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能養活多少人
現在是可以下結論的時候了。我斗膽對諸位說一句平常不大敢下的斷言:吃肉雖不是導致目前中國人民"一線單傳"和非洲饑民骨瘦如柴的惟一原因,但卻是最主要的原因!素食主義由於消耗了盡量少的世界糧食資源、土地和能源,因此它是一種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做得到的、幫助解決貧困國家人民糧食問題,以及中國人民一部分子孫後代問題的、切實可行的方法。
如不考慮世界各地的貧富差異,全球有1/4的人口處於嚴重飢餓狀態。今天在非洲、亞洲和南美的許多地區都存在著嚴重的飢餓問題,而且問題沒有好轉的跡象。最近的聯合國糧食問題研究報告指出:嚴重的糧食短缺將導致前所未有的饑荒。
導致這一不幸的直接原因,是我們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人民對"肉慾渴望"的不斷增長,和發達國家人民對"肉慾渴望"的不斷滿足。當數百萬人死於飢餓時,全世界正有1/3 的糧食和一半的漁業產品被用於餵養富裕國家的牲畜。作為一向自以為是世界政治經濟文化楷模的美國,單牛肉工業消費的糧食就相當於中國和印度糧食消耗量的總和,其所消耗的蛋白質足可以養活19億人口!如果你還認為美國人和過著同樣富裕的生活方式的人,以及努力夢想著靠近這種生活方式的人,與地球上的能源資源生態危機和大量的飢餓人群沒有一點關係,那麼,就請讓我帶著諸位對人類飢餓的歷史作一番簡單的回顧。
十六和十七世紀的西方探險家常常驚訝於他們在那些未開化的"野蠻人"那裡發現的大量食物。例如在某些非洲地區,人們總是常年儲存著三季的糧食,沒有人挨餓,也從來沒有聽說過買賣糧食的現象。工業革命時期,歐洲國家通過對發展中國家的入侵和殖民,不僅掠奪其原材料,而且還佔有了那裡的土地並強迫原著居民繳稅或租金。那些從來沒有摸過錢的當地人被強迫種植棉花供應飛速發展的紡織工業,富裕國家佔有著土地及其所有的糧食產品,並決定其價格。種植棉花的農民在繳稅之後所剩無幾,根本買不起這些昂貴的糧食,最終還要靠借錢維生。這種完全殖民的過程一直延續到二十世紀之初。
歐洲本土近代最大一次饑荒發生在1846年至1850年的愛爾蘭,由於愛爾蘭是英國的殖民地,所以其土地屬於英國的地主。飢餓的起因是由於愛爾蘭人的主食--土豆減產,當時許多人死於飢餓,而足可以養活兩倍愛爾蘭人口的糧食,卻被當作經濟作物出口到英格蘭餵養牲畜。愛爾蘭農民為支付土地租金不得不為英國地主種植無法為他們充飢的糧食,而主食的土豆減產又使飢餓的農民當年就吃掉了本該留作為種子的土豆,於是,第二年他們就沒有什麼可以種的了,飢餓一直折磨了愛爾蘭人四年。
現在,大多數殖民地國家都已獲獨立,但是大部分土地仍為富裕國家的大公司所有,就像當年的愛爾蘭和英國的關係。當本來就不多的糧食從貧困國家出口到富裕國家時,人民只能因飢餓而等待死亡了。土地沒有用於解決當地人的溫飽,而是用於解決富人對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滿足。
今天,有8億人處於飢餓之中,並將要在飢餓狀態中終其一生,這些貧困國家的農民為富裕國家種植糧食,自已卻最先挨餓。可悲的是,我們的世界能生產足夠多的糧食來滿足現在60億人的胃,能讓60億人獲得健康生活平均所需的2360卡路里的熱量,卻不能讓25億人的胃裡填滿哪怕只有35%的肉。
在西方的生活方式指引下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雖然是中國的一句古詩,但用在目前這個旋轉著的星球上,是再恰當也不過的了。在這個星球上的近60億居民中,有1/4屬於北方的富裕國家,1/3屬於南方的貧困國家。由於富裕國家過度消費的飲食習慣,使許多第三世界的國家連確保基本生存的糧食都無法得到。
肉食仍為富裕國家的食物,大公司正向貧困國家銷售工業化農場系統。在西方的生活方式指引下,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裡,肉食還是被普遍認為是財富和進步的象徵,人們還在盲目崇拜"西方"的生活方式,而大量的問題正由此而產生。
例如,孟加拉這個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電力養雞系統卻越來越普遍。國家存在著嚴重的糧食短缺問題,許多失業人員身無分文。工業化農場需要的是錢和設備,很難為貧困的當地人創造多少工作機會,反而將珍貴的本該應用於養活人民的糧食也消耗殆盡。工業化的養殖場並沒有滿足當地人民的需要,但卻使富裕國家的人受益了,因為先進的電力設備、機械及建材等的需求大量增加。當貧困國家買了這些設備後,就會因零件和維修等方面技術而更加依賴供應商,而這些昂貴設備所提供的產品,只能滿足少數富人的生活需用求。印度也有同樣的問題,家禽農場在印度增長很快,其肉產量供大於求,富人吃不完,窮人買不起,於是在本國還存在著廣泛飢餓問題的情況下,它們仍然向海灣國家等富國出口雞肉。令人擔憂的是,這還只是家禽農場的不斷增長,但這對於其它動物的養殖只是個時間問題。因為英國已開始向泰國,尼加拉瓜和馬來西亞等國出口豬的規模化養殖技術了。
在西歐,多數的肉產生於工業化農場,即動物的生產線。為了滿足龐大的需求,成百上千萬的動物被置身於狹窄骯髒的環境之中,經常不能移動且無新鮮空氣,甚至連光線都沒有。它們不能在野外吃草,因而只能喂以糧食、油料作物的種子、黃豆、魚粉,或其他動物性飼料。
下面一些數據應能說明問題:歐共體是世界上唯一最大的飼料糧食進口地區,其60% 來源於發展中國家。英國飼料中90% 的蛋白質來源於那些因貧困而更需要蛋白質的發展中國家。平心而論,還有許多富裕國家裡的飼料糧並不都是從貧困國家進口的,但只要是進口於貧困國家的飼料糧,則幾乎都是可供人吃的優於穀物的高蛋白糧食。大豆的蛋白含量很高並可製成很多食物,美國的大豆產量占世界的75%,在素食運動興起以前,幾乎全部都用於餵牛。至今有 39% 的世界穀物用於飼養牲畜生產肉食,其絕大多數都在富裕國家。但是,請老饕們記住,世界上每年有1100萬5歲以下的兒童死於與飢餓有關的疾病,即便僥倖沒被餓死的,也不可能享有健康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