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老會員
|
竊文化者, 韓國乎?!
論偷竊行為, 其中包括了對有形物件的偷竊和對無形之物的竊取。對前者, 我們都較為熟知, 在此不作多論了; 至於後者, 現在隨著知識產權與版權概念的宣傳, 大家也逐漸對此多有瞭解, 但是知識產權與版權再無形也與某一種商品(包括服務)或者是潛在的商品有關, 一個商品或者潛在的商品就是它們的立身之所, 因此它們能夠得到商業法規的保護。若然論到在商品以外的無形之物, 如文化如歷史者, 我們對它的『版權』問題又有多少的認識呢? 韓國作為一個國家與民族個體, 是否正在從對他國文化的覬覦, 漫漫過渡到集體的 『偷竊』行為, 而且是否已經發展成為愈演愈烈的國家行為呢 ? 對此, 筆者想從自己對韓國的個人經驗談起。
筆者曾於1998年到韓國旅遊, 筆者每到一個國家必定參觀該國的國家博物館, 因為由此可見這個國家是如何向世界演釋自己的, 也就是如何展現其國家形象, 國家博物館就是一個國家表逹自身國家觀與世界觀的地方。在漢城的國家博物館內, 基本上所有陳列在此的文獻, 都是以漢字甚至是漢文筆寫的(『漢文』包括漢字與漢語語法), 看到全漢文的官方文件和上面標記著的明清年號, 這對筆者來說, 就像走進了一家中國的博物館一樣。 不過筆者相信這些漢文對70年代後期出生的韓國人來說, 應該是完全看不懂的, 就有如外文一樣。古文獻是一些有形之物, 所以很難對它們作出改動, 但是作為無形的歷史與文化, 它們的存在性就需要依靠口頭與文字的演釋了。據筆者的記憶所及, 從該博物館的介紹文字中, 我們看不到韓國自古以來與中國在政治與文化上的關, 作為一個參觀者, 在參觀後所得到的印象只能是韓國自 『三韓』時代到李朝, 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在政治文化上完全 『獨立』的國家, 其中更沒有提到在朝鮮史上稱為『丙辰倭亂』中, 也就是發生在16世紀末明朝萬曆年間, 一起以明朝出兵為朝鮮李朝抗日軍(由豐臣秀吉發動, 小西行長為先鋒)從而收復國土的事件。當時李朝國都漢城己經失陷在日軍手中, 李朝宣祖傖促向明朝求援, 明朝為保護屬國而出兵對日作戰, 戰況激烈最後在朝鮮半島呈膠著狀態, 事件最終以日軍在接到豐臣秀吉的死訊後撤兵回國而告終, 朝鮮半島因此有倖免去了, 提早三百年就落入日本殖民統治的民族厄運, 但相反的是, 明朝為此而付出了沈重的軍事代價, 更令其耗費了大量的國力, 間接促成了明朝的早亡。對明軍將士在朝鮮半島上拋頭顱熱血的功, 韓國國家博物館對此字不提, 只是把抗倭的功勞完全歸於朝鮮的官軍與義兵本身, 特別是由李舜臣所領導的水軍, 仿如把明朝的介入完全從時空中抽走了。
在一般大眾對歷史不太明的情況下, 對一個普通的外國人或韓國人來說, 參觀完該博物館後, 都只會覺得韓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完全獨立自主的國家, 這個國家在政治與文化上與其他國家不發生關, 但是我們知道這是一些 『不盡』與 『不實』的觀感, 其實這種感覺我們在參觀其他國家時也會產生, 這種情況會發生在日本。筆者於1999年到過日本旅遊, 參觀了在靖國神社裡的博物館, 觀後的感覺只會瞭解到日本皇軍是如何英勇戰鬥的, 至於戰爭的本質就是一場 『聖戰』 。 除此, 筆者又參觀了廣鳥的原爆紀念館, 這是在日本眾多博物館中入場收費最低的博物館, 觀後留下的印象只覺日本人民是戰爭中最大的受害者, 曾遭受過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不幸。 如果再提到日本政府對歷史教課書的篡改, 這就更會引起東亞人民的公憤了。不過, 對於前者發生在韓國對歷史的 『改動』(或者是 『不盡』的史實), 我們對此不會產生很大的反應, 因為這不涉及到切膚的歷史傷痛, 但是在史實面前, 以真理的角度來看, 這也是一種對歷史的 『篡改(起碼是 『誤導』) 。 其實, 這種的『篡改』最後會造成 『割裂』 , 把兩國人民自古以來所建立的文化與政治上的鈕帶, 來一個一刀切, 令本來可以在文化鈕帶上進一步建立起的關與利益, 退回原地重新開始。文化鈕帶是一種互信和理解, 這是民族的共同財富。當年與韓國當地一些中老年人, 以手書漢字作交流的情境, 至今也常常令筆者回味不已, 這就是通過漢字打破了彼此間的思想和心理隔膜, 讓筆者感到眼前這一位普普通通的韓國老者, 彷彿已變成了一位儒者, 一位文彩揚逸的古人, 這是共同文化所付予我們的幸福。其實經過人工加工的歷史, 總會因為非天然的人為因素而讓人感到有不協調的地方。雖然在韓國國家博物館中, 沒有提到中國與韓國由來已久的宗屬關, 但是在離博物館不遠處的『獨立門』, 從另一個側面透出了端倪。 獨立門紀念的是,在馬關條約後到朝鮮淪為日本殖民地之前, 這短短一瞬間所建立的 『大韓帝國』, 既然稱建立大韓帝國為 『獨立』行為, 這就說明之前的時期屬於 『非獨立』時期, 也就是與明清的 『宗屬』時期。對於這個有關『非獨立』與『獨立』 的問題, 筆者曾向一位當地的大學生提出過, 但她沒有作出正面的回答。
除此之外, 在當時參觀漢城故宮的過程中, 解說的韓國導遊在介紹韓國古建築藝術時, 會較為刻意的強調到, 韓國在窗上的糊紙與日本是剛好相反的, 一個是糊在窗外面而另一個則在裡面, 言下之意就是在文化上與日本劃清界線。 不過, 導遊巧妙的沒有在這個問題上與中國劃清界線, 不知是不是因為中國與韓國在這方面都有著相同的習慣, 還是他們都明白這種東方古建築的風格都出自中原文化吧。之後, 筆者又參觀了幾間韓國的佛寺, 得出了一個有趣的發現, 原來韓國寺院中的菩薩都留有 『八字』小子, 這些菩薩像在外形上與我們在其他國家所見的都差不多, 就是在唇上多出了這兩條小八字, 這又可以讓韓國菩薩與其他國家的菩薩劃清了界線, 讓人一看便知, 這是韓國的菩薩。
在雪梨, 這裡有很多韓國留學生與移民, 筆者是一位多年的劍道修習者, 曾經進入過一間韓國劍道場練習, 得悉從日本傳入韓國的日本劍道, 在保留了『劍道』之名下, 韓國人也對其作了一些 『細小』 的改動。 例如和服式樣的劍道制服的下褂改成了寛桶褲式樣, 讓人一看便知其中的差別; 在喊叫聲方面, 把日語改為韓語的, 讓人一聽便知其中的不同。 不過除此之外, 整個包括制度、 護具著裝、訓練方法和比賽規則, 繼續沿用日本式的做法, 但起碼從表面上已把日本劍道與韓國劍道區分開了。 其實更有甚者, 韓國人己經 『造』出他們的 『韓國刀』, 一種遠看完全像日本武士刀的長刀, 它具有武士刀獨一無二的刀刃弧度和形狀, 還有那供雙手把持的長刀柄, 但是只要細看, 它在刀鍔和刀柄上的包裹這兩處地方, 是明顯不同於日本刀的。韓國人稱這為傳統的 『韓國刀』, 這也是韓國劍道的原型刀, 其實眾所周知, 韓國自古以來都使用一種中國式的直劍和單手刀, 只要我們看一下文物和古籍便有所瞭解。 但是韓國為了給韓國劍道找個 『祖先』, 把武士刀來點改造就是韓刀了, 這樣不論是韓刀還是韓國劍道都變得順理成章了, 整套的日本刀術到韓國的『嫁接』手術就這樣成功完成了。既然這己是名正言順的 『韓刀』, 所以日本刀的 『居合道』 (拔刀術)也可以服從收編, 成為了韓國傳統刀術的一部份。大家只要到網上搜索引擎裡打下 『Korean sword' 的關鍵字作搜尋, 我們就可以找到很多乍看像日本刀術的韓國刀法了。 在武術方面, 還有不少這樣的收編個案, 例如日本有 『合氣道』, 韓國也有, 韓國把傳統武術以『空手道』的型式作包裝, 這就可以成為現代的 『跆拳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