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論壇說明 |
歡迎您來到『史萊姆論壇』 ^___^ 您目前正以訪客的身份瀏覽本論壇,訪客所擁有的權限將受到限制,您可以瀏覽本論壇大部份的版區與文章,但您將無法參與任何討論或是使用私人訊息與其他會員交流。若您希望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請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註冊的程序十分簡單、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註冊是完全免費的! 請點擊這裡:『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
|
主題工具 | 顯示模式 |
![]() |
#13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
![]() 以下是deepseek覆盤過的資料~然後用簡單易懂的比喻和生活化的例子,向非經濟系學生解釋這些概念、分步驟說明:
步驟 1:用「借錢」比喻債券 ***核心概念:債券是什麼? 比喻: 假設朋友向你借錢,寫了張「借條」給你,上面寫著: 「1年後還你 100 元,期間每年給你 5 元利息。」 → 這張借條就是「債券」,利息 5 元是「利息」,100 元是「本金」。 重點: 債券就是政府或企業向大眾借錢的「借條」,承諾未來還本付息。 步驟 2:解釋「殖利率」與「債券價格」的蹺蹺板關係 ***核心概念:殖利率 vs. 價格 比喻: 假設你買了一張 100 元的借條(債券),利息 5 元(殖利率 5%)。 → 如果大家搶著買這張借條,價格可能漲到 110 元,但利息還是 5 元 → 殖利率 = 5/110 ≈ 4.5%(變低)。 → 如果沒人想買這張借條,價格可能跌到 90 元,利息還是 5 元 → 殖利率 = 5/90 ≈ 5.6%(變高)。 結論: 價格和殖利率就像蹺蹺板:價格漲 → 殖利率跌;價格跌 → 殖利率漲。 步驟 3:市場情緒如何影響債券價格? ***核心概念:風險 vs. 避險 例子 1:經濟不景氣 → 大家害怕股票賠錢,搶著買「安全的」債券 → 債券價格↑ → 殖利率↓。 (類似颱風天大家搶泡麵,泡麵價格漲,但泡麵的「營養價值」沒變) 例子 2:通膨嚴重 → 政府可能升息,大家覺得現在買債券不划算 → 拋售債券 → 債券價格↓ → 殖利率↑。 (類似預期房價要跌,大家急著賣房,房價下跌) 步驟 4:政府借錢成本與我們的關係 ***核心概念:殖利率高 → 政府付更多利息 比喻: 政府就像開飲料店的老闆,如果大家不願意投資(殖利率高),老闆為了借錢,只能推出「買一送一」優惠(提高利息)。 → 政府未來要付更多利息 → 可能加稅或減少社福支出 → 影響老百姓的錢包! 步驟 5:情境分析(用故事比喻) ***情境 A:各國幫美國延長還錢時間 故事: 美國欠了很多「短期高利貸」,各國同意讓美國慢慢還(轉成低利長期債)。 → 結果: 1. 大家覺得美國還得起錢 → 市場不恐慌(穩定性↑)。 2. 投資人不用冒險買加密貨幣(需求↓)。 3. 以太坊等小眾投資可能跌(像手搖飲競爭激烈,沒人買新品牌)。 ***情境 B:各國狂賣美國借條 故事: 各國突然大量拋售美國借條 → 借條價格暴跌 → 殖利率飆升。 → 結果: 1. 美國借錢成本變超高(像信用卡欠款利率 20%)。 2. 美元可能貶值(大家不想持有美元資產)。 3. 比特幣等加密貨幣被當「數位黃金」搶購 → 價格波動大(像疫情搶衛生紙,價格亂飆)。 步驟 6:用「日常決策」連結概念 問題引導: 如果你有 10 萬元,經濟好時會買股票還是債券?為什麼? 如果聽說通膨要漲 10%,你會趕快買債券嗎? 各國拋售美債,為什麼比特幣可能漲? 答案提示: → 風險偏好高(想賺錢)→ 買股票;想避險 → 買債券。 → 通膨高 → 債券利息被通膨吃掉 → 可能不買。 → 市場恐慌時,比特幣被當「避險工具」(像黃金)。 總結:3 個關鍵記住! 1. 債券價格和殖利率是蹺蹺板 → 價格漲,殖利率跌。 2. 市場恐慌時,債券變搶手 → 殖利率跌。 3. 政府借錢成本高 → 可能影響你的稅金和福利! 用這種方式,非經濟系的學生也能輕鬆理解複雜的債券市場啦! |
![]() |
送花文章: 15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