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說:『有量卡有福』
回想台灣早年是華文音樂的搖籃,各國新人都來台灣發專輯增加知名度
美國、日本給外國留學生的福利比台灣好
同學間討論找工作時,首選外商公司的制度、福利
看見grc45老大認為給員工優渥的福利是理所當然的胸襟
明白:美國能強盛、跨國性企業的壯大,不是我這等小鼻子小眼睛的眼界能比擬的
現在火車、高鐵、捷運到站都會播報不同語言
將來政客訴求尊重原住民文化,是不是也要播放原住民各族語言?
台灣一直想強調自己的獨特性、堅持「愛台灣」、拒絕被「矮化」,
任何觸及「台灣意識」情感的言論,立即掀起一面倒、擋我則死的亢奮激情
多年操作「愛台灣」演變的結果,變成「排外」心態
依台灣人自大的心態,將外籍配偶視為次等公民,
硬要外籍媳婦配合夫家習俗,不尊重外籍人士的原有文化
認為自己最優秀、大陸是文化低下蠻荒之徒,
閉門造車的結果,台灣被邊緣化,成了鼻屎大的國家,沒有能見度
反觀外籍配偶的家鄉,個個成了國際新興市場、亮眼新星
例如高捷要有自己獨特性,發行一卡通
演變成一卡通走不出高雄,使用率低於悠遊卡,把自己鎖死了
歷經多年的努力,加上綠營市長的護持,終於走出高雄
很多老一輩的,埋怨威權體制下種種限制,憎恨這段歷史
對我而言,歷史是用來檢討功過利弊,避免再犯
像反課綱學生,明明沒經歷過威權統治,自己也不是受害者
附合政客隨之起舞,憎恨威權歷史的人
不斷地讓自己的情緒困在當年的時空,我認為是庸人自擾,非常愚蠢的行逕
台灣民意主流一面倒地批判威權體制只能說國語,禁說方言的措施
如果要談尊重各省語言、文化
那不就得像現在車站,不斷地耗時輪播各種方言,才能在形式上表達尊重之意
在當時的動亂時空,誰有時間慢慢尊重、磨合各地方言與文化?
不管是過去或現在的號稱「民主」時期
對領導人而言,一聲令下通通不許有異議,獨裁專制統治最好用
「我」要總公司在高雄,總公司就得乖乖來
「我」要大巨蛋停工,大巨蛋就得停工
威權與民主時期,領導者的話術不同,但實質上的結果是一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