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論壇說明 |
歡迎您來到『史萊姆論壇』 ^___^ 您目前正以訪客的身份瀏覽本論壇,訪客所擁有的權限將受到限制,您可以瀏覽本論壇大部份的版區與文章,但您將無法參與任何討論或是使用私人訊息與其他會員交流。若您希望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請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註冊的程序十分簡單、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註冊是完全免費的! 請點擊這裡:『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
![]() ![]() |
|
主題工具 | 顯示模式 |
|
![]() |
#1 |
管理版主
![]() ![]() |
![]() 行政院長在接受媒體採訪,針對一例一休引發的物價上漲與其他紛爭,提出政策沒有白吃的午餐的觀點。我們不能說此番見解不對,但是更關心的是政府的施政品質。
照顧勞工休假權益是對的,但不能勞工還未享受休假增加的權益,反而限制其收入的增加,甚至影響所有人民的權益。 去年在一例一休的法規修正,執政黨當時立場是避免勞工休假制度的紊亂,同時漸進式地朝周休二日的目標前進,這是可理解的。但是,在法規通過、立即執行後,卻引發非常大的爭議,從物價調漲、醫院客運假日減少服務、企業成本提高、排班不具彈性、無法再透過加班增加收入等,顯示政府的施政品質未見提升! 一例一休是勞動部的主管法規,因此勞動部在法規修正提到立法院時,是否有做到政策的影響評估,以及執行時提出法規遵循的相關配套方案?答案顯然不會令人滿意。 而一例一休在行政院討論時,經濟部主管產業發展政策,包括製造業、服務業,是否有針對法規變動對各產業遵法成本與影響提出評估?而主管勞動部、經濟部的政務委員又是否以行政院的高度,針對此案進行政策評估?答案顯然不會令人滿意。 一例一休在去年十二月通過實施,各企業馬上遇到今年勞動成本的預估、工作排班的調整,為了避免成本增加、排班不順,勢必調整售價或降低加班,甚或降低其他勞工福利、年終獎金與增加臨時工因應。這要怪誰?原因部分來自台灣面臨長期經濟不景氣、企業獲利不振,再加上台灣接單、海外生產模式,又使上述問題更為嚴重,因此企業吸收成本上漲的空間受到限制。 接下來,政府又有很大的改革政策,包括:年金改革、公司法全盤修正,一定要記取一例一休的教訓,不要僅有單線思考,缺乏整體考量。例如:年金改革要逐年提高勞保費率到十八.五%,由於雇主負擔七成,則要思考是否因負擔大而降低員工雇用,傷及年輕人的就業機會?再者,公司法全盤修正涉及兩百餘條,是否有考量對所有公司的影響?如何讓所有公司瞭解?遵法成本增加多少?對股東權益影響多少? 去年初總統大選結束時,我在本專欄引用朱元璋打天下的觀點,提出「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對策。「廣積糧」的新解,即是新政府要全力發展經濟。就「高築牆」的新解是新政府要啟動整體金融風險控管,台灣經濟體質已變弱,更容易受到金融風險的感染。就「緩稱王」的新解是執政黨對於爭議大、影響層面廣的政策,例如:軍公教勞之年金改革、遺贈稅與資本市場稅制改革,務必先取得多數民眾的支持,並有慎密規劃,方才執行,否則很容易徒勞無功。 一年過去,我發現執政黨試圖改革爭議大、影響層面廣的議題,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改革若未有好的經濟發展做為基礎,以及未有好的施政品質,則將引發社會莫大紛亂。因此,建議執政黨在改革的同時,要先促進經濟發展! http://udn.com/news/story/7340/2217993 然後呢?? 當然是繼續白吃啦!! 可以白吃不白吃的是白痴, 懂嗎??? |
![]() |
送花文章: 39317,
![]() |
![]() |
#2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
![]() 政府白吃的程度真的是..
看到政府要約談一例一休實施後漲價的店家 這是什麼樣的政府? 哄抬物價?自己的法規違反公平交易,有沒有搞清楚? 魯肉飯是全台灣賣魯肉飯的聯合一起漲價嗎? 嫌連鎖店哪家賣得價,還有很多沒漲的可以吃,自由市場機制,有何問題? 何況這家還開發票的,不能漲嗎? 要交代理由?被點名漲價的店家,賣的東西都不一樣,他們是如何聯合? 硬要交代,隨便掰個都可以,最近研發了黃金口味魯肉飯,研發費用就過千萬,不能漲嗎? 最莫名其妙是鬥牛士也上榜 這家是賣牛排餐,單價本來就不便宜,一般人也不會常吃,實在不知約談鬥牛士幹嘛? 說實在,鬥牛士全盛時期有很多分店,現在要在家附近或最近的地方找到也很困難 (鬍鬚張比起三商,好像也不容易找到分店) 不是平民小吃的中高價牛排餐都要管? 政府不是白吃,什麼才算是白吃? |
![]() |
送花文章: 0,
![]() |
![]() |
#6 (permalink) | ||
長老會員
![]() |
![]() 引用:
馬雲這類人算是異類,他沒有中國人哪種保守固執的性格 政策需要轉彎,他不會為了面子死守著之前講過的話 早前他跟大陸首富王健林公開對賭,馬雲認為不出幾年,實體店會"完全"被網路購物取代 王健林認為絕對不可能,大家等著瞧,賭注是一億人民幣 結果,約定期還沒到,馬雲提前認輸了,因為他的網路通路走到一個極限 回頭發現林王健林是對的,有些東西網購沒法取代實體通路 從他最近不斷買下實體賣場,改變了原先的想法,要網路和實體店雙互配合才是王道 當然,王健林也是大器之人,也不會在乎,沒有要馬雲一億 當大陸抄襲了UBER的經營模式,把缺點改良進階,哪家滴滴在大陸打趴了UBER 還把業務擴展到全世界成為UBER最強的競爭對手 我們台灣的官員不知長進,還修法重罰UBER不准他們在台灣經營 這是天大的笑話 除此之外,台灣的官方和輿論似乎容不下商人對政府的批評,只要有企業家說重話 下場都是被砲,尤其是在對岸有投資的 如今,連共產黨都認知,有什麼是忠言,對的建言雖然逆耳,也不再用過去哪種要走不送的方式回應 最近新聞較大的是哪個中國玻璃大王赴美設廠,他公開分析大陸現今生產業遇到什麼問題 官媒的反應是.. 引用:
|
||
![]() |
送花文章: 0,
![]() |
向 cloudchine 送花的會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