人的天下。中國要建立自己的金融文化,一定要先到美國取經,把美國的政經分析、產業分析、企業分析、技術分析、心理分析完全學會,對金融工程完全熟悉,把最先進的金融理論都完全消化了,才可以算做到了「西學為用」。但是隻有「西學為用」還不夠,必須「中學為體」,才能超越西方。就像唐三藏到印度取經以後,中國加上了固有的「道」的大乘思想,才有禪宗、華嚴宗、天台宗等諸多思想,使佛教文化獲得最高的成就。今天,中國的金融文化必須建立在《易經》、《道德經》、《孫子兵法》、《華嚴經》、《金剛經》的本體思想上,才能建立以「中學為體」的金融文化。

    《易經》是講求變化之道的偉大思想。變化之道分為簡易、變易和不易,而闡明這思想的是《周易》。《周易》又分為《易經》、《易傳》、《易數》三部分。《易經》是講卦辭和彖辭,《易傳》是透過系辭傳等十翼講哲學思考,《易數》是講符號邏輯和宇宙演化和數理哲學。從《易經》進入《易傳》,才能明白變化的根本大批量和自然法則,但是隻有進一步通過《易經》數學才能進入《易經》的奧妙之處。打個比方,《易經》是外表,《易傳》是骨肉,《易數》是神髓。中國不少大學問家如程、朱等,都在易理上下過很深的功夫,但是《易數》方面則隻有邵康節的《皇極經世》集大成。一般人的理解是,《易經》數學是用在山醫命蔔相等五術上面,隻對中國的農業社會有著很深遠的影響。到了21世紀的今天,《易數》將在全球金融市場激起新的智慧火花,為未來中國人與猶太人的金融大競賽,奠定勝利的基礎。如果不通過《易數》的發揚光大,中國人恐非猶太人的對手。
    
    《易經》有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先天八卦講本體,後天八卦講現象,先天講根本結構,後天講動力系統,先天和後天必須融合成功,才能有效運作。隻懂先天,不懂後天,隻是有骨無肉;隻懂後天,不懂先天,撐不起大格局。兩者完全融合以後,就能把卦爻的動力系統和河洛的根本結構整合成功。《河圖》和《洛書》是《易經》數學的基礎,但是其中的奧妙很難深究。
    
     《易經》和《易數》的運用,背後要有一套完整的系統思考,這一套系統思考就是《道德經》。其實《道德經》就是得道經,在宇宙的千變萬化中,如何掌握變化之道,是一門很深的功夫,因為它的變化不是封閉的單元系統,而是開放的多元系統。各變數之間彼此互相交感,構成無比複雜的動力系統,《道德經》就是教人如何去掌握這眾多變化背後的第一因、第一體、每一物。隻有掌握第一因、第一體、第一物,才能了達變化的根源,才不會陷入目迷五色的困境。所以說,《道德經》是講求本體的大學問。中國曆代的大學問家、大政治家、大軍事家,都是在《道德經》上獲得他們獨自領悟的無上心法,才能立言、立德、立功。
    
    有了本體,還要大用。真正的大用,就是兵法。兵法不一定隻適用於軍事戰場,可以用在企業管理上、金融操作上,也可以用在政治外交上,即所謂伐謀、伐交、伐兵、攻城,無一不可。如果沒辦法謀定而後動,那麼遇到重大變化一定應變無方;如果分不清利害,就無法掌握趨勢。《孫子兵法》說:「利計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就是要先明白利害的關鍵在哪裏,隻有明白利害,才能趨利避害。在趨利避害的過程中,通過間接路線,以迂為直,以患為利,達到奇襲殲敵之後,才能掌握利害,成為社會資源的權威分配者。
    
    在心法方面,隻有提升心法的層次,才能達到行動上的圓融無礙與超越相對現象的真下在心靈自由。要達到行動上的圓融無礙,就要進入華嚴的一真法界,從理無礙,進入到事無礙,再進入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但是進入法界無礙之前,可能要先面對現象界的諸多矛盾,如漲跌、快慢、大小、得失等都是相對的,隻有超越相對,才能獲得真正的心靈自由,而要超越相對的現象就要以金剛心來斷煩惱,也隻有金剛心才能斷除根本煩惱,這時《金剛經》就是一本無上心法了。
    
    通過西方的金融工具與金融理論,可以做到「西學為用」,但是要提升內在的功力,隻有「中學為體」,建立一個完整性的本體性思考,才能真正融會貫通西學的奧妙。中國未來的金融文化,已經呼之欲出,大家不妨一起來努力,共創金融世界的新領域、新天地!
__________________
百戰功成老太平
優柔誰肯苦爭衡
玉鞭金馬閒終日
明月清風富一生
NKNK 目前離線  
送花文章: 14708, 收花文章: 3713 篇, 收花: 26120 次
回覆時引用此帖
有 5 位會員向 NKNK 送花:
David722 (2008-05-26),dddd (2008-05-24),K22514 (2008-05-25),radming (2008-10-14),猜謎人 (2008-05-25)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發文 回覆



發表規則
不可以發文
不可以回覆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論壇啟用 BB 語法
論壇啟用 表情符號
論壇啟用 [IMG] 語法
論壇禁用 HTML 語法
Trackbacks are 禁用
Pingbacks are 禁用
Refbacks are 禁用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04:11 AM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4,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SEO by vBSEO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