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曾任參謀總長的郝柏村解讀蔣介石於大陸淪陷前5年的日記,並親自抄寫及加以評註。他表示,國民黨之所以失去江山,是因為當時以黃埔一期為主的指揮官素養差,加上未在敵方劣勢時速戰速決,後來蔣介石又拒絕放棄重要據點以縮短戰線,兵力劣勢時仍求決戰,最終導致失敗。
郝柏村花了4年時間解讀蔣介石1945年至1949年的日記,針對軍事及外交部分加以抄寫及評註,集結成《蔣公日記一九四五~一九四九‧郝柏村摘註》一書。該書原定於去年12月問世,但因為蔣家對著作權的爭議而無法出版,郝柏村與負責出版的天下文化決定先出版解讀部分。
郝柏村在書中表示,國民黨之所以失去大陸,一大問題在於當時從東北、華東、華中到西北戰場,主要指揮官都是黃埔一期,他們僅受訓6個月,完成一個排長的教育,但北伐成功發展很快,10年不到,他們從排長升至師長以上,中間未受任何軍事深造教育,一旦握有萬人以上兵權,自認戰場經驗豐富,來得輕易的北伐勝利,反養成驕墮的心理。
至於部隊訓練,因大陸連年征戰,軍事設施除了清末建有少數營房外,其餘軍隊都駐於廟宇、民宅,無訓練基地,而各部隊長作風不同,練兵方式也不同,素質落差甚大。雖然在抗戰末期,蔣介石特地召訓中、少將級軍官,作4個月的教育,但成果有限。綜觀剿共戰爭,那些主指揮不是失敗,就是被俘,甚至變節投降。
郝柏村指出,國軍低估了共軍的精神戰力,而高估了自己的有形戰力;在戰略上,當敵方戰力逆勢時,應速戰速決,但自日本投降至1946年底馬歇爾離華,國軍受和談影響而未主動尋求決戰,坐待共軍戰力成長,已失去速戰速決的時機。
郝柏村說,軍師在1947年曾經向蔣介石建議,立即主動放棄吉林、長春及石家莊等重要據點,縮短戰線,改採戰略守術,可惜蔣介石拒絕,乃戰略錯誤;蔣介石明知自1947年冬起,共軍已可全面採取攻勢,他雖以戰略守勢為名,實際仍圖以決戰轉變頹勢,但就戰略而言,在兵力劣勢情況下尋求決戰,實乃敵之希望。
郝柏村表示,如果1948年秋,東北戰場的蔣介石聽取軍師長意見,放棄瀋陽,主力向營口撤退,確保以營口與葫蘆島兩港為補給線據點,以30萬大軍分守兩個主要海空據點,足可牽制林彪50萬大軍入關;如果以秦皇島港及大沽港為補給基地,足可保衛平津走廊,那麼中共不可能在北平宣稱建政。
http://www.nownews.com/2011/06/16/11490-2720725.htm
孫立人說 :這是一場高中生的戰爭
說的真好!!
哪有什麼名將戰將可言
包括蔣中正自己也不過是日本士校畢業而已
只有孫立人才是真正受過正統軍官教育
國共戰爭...國民黨是輸在內部匪諜太多了啦!!
重要的軍事情報都被送到老共手中
部隊就這樣被一一吃掉了
所有重要行動都被對方掌握
還有不輸的嗎??
這簡直就是輸在對方的作弊之中
不是老共料事如神...而是情報做得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