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論壇說明 |
歡迎您來到『史萊姆論壇』 ^___^ 您目前正以訪客的身份瀏覽本論壇,訪客所擁有的權限將受到限制,您可以瀏覽本論壇大部份的版區與文章,但您將無法參與任何討論或是使用私人訊息與其他會員交流。若您希望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請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註冊的程序十分簡單、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註冊是完全免費的! 請點擊這裡:『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
![]() ![]() |
|
主題工具 | 顯示模式 |
![]() |
#1 |
列管會員
![]() ![]() |
![]() 中國時報【林如昕、張翠芬/台北報導】
台灣每年有四萬人因癌症死亡,其中有一萬人選擇安寧照顧走完最後一程,另外三萬人在最後階段必須插管、電擊。衛生署長楊志良昨天回答立委楊麗環質詢時表示,癌末插管、電擊是「浪費生命,也浪費醫療資源」。他強調,折磨生命就是浪費生命,希望未來病人一住院就有放棄最後急救的選擇權,「這不是觸霉頭,這是SOP(標準作業模式)。」 楊麗環昨天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質詢時提到,周遭有太多例子,癌末病人受到插管、電擊的折磨,「這些動作說實在話…」,立委話還沒說完,楊志良立刻接著說:「浪費生命,痛苦,浪費醫療資源,安寧療護法真的推廣不夠。」 楊志良強調,他一直在衛生署宣導,希望將來能要求醫院,病人一住院就提供選擇權,或許病人和家屬會認為這是觸霉頭,但國外都有類似規定,這不是觸霉頭,而是一個選擇,一種SOP,也是尊重生命。 楊麗環批評,楊志良講浪費生命實在不對,應是說用太勉強的方式維持太短暫的生命,付出的代價太高。如果病人自己願意承受當然沒問題,但病人通常不知情,有些子女不想放棄任何希望,堅持急救,有些是外傭照顧病人,也沒辦法協助取得相關資訊。 媒體再次詢問「浪費生命」的意思是什麼?楊志良解釋,折磨生命就是浪費生命,出車禍也許還有機會救,但癌末實在不需如此,可以採安寧療法,用止痛藥減緩痛苦,讓病人有尊嚴的離開。 他還曾為了這項理念寫過一篇名為〈因愛生恨〉的文章,貼在衛生署網頁上。他舉例說明,妹妹看媽媽痛苦,決定選擇安寧療護,但隔天哥哥來了就反悔了,非要急救不可。這種案例不斷發生,他希望病人住院時就有選擇權,畢竟人的能力有限,住院的結果無法預測,不要等到沒辦法做選擇。 國人常以為病人送到安寧病房,就是要被「放棄」,基隆長庚癌症中心主任王正旭表示,這是大錯特錯,安寧照護可以讓癌末病人減輕疼痛,擁有較好生活品質,並獲得善終。 王正旭坦承,目前的醫療有其極限,很多病人和家屬不願意接受癌症致死的事實,選擇和疾病奮戰到最後一刻,所以,到病危時還要求插管、電擊,勉強急救的做法,不只是浪費不少醫療資源,對病人也是很大的折磨,每每家屬看到病人被插管後痛苦的情景,都後悔得淚如雨下。 王正旭表示,醫師需要更積極主動的告知病人和家屬,讓大家了解安寧療護的模式,因為,末期癌症病人即使再以任何積極的治療,還是難逃一死,安寧照護是整個醫療團隊協助,目的是控制病人的症狀,病人不會有被遺棄的感覺。 台灣安寧緩和護理學會理事長趙可式強調,安寧療護要讓「病人善終,家屬善別」。她曾碰到一位十五歲的兒癌患者丞丞,罹患癌症六年,腫瘤擴散全身,因癌細胞蔓延,便秘三個月,腸子裡都是糞石,一吃就吐,脾氣很壞,照顧他的父母成了出氣筒。父母心力交瘁,要求轉到安寧病房。 他在往生前十天住進安寧病房後,病房的護士以橄欖油配合腹部按摩灌腸,清出了滿馬桶的糞石,丞丞終於有胃口吃東西。趙可式還教丞丞父母,如何和孩子談生死,父母依丞丞的心願,替他在病房外開了一個小畫展,丞丞最後在愛中離開,父母也減少遺憾。 目前全國有卅七家醫院、五四一張安寧療護床提供住院安寧,另外,有六十四家院所提供安寧居家療護,由醫師護理人員、社工等定期訪視,給予病患疼痛及症狀控制及緩解。 以上來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8/4/26fsa.html ====================================== 可是問題是在怎麼樣如果衛生署長自己的親朋好友發生這事情,也希望自己的親朋好友放棄急救離開這世界嗎??這樣說搞不好會遭到民怨與炮轟 |
![]() |
送花文章: 56979,
![]() |
![]() |
#3 (permalink) |
管理版主
![]() ![]() ![]() ![]() ![]() ![]() ![]() ![]() ![]() ![]() ![]() ![]() ![]() |
![]() 如果他真的心理是認為 已無希望的末期病患 "折磨生命就是浪費生命"
那良心話一句 "沒錯" 不過官大 遣詞用字 還是要警慎些 台灣目前來說 嚴重充斥著 "假道德" 問題的針結除了愛出風頭的民代外 主要是媒體太多 要凸顯自己就只好把事件做大 遠從88風災到進來的悟空妹廣告都是因為 "假道德"作祟 而使的社會環境呈現越來越不堪的局面 所以啦 .沒能耐就 不要著磨於 一些興風作浪的報導 .有能耐就 多一些自己的分析,不要老被媒體牽著鼻子走 這都是目前諸多台灣人所欠缺的 |
![]() |
送花文章: 2027,
![]() |
![]() |
#4 (permalink) | |
列管會員
![]() ![]() |
![]() 引用:
就像是今天親朋好友發生事故,現在有生命危險,會希望親朋好友就去見上帝還是等待奇蹟,或許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呢?? |
|
![]() |
送花文章: 56979,
![]() |
![]() |
#7 (permalink) |
管理員
![]() ![]() ![]() |
![]() 這種事情對醫師與家屬都是兩難....
做醫師的不敢講這種話,而做家屬的則不敢想這麼做,因為 心理壓力會很大......畢竟我們是人是生命,不是3C商品IC板 可以說"阿~~這東西停產了新的才賣一千五修理要一千二你買 新的比較划算"........ 雖明知其生命已經有終點但誰也不敢要他立即棄權,除非他自己 要求.......這樣醫師與家屬的心理負擔比較輕..... 希望楊署長能出示自己的放棄急救證明書,否則這種話他只能放 心裡不宜明說....猶如醫師不會對病人說"你好不了了想做啥就快 去做吧"........他只敢對親等夠高的家屬說.... 生命的誕生我們無法選擇但死亡如果可以選擇這是最豁達的情況... 就像以前我們鄰居的伯伯他替自己和過世的父母選好了地方,他不 買靈骨塔而是自己花錢買地建.....因為他說他不想掛了還得顧慮鄰居 好不好相處..... ![]() |
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史版A大,錢的數量決定電腦的力量 ![]() 我是給女孩修電腦長大的,經驗豐富技術過硬,就沒有我修不好的電腦 ![]() |
|
![]() |
送花文章: 79396,
![]() |
![]() |
#9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 浪費生命指的是浪費病患本身的生活品質
浪費醫療資源,最明顯的就是健保費的分配運用 現在醫療技術與設備不斷更新、進步 只能延長壽命,生活品質不見得有所改善 當親友病危時,能有續命的一線生機,家屬當然是極力搶救,不忍心簽下放棄急救同意書 病情穩定後,面對的是往後長久的照護問題,那又是牽涉既廣且極複雜的難題 其實不光是癌末病患,如果我是生活瑣事須仰賴他人照顧的長期臥床重症病患, 我會簽下放棄急救與安樂死同意書。 我不希望不但自己活得痛苦,也拖累家人耗費時間、精神、金錢。 從務實面來看,健保立意是要希望大家能享有相同的醫療品質 若要強求齊頭式的平等,最後必定是大家一起垮 健保總收入是固定的大餅,有人資源耗用得多,在財政困難下,最後勢必影響另一部分人能運用的醫療資源 以前讀到一篇文章 是關於一位菁英醫師得知罹癌後,選擇放棄治療 因為他要把資源留給更需要的人 當時覺得不解,為何有人要放棄生命,讓親人難受? 現在想想.... 每個人的狀況不同 平常時當然是該努力、積極地求生 若如該醫師已經心無掛礙,那就選擇自己想要的治療方式。 久病床前無孝子 我認為楊署長的話是提供「面對死亡」的務實面觀點 能在清醒時預先決定後續的治療方式,是好的提議 |
__________________ 老子道德經: 不執著「有」,也不執著「沒有」 不強求,不放棄,盡力而為,順其自然,「利他」就是「利己」 在諸多紛亂的雜音中 如何「入境」,而不「著境」? 如何在他人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取得平衡? 如何在「懷疑」與「信任」間,保持清明的思緒? |
|
![]() |
送花文章: 8126,
![]() |
![]() |
#11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 呵呵...分享一篇淺明易懂的評論
![]() ------------------------------------------------------- 觀念平台-爭取死亡權立法還有得等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300083,00.html * 2010-06-03 * 中國時報 * 【江盛】 日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在立法院說末期癌患若予插管或電擊是浪費生命,浪費醫療資源;他指出了醫療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的事實。當署長從功利主義哲學出發,把浪費醫療資源做為探試社會反應時,可以預見的是政治敵手以及尊重生命一方將藉機反彈;如同歐巴馬在力推美國健保時遭逢共和黨抹黑為總統將拔掉病人呼吸器,推動安樂死云云。 當反對執行死刑的法務部長王清峰下台,她的抉擇反而促成死刑犯更快更大量的執行,因此楊署長粗糙地評論複雜的生命終端醫療也可能招致相似的效果。雖然楊意指癌末患者,但是面臨生命末端的不只這些人而已。記得馬總統上任之初,一位內定的部長人選因為登山心肌梗塞發作而死亡的案例,同樣透露我們的社會與醫療系統無意改變這齣生命神聖的戲碼。 現代醫療資源昂貴又有限,醫學倫理雖然強調資源的公平與合理分配,但是急救癌末患者,將其插管,注射鎮定劑使其昏睡,並使用抗生素,強心劑,然後將其擺在加護病房與家屬分離,任由加味的生命延長仍然是普遍的現象。簡單的說,未預立醫囑的病人,家屬不當的期待,不願溝通或技巧欠佳的醫師已經共同描繪出這幅現代台灣的「罪與罰」。 想死的臨終病人不多,但確實有人想中止因為疾病而喪失的生活品質和尊嚴,這些人的困境不會因為醫學科技而獲得改善,更糟的反而陷入不能好死的悲慘命運。包括台灣在內的許多醫師都承認曾經提供病人致命劑量的鎮靜止痛藥,但這些行為完全秘密,甚至只有醫師的至親才享有這種「福利」,醫師協助死亡的行為完全地下化,罕見公開討論,因此現代人求一個好死真的需要關係和運氣。 在法律、社會、醫療都還在磨合的台灣,能尊嚴死亡需要很多的知識、掙扎與社會共同的努力。但是如果不揭穿死亡的真像,如果所有生命末端都不分青紅皂白急救,甚至都像救內定部長一樣的包括葉克膜、核磁共振,恐怕二代健保真的很快就要面臨三代健保。 人可以有死亡的權利嗎?假如尊重病患的自主權是至高無上的醫學倫理,為何我們不能在必要時免除自己的生命權?假如法律不追究自殺者,卻只給我們打折的死亡權,這算是什麼權利,什麼自由的國度?十九世紀以邊沁、彌爾為首的功利主義哲學所揭櫫的「為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已經有了包括楊署長在內的許多信仰者,但是什麼是「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呢?或許普林斯頓生物倫理學家辛格所說的正是:「在科技發展與人口老化的壓力下,所謂生命神聖的觀念終將分崩離析,未來大概只剩活在象牙塔的基本教義派會認為從受精到死亡都有神聖性」。 不願接受死亡是當前社會的道德與文化,在今日台灣,我們沒有美國的《自然死法案》,也沒有《病人自我決定法案》,更不必談合法安樂死的荷蘭、比利時及容許醫師協助自殺的美國奧瑞崗州和華盛頓州,以及不起訴協助親人到瑞士尋死的英國。如何讓「生如夏花般絢爛,死如秋葉般靜美」,其道路仍然漫長,但是台灣社會未能在爭取死亡權的立法上求得進展是最大的原因。 (作者為馬偕醫院醫師) --------------------------------------------------------- 我想,一般人的疑惑是... 每個月已經繳交健保費,為何看病時仍要繳交掛號費、部分負擔,甚至自費項目差額補付? 醫學器材與新進研發藥品日益昂貴, 像葉克膜、核磁共振、正子造影、血管支架、標靶用藥、看護費用....等以「萬」起跳的高價項目支出 不論健保能給付的金額多少,對家庭都是沈重的負擔。 ![]() 但健保如果樣樣都給付,又很快就會破產 如果保大病,不保小病,形成健康型民眾繳交保費與實際使用次數的比例不均, 再然後因健保財政困難,又要向健康型民眾伸手要功德費,強迫不樂之捐 ![]() 與癌共存還有長期慢性病的病患,他們體力相較健康者衰減很多, 一個人上醫院接受治療時真的很辛苦,很需要親友從旁協助 更別提老人家不懂醫學症狀的「關鍵字」,無法與醫師互動討論 年紀大,記性不好,容易迷路,甚至忘記服藥時間與使用方式 ![]() 遇上子孫賢孝的,能早期發現病狀,早期治療,減緩疾病嚴重度 在現今經濟不景氣、加班成常態的年代, 子女沒時間陪伴就診,老人家只得自求多福 ![]() 此帖於 2010-06-04 02:20 AM 被 prosaic 編輯. |
![]() |
送花文章: 8126,
![]() |
![]() ![]() |
|
|
![]() |
||||
主題 | 主題作者 | 討論區 | 回覆 | 最後發表 |
聊天 - 你認為時光旅行可行嗎? | ccbear | 生活話題、日常閒聊、喇勒唬爛灌水區 | 181 | 2009-01-10 02:16 PM |
感想 - 關於善惡的一些疑問 | 風月無邊 | 生活話題、日常閒聊、喇勒唬爛灌水區 | 241 | 2008-05-15 06:44 AM |
感想 - 當兵真是浪費生命 ,生命應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 貝斯特 | 生活話題、日常閒聊、喇勒唬爛灌水區 | 108 | 2007-09-02 12:18 PM |
心測 - 難得放假休息,卻無處可去,你認為做什麼事,最最浪費生命 | crd1871 | 星座命理討論區 | 6 | 2006-12-07 09:39 P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