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67年,於午夜時,在香港的一家食堂內,因當年不懂廣東話,結果一開口就被認出是說「普通話」的。
我很好奇的問,為何要分普通話?難道還有特別話?這位「服務員」說,整個中國大陸那麼大,若各省說各省的本地話,那就會有溝通的困難。
所以「人民政府」就提倡以普通話來當作全國溝通的唯一語言(官方語言),他在生意不很繁忙的時候問我,聽你口音是北方人。
我說我說的是國語,但我的國語是可以隨時變化的。我可以說標準的國語,也可以說台灣國語,但我不會說江西(祖籍)話。
他當時問我,這麼晚了來吃『夜宵』,你不怕肥嗎?我馬上跟他校正說,應該是『消夜』才對吧﹗因為我母親講的國語是北京教師教的。
那麼,請問夜宵的說法是出自哪裡的?他說很簡單,我是上海人,但在北京長住,後來就到香港來工作。夜宵的說法,就是在夜間吃的宵點。
意思指的不是正餐而是小餐點,這點說來很諷刺,因為在解放後(淪陷後),根本沒夜間的宵點可吃,問家族的老者說,在解放前吃宵夜倒很普遍。
當時日寇佔領中國大部份的國土,農作物和牲畜都被日軍強行搜括,平常都會找野菜或野生動物,在夜間煙囪不容易被看到冒煙時,偷偷的燒來止饑。
這也可以解釋是夜宵的說法來源之一。大陸實在是太大了,就拿東西國土的距離,從最西邊一翻轉就可輕易的到達了東歐,
所以地方大,人口多,地方語言的用法就很複雜,使用普通話就方便多了。他說在香港的用法,在地人普遍的說宵夜(消夜),所以說法客觀的存在著不同。
或許香港和台灣的文化交流比較密切,所以彼此都使用消夜來表達,這很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