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前半部有一個角色我一直很欣賞
就是男主角她媽媽的男朋友
馬如龍先生飾演的鄉民代表
他為了他的故鄉 恆春 一直很努力
他說多很棒的話
『土地BOT,山也BOT,現在連海也要BOT!』
『這片海這麼美,為什麼留不住年輕人,要出外做人薪勞(員工)...』
『我號作洪國榮,身高170,體重75,年齡60,興趣是吵架打架殺人放火;最大的願望是放一把火把恆春整個燒掉,把所有在外地的年輕叫回來,要他們一磚一瓦的重建家鄉』
也是因為在他的堅持下
組樂團這件事才有個譜
沒有他這個角色
沒有這個故事
這個角色讓我想到我那些已經五十歲六十歲的舅舅 (本來很多個,現在只剩下一個)
雖然他們大多數時間既嚴厲又機車
罵人的時候既真心又用力
但是他們真的很認真 (其實有時候我很懷疑台灣最有幹勁的一代其實是三四年級生,五六七都差不多...,這樣講話好像很機車a...)
我沒辦法跟他們比
要比真的是大拇指比大腿
說實在的
有時候被他們罵的時候還挺爽的
那種爽度不輸給他們一塊抽煙喝茶打嘴泡
電影裡面所有的場景
我最喜歡阿嘉在恆春房子的門
在台北已經看不到那樣的木造的四面拉門了
門櫺上還有雕花的毛玻璃(女主角把其中幾片打破了...)
地上的門軌要是太久沒上油或者門溝老舊的話
拉門的時候還會發出吱吱吱的聲音
這門讓我想到小時候我住在嘉義時候的房子
那時候很多建築物都還是木造的
包括現在嘉義文化路上噴水池旁邊的省立醫院
醫院用水泥重建之前整個醫院全都是木造的
連醫療時用來遮掩的屏風也是木頭的
那個時候的點滴的罐子不像現在都是pvc
全都是玻璃罐
掯
我怎麼又再懷古了
醒來醒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