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24, 11:09 PM | #16 (permalink) | ||
長老會員
|
引用:
「冤親債主」我知道是累世的親人 「福德」概念,對偶而言,就粉抽象 引用:
笑~~~ 未知的事,事實如何沒的準 那也只是我個人想法而已 照大大既定的想法即可 一切順心、平安就好 |
||
送花文章: 8126,
|
2006-09-25, 12:45 AM | #18 (permalink) | ||
長老會員
|
引用:
引用:
修功積德,行善致福,佛法能致現生之福,能致後生之福,能致人天富貴的世間福果,尤其能致福智圓滿的究竟佛果。 星雲法師說: 把善事、好事積聚起來,成為功德善事。好事、善事在平常一件一件的做,做多了就會有功德。就像聖者不揀擇,累積許多大小善德,才成就崇高的人格。 淨空法師說: 何謂福德?能將信、解落實到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上。善根、福德、因緣三者具足,此生就會有很大的成就,即永脫輪迴、作佛、作菩薩。 能行、能證,即是福德。 金剛經: 何謂福德?指過去世及現在世所行之一切善行,及由於一切善行所得之福利,還有指有形有相的,還執著有一個法,就會去享受善果,這也不能說他不對,因為他剛開始要儲備資糧,一定要去造福業,過去世所造的福業,今生再受報,現在所造的福業,今世或下一生會受報,當然也有現世報的,所做的一切善行、所得到的福利,不管是有錢或者有很多房子或者生活優裕,什麼都不缺乏,若兼有智慧具足,這些都來自於修福、修慧、修德。 福是指布施,德是指道德、行為 轉貼: 布施是慈悲心的培養,是修福消業的修持,非積功德之事。 六祖法寶壇經中有一章決疑品,是韋刺史提問:梁武帝建寺度僧,達摩說他並無功德。 六祖解釋功德說:『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 「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 『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能求也。是以福德與功德有別。武帝不識真理,非我祖師有過。』 我們也常把福德功德混淆,功德無法外求,布施不能成就功德。是以六祖說:『武帝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設齋,實為求福,不可將福成為功德。功德在於法身中,不在修福。』 所以不可以為布施可積功德。「見性學道難,心行平等難」可見積功德就有兩難。傲慢無禮不自修身,永無功德可言。 因此寺廟裡的功德箱,應該改稱「福德箱」。 「功德」與「福德」的問題,是常被混淆的觀念。佛法有許多真諦常常被世俗宣染失真,才會導致迷信誤解。 所有往外佈施供養的行為,是積存福德之源,是屬於物質上的果報。 往內修持證道的覺悟,方能自生法香,稱為功德。 金剛經云:「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
||
送花文章: 26734,
|
2006-09-26, 10:25 AM | #23 (permalink) |
註冊會員
|
屬於親屬間的經驗我倒是沒有 , 但在學生時期是有過屬於靈的經驗 .
那時剛接觸禪修 , 因為學校在山上 . 到暑假時大家就一起到山下去打工 .有一天經過半山腰時看到很多警察 , 以為有什麼事 . 當時也不以為意 ,後來看新聞才知道原來那裏出了命案 ,下班後一群同伴經過那裏時 . 我就說 "就是這裏" , 可能當時也是鐵齒一族 , 所以不以為意 . 但從那天晚上起連續3天 . 只要我一躺下睡覺 就會產生所謂的 " 壓床" . 以前從知識上都說壓床是因為自己太累所產生的現象 . 但經驗過後才知哪是太累 . 自己的意識明 明是醒的卻無法控制自己 , 而且只要想動全身就會一陣麻 . 而且在頭這裏就會有老鼠叫的聲音 - 我知道這是那位往生的人 , 因為在第一天就是夢見他拿著掃帚找我 . 連續幾天下來真是累壞了 . 之後剛好遇到師父上課 , 我就鼓起勇氣去找師父 . 我說明後 , 師父只教了我一個手印 叫我回去打坐 , 在那天後那個人就沒來找我了 . 經歷過這件事我不再鐵齒 , 我也相信她被師父渡化了 . 這段經歷提供你作參考 , 因為我覺得會遇到都是緣份 . |
送花文章: 1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