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 yayaya
個人在小的時候
當時覺的年薪百萬不是問題
但出社會工作不久
也許景氣不佳
或是個人書讀的不好
常有陣子在外碰壁多了,就"宅"起來
這想要有錢的念頭也曾一度斷過------
今年初
我開始仿效"富爸爸.窮爸爸"作著所提供的建議
我每天開始存3筆錢
儲蓄=>>用作儲蓄用途
投資=>>用作投資用途
回饋=>>用作回饋用途(目前已有部份做公益)
重點是要每天存,而且要好好計畫使用每一塊錢
現在發生一連串問題
例如
如何持之以恆每天存
尤其是在沒收入之下-----
儲蓄,投資的錢如何應用
尤其是
儲蓄的錢如何抗通膨
投資的錢如何做到不賠&會賺
錢,多寡不是問題
怎麼應用才是學問(個人目前見解&瓶頸)
|
清崎教的財物觀念非常重要,他的書我都有,而且反覆閱讀多次,每次都會得到不同的見解與啟發。
他提到:「首先支付自己」這句話其實不是清崎發明的,是「巴比倫最有錢的人」那本書的作者所提出的。意思是當你有收入的時候,把自己放在付款的第一順位,然後才開始付你的帳單。
而自己要保留多少錢呢?
這就要看你的致富計畫是怎麼規劃的,你每個月需要存多少錢才能完成你的目標,又如何運用這些錢達成目標,都是計畫的一部份,這部分需要強化你的財務教育,所以當你不知道自己的計畫是什麼的時候,表示你需要去學習更多理財的知識。
當你保留了自己部分的錢之後,帳單不夠繳怎麼辦?
此時你就要發揮你的理財智商與創意,去強化你的資產項並創造被動收入,當你每次這樣做的時候,你的資產就會越來越多,慢慢的也就可以達到財富自由。所以理財智商也是需要理財教育建構起來,因此首先投資自己,除了字面上的意思,投資自己的口袋,另一層的意義是投資自己的腦袋,讓自己有更多財務知識,去獲取更多的資產與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