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
《素食主義》史幼波 著
查看單個文章
2010-03-23, 09:32 PM
#
19
(
permalink
)
NKNK
長老會員
榮譽勳章
勳章總數
13
UID - 8676
在線等級:
註冊日期: 2002-12-10
住址: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文章: 4591
精華
: 5
現金: -2 金幣
資產: 26502156 金幣
為什麼會有人挨餓
從研究者們的分析看來,以飼養牲畜來養活世界日益增長的人口是非常不經濟的。平均每
10
公斤糧食才能轉換
1
公斤肉,另外
9
公斤被當作肥料浪費了;動物的食量是人的
5
到
10
倍,相比之下其所提供的肉和奶製品就很少了。據專家們的精確計算,
100
公斤的植物蛋白能生產出
6
公斤牛肉,或
9
公斤豬肉、
18
公斤雞肉、
27
公斤蛋類蛋白、
31
公斤奶類蛋白。
直到上一次世界大戰,牲畜原本是吃草的。那時英國的牲畜數量比今天少得多,而那時的人口只比現在少一點兒。但是在
1945
年至
1991
年之間,工業化的畜牧業使動物產品顯著增加。以英國為例,牛增加了
73%
、羊增加了
181%
、豬增加了
559%
、家禽增加了
1743%
。如此大的增幅,牧草早已無法支撐如此龐大的牲畜數量,於是大多數歐洲的牲畜都被喂以穀物或多種糧食的混合飼料。
今天世界上的糧產量本可以保證每一個人都享受營養充份的飲食。但現在供人吃的糧食市場和供動物吃的飼料市場密切相關,而且有些細糧是人、畜共用的。由於市場對所有的國家都開放,因此自由競爭的結果是糧食總是以盡可能高的價格賣給那些買得起的人,這樣富裕國家就總是能獲得更多的糧食,但,這些糧食被優先用來餵養動物而不是養活人。自由貿易政策促使了富裕國家的過度消費
(
特別是肉食
)
和浪費,並使第三世界更加貧困。穀物對於西方人來講可能比其它東西便宜得多,但是,對於沒錢或錢很少的貧困人口來說,則非常昂貴。富裕國家可以為飼養牲畜而進口和消費大量糧食,貧困國家則只能望糧興歎。
聯合國糧食組織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一項調查表明:每年為救濟飢餓人口需要的糧食為
4000
萬噸;每年富裕國家對貧困國家的糧食援助為
1000
萬噸;每年富裕國家的飼料用糧為
5.4
億噸。當然,富裕國家的糧食援助雖只是需求量的四分之一,但及時的援助對饑荒確有幫助,只是無法改變導致飢餓的根本原因。另外,許多富裕國家給第三世界國家的援助都是有條件的,這意味著那些國家必須向援助國購買產品及為之服務。這就使得大部分錢又回到了施與者的手中。自
1982
年以來,貧困國家接受的援助還不夠他們支付的貸款利息。
1985
年,新的貸款額總共超過了
150
億美元,而利息總額卻高達
550
億美元。這即意味著,當富裕國家的人吃到更多的肉時,貧困國家的人就是餓著肚子,也要用更多的土地種植供給畜牲的飼料,因為,窮人對富人的
"
恩賜
"
必須嘗還。
由此看來,飢餓並非緣於世界糧食短缺。糧食是足夠的,問題在於如何分配。英美及其它富裕國家吃什麼食物將直接影響著世界的飢餓程度。應該認識到糧食用來養活人比用來喂動物具有更重要的意義。素食者因為不吃肉,從而減少了從貧困國家進口糧食的數量,並將使世界糧食的分配方式產生有利於貧困國家的變化。
陷阱中的貧窮
對大多數第三世界國家而言,貧窮就像一個永遠無法擺脫的夢魘,越是想擺脫,就越是要滑入黑暗的淵藪。這個貧窮世界的現實就是,本來是從貧困國家出口的糧食,卻經常被以遠遠高於出口原材料的價格返銷,因為加入了運輸、加工及包裝成本。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當進口的加工產品成本不斷增長時,發展中國家原材料的出口價格卻降到了最低點。
發展中國家的農民需要用美元或其它西方的硬通貨來購買諸如種子或拖拉機等農用物資,由於價格的上漲,他們很難支付進口費用,只能靠借債或援助了。如果人民窮得無法購買糧食,土地所有者們就會種植經濟作物用於出口而不再種植糧食。那些欠債很多的貧窮國家政府往往鼓勵如此,因為他們的確需要錢來買石油或修公路和學校。他們也會被西方人慫恿去購買軍備,以確保這些錢從哪兒來又回哪兒去。
富裕國家從貧困國家進口了
40%
以上的蛋白質,而且,發展中國家低價出口的糧食(包括魚粉、大豆、香蕉等)比從富裕國家高價進口的糧食(主要為小麥)具有更高的食用價值。比如花生和大豆都是可為人食用的高質量蛋白,但它們被歐共體從發展中國家大量進口來用於餵牛,因為這樣比在歐洲本地種植飼料更便宜。由於需求的增加,使印度在
1974
年到
1982
年短短數年之間大豆的種植面積增加了
5
倍(大部分用於出口)。而上世紀九十年代對坦桑尼亞人生存狀況的研究顯示:富裕國家停止購買經濟作物後村民變得更加健康了
--
他們的政府由於沒有東西可以出售,使用於修路的錢就變少了,交通也就更困難了,因而村民也就無法將他們的經濟作物運到市場銷售,這樣他們就可以為自己種植糧食了,他們反而有救了。
債務的陷阱讓貧窮國家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發展中國家向銀行
(
主要是歐美國家的銀行
)
貸款用來購買糧食和其它產品,而貧窮的國家在支付了巨額的利息之後已無力償還本金了,於是,附加的條件便順理成章地把貧窮國家扣緊套牢。當哥斯達黎加向世界銀行貸款時,其中的一項條件是砍伐熱帶雨林用於放牧養牛,以供給富裕國家便宜的牛肉。於是,單一的作物
--
牧草代替了被伐光的雨林。而熱帶雨林的破壞不僅對當地人民及野生動植物都是災難性的,而且對世界氣候的影響亦復如是。上世紀
70
年代,美國曾援助尼加拉瓜以換取牛肉產品,於是至
1979
年,尼加拉瓜成了拉丁美洲向美國出口牛肉的最大出口國,但代價是其熱帶雨林以每年
1000
平方公里的速度慘遭破壞。
1975
年至
1985
年,泰國為了種植木薯以出口歐共體用於餵豬和牛,砍伐了數千平方公里的森林。但當牛和豬過剩後,歐洲停止了購買木薯,這使得泰國農民深陷債務之中,因為他們借了很多錢用於改良農場以滿足生產需求,其結果是有大量的泰國兒童不得不出來做工或賣淫。
在這些貧困國家,好的土地都被大公司或跨國公司所佔有,而這些公司一般都屬於富裕國家。一些跨國公司的資產甚至比某些國家還多,具有很大的勢力。他們在全世界生產和銷售產品,事實上他們就是貿易世界的法律。這些與肉食工業有密切的關係的大公司控制著發展中國家原材料的生產和價格,及其最終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據一項統計顯示,發展中國家為歐共體種植飼料所用的土地面積達
1460
萬公頃,相當於英國、法國、新西蘭和意大利的國土面積總和。
海地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之一。但那裡最好的農田卻用於種植銷往西方的經濟作物
--
糖、咖啡、可可、苜蓿(用於餵牛),而飢餓的農民卻只能在貧瘠的山區坡地上耕種。美國人甚至將德州的牛空運到這個島上養肥之後,再將牛肉返銷回美國的漢堡包餐館。
這樣的結果便是,貧窮國家沒有土地的人口數量逐年增加了,在許多地區沒有土地的鄉村人口都超過了
1/3
。在拉丁美洲,
1961
年只有
11%
的人沒有土地,而
1975
年這個數字上升到了
40%
,到今天,這個數字仍在上漲。農民們經常被迫在貧瘠的山地上耕作,但不久之後,他們就會被告知土地已
"
耕種過度
"
了。他們為生存不得不繼續耕作,用大量的化肥和農藥從土地裡擠出最後一滴養分,卻無法讓土壤
"
休息
"
以恢復肥力,於是,這些耕種過度的土地,最終就可能徹底沙漠化。
貧窮的問題並不僅僅在於誰佔有土地,而是土地上出產的糧食是人吃還是畜牲吃。素食者對此沒有任何可指責的,因為比起肉食者來說,他們佔用的土地和能源已是相當少了。如果當今世界上的人口都採用傳統美國式的高能量飲食習慣,當今世界糧食產量還要增加兩倍半才勉強夠用。顯然,地球是根本負擔不起的。世界的穀物產量在經過
40
年的穩固增產後,於
1980
年代開始下降。
1987
年收穫前,世界糧食庫存為
4.59
億噸,足以維持全世界人口生存
101
天。但
1988
年庫存迅速下降到
2.4
億頓噸,僅夠維持
54
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土地因耕種過度而導致的貧脊、水資源匱乏,及氣候惡化等。這一事實清楚地告訴我們,除非我們改變吃肉的飲食習慣,否則我們將使遍及世界的數百萬人陷入飢餓之中。
為獲取完整內容,請購買正版圖書
。
__________________
百戰功成老太平
優柔誰肯苦爭衡
玉鞭金馬閒終日
明月清風富一生
送花文章: 14708,
收花文章: 3713 篇, 收花: 26120 次
NKNK
查看公開訊息
查尋 NKNK 發表的更多文章
有 4 位會員向 NKNK 送花:
cara551977
(2010-03-24),
K22514
(2010-03-24),
KT88
(2010-03-23),
qdenise
(2010-03-23)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