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w.people.com.cn/BIG5/14811/14870/2470828.html
CEPA對台灣的影響
吳莉芳
CEPA解讀
CEPA即“更緊密的經貿安排”(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簡稱CEPA),由中央政府與香港特區政府於2003年 6月29日正式簽署。其主要內容包括三方面:(1)兩地實現貨物貿易零關稅﹔(2)擴大服務貿易市場准入﹔(3)實行貿易投資便利化。即:從2004年1月1日起, 273個內地稅目涵蓋的香港產品 (涉及食品、藥品、紡織品、電子產品等),符合原產地規則進入內地時,可享受零關稅優惠﹔對香港擴大服務貿易市場准入,涉及的行業包括諸如管理咨詢服務、會展服務、廣告服務、會計服務、建筑及房地產、醫療及牙醫、分銷服務、物流等個七個部門﹔關於投資便利,規定大陸將在通關及電子商務等七個領域簡化手續以便香港資金更加自由地進入內地。CEPA的簽署使香港與內地的經貿聯系更加緊密,它標志著中國入世后香港與內地經濟關系出現歷史性的變革。
CEPA具有自由貿易協議性質,
是中國國家主體與其特別行政區之間簽署的自由貿易協議性質的經貿安排,帶有明顯的自由貿易區特征。從宏觀角度看, CEPA的基本目標是:逐步取消貨物貿易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逐步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提高內地與香港、澳門之間的經貿合作水平。
CEPA的簽署使香港與內地的經貿聯系更加緊密,它標志著中國入世后香港與內地經濟關系出現歷史性的變革。簽署CEPA是中國經濟一體化戰略的重要環節,是構建祖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的“大中華經濟圈”的起點,是實質性區域經濟合作的第一步,其追求的利益是長遠的,造成的影響也將是廣泛而深刻的。
CEPA對台灣的影響
眾所周知,香港長期以來就在兩岸關系特別是兩岸經貿關系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橋梁與紐帶作用,台港關系發展對台灣經濟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這一點僅從台港航線的熱絡程度便可見一斑。香港對外經濟關系的任何改變都將對台灣經濟產生持續而重要的影響.更何況對香港經濟發展將具有重要影響的CEPA。
CEPA產生的表層影響是,它的實施會促使台灣對香港的投資加快。2003年台灣對香港投資總額達6.4億美元,較前一年暴增 283.86%,投資時點則明顯集中在去年12月份。當月台灣投資香港的金額爆出了5.62億美元的巨量。在CEPA的吸引下,將會有更多台商企業加快來港投資發展,投資項目將會以金融保險業為主,其次為電子電器產品制造業,目的是以香港公司名義享用 CEPA優惠,加快進入大陸。
以金融業為例.在CEPA吸引下,台灣金融服務行業會加快來港投資發展。據台灣“工商時報”報道,華南銀行是第一家進入香港開設分行的合資銀行,分行從 1993年9月開業至今已逾10年,業務一直穩步發展。近幾年來,台資銀行在港開設的分行已急升至13家。由於香港緊鄰大陸,台商多,兩岸經貿投資又持續熱絡,因此,盡管同業間競爭相當激烈,但相關投資依然旺盛,尤其CEPA中有關金融服務業的條款,對合資銀行投資香港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更有利於其利用香港CEPA優惠加快進入大陸。
此外,CEPA中的“零關稅”措施,加上香港資金運作靈活與方便,會吸引台灣及海外中小企業增加在港的投資或合作。台商在港投資,根據CEPA取得與其他香港公司一樣的條件也較為容易,從而可以享有安排中提供的優惠條件,包括”零關稅”。一些台商已表示,台商未來投資、發展高附加價值產業,可考慮利用香港作為生產基地,以享受出口到內地零關稅的優惠。特別是在大陸設廠、生產原料或半成品來自台灣的台資企業,在生產輕工業產品如生產鐘表、玩具、化妝品、小家電等的台商,通過資本向香港流動或“借道”將“原產台灣”演變成“原產香港”,再以香港產品免稅出口大陸,提前享受大陸市場開放和入世產生的利益。如號稱台灣“皮鞋大王“的裕元工業公司即宣布,正在考慮將大部分的自動化制造業務轉移到香港生產。
CEPA產生的深層影響,將會促進大中華區經濟圈的形成。
短期看CEPA對台經濟的影響主要反映在服務業方面,部分台商今后將以香港作為進軍大陸服務業市場的跳板。就中長期而言,內地與香港簽署CEPA,以及加速與澳門咨商類似安排,將大幅增加內地、港、澳的整合與一體化,進而形成大中華區經濟圈,其對鄰近國家的影響也將逐漸擴大。台灣若不能在這一過程中取得合理的定位及參與的機會,經濟勢必逐漸遭到“邊緣化”。
首先,CEPA將增強中華經濟圈的經濟影響力與輻射作用,台灣難以置身事外。現在世界經濟的突出特點一是經濟全球化,二是區域集團化。世界上發達國家幾乎都已經融入到這個洪流之中。中國參加區域經濟合作,最為可行的方案就是建立大中華自由貿易圈,即把內地、香港、澳門與台灣搞成大的自由貿易區。隨著內地與香港簽署CEPA,內地與澳門的CEPA協商工作也已接近尾聲,內地與港澳間在經濟上逐漸連為一體,對周邊地區的經濟影響力與輻射作用勢必增強。以內地為經濟輻射中心的一體化過程正在逐步展開。港澳通過 CEPA成功地獲得了大陸廣闊的發展腹地。隨著港澳從中獲得的利益日益顯著,台灣將無法回避“中華經濟圈”對島內經濟的影響。
其次,CEPA將影響台商在兩岸三地的經濟分工格局。長期以來台灣產品出口到大陸就以香港為主要轉口地,並且佔了台灣向香港出口的絕大部分。據台灣方面的統計,2002年台灣向香港出口金額達308.51億美元,佔台灣出口總金額的23.62%﹔對香港出超金額為291.13億美元,更是台灣對外貿易出超總金額的1.62倍。香港也是台商投資大陸的重要第三地之一。CEPA將內地與香港在經濟上的聯系障礙減到了最低,也就意味著立足香港,就可以以內地作為市場與發展的腹地,引發兩岸三地經濟優勢分布的改變,誘發台商調整在香港的投資重點,進而改變兩岸三地的經濟格局。從整個格局出發,台灣最佳區域經濟合作伙伴是大陸,因此促進兩岸及港澳經濟合作日顯必要。
CEPA與兩岸經貿關系前景
目前,海峽兩岸經貿關系密切,台灣是祖國大陸第四大貿易伙伴、第二大進口來源地,大陸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也是台商主要的投資地。2003年頭5個月,大陸從台灣進口近18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上升超過29%﹔大陸向台灣的出口達到33億美元,上升超過46%,兩岸經貿關系已密不可分。截至2003年8月,祖國大陸累計批准台資項目5.86萬個,台商實際投資355億美元。在兩岸經濟逐漸融合的趨勢下,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已成為迫切需要。
對台灣來說,CEPA無疑進一步增加了大陸對台商的吸引力,增加了“一國兩制”對台灣民眾的吸引力。台灣各界對兩岸經濟融合與自由貿易區的探討熱情不減,要求台灣當局與祖國大陸簽署CEPA,這些都是很好的說明。
CEPA由於對大陸與香港間的經貿往來做了重大調整,這將直接影響台商在兩岸三地的布局思考。從兩岸未來經濟關系綜合考慮,從台灣經濟和社會發展綜合考慮,台灣與大陸探討建立新的經貿合作機制,共同致力於兩岸及港澳的發展與繁榮是必然的趨勢。CEPA的簽署隻是大陸與香港、台灣經貿關系重新調整的開始。隨著CEPA的逐漸落實,其對內地與港澳的經濟效益會逐漸顯現。屆時兩岸三地經貿關系將發生重大而不可阻擋的調整,隨之也將會出現兩岸經貿關系的調整的良機。在此基礎上.台灣地區融入大中華區經濟圈是未來的趨勢,其意義不僅在於促進中國經濟一體化進程,實現兩岸四地經濟的共同繁榮與發展,
而且將為中國的完全統一創造更加堅實的物質基礎與條件。
----------------------------------------------------------
1.CEPA 的是中央與地方(國家與特別行政區)之間的貿易關係。
2.CEPA 若簽署,台灣的主權國家「中華民國」勢必被消滅。
3.一但發生貿易糾紛,只有被吃悶虧的份,無法尋求國際貿易協定WTO等組織仲裁。
4.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香港化、港澳化的手段,以便未來統一鋪路。
這就是現在 "馬英九政府做的事"。
對外宣稱 "不必稱我為馬總統,叫我馬先生"。
對外一律用 "中華台北" CHINA TAPIAI,但在外國實際的翻譯回來卻是"
中國台北"。
非洲友邦,原本要成立的「友台協會」也因為 "馬英九的 CHINA TAPIAI" 讓友邦放棄成立。
兩岸是地區對地區的關係,非國對國的關係。
貓熊來台的形式「贈與」。
美國對外館單位下達,不準稱呼「R.O.C 中華民國」或「中華民國在台灣」一律改稱「台灣」地區。
然後國內的民生經濟政策的錯誤、擴大內虛方案錯誤 ... 卻閉口不提,媒體不監督,
馬英九以行政、立法、司法、政黨、媒體等等,密集針對陳水扁,轉移焦點。
馬英九選前不是說主權要由 2300 萬台灣同胞決定,怎麼自己先偷跑了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