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壇說明 |
歡迎您來到『史萊姆論壇』 ^___^ 您目前正以訪客的身份瀏覽本論壇,訪客所擁有的權限將受到限制,您可以瀏覽本論壇大部份的版區與文章,但您將無法參與任何討論或是使用私人訊息與其他會員交流。若您希望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請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註冊的程序十分簡單、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註冊是完全免費的! 請點擊這裡:『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
|
主題工具 | 顯示模式 |
2003-05-23, 05:50 PM | #1 |
|
outlook亂碼.拜託大大幫忙解決
我的outlook裡有三個帳號.可是只有hotmail的帳號會出現亂碼.(只有標題)信
裡面的內容不會.我是用outlook5.拜托大家幫我解決這個問題.謝謝 |
送花文章: 0,
|
2003-05-23, 10:08 PM | #2 (permalink) |
註冊會員
|
以下是我朋友寄給我的mail內容,你試看看
亂碼解決 相信大家一定常常看到像這樣的標題亂碼: =?big5?B?wuC//aFGsdKoxqRAq2g=?= 也一 定常常看到這樣的信件內文: This is a multi-part message in MIME format. =_NextPart_000_00C7_01BE9740.DC4A23A0 Content-Type: text/plain;charset="big5"Content-Transfer-Encoding: quoted-printable > > =charset=3Dbig5" < DIV>>Dept." < DIV me="A4W=BDZ=A8t=B2=CE" HEAD =BD=D0=A6b=A4U=A6C=AA=C5=A5=D5=B3B=BF=E9=A4J=B1z=AA=BA=A6W=A6r=A1A=AB = >6 =A4 這些文字是什麼意思?也許只有寄出這封信,或是使用像Outlook這種郵件程式的人才 看得懂。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 這不是因為讀信者的設定不對,而是發信者沒有在郵件程式中做正確的設定。 以Outlook express為例,預設的郵件標題格式只能接受七位元的字元,這樣的設定對 英文語系來說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中文字卻是由八位元的位元組所組成,因此如果不把標題設定成「可以接受八位元 字元」的話,中文標題就沒辦法正確的傳送,以致於有些使用者看到的就是一堆標題亂 碼。 郵件內文的錯誤則是出在:發信者把他們發出的信件用一種稱為QP的編碼方式編碼過。 這種編碼方式並不適用在中文信的環境,因此使得信件內容完全無法辨識。使用 outlook express的使用者,不會看到這兩種亂碼。 這並不意味著 outlook express就是好的郵件程式,只是它會自動判別這兩種情形,自 動做解開編碼的動作,所以使用者不會知道自己的設定是錯的。 這反而成為一種惡性循環,使得那些無法解開編碼的使用者,例如在工作站讀信,或用 netscape的使用者更為困擾。 大部分這種信件都是由 outlook express發出的,少部分是由 eudora發出。那麼,怎 麼設定呢? 以大家用得最多,出錯也最多的 outlook express為例,可以在主畫面的下拉式選單中 點選「工具」-「選項」,這時會出現一個視窗,裡頭有很多活頁標籤。 請點選 「傳送」這個活頁標籤,並在下方的「郵件傳送格 式」中點選「HTML」這一 項, 然後在旁邊的「HTML設定」按鈕上按一下滑鼠左鍵。這時會出現一個小視窗 , 請 點 選「MIME」這一項, 並在其後的「編碼」 下拉選單中選取「無」,後把下方「 標題允許八位元的字元」核 取方塊勾選起來, 此外,點選位於對話方塊中央之「 國別設定」 按鈕,請確認「 傳送郵件之預設編 碼」選擇「繁體中文(big 5)」 而且請取消「 回信時標題永遠使用英文」 之選項再來請選擇「選項」 中之「 閱讀」 標籤頁最下方有「 字型」 按鈕可設定「 內收郵件之預設編碼」 右方之「 國別設定」 按鈕中把「 內收郵件採用預設編碼」 之選項選取然後連按數次 「確定」,把設定 視窗完全關閉。 以上的動作會把你送出去的郵件格式設定成HTML格式,標題可以用中文的字元。 這樣,別人就再也不會看到亂碼的內文和標題了。 這是以 outlook express 5為例,outlook express 4和 outlook 97/98的設定過程大 致相同。 Netscape 的使用者不必做任何更改。 請大家檢視一下自己的設定吧,舉手之勞,讓大家溝通更順暢 你改設定的工夫絕不會比我打這篇累...祝好運 |
送花文章: 4,
|
|
|
相似的主題 | ||||
主題 | 主題作者 | 討論區 | 回覆 | 最後發表 |
outlook2003無法開啟附件 | peca | 軟體應用問題討論區 | 3 | 2006-04-07 09:40 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