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個習慣叫做
避諱
古代為迴避君父尊親的名字的一種要求。在言談和書寫時,遇到君父長上的名字一律要迴避,否則認為極不禮貌。取名時也不能取他們的名字中有的或同音的字。這種要求也曾經適用於中華文化圈臨近國家,例如日本。
避諱從周朝開始就有了,但當時聲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不用迴避,有一個字相同也不用迴避。到了漢朝,這種要求變得非常嚴格。地名、物名、官名、人名都要迴避皇帝的名字。到了唐朝,有一個字相同也必須迴避了,當時著名詩人李賀就是因為其父名「晉肅」,而不得參加進士考試,致使終身不得志。
.............................................................................................................分隔線又來了
民主當然是要互相尊重,用這個字不是只有這裡才用,我看過別人要表示塞乃也是用這個字,總不能用這個字就表示是他是拿他來開玩笑啊!犯罪還要看動機,本意,不能一概而論,否則跟古代的避諱又有何不同?請貓老明鑑
![蔥寶恭喜樣](images/smilies/onion/on_65.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