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48 位會員向 放下是真功夫 送花:
|
anotherlevel (2008-07-03),atie (2008-07-03),baby88900 (2008-09-04),cara551977 (2008-07-03),chenhan2603 (2009-01-10),David722 (2008-07-03),dddd (2008-07-03),fcya (2008-07-03),fishiii (2008-07-07),getter (2010-07-14),gnat (2008-12-31),grc45 (2008-07-03),hmj4907 (2011-05-24),iserland (2008-07-03),jient (2009-01-05),JOHN (2008-07-30),K22514 (2008-07-10),KL-iris (2008-07-06),KT88 (2008-07-03),Living (2009-03-16),LKKK (2010-06-27),magicwoo (2008-12-31),mondex (2008-12-31),NKNK (2008-07-09),non (2008-07-06),ppp0600 (2008-07-22),prosaic (2008-09-02),qdenise (2008-07-03),quasar (2008-07-10),rainfire (2009-01-02),rezard (2008-07-03),stanyen (2008-07-11),Tamadbee (2008-07-03),TJB (2009-03-24),Tracy (2010-07-14),wangcolon (2008-07-03),Yi1068 (2008-07-03),zasiza (2008-08-27),ziber (2010-06-04),亞瑟 (2009-05-11),劉金山加油 (2010-07-14),如響99 (2009-02-08),微風輕狂 (2008-08-24),文九藤龍 (2008-12-24),沙崗人OO (2010-06-02),甘無未來 (2009-10-01),飛鳥 (2008-07-03),*~幸福青鳥~* (2009-03-10)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
2010-06-16, 04:53 PM | #976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賣油郎獨占花魁》
在描述感情如何成為美好婚姻之基礎的同時, 還突出了婦女維護人格尊嚴的要求。花魁娘子莘瑤琴作為一個名妓, 周旋於公子王孫之間,在奢華的生活中感受到的卻是人格的屈辱; 而在賣油小商人秦重那里,她才得到近於痴情的愛和無微不至的體貼。 這使得她終於擺脫了對秦重的身份地位的偏見,而寧願跟隨他去過一種相濡以沫的樸實生活。 故事發生在古都臨安。 美麗少女--辛瑤琴因戰亂不幸與老父失散並被人拐賣淪落至風塵, 但卻守身如玉、潔身自好,一心向往從良。 賣油郎為幫鄉鄰找到女兒弄清事實不惜積錢 十兩 前去留香院相會辛瑤琴,卻無果。 但其忠厚朴實給瑤琴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其后瑤琴不幸被吳八公子凌辱, 又遇賣油郎雪地相救。兩人漸生感情, 最終在已昇任將軍的辛父的欣然允諾下喜結連理。 ........ 這個賣油郎啊,“油香十里飄芬芳”,而他的為人也是頂呱呱,忠厚、溫存,熱心。 王美娘這個人物的多才多藝、善良美麗、不畏權貴以及她的潔身自好,出汙泥而不染。 她雖是滿身珠翠,卻掩不住內心的凄楚,一心期盼從良,期盼普通人的平凡生活。 朱 老師的一聲“四姨娘啊”,是典型的戚派“叫頭”, 用在她向劉四娘細述身處青樓的抑郁、無奈和痛苦作鋪墊,恰如其分。 而接下來的“自從我被騙賣入留香院…..” 一段唱更是將戚派悲悲切切、戚戚苦苦的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 極具經典地吐露了王美娘內心的苦楚。 賣油郎秦重看到名妓王美娘“容顏嬌麗”,就不惜花了一年多時間,辛苦積攢得 十兩 銀子,作為一夜“花柳之費”。 這本來不足為訓,但他了解到王美娘也是從汴京流落到臨安的人, 便不覺“触了個鄉里之念”,並為王美娘的“落於娼家”而感到“可惜”, 表現了與一般王孫公子的尋花問柳行徑有所不同。作品在描寫秦重對王美娘傾心愛慕、盡心體貼的同時, 特意用吳八公子對王美娘的肆意“凌賤”作為陪襯, 以表現秦重與王美娘之間實際上已越出嫖客與妓女的關係。 作品細致地刻畫了秦重在院中一夜侍候、照顧王美娘的行為, 表明他對王美娘確系真個相愛,體現了當時城市普通群眾 既有著愛情幸福的要求,又尊重和愛護婦女的人格,中心是環繞一個“情”字。 所謂“堪愛豪家多子弟,風流不及賣油人”, 正反映了市民在兩性關係上不同於封建統治階級的思想和態度 賣油小販秦重和一個由於不義的戰爭棄家逃命, 中途和雙親失散以致淪落風塵的女子莘瑤琴相愛的故事。 小說通過生動的情節,宣揚了在婚姻愛情問題上,可貴的不是門第、等級和金錢, 而是彼此的知心知意和相互尊重。秦重對莘瑤琴不是玩弄和猜忌,而是尊重和信任。 雖然他沒有高門富戶背景,沒有“連科及第”輝煌,更沒有“奉旨成婚”的顯貴, 但他憑著自己對女方的一腔真情,最終贏得了美滿的婚姻。 而見慣豪門顯貴的莘瑤琴之所以選中一個賣油的窮商販,也在於她在親身的經曆和具體的事件中, 看出了尊重和了解對愛情的至關重要的價值, 故而能從對秦重“市井之輩”的惋惜,發展到主動提出“我要嫁你”的請求, 並堅決表示“布衣蔬食,死而無怨”。 小說以“市民小輩”與“衣冠子弟”相並比,把美與丑、善與惡、崇高與粗俗、 光明與黑暗相對照,對市民階層的愛情生活作了充分的肯定。 它既使人看到人性的被踐踏、被汙辱、被摧殘的現實,使人聽到生活在社會最底層、 遭受汙辱蹂躪的婦女的痛苦的呻吟; 又使人看到了“市井小輩”的精神美,聽到尊重人的呼喚。 高陽筆下的愛情故事全是以歷史為背景,再突顯出人物的, 只是這一本不同,單純的寫古代愛情小說,比較沒有那麼濃厚的"歷史味"., 但不失為一本內容相當豐富的愛情小說。~ 轉自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1008122105172 |
送花文章: 40448,
|
2010-06-25, 11:11 PM | #981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難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擊鼓聲鏜鏜(震於耳旁),(將士們)奮勇演練著刀槍。 土牆和漕城修築正忙,惟有我隨軍遠征到南方。 跟隨孫子仲(行旅奔波),平定(作亂的)陳、宋二國, 回家的心願得不到允可,心中鬱鬱憂愁不樂, 我卻)身在何方,身處何地? 我的馬兒丟失在哪里? 到哪里(才能)將它尋覓? 到那(山間的)林泉之地。 生生死死離離合合, 無論如何)我與你說過。 與你的雙手交相執握, 伴著你一起垂垂老去。 可歎如今散落天涯,怕有生之年難回家鄉。 可歎如今天各一方,令我的信約竟成了空話。 |
送花文章: 40448,
|
2010-06-25, 11:30 PM | #983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古詩十九首 之一《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 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餘里 各再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 會面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 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以遠 衣帶日以遠 浮雲蔽白日 游子不顧反 思君令人老 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復道 努力加餐飯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這樣活生生分開了你我。 你與我兩人相距千萬裏遠,我在天這頭你就在天那頭。 路途那樣艱險又那樣遙遠,要見面那知道是什麽時候? 北馬南來仍然依戀著北風,南鳥北飛築巢還在南枝頭。 彼此分離的時間越長越久,衣服越發寬大人越發消瘦。 飄蕩蕩的遊雲遮住了太陽,他鄉的遊子不想再次返回。 只因爲想你使我都變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關。 還有許多心裏話都不說了,只願你多保重切莫受饑寒。 |
送花文章: 40448,
|
2010-06-25, 11:36 PM | #984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鵲橋仙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 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片片細小的彩雲,展現出巧妙的花樣,牛郎星與織女星經年難見, 彼此在黑夜渡過銀河相聚。 秋天的風,與清晨瑩潔如玉的露水彼此相遇,如同牛郎織女,短暫相會, 便勝過了在人間的朝夕相守。 溫婉的情意像水般純潔貞淨,相聚的時光如夢境般甜美短暫, 令人不忍回顧經由鵲橋而返的歸路。 兩人刻骨的情感若是長長久久,又何必朝夕相處! |
送花文章: 40448,
|
2010-06-25, 11:42 PM | #985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摸魚兒(元好問)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 千山暮景,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 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 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請問世間的各位!愛情究竟是甚麼?竟會要令這『大飛雁』以生死相許來相對待? 南飛北歸遙遠的路程都比翼雙飛,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舊恩愛相依為命。 比翼雙飛雖然快樂,但離別才真的是楚痛難受。 眼前的這一刻,才知道這痴情的雙雁竟比人間痴情的男女還要更是痴情! 你應該想說:相依相伴,形影不離的情侶已逝,真情的雁兒心裡應該知道, 此去,自己形孤影單,萬里前程路渺茫,每年寒暑飛萬里越千山晨風暮雪, 失去一生的至愛,形單影隻,即使荀且活下去又有什麼意義呢? 在這汾水一帶,當年本是漢武帝巡幸處,帝王游幸歡樂的地方, 可是現在已經一片荒涼,平林漠漠,荒煙如織。 漢武帝已死了,追魂已經無濟于事。女山神枉自再悲啼,而死者依然不會再歸來! 雙飛雁生死相許的深情連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決不會和一般的鶯兒燕子一樣, 死後化為塵土。 千秋萬古後,也會有像我和我的朋友們一樣的“鍾於情”的騷人墨客, 來尋訪這小小的雁丘墳,縱情高歌,盡情喝酒,來祭奠這一對愛侶的亡靈。 |
送花文章: 40448,
|
2010-06-25, 11:59 PM | #986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作者:北宋,蘇軾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十年的時光,我的活著與妳的棄世都被茫茫的世界所銷融了。 不必刻意地去回想妳的容顏,妳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自然都無法忘懷, 彷彿不久前還曾看過妳。光陰竟已悄悄流轉了十年寒暑。 妳所葬之處是千里外的孤墳,我怎麼去述說這樣的心酸淒涼呢? 妳是否會感到孤單、寂寞、難過?陪伴著妳的竟只是一片荒涼。 縱然能夠再相逢,妳也應不認得我了吧?經過多年風雨的摧折, 我的容貌已覆上多少滄桑、塵埃,鬢髮都點染了秋霜,我已經不復當年的我了… (但一切都是我的癡心妄想,此生我如何再與你於人間相逢呢?) 夜晚幽幽的夢境裡,我依稀回到了舊時故鄉,在我們居住的小軒裡, 妳正在窗前梳妝。此景此情,我永生無法再見了。 我與你隔著墳墓,相顧無言,只有流不盡的淚從我的臉頰千行落下。 料得每年我都將因此腸斷心傷,在明月皎潔的夜晚,新生的松樹旁,妳的墓前。 |
送花文章: 40448,
|
2010-06-26, 12:05 AM | #988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北宋.柳永《蝶戀花》
獨佇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人會得憑欄意。 也擬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倚著危欄站立了好久,春風含著愁意輕柔地吹拂著。 向遠望去,空曠的原野無邊無際。 不禁地生起春怨更千絲萬縷,夕陽斜照碧綠色草地,朦朦朧朧,那景緻更是傷感迷離。 我久久地無言站立,誰能理解我此時的心意? 本打算狂飲大醉一場,消我心中愁悶。 可是對著美酒歌舞,雖然強裝著笑來尋歡求樂,卻感到索然無味。 相思!千思萬想,爲了妳,日日消瘦衣寬帶鬆,日夜思念一再憔悴, 我忍受著一切,都是為了妳,無怨無悔。 |
送花文章: 40448,
|
2010-06-26, 12:16 AM | #989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中峰《梅花百詠》
○梅花百詠和馮學士海粟作 【 錄十二】
見非恍惚夢非神,雪後霜前分外真。疏影暗消三弄月,半聯淒斷獨吟人。歲寒搖落孤根在,江驛荒涼往事塵。碎嚼幽香清可挹,玉奴無復更臨春。 玉簫起處暗驚神,曲緩瑤台逸韻真。泉石几年雲冷鶴,關山萬里月愁人。香凝老樹調風味,影落寒窗枕隙塵。檀板金樽久岑寂,微吟不減昔時春。 目送空山遠駐神,似曾相識倍情真。半床素被鋪寒玉,一幅生綃畫美人。爽入冰姿欺國色,悵隨哀曲黯京塵。三郎正愛《霓裳》舞,珍重椒房自惜春。 曰雲堆裏曉飛神,道骨翛然一太真。古岸埋香多是雪,寒巖欺影四無人。因風寄遠愁應老,坐雨辭根恨未塵。賸欲巡簷賦歸隱,共君心事答閒春。 征路愁迷黯動神,穿林入谷自尋真。亭亭有意冷移玉,黯黯無言空悵人。夢斷陽台半雲雨,淚空青塚幾沙塵。余芳消歇繁華起,野水蒼煙意自春。 眼花落井眩雙神,雪步迢迢見欲真。澹墨畫圖橫玉影,黃昏庭院倚闌人。唾絨猶認窗間跡,啼粉空餘鏡面塵。消得黃金鑄成屋,年年雪裏貯芳春。 水中仙子鏡中神,夜夜相攜入夢真。隴雁哀殘埋玉地,朔風吹老弄蟾人。寒添灞上雙眉凍,愁壓江南幾屐塵。雪裏不嫌情味苦,一枝佔斷九州春。 橫影伶仃似有神,半清淺處獨呈真。數枝衝澹晚唐句,一種孤高東晉人。上苑清房誰耐雪,廬山玉峽肯蒙塵。是中天趣那能識,惜被東風漏洩春。 夢來曾憶二郎神,花影愁端語最真。月浸一庭寒水玉,夢驚孤枕斷腸人。不堪往事從頭看,總欲新詩得句塵。啄木敲門窺我醉,四山寂寂鳥啼春。 憶昔君平勘卜神,青衣應是日時真。雲開巫女多嬌面,浴出楊妃一麗人。竹葉杯浮苔砌月,豆荄灰暖紙窗塵。驚春恐落群芳後,先到名園逐上春。 遺情極像白拈神,仙與吟翁意氣真。月曉憶同林外飲,酒醒愁恨曲中人。荒溪獨照山初靜,寒影相持雪亦塵。每惜半簷風露重,起披玉毳伴瓊春。 朵中飛下玉霄神,仙韻嬌姝一粉真。冰曉浴乾銀浦水,雪籬愁損草堂人。名姬駿馬空詞筆,廢苑荒台老戰塵。凍野蒼茫天四慘,兩行啼雁獨傷春。 按中峰《梅花百詠》如「斜照窗紗斜照水,半隨風信半隨塵。」「一點芳心憑驛使,半梢清影伴詩人。」「飢蜂冒雪身遊絮,病鶴眠苔跡妒塵。」「曉起白迷煙外策,夜深寒醒酒邊人。」「吟對瘦憐寒夜影,折看愁殺故鄉人。」對仗極工,應不減孤山處士疏影暗香之句也。 中峰普應國師者。諱明本。其先臨濟玄。 玄七傳楊岐會。會八傳無準範。範傳雪巖欽。欽傳高峰妙。 妙之嗣四人。師居其首。師自臨濟其世十八。 臨濟自少林其世十一。是師為少林二十九世之正胤也。 |
__________________ 百戰功成老太平 優柔誰肯苦爭衡 玉鞭金馬閒終日 明月清風富一生 |
|
送花文章: 14708,
|
2010-06-26, 12:24 AM | #990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百樹梅花學士魂——元代著名文藝家馮子振
凡愛讀元曲的沒有一個不知道馮子振。他是元代文壇一顆光芒四射的巨星,也是我們湘鄉人的久遠驕傲。 馮子振(1253-1348),字海粟,號瀛洲客,怪怪道人,上湘人,即今湘鄉山棗鎮山田村人,曾官承侍郎集賢事制。馮子振極富創作才華,能詩、能賦、能曲,散文亦豪,書法堪稱佳品,畫作不凡。馮子振的文藝作品在當世及對後代均產生過較大的影響。 《中國文學史》列舉的元代前八位著名散曲作家,子振是其中之一。能入選《四庫全書》《古典文學大觀》等書的,在現今湘鄉範圍內,僅馮先生一人,就是在全省可與馮先生比肩的亦是鳳毛麟角。 《中國古代文學辭典》作家部分,躋身其中的共一千餘人,湖南僅13人,其中3人另有歸屬,可以肯定的僅10人,馮子振是其中之一,可見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成就。清代黃文王介曾斷言:“湘之人能傳數百載者,在宋為王公南強,在元為馮公海粟。”飲譽之高,由此可見。 輕輕揭開塵封已久的史冊,讓650多年前那位書讀得極多、文章寫得很快、以博學英詞聞名於世的傑出文藝家馮子振悄然走向今天的讀者,讓我們看看他的民本思想和人格高標,因為思想與作品都構築於人格。人格具有凝聚力,沒有人格的思想和作品,只能是一堆散亂無用的廢料,所以我們才把文化和文化人之魂看作是人格,是人的人格精神。 志 存 高 遠 自從司馬遷用那支如椽巨筆在《史記》中將屈原與賈誼的靈魂合葬,湖湘大地上就久駐光昭日月的楚魂,千百年來成為文人學士的孜孜追慕。 出生於南宋的馮子振,應該說深有“山河破碎風飄絮”的切身體驗。七歲那年(1259),蒙古兵自云南至廣西長驅到潭州(今長沙市),宋帥請和,劃江為界。及至宋德礻右二年(1276)馮子振24歲時,元兵終於破潭州,湖南州府交降。此時,忽必烈已在燕京建都立國5年。 我們無法猜想馮子振是如何在兵荒馬亂中讀書成材的。然而,在他34歲那年,元世祖忽必烈遣人遍訪江南求賢納士,才華橫溢的馮子振就在被推薦之列。 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夏日,馮子振應召入大都(今北京),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他的詩、文、曲創作也便一步一步走上巔峰。 在馮子振應召入大都五年後的一天,他到同為集賢院學士的趙孟兆頁家中作客,二人談詩論文興趣盎然。馮子振帶著幾分醉意,抬頭望見趙宅壁間有宋代李纟其的詠梅詩,隱隱約約掩映於碧紗,便觸景生情詩興大發。 此刻,趙宅庭院中正有寒梅數樹迎風斗雪,於綠紗窗間疏影橫斜。泥爐炭火吐著艷艷火苗,溫著的酒壺已換三巡,趙孟兆頁正趁酒酣,展紙提筆揮灑丹青。才思敏捷的馮子振心中已是詩海翻騰豪情奔湧。趙孟兆頁見子振詩興蓬勃於胸,便向內高呼:紙筆伺候!俄頃,室內匆匆走出書僮二位,抱來一疊厚厚的紙。馮子振醉眼迷離,臉色酡紅,起身,長袖一拂,拈筆,據案疾書《古梅》一首: 天植孤山幾百年,名花分佔逋翁先。 只今起草新栽樹,後世相看亦復然。 此刻,馮子振已滿腦梅花紛飛、宦海沉浮、人生冷暖……翻江倒海,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老梅、疏梅、孤梅、瘦梅、蟠梅、新梅、早梅、鴛鴦梅千姿百態;寒梅、臘梅、綠萼梅、紅梅、粉梅、青梅、黃梅色彩紛呈;半開梅、乍開梅、全開梅、落梅爭輝鬥艷;憶梅、探梅、尋梅、問梅、索梅、觀梅、賞梅、評梅、歌梅激情奔放;友梅、寄梅、惜梅、夢梅浮想聯翩;釣磯梅、樵徑梅、蔬圃梅、藥畦梅……可以肯定,馮子振此刻的思緒定在家鄉的田疇山水間跋涉。沙、沙、沙,馮子振筆走龍蛇,風生水起,文思像一匹脫韁的野馬,一揮而就寫下《矮梅》: 不放冰梢幾尺長,怕分春色過鄰牆。 大材未必難為用,禹殿雲深鎖棟樑。 梅,在中國古代文人學士中,只是視為孤傲芳潔,誰又知道,梅樹還能作棟樑之材呢?博學的馮子振就是這樣高明:那高聳雲天的大禹廟中不是有梅梁嗎!馮子振系集賢院學士,終日為皇宮王室吟唱,由詩索想,馮子振絕對胸懷安邦治國平天下的鴻鴣之志。如今卻吟吟唱唱身不由己,即使是棟樑之材也英雄無用武之地,無可奈何徒嘆:“怕分春色過鄰牆”! 金雞唱曉,東方發白。馮子振不知喝了多少杯酒,此刻,拈鬚,撥指,心中細想,這詠梅詩也許快百首了吧。但是豪情未減。此刻,他一定想起了千年前悲悲切切游吟於湘江之濱的屈原。他把蘭、蕙、蓉、菊等名花異草譜入《離騷》而傳唱千古。現在,我馮子振呢,把梅花吟成百詠是為了什麼呢?於是一首《紅梅》噴薄而出: 若有人兮湘水濱,冷香和月浸黃昏。 自憐不入離騷譜,待把芳心吊楚魂。 馮子振曾自稱“楚傖父”,那心早已與屈原貼得很緊很緊! 釋明本是元代高僧,姓孫,號中峰,在吳山聖水寺當和尚,道行很高,又擅詩文。有一天,馮子振的朋友趙孟兆頁偕同中峰到馮宅拜訪。三人喝酒品茗,談詩論文甚為投機。馮子振便取出《梅花百詠》詩稿展示。中峰摸摸光溜溜的頭先是驚訝,轉而略作沉思,便欣然走筆相和。於是便有了《和馮子振“梅花百詠”》。馮子振對中峰的詩才甚為佩服!得意間,中峰放下手中的茶盅,又悄悄從袖中取出一疊《梅花九字歌》以示。本來有幾分傲氣的馮子振,此刻算是真正服了。於是便拉中峰相對而坐,結為梅花知己,情誼篤深。 馮子振與中峰禪師的雙《梅花百詠》一直傳為文壇佳話。清人夏洪基為馮子振及中峰禪師校刊了雙《梅花百詠》並在附記中大加讚頌:“今其詩裁冰鏤雪,摹繪入神,而逸韵藻思,實堪伯仲。”同時還有人作詩稱:“海粟俊才應絕世,中峰道韻不嬰塵。 ”馮子振的《梅花百詠》因其規模宏大,前無古人,而產生巨大影響,後來和者有數十人之多。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是位民族思想極為強烈的思想家,儘管由於偏見,對馮子振在元朝為官頗有微詞,但是對馮子振的文才極為稱頌、仰慕。於是便偕同三位本省詩人親自來到湘鄉,造訪子振故里,踏雪尋梅,步其芳踪餘韻,三人在搖曳的燭光下,苦苦吟唱兩夜,終於“三子稅稿,一即相示”。王夫之本人覺得自己還“和”得不夠理想,便又“戲作桃花絕句數十首抵之,以示鄭重。” 如果說《梅花百詠》是馮子振一逞才華的“遊戲之作”。那麼他撰寫的《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碑記》更是正氣凜然,慷慨激昂。碑記一開頭,便有股浩然正氣激盪人胸——“大丈夫忠憤不酬於尺寸,而廟食滂沛於九州;功名不留於須臾,而義烈感慨於千古。”馮子振在他的《十八公賦》中,也同樣噴薄出一股陽剛之氣。洋洋灑灑數千言,透過字裡行間,我們可以看到馮子振一僮二馬,蹄聲得得跋涉於“古八百里黑森林”,在“數十里孤驛”間,望著那挺拔而立的十八棵青松浮想聯翩。於是妙筆生花,描寫得出神入化。馮子振確信,“十八公”在那“驛亭沙塞、荒寒寥落”的環境中,“以其倔奇瑰傑,有如此者,無論南北萬里,殆九州之表,六合之外,自有宇宙以來未之有也。”這應該是篇極妙的“松樹贊!”也是詩人的價值取向和人生追求,是楚魂的凸顯!正如元人鄭元礻右詩云:“馮翁眈眈老墨虎,嘯風詞林弓廣飛駑。” 淡 泊 名 利 中國古代知識分子誰不想學而達仕?然而,幾經拼搏即使如願以償又誰都難免宦海浮沉,去留無定。 在風雨飄搖的南宋王朝下生長的馮子振經歷了忽必烈的元代統一,國家稍有安定。 35歲的馮子振好不容易才盼來了入京做官的機會。然而,僅隔五年,馮子振不幸遇上“桑哥事件”。元史載:“桑哥為元世祖時尚書右丞相,權傾朝臣,馮子振嘗以詩為譽。”作為詞人的馮子振寫過一些讚譽桑哥的詩本不奇怪。但是桑哥事敗後,立即累及無辜。這就是封建專制下的“株連”。於是便有國史院的陳孚告馮子振的黑狀,說他為桑哥撰寫碑文時引喻不當。馮子振此刻才恍然大悟,官場竟如此險惡!那陳孚原本是朋友,而自己還很受他尊敬呢。如今大難臨頭,朋友尚來落井投石,更何況他人?正在馮子振這腦袋該不該掉的時候,面南而坐的元世祖忽必烈輕撫龍鬚細細思忖:實事求是的說,如果凡是讚譽過桑哥的都要殺頭,那麼……元世祖不再想下去,眉頭一皺,痛斥告狀者:“馮子振這位寫詞的人又有什麼罪過呢?難道非得像桑哥那樣處以重罪?桑哥作為宰相權傾一時,朝廷中誰沒讚譽過他?我皇帝老子不也曾誇獎過他嘛?”皇帝不處馮子振以死罪,其實也是為自己的用人不察而打馬虎眼。 馮子振終於保住了腦袋。 至元二十九年(1292),四十歲的馮子振即使才華如何橫溢也遭放逐,捲著那鋪蓋兒憔悴孤寂得如一片飄零的落葉,腳步踏踏,關山重重,跋涉著數千里歸程。 次年(1293),馮子振實在太寂寞了,便約了朋友同遊金陵(今南京)。祖國大好河山如此遼闊,為什麼獨遊金陵?此刻的馮子振心有所向,筆有所指——他要去遊鳳凰台;他要去憑弔李滴仙!想想,此刻的馮子振與當年的李白同是天涯淪落人啊!詩仙李白儘管才華橫溢也屢遭放逐。李白死於公元762年,距馮子振這位“後來者”相距530年。李白被謫時43歲,馮子振被謫時41歲;再者二人均為“供奉臣”——為皇室王宮作詩填詞寫曲之人。馮子振登上鳳凰台,心如李白那樣破碎。長空孤雁單鴻,鳴聲啾啾;秋水擁扁舟一葉,任江水橫流。可惜,我們找不到當時馮子振吊李謫仙的詩篇。只有同去的朋友高啟有詩為證: 騎鯨一去五百秋,花草滿徑埋春愁。 瀛州老客綠玉杖,笑領賓客還來游。 “笑領賓客”,馮子振此刻的笑臉後面會深深隱藏著什麼呢?馮子振在被貶以後的歲月裡,靜思反省詞稿連篇,在《感事》散曲中說: 江湖難比山林住,種果父勝刺船父。 看春花又看秋花,不管顛風狂雨。 盡人間白浪滔天,我自醉歌眠去。 到中流手腳忙時,則靠著柴扉深處。 他把當政喻為撐船的人,隨時有被風浪覆滅的危險,遠不如農夫自在安閒,看似灑脫,實則內心充滿著難言的苦痛。險惡的官場,不幸的遭遇,產生復雜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更重要的是馮子振沒有畏懼,沒有厭世,“不管顛風狂雨”,“盡人間白浪滔天,我自醉歌眠去!”如果“到中流手腳忙時,則靠著柴扉深處”。在詩人眼裡,在遊子心中,故鄉永遠是躲避險風惡浪的港灣。在封建專制社會中,普天之下皆皇土,一個知識分子疲憊的靈魂也只能如此安憩! 貞元元年(1295),元世祖去世,元 成宗繼位。被斥三年後的馮子振滿懷喜悅被召,第二次入京,時年43歲。 朝廷中的明爭暗鬥永遠不會休止,“顛風狂雨”隨時都會發生。到元仁宗皇慶二年(1313),61歲的馮子振又被免職,拖著一身疲憊歸隱故鄉林泉。 漫漫人生之路,昏昏皇室宮廷,馮子振預見到“早晚馬頭南去”。他在《市朝歸興》中云:“山村朝市都曾住,忠孝兩字報君父。利名場,反復如雲,又要商量陰雨。便天公有眼難開,袖手不如家去。更娥眉強學時妝,是老子平生懶處。”馮子振被朝廷稱為“妄人”,的確有些孤傲。他實在厭惡那反复無常的“名利場”;他不願裝笑賣乖迎合朝廷。如果天公都不開眼分個青紅皂白,我這樣的人也就只有衣袖一拂,罷,罷,罷,歸家去也!只不過,馮子振堅定一個做人的原則,在朝廷,忠君;回鄉後,孝父!忠孝,是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人格底線。馮子振能做到這點,對於古人來說還有何求? ! 親 民 卹 民 在馮子振近一個世紀的人生旅程中,長期以詩文詞曲為伴,與筆墨丹青結緣,“當酒酣氣豪,橫厲奮發,一揮萬餘言,少亦不下數千。”以超人的才華、驚人的速度創作了大量文藝作品,堪稱“一世之雄”。但由於種種原因,保存留傳下來的為數極少。然而,我們洞穿其文,燭照其心,仍然可以看到馮子振無論居廟堂之高或處江湖之遠,他始終保持著一顆憂國憂民的心。 作為名聲遠播的“詞臣”,馮子振難免要與那些達官顯貴唱和,少不了“奉命之作”。這種官場應酬,本來就是一種對創作天才的扼殺。但是馮子振自有他的清高孤傲,正如他自己詩云:“文焰逼人高萬丈,倒提鐵筆向空題”。有一天,馮子振面對一幅嬌豔的《楊妃病齒圖》浮想聯翩——江山與美人這一千古難題,曾引來多少民族災難國家興亡,枉使幾多英雄“折腰”。於是他奮筆疾書:“華清宮,一齒痛;馬嵬坡,一身痛;漁陽鼙鼓動地來,天下痛。”字字如刀,句句見血,告誡後世為人君者不荒於色,為人臣者不失其節——荒淫無度的帝王們啊,你們能不能少為一己之樂而釀成天下百姓之痛!這是代表著天下老百姓正義的呼喚! 特別是馮子振被斥而“周流四方,涉世路之險平,”他卻“樂林泉而棲遲,友漁樵而忘形”,京官又回到了百姓之中。正因如此,馮子振不同於一般的散曲家。他的筆墨不在男歡女愛、離愁別恨,而是火辣辣地描繪著下層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 有一天,馮子振喝過三杯薄酒,抬頭望著那噴火般的炎炎烈日,看看滿臉憔悴如枯田的農夫,他端著酒杯的手在微微顫抖,雙眉緊皺,淚眼模糊,他不是為了自己被罷官而憂慮,而是望著乾枯的禾苗而揪心!農夫們躬耕如老牛,種植的禾苗正在孕穗,天卻久晴不雨,禾苗像懷胎十月遇上難產的農婦。一年的收成啊,繫著多少人的性命!如今夕陽斜照下的晚霞,在詩人的眼中已不再美麗,而是“恨殘霞不近人情,截斷玉虹南去”——那片無情的火燒雲啊,為什麼要炙烤著農夫的心?他隨口吟成一首散曲《農夫渴雨》,把盞問天:何時才能飄來一片雨雲,為人間降下三尺甘霖? ! 可以肯定,不熟悉農民,不理解與同情農民是絕對不可能產生如此共鳴!馮子振最為著名的散曲《正宮·鸚鵡曲》,共有百首,現存40首中,茶農、花農、菜農、樵夫、漁夫、船夫、種田人、牧羊人、駕車人在他筆下個個栩栩如生,詩文詞曲句句知疼知痛連著勞動人民的筋和骨而傳唱千古。 如寫園父提水澆菜的:“柴汀雞犬前住,笑語聽傴背園父。轆轤邊把甕澆畦,點點陽春膏雨。菜花間蝶也飛來,又趁暖風雙去。杏梢紅韭嫩泉香,是老瓦盆邊飲處。”透過字裡行間,人們可以看到:一個佝僂著腰背的老人,抱著只甕罐提水澆菜,雖然含辛茹苦,但看到滿園新綠,菜花爛漫,引來彩蝶雙飛,於是便有了園父輕輕的笑聲。中國農耕文化中,那種“知足常樂”,以勞動為快樂的田園牧歌如詩如畫,讀來令人滌神醒智,蕩氣迴腸。又如寫漁夫的:“沙鷗灘鷺離依住,鎮日坐釣叟綸父。斜陽曬網收竿,又是南風催雨。綠楊堤忘系孤柱,白浪打將船去。想明朝月落潮平,在掩映蘆花深處。”漁夫昨天的艱辛勞動,今天的豐收喜悅,明天的希望企盼,都蕩漾於詩意盎然的綠楊長堤,蘆花深處。 毛澤東曾直言評點二十四史:“洋洋灑灑四千萬言,寫的差不多都是帝王將相,人民群眾的生產情形,生活情形大多隻字不提。”幾千年來,史書如此,詩文更如此。多少文人墨客只沉醉於才子佳人的風花雪月,那支筆怎麼也捨不得為老百姓而歌哭。千百年來,多少大官小吏只痴迷於爭權奪利、魚肉百姓! “任它桃李爭春色,不為繁華易素心!”這是馮子振的志趣!表白一位京官、一位激盪文壇的巨匠,心能如此貼近百姓,為天下勞苦人民祈求“甘霖”,實在是難能可貴! 馮子振近一個世紀的人生,兩進京城,兩次罷官,可謂仕途艱險。他隱居林泉,醉臥詩章。他只想當個“忒老愚父”,“東家西捨隨緣住”,“爛醉不教人去”。官場傾軋,白浪滔天。他在《醉東風》中寫到:“緣潔來生淨果,從他半世蹉跎。冷淡交,唯三個……明月清風共我。”馮子振第一次官場跌跤,便是他的好友陳孚告發的。官場啊,真是險惡。於是,他“笑長安利鎖名韁,定沒個身心穩處。”離開那身心無法安放的官場,來到百姓中間,看到純樸的樵夫、漁父、船翁,難道不是明月清風嗎?這就是馮子振的人生境界! 元至正八年(1348)二月十二日,馮子振走完近一個世紀的風雨人生,最後在故土安息,長留一丘青塚讓後人膜拜。他的好朋友朱德潤作詩哀挽:“登高原而悵望兮,殞喬木於江城,謂耆德之方茂兮,將演年而百齡……惜為周流四方兮,涉世路之險平……慘物交兮鳥悲嗚”。詞林喬木頓傾,怎能不引來百鳥悲嗚! 參考書目:王毅編岳麓書社1990年版《海粟集輯存》 陳元初撰《一位湘人不應遺忘的文藝家》 (作者:李平安 ) |
送花文章: 14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