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 grc45
理財之道要看個人,當您的收入大於支出時,這是您儲蓄的時機(放銀行利率低到不值貶值率,所以不鼓勵),買股票,好了吧﹗以前還可以投機,大家放風聲,哄抬拉扯,現在呢?
要所謂的投資還倒不如自己創業作生意;我兒子可在加幣挺的時候大購美元,他沒買股票、債券,但他可以自己擁有自己的獨立收入﹗他現在念的就是財經管理,在加拿大這是份收入不俗的工作,但在他還未畢業時,就自己到 Google 上請教別人的經驗,實際的吸收到別人的深刻經驗,再自己(完全不讓家人知道的情況下)自己進行美元投資,我最看不好美元(我每天都在注意經濟新聞訊息);但是他就是逆流而上,而且很少會賠,這是我最不解的地方。
我曾破產兩次,就是把自己的錢,交給我最「信任」的人,傷你最深的人,對你最下功夫,現在的我學乖了;小心﹗
|
投資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賺錢,一般人所謂的收入指的都是「工資收入」,所以當你的「工資收入」大於支出時,我認為是你投資你的「資產」的最佳時機,至於「資產」是什麼?可以是股票、房地產、保險、債券、契約、專利權、企業等等,因人而異,又誠如我剛剛所言,若你搭錯別人的車,會離你的目標更遠。簡而言之,「資產」就是把錢放進你口袋的財產,「負債」則反之。
創業對G大來說可能是最佳的工具,但是對樓主來說不一定,若樓主不先學會財務、領導、行銷、管理、人力資源、等相關領域的知識,貿然創業將會把樓主帶往更深的財務深淵。
美元曾經是世界的主要貨幣之一,成為主要貨幣的最佳好處就是可以無中生有,這也是美國大筆舉債這麼久以來還沒倒國的最主要原因(相對於冰島來說),政府操控放款利率,就可以改變股市、債券與很多資產的價值,進而改變全世界其他國家的美國債券之相對價值,這也就是美元可以保持不墜的最主要手法,當然調整發行鈔票的數量也是諸多控制經濟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