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人生難逃三重門,自欺欺人被人欺
人生難逃三重門,自欺欺人被人欺
人生中總有些事情難以避免,南先生在講解原本《大學》時,提到「誠意」,「所謂誠其意者,勿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慊。故君子必慎其獨了」。
由自欺延伸開來,提到了明朝末一位學者對於人生境界的理解。這位學者說,世界上任何一個人,活了一輩子只做了三件事:不是自欺,就是欺人,再不就是被人欺。
人,必須自己對自己負責,不能自欺,不能欺人,更不能被人欺。只有逃出這三件事,才能「逃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一個欺字,有兩層含義,一為欺負,二為欺騙。
自己欺負自己,其實就是自己跟自己較勁,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自己鑽進牛角尖,時時刻刻憤世嫉俗,好像全世界的人都與你為敵,其實是自尋煩惱;自己欺騙自己,更是世人的通病,自以為是,眼高手低,把自己置於一個錯誤的位置,或不合時宜地扮演了一個錯誤的角色。如此這般,是別人的不幸,更是自己的悲哀。
欺騙別人的人,時時刻刻活在謊言中,說一句謊話,要用十句謊話來圓謊,有時,連他自己都搞不清楚究竟是事實還是謊言;欺負他人,更是一種怯懦的表現,恃強凌弱其實是色厲內荏。
被人欺,更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無奈。有人欺騙你,你最好可以分辨出他是出於惡意的欺騙,還是善意的謊言。惡意的要小心提防,避免被其所傷害,善意的也許可以不去揭穿,讓謊言留幾分美麗。對於別人的欺負,要在心中劃出一道底線,既不要因為他人的無理取鬧而一時衝動,也不要在別人變本加厲之時步步後退。
人有時候總難擺脫自欺欺人的怪圈,因為每一個人在給自己的錯誤找理由的時候總能說服自己。自欺,欺人,被人欺,好比人生三重門,人們總在三者之間徘徊往復。
如何才能逃出這三道禁錮呢?只有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有人說,人的一生之中只有三件事,一件是「自己的事」,一件是「別人的事」,一件是「老天爺的事」。
今天做什麼,今天吃什麼,開不開心,要不要助人,皆由自己決定;別人心中的難題,他人的故意刁難,自己的好心善意被誤解,被施以惡言,其實都是由別人主導的,與自己無干;狂風暴雨,山石崩塌,人力所不能及的事,只能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過於煩惱,也於事無補。
人總是忘了自己的事,愛管別人的事,擔心老天爺的事,所以總逃不出自欺欺人的怪圈。要活得真實自在其實很簡單: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別人的事」,不操心「老天爺的事」。做一個好人其實很容易,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其實也很簡單,自欺欺人的三重門其實可以很容易地踏出,只需記住: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別人;不要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如果一有過錯,就終日陷入無盡的自責、哀怨、悔恨之中,那麼其人生的境況就會像泰戈爾所說的那樣:不僅失去了正午的太陽,還將失去夜晚的群星。人們都會為自己的過錯而悔恨,但「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別人」並不是一種很容易達到的境界,它需要「胸藏萬匯憑吞吐」的大器量。「不要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不讓別人的做法影響自己的做事原則,為別人的錯誤買單實在不是做人的「上算」。
欺人的,設身處地的為他人想想;自欺的,真實面對現實和內心;被人欺的,只有自己尊重自己,才能擺脫他人將你置於的窘境。但願每個人都能認識到自己心中所欠缺的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