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親子、親子,甚至於也被某些人認為商機,而大辦活動。
很多父母都照個模式,反正大家都這樣說這樣做,依個樣兒畫葫蘆。
所以前陣子小留學生特別多,試想要舍監叫起床的,去到國外又如何?
在下小小咖啦咖觀察一段時間,與子女的關係,首重溝通,次為互動,再來還是溝通互動。
猶如靜電原理,若你帶正(負)電,接近時﹝無碰觸﹞,則子女帶負(正)電。
這﹝無碰觸﹞就是無溝通與互動;若﹝全碰觸﹞,則子女會帶一樣的電,或更勝父母的電。
這種現象,舉例說明:
若父母很嚴厲,沒經過溝通與互動,則子女會鬆散、無所謂、很麻木等等。
若父母很鬆散、無所謂,沒經過溝通與互動,子女會冷眼旁觀、凡事都知道、但是不說等等。
溝通與互動一定要子女有感覺到、領受到,而父母別說作如何、如何已經很多了。
做錯事也是一樣;請用說明的方式,輕聲細語,切忌教條,否則體制化。
萬一讓子女失望,方法同上;但要維繫互信的關心。
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父母的耐心。
以上這些林林總總就稱作:親子靜電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