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 dddd
請問;在您的「觀自在」經驗中,「觀」是什麼?「自在」是什麼? 
|
小弟認為的「觀」,是一種體會、一種領悟、一種明白。有看得到的「觀」,看到後就明白;有看不到的「觀」,看了許久卻不見得明白,直到某次機緣,或然率產生命中,就突然明白。
小弟認為的「自在」,是一種緊緻後的鬆弛、綑綁後的掙脫、不自在感的消除,沒有不自在,很難體會自在的存在。故若一開始就自在了,自在就會像是不存在一樣...
觀自在,就是一種體會與領悟不自在的過程,明白後,若也願意放手,就可以感受到自在。
引用:
作者: dddd
|
大概是吧,只是要哪些因子彙集在一起,小弟才會放聲大哭呢?親人的逝去,會哭;自由的逝去,會哭;感情的逝去,會哭;信心的逝去,會哭...背後的因子一樣或不一樣,小弟還不知道...
哭之後的明白,也許是大腦在給予合理化的答案,也許是人生經驗的累積,也許是心靈創傷的慰藉,也許只是不好回憶的洗滌...這是真明白還是假明白,小弟尚未得到答案...
「人生的昇華」會是甚麼?哭之後的Level UP?舊伴侶消失、新女友出現?傷口癒合、新細胞誕生?結束原工作,開創新事業?升級時某些屬性上升看得到,某些屬性下降卻不一定察覺到,大概是這樣...結構與解構同時並行,面向不盡相同罷了...
引用:
作者: dddd
|
人因慾望而產生前進的動力,慾望被打壓時,嚴重受挫時,瀕死時,萬念俱灰,此時會有甚麼都不怕、不想理會地球、不想活的念頭,可是,明明都已經放棄一切了,卻放不下"想去死"那個強烈慾望,這很矛盾。穿過這個矛盾,就會發現另一個相反的意識世界,甚麼都畏懼、麼都好奇、甚麼都想認識嚐試,包括"活著"和"死去"這些慾望,而且甚麼都放的下...這個相反的意識世界,其實跟原來是世界一樣的矛盾。或許是小弟用錯"語言"與"價值"去界定這二個世界吧,意思就是說這二個世界有可能不存在矛盾,有矛盾是小弟的錯覺;又或許根本不是二個世界而是同一個世界...
很奇妙的事,死寂感出現時才能清楚這二個世界的全貌,當一個人很爽快地enjoy人間美妙事物時,怎麼都無法參透這些東東呢?不解...有人說是受聲色所擾、受七情六慾所苦,真是這樣嗎?這種解釋可以涵蓋一切嗎?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