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12 中國時報
這趟「驚異奇航」換得了什麼?
中時社論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200307,00.html
幾經波折,是驚奇也好,是謎航也罷,陳總統終於確定要在今天回來了!
這趟元首繞著地球跑的出訪,不僅締造了中華民國外交史上好幾個「空前」,甚至還提供若干世界外交史上都鮮少發生的「特例」。例如為了過境地點的協商,不惜與超強的美國撕破臉,甚至「龜兒子」的語言都用上了;元首專機臨出發前夕,還搞不定要在哪裡過境;專機都飛上了天,還搞不定中停降落點會在哪裡;外交部長前一天已經公開證實的行程,後一天專機卻走完全不同的航路,就這樣一路「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完成了這趟「興揚之旅」,最後戲劇性的「訪問」曾被美國指控為流氓國家的利比亞,竟被定位成此行最大的外交突破。
沒有人會否認陳總統此行的辛苦與委曲,多數人也同意當元首一旦出了國門,就是代表國家,元首出訪理應享有的尊嚴與對待,不容許有任何折扣。然而這也絕不意味規畫一趟元首出訪,可以根本不理會國際現實,可以無視所有的外交慣例與專業,不惜以打游擊的方式「且戰且走」,不順己意甚至對友邦口出惡言,結果真正出訪的目的地竟成為出訪的附帶,往返過境途中臨時喬的行程反倒成為「主秀」,這趟形同空中漫遊的「興揚之旅」,其實並未見太多實質外交建樹的「驚喜」,卻闖出不少出乎意料的「驚奇」。
「外交」是何等專業而細緻的藝術,「元首出訪」又是何等必須精準而繁瑣的作業,在這趟陳總統過境國之一的多明尼加擔任大使的馮寄台,先前擔任禮賓司司長時曾寫過一本題為「他比總統先到」的書,書名的寓意正是描述元首出訪的茲事體大,從行程規畫、過境安排、途經相關領空飛航情報區的知會等,沒有一樁是可以開玩笑的,更容不得可以「隨興之所至」的製造驚喜與驚奇,別的不談了,有沒有想過這其中所隱藏的風險?超時的飛行、不確定的行程、不斷更改的降落點……,尋常人以自助方式到陌生的國度自由行,沒有起碼的準備與規畫都是寧可選擇不出發的,更何況如今安排出訪的是國家的元首!
付出這樣的代價與風險,究竟是拚出那些外交成果呢?利比亞的單點突破?也許算得上,但這彌補得了美台實質關係的破壞?哪個對台灣當前的國家利益更重要?這還需要去稱斤論兩嗎?我們真的不願意在總統辛苦出訪歸來後,還要說這麼重的話,但還是必須指出,陳總統這趟出訪,不僅是藉由戰術性的零星出擊,造成戰略性的自傷與挫敗,也是企圖藉由挪用國內政治的手法,去操作複雜多變的國際政治。陳總統以「終統」重傷台美互信在先,卻又高姿態地要求「過境紐約」在後,美方不從就開口罵「龜兒子」,罵完了人家又不顧國際禮儀硬要找美國第一夫人握手「搏感情」,這一切的一切,站在美國的立場想想,會認為一切「船過水無痕」嗎?
經歷這次出訪衝擊後,外交單位像念經般不斷重複台美關係一切如常,我們當然希望如此。但看看美國務院副卿佐立克日前在國會的證詞,誰都會聞得出已經非常不對勁了。佐立克這回對台灣當局的批評,幾乎已經沒有太多修飾,他直截了當地反駁陳總統有關「四不一沒有」的承諾是有前提的說法,認為「中共(迄今)沒有對台動武」,也認為陳總統既然做了承諾,就得信守,但後來的發展「卻是想辦法剝蝕,有點像把稜角敲掉,然後磨平」,所以「必須要盯著他們信守承諾」,佐立克說:「我認為台灣就是一直在撞牆!」。佐立克的層級夠高了吧?這些表述不就直接解釋了布希為何不批陳總統「過境紐約」?難道「終統」與這一切真的無關嗎?美台關係真的還是一切如常嗎?再仔細讀讀佐立克發言內容吧!
或許台灣民眾看得更清楚,本報民調四成五的民眾給這趟「興揚之旅」負面的評價,畢竟外交上的「驚異奇航」,是換不到「實質成果」的。
==================
一切的作為都是以鞏固扁氏政權為考量
不管美國接待規格為何,回國都一樣吵
為了拒絕兩岸官方交流,施行「流氓外交」

、「金援外交」
拿納稅人的血汗錢

當巴國的「聖誕老人」

、過境國家的「加油卷」
幾句「愛台灣、要尊嚴」就想粉飾陳水扁團隊的弊案,
一定要支持陳水扁、支持台獨、支持迷航外交,
才能算是愛台灣,台灣才算「走出去」
好可笑的愚民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