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 barrielee
提升台灣本土意識?<---實在搞不懂這是什麼政績?
深化民主?<--又是一個不能吃飽肚子的抽象名詞
照顧到弱勢?成立客委會,客家人電台,原民電台<---失業的人還是不分種族,成立個電台或啥委會應該不會多困難罷?(來賓之一的還補充說了一句,民進黨多年哪麼用心照顧他們,竟然沒有反映在選票上,好像客家人及原住民忘恩負義?)
|
我倒覺得所謂政績,不能通通用選票或者經濟面來考量
我覺得提升台灣本土意識是有的,至少過去國民黨政府這一塊並不特別重視。或許民進黨政府有點操作過頭,不太被認同,可是仔細想想....在2000年以前,台語節目有沒有那麼流行呢?是不是很明顯台北的孩子都不太懂母語?
雖然我家的人都不贊成民進黨政府在教育上亂搞,但我父母一提到現在的孩子台語講的亂七八糟,也是猛搖頭。
我還記得我小時候,住在台北的表姊回來,還跟我們比賽誰不講台語比較多,因為「講國語」比較有水準
我不是要批評什麼,而是我覺得不同的政治氛圍,不同的城市鄉村,重視的文化也大異其趣
民進黨政府重視這塊,我不覺得是什麼錯誤,至少他提醒大家,別忘記(或者輕忽)這塊土地帶給我們曾經有過的文化。
至於深化民主....這很見仁見智,雖然有的時候某些新聞跑出來大家會狂罵民主倒退
不過其實如果仔細想想,這幾年媒體什麼見鬼的狀況都有,熱衷政治的人大家CALL IN到電台電視亂罵,有的人選擇在網路上寫寫文章...這八年不是國民黨執政,我不知道國民黨執政的話會不會有這麼「深化民主」,但民進黨執政這些年來至少沒有(或者不敢)明目張膽的破壞這種價值。您用「又是一個不能吃飽肚子的抽象名詞」來批判這個,我覺得是根本不同的兩個天秤,是如何相比較?
同樣的,客家電視台也許一般人不太會去看,但我確實有朋友的家長因為有了客視而有多一種的電視選擇。
套用您「經濟」的標準,民進黨就是搞經濟這套實在是太爛了,爛的讓大家不願意再把票投給他們,但如果民進黨的經濟政策平順,雖然大家沒賺大錢但也不至於過苦日子,那麼大家投票意向的選擇就不在經濟面,而會轉向考慮其他各式各樣的層面,而此時國民黨是否仍能大勝兩百萬票?還是未定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