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 lucky cat
其實是美國人自己搞錯了,
他們所謂的~在美國本土的 [黃禍] ,
有99% 是來自中國大陸,
台灣人在美國所占的黃種人數.....可能連 1% 都不到
他們把黃皮膚的都混為一談了~~真正不保衛自己國家的~反而是中國大陸人居多
而美軍到天母來協防台灣,
說好聽的是協防,說難聽的是要賺我們幾千億的人民血汗錢,
來買他們的軍火....來讓他們住在天母的豪宅,吃好住好
他們會說~我們無法保衛自己國家,所以他們來協防,
那只是為了給他們賣軍火所得的暴利~~找一個合理的台階下而已
(他們賣給台灣的軍火價位,是他們收購.研發價的一千倍以上)
|
澄清一下~
當年,民國66年,也就是1977年,在那時大陸人在美國微乎其微,台灣人倒是佔了絕大的比率。大陸就算在改革開放時也都無人真的有能力出國,更談不上移民了。大陸大量「移民」的年代,就在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大量的真、假難民湧入了富裕的資本主義國家,繼而申請政治難民,當時居留身分只有大陸人最容易拿到的。換句話說,在1989年之前只有些向親友集資先行跳機到海外移民身分容易取得的小國家,如中美洲的小國家等。那時申請難民連以大陸以前的一胎化政策都很難在海外民主國家取得身分,所以,只是非常零星的個案而已。
當時的天母地廣人稀,美軍宿舍都是一樓的木質、離地約兩英尺高的粉紅色屋頂的洋房,前後都有寬廣而美麗的草皮,舒適的程度不是今日的擁擠所能比擬(以建敞率而言)。台灣當時只有財產上千萬者才有類似的居住水平。不過美國人在台灣的消費力很強,當年是一比四十的匯率,所以就算軍人在台灣都過得很舒服;食、衣、住、行與育樂都是令人刮目相看。
在那年代裡,我們的軍事預算也不高,後來在經濟版圖輪流轉到台灣時(人工便宜,台灣製造是很多國家轉移到此地生產的,一如如今當紅的中國大陸,一切都標明著 Made in China 似的。)才在經濟起飛時,擁有了較充裕的購買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