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單個文章
舊 2010-03-23, 09:11 PM   #8 (permalink)
NKNK
長老會員
 
NKNK 的頭像
榮譽勳章
UID - 8676
在線等級: 級別:70 | 在線時長:5231小時 | 升級還需:94小時級別:70 | 在線時長:5231小時 | 升級還需:94小時級別:70 | 在線時長:5231小時 | 升級還需:94小時級別:70 | 在線時長:5231小時 | 升級還需:94小時級別:70 | 在線時長:5231小時 | 升級還需:94小時級別:70 | 在線時長:5231小時 | 升級還需:94小時級別:70 | 在線時長:5231小時 | 升級還需:94小時級別:70 | 在線時長:5231小時 | 升級還需:94小時級別:70 | 在線時長:5231小時 | 升級還需:94小時級別:70 | 在線時長:5231小時 | 升級還需:94小時
註冊日期: 2002-12-10
住址: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文章: 4591
現金: -2 金幣
資產: 26502156 金幣
預設

地球撐不住肉慾

"西方國家攝取食物的方式,是導致其他地區飢餓的主要原因。" 這是前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曾對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提出的警告。

就在全世界數以億計的人口挨饑荒餓肚皮的時候,另一小撮"階級敵人"卻在浪費大量的土地、水與穀類以換取肉吃。據統計,30年前一個美國人平均每年要吃掉50磅肉,而近年來,光牛肉每人就要吃掉100磅,且大多數人每年吃下去的蛋白質是身體需要量的兩倍。有人計算,美國人每年吃下的肉若換算成穀類,平均每人的用量將超過1噸,而世界其它地區的人均穀物消耗量,只有不足400磅。一項不可否認的事實就是,美國的穀類有80%到90%都是拿來喂動物的。

而中國的情況更不容樂觀。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在個人生活中的直觀指標,就是"肉慾"的不斷增長。1988-1998年間,肉食消費量整整增長了一倍,達到了人均46公斤,是發展中國家平均值的近兩倍,超過了韓國和日本等高收入的亞洲國家,成為亞洲保持東方飲食習慣的國家中肉食消費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豬肉消費則名列世界第一。以短視的眼光看來,這似乎正是生活質量提高、國泰民安的一種象徵,然而從生態學的角度和可持續發展的深遠眼光來看,這對人口超過12億的中國來說,不啻於是一場滅頂之災。儘管我們非常自豪地宣稱中國只用了不到全球8%的耕地養活了佔全球22%的人口,但是這種成就的相當部分是靠壓搾資源和犧牲環境利益來換取的。很少有人知道,我們每生產1公斤糧食需要用多少流失的土地來換取:這個數字在貴州烏江是47公斤,在四川中部是53公斤,在陝北是107公斤, 而在甘肅竟達到140公斤!

中國人老土,所以對土地一往情深。但是現在,這片我們世世代代賴以生存的土地,已被壓搾得目不忍睹。再給諸位提供一組官方數字:過去30年中,1500萬公頃的耕地轉為它用;水土流失面積達367 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38%,大家都知道,官方的數據總是保守的,實際情況可能還更嚴重。給12億人口供養糧食已使我們的土地不堪重負,對肉食和乳製品需求的激增則更是雪上加霜。由於牧草地的使用超過了持續增產的能力,因此必須用糧食餵養牲畜,這使穀物需求量大幅度上升。在1990年,飼養用穀物已佔穀物總量的20%1970年只有8%),而到1999年已佔到將近40%。而養殖業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決不亞於工業污染。以首都北京為例,規模化的養豬場有1300多個,年存欄生豬260多萬頭,雞場1000多家,年存欄360多萬隻,此外還有20萬頭牛。養殖業一年糞漿排放量達到1200萬噸以上,絕大多數沒有經過無害化污水處理,糞便連同沖洗水四處漫流,或直接排入河道。

大量肉食品的消費是中國無法承受之重,解決這些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減少對肉食的需求量。所以從現在開始,要盡量多使一個人成為素食者。只要人們少吃幾筷子肉,腳下的土地就可能從重荷中解救出來,這是作為個人為自己生存的環境所能盡到的最大努力。

肉食可以說是人類食物中最不經濟、又最低效的一類。通過精確的計算,一磅肉類蛋白質是同等重量的植物蛋白質價格的20倍。而肉類蛋白質很不容易被人體所吸收,我們吃下去的肉,其中只有10%蛋白質的卡路里被吸收,其餘的90%都被排泄出去了。

在食物生產上,種植植物比生產肉類相對而言就經濟實惠多了。比如一畝田用以養牛吃肉,只能生產1磅蛋白質;若同樣面積的土地用於種植黃豆,將可以出產17磅的高質量植物蛋白質。換言之,我們吃肉要比食豆類需要的土地多出16倍以上。而且,飼養動物還極其浪費水源,據計算,飼養動物所用的水是種植蔬菜穀類所用的8倍。

因此,許多令各國首腦們感到束手無策的全球性問題,如人口問題、飢餓問題、環境問題、能源問題等,並非人們以為的那樣,是地球上的資源已養不活這麼多的人口。而是地球實在滿足不了人們無底洞似的貪慾,更餵不飽饕餮肥腴者們那窮奢極欲的胃。

哈佛著名的營養學家珍·梅耶認為,只要人們把肉類生產減少10%,節省的穀類就可以供6000萬人食用。如果全人類減少一半肉食,則可以解救全球的飢餓人口。而且,兒童教育及人類健康、醫療條件也會大為改善。現在,許多西方科學家認為,未來食物的需求必須依靠植物蛋白才能解決,所以目前許多西方發達國家已經開始投入經費,開發用黃豆、麵粉製成的植物蛋白食品。


素食生活哲學,讓個人身心性靈回復自然狀態,重過幸福又符合自然之道的生活。"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學會同人致力於分享健康、仁慈、環保、高能量的飲食方式及心得;研討學習做美味素菜的竅門及配合素食生活的日常習慣;互相支持協助克服過渡到素食生活期間的困難;從而最終改變本地社會的飲食文化,方便更多人吃出健康、吃出生命力、吃出慈悲。

港人茹素,不少人是以健康為由。近年流行的禽流感、瘋牛病、口蹄疫等傳染病,令素食者的人數有上升趨勢,而2003年春天SARS病毒的瘋狂橫掃,更令香港人產生過度恐懼,連一些家庭寵物也被拋棄,流落街頭。這年頭,野生動物是不敢吃了,家禽家畜也不保險,看來安全第一,惟有吃素了。

如今,假如你無意間闖入香港的菜場肉市,看到那些已宰割的畜禽鱉是如何擺設,如何腥血肆流、惡臭薰天的時候,你就不會奇怪為什麼禽流感會在香港首現,因而導致數以萬計的無辜雞鴨被所謂人道毀滅。目前,香港已有不少團體致力於保護動物和環境,例如PATA(人道對待動物協會)在一九九八年十一月進行反皮毛抗議,已引起公眾關注,港府也對動物保護和環境污染也有了一些回應。

如果港人再不從自我做起,減少個人對生活、環境資源的消耗;港府再不痛下決心,果斷對環境保護、環境教育加大投入力度,不久的將來,"香港之香"真的就變了味兒,只剩下更改名字一條路了。


香港明星素食招牌

作為香港的招牌藝人之一,天王張學友吃素上癮,據年初的報道,早已順利通過了吃素頭半年的"饞嘴危險期",估計不久就可能成為香港的素食招牌人物了。如今的他對山珍海味已是狀若無睹,毫不垂涎,並打算過長期茹素的生活,讓身心走上有開創性的、可持續性發展的環保道路。

有消息說張學友吃素,是因為與聖嚴法師有約。聖嚴法師是台灣當代最著名的高僧之一,道行高深,法力廣大,港台的許多當紅藝人都成了他的皈依弟子。張學友是否是佛教徒,是否已正式皈依了聖嚴法師,筆者尚未看到相關的資料,不敢打胡亂說,但他對聖嚴法師的尊敬和推崇,是圈內外許多人都知道的,所以說與聖嚴法師相關,也是無風不起浪,估計錯不到哪兒去。

另又有消息說後張學友吃素是為了保佑羅美薇腹中的"小天王"平安降世。在等待當老爸的日子裡,他排除一切雜念,默默素食祈禱,喜孜孜全心守護,甚至無心赴台為迪斯尼卡通片《恐龍》的全亞洲廣告主題曲"當我想起你"做任何宣傳。半年多的素食對他而言已成習慣,當有人問起長期素食的感受,張學友便會很有成就感地宣傳吃素的好處,比如,流汗不會臭、精神輕爽、皮膚也變好了,只要配合運動,身體狀況也很不錯。他認為許多人吃素是因為宗教或許願,他尊重人們在選擇飲食方式上的自由,所以一般不會主動規勸別人吃素。

另一位明星譚耀文最近也突然"素了"。有人說他是為了宗教信仰,但並未得到證實。他自己的說辭是健康。他在接受採訪時說:"不吃肉類,人也開心點。以前很愛吃肉類,後來聽醫學界的人士說紅肉對身體不大好,尤其是牛肉,加上有個朋友的媽媽不幸患了腸癌,發覺原來是吃了太多的肉類卻不吸收所致,所以便戒掉了牛肉。近來我更連白肉也不吃,而用飯、水果、蔬菜去提供每日的能量。我也不吃煎炸食物,有時飯菜不合胃口也寧願用豉油撈飯。若因出外景開工,我會盡量帶齊三明治,免得吃那些叉燒飯,影響健康。"

而劉德華的素食觀則更具有傳統色彩。前一陣在日本橫濱拍電影《瘦身男女》時,有天晚上華仔收工後到處找素餐館,原因是這天正好是農曆初一。他是信奉觀音菩薩的,發過初一、十五都要茹素吃齋的願,所以他要四處找素食店。中國民間佛教中把每月擇日定時持齋稱為"吃花素""吃花齋"。相對於張學友、譚耀文這些"吃長素"的招牌素食者而言,華仔發願"吃花素"也算是一個權宜之計的過渡。日本的素食店不多,經過一番努力,他才終於找到一間Denny's食店齋祭五臟。

由於該店沒有太多素食,華仔只吃了素烏冬、湯及麵包。店裡新鮮出爐的麵包令華仔讚不絕口,他笑著說:比起平日大吃大喝,這一餐清素的"齋飯"感覺更好。


__________________
百戰功成老太平
優柔誰肯苦爭衡
玉鞭金馬閒終日
明月清風富一生
NKNK 目前離線  
送花文章: 14708, 收花文章: 3713 篇, 收花: 26120 次
回覆時引用此帖
有 4 位會員向 NKNK 送花:
cara551977 (2010-03-24),K22514 (2010-03-24),KT88 (2010-03-23),qdenise (2010-03-23)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