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在我十九歲時,在陽明山巧遇以前在南部的外省籍小學同學,他念國際戰略,自國中後因家境貧寒而讀軍校,一路到官校後更以優秀的成績,由軍方保送到美國念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回國,後任軍校英語教官,我曾親自參與其演說邀請,發音嚴謹,用辭高雅,字正腔圓;他曾以一篇 The importance of reconnaissance (偵察的重要性)為題,字字發音正確,他是瀋陽人(母親是山東人,按理說,他的英語發音會有母語音,因孩子是學母親發音成長的﹗)。
在小學時代,他無法與本省人溝通,對台語的認知極為有限,連被罵都搞不清楚,常受人欺負;但是留學美國後的短短四年,竟然能把那口濃厚的山東腔音給正音到毫無雜訊,真是漂亮的美式英語,而他的發音就是標準的華盛頓音。
唯一不改變的是,做人很謹慎、不苟言笑,問他為何不開心的過日子?他說,國家境遇如此的慘,教他如何笑得出來?聽這話好像很誇張,但是,在根據他結婚後的妻子的透露中,他還是謹慎非常,一心一意的以國為重,而把家庭放在最輕的人,真是難得的國家棟樑。
在我離台時他已官拜少將,他的一切完全是苦學所換取的完整實力,從來不會走後門、塞紅包﹗而且,後來就服務於政治作戰的某特定單位︰他的發音若能傳承本土學子們,那該有多好呀﹗
.
此帖於 2009-09-06 07:43 AM 被 grc45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