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用:
我是覺得雖然歐洲國家有工業革命,可是如果當時清朝跟外國外交打的好的話,說不定可以清朝派人過去學習如何自製槍砲,自製軍艦,跟外國一起研究新武器製造,這對我們是好,因為可以有那工業基礎,所以到時候自製新式武器就會比較快,這樣也不會發生什麼日本入侵,還什麼南京大屠殺這些事情發生,自己國家武器強大的話,自然外族不敢隨便入侵 |
引用:
但是政治制度 社會觀念是軟體啊 當時的人觀念跟不上潮流 也是沒卡抓啊:on_36::on_36: |
引用:
康熙的確是很能夠接受西方文化 至於雍正,在劇中裡面也滿多西方的東西 但雍正在劇中似乎也沒對西方反感 因為他日以繼夜戴的眼鏡就是西方文物 :on_52: |
引用:
引用:
但是中國人的觀念很難接受 總是覺得中國人比外國人強 何必要去學習外國人 :on_36: |
引用:
可是這錯誤觀念,變成日本入侵中國,可是當時中國沒有那能力自製戰車火砲戰機 所以什麼南京大屠殺這些可以避免的事情都跑出來,其實如果中國那時候如果思想能改變,肯放下姿態跟外國好好學習的話,今天日本當時不會這麼囂張了 日本在二戰海軍不看,日本陸軍的戰車在英美蘇聯看來不叫做戰車,而是武裝車輛罷了 因為當時日本的盟友納粹製造的虎豹戰車,可是讓英美蘇聯頭痛到不行 可是日本當時最強的97式,碰到美國雪曼或蘇聯的t-34,正面裝甲打不穿,只能眼睜睜無奈的被人家無雙 請看以下其他網友寫的一篇文章,就可以知道二戰日本陸軍可以說除了一些火砲還能看之外,其他在英美蘇聯只是玩具 http://ejokeimg.pchome.com.tw/see-po...&rank=3&Page=0 http://ejokeimg.pchome.com.tw/see-po...&rank=3&Page=0 http://forum.timway.com/f/archiver/tid-120556.html |
引用:
還因要不要向中國皇帝下跪有一番爭議 最後,好像是單膝下跪,乾隆抬出龍椅並沒有接見,派大臣唸一下聖旨把對方打發走... |
引用:
日本的民族性真的夠強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經濟一片蕭條 也是靠著自己走過來了 反觀自己,卻似乎沒甚麼長進 :on_36: 引用:
就很難去接受其他方面的觀念 我一直覺得中國千年以來的帝王制度真是影響深遠 |
引用:
德國多年來為自己的過錯反省,道歉補償,反觀日本死不認錯,除了經濟上的進步,道德上好像沒什麼長進? |
[quote=古里特;2111065]日本的民族性真的夠強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經濟一片蕭條 也是靠著自己走過來了 反觀自己,卻似乎沒甚麼長進 :on_36: =================================== 可是日本那時候學到一個教訓,自己不是最強的,所以跟美國購買戰機,自製船艦,參考德國坦克技術自製研發坦克,像是日本自衛隊現在那90式戰車就不錯了 日本航空自衛隊的F-15J可以說足夠有那實力跟中共的蘇愷系列抗衡 反觀我國,除了空軍與海軍還能看,陸軍的現役戰車已經無法跟中共現役的新式戰車抗衡,也不打算購買美製m1a1這類先進戰車,或跟美國提供m1a1這類先進戰車技術來自製研發 國軍在不把三軍武器都購買國外先進裝備,或把跟國外購買的裝備給升級成最新版,在不行跟人家買技術自製也好,我以空軍為例,空軍F-16與幻象2000在不升級的話,到時候中共的蘇愷戰機與其他自製戰機越來越新的話,我國跟中共空軍那差距會越來越大 |
引用:
是不是一隻鳥和一隻龜... :on_52::on_14: |
引用:
我要是乾隆,二話不說把那特使當成重要來賓一樣最高級對待,讓對方感覺我們非常尊重英國,另外也請英國提供新式武器技術與賣新式槍砲給中國 |
引用:
引用:
至少人家日本的確是從戰敗國的經濟窘境中站起來了 別人成功的經驗都值得我們參考 況且都是近在亞洲的國家,一些時空背景也比較接近 才會提出日本做為參考 並不是說要學習日本的那種道德 :on_36: |
引用:
應該是子鼠跟卯兔吧!!! :on_14::on_14: |
引用:
老蔣因政治考量,沒有向日本索償 不然依照慣例,戰敗國割地賠款,日本經濟能否有今天的成就? |
引用:
他涉及守舊派和維新派的政治鬥爭 光只是觀念的守舊這只是其中之一的因素 最後是袁世凱做最後一根稻草 倒向守舊派使得百日維新全部潰敗 |
引用:
|
引用:
最後就由他來決定誰勝負 |
兵權在手權力無窮
:on_14: |
引用:
所以,我才說袁世凱這根稻草夠大一根 |
那陳XX
握住什麼呢 :on_47: 大挺嗎!!! |
引用:
一旦挺光緒 軍隊歸君主 他也不用玩了 |
引用:
引用:
引用:
都是手握兵權者為大 因此皇權制度下,兵權都是交給自己最親信的人 甚至還要區分開來,讓兵權者互相制衡 |
引用:
說穿了 當初袁世凱不也是為了自己的勢 有了勢,何愁沒錢 |
引用:
說誰我都沒意見, 不過諸葛亮應該沒人比的上吧. 雖然他不像三國演義那樣出神入化. 但他的能力及情操在當時應無人能及吧, 周瑜因為他太早逝了,不然他應該會比亮強吧. 最佩服的是司馬懿了, 明知道鬥不過亮,不會太過於正面衝突, 這才是真正的能伸能屈的能者. 真正位高者能做到這樣沒有幾人. |
我自己的歷史很爛
三國與其他歷史要不就是從game學來 要不就是金庸告訴我的 :on_43::on_43: 但是我倒是看了幾部近代一點的傳記類小說 (別誤會 不是那種看魚兒逆流而上的傳記) :on_44::on_44: 其中有幾部還滿值得推薦 戴笠傳--中國近代的情報頭子 胡雪岩--分三套 敘述清朝最有名的紅頂商人 杜月笙--上海灘老大, 喜歡看"上海灘"的人可以去看看真正上海灘老大的掘起 |
引用:
雖然他能力夠強,但也沒那麼誇張,也是有其缺點在 他的道德情操也沒那麼高尚 陳某在不是人,就已經拿魏延翻案了,認為諸葛亮並沒那麼偉大 況且,諸葛亮七次北伐,搞得蜀國精疲力竭 在遊戲漢之雲中,提供了另外一個觀點 諸葛亮這麼做是對的嗎? 為了所謂的大義,而引起了戰爭,犧牲了數以百萬計的生命 |
引用:
:on_50::on_50: 為了早點結束亂世,所以支持具有一統天下的霸主 即使過程中會有大量傷亡,會有不合乎仁道義理的情節發生 都視為黎明來到前必須的黑暗 只要能加速黎明的到來 再怎麼黑都全力以赴... :on_75: 黑暗兵法要的是「結果」,講求「快速」與「效率」 只要不是「不利己」,都可以放膽去做~~ :on_55: 諸葛亮壞就壞在不是這種人 不然如果他去支持曹營,動盪應該很快就結束了~~ :on_14: |
引用:
|
引用:
想借的話是會相公 想等放槍得等菜鳥 |
引用:
|
引用:
難道R拔拔的意思是諸葛亮北伐所造成的傷亡 也可以解釋為黑暗兵法所必需要的傷亡 :on_47: |
引用:
諸葛亮沒有使用黑暗兵法 所以勞師動眾勞民傷財北伐七次都失敗 落得被世人譏笑謾罵的下場 他不是聰明過人嗎?又何以選擇如此的道路? 在"能力"的評斷上,還有個"價值觀"的層級 就好比"執行"的上層,還有"政策"在指導一般 價值觀無所謂好壞,只有立場與取向,而善惡評價是觀眾決定的 故打從一開始,諸葛亮就已經決定自己的道路了 這條路並不認同黑暗兵法 如果諸葛亮善用黑暗兵法,工於心計,謀畫鬥爭的話 魏延,應該會更早被除掉吧... |
引用:
後來少康避難,逃往有虞國(今河南省有虞縣),擔任有虞氏庖正(掌廚),國王虞思把女兒「二桃」嫁給了少康,並積極厚植勢力,有田一成(方十里),有眾一旅(五百人),又得有虞國諸侯伯思相助。一日少康發起義師,聯絡夏朝遺臣伯靡,派女艾刺探澆的軍情,伯靡揮軍直攻有穹國都穹石,寒浞自殺未遂,被人民綁住拖到伯靡面前。伯靡歷數寒浞各項罪狀,將他的肉一片一片割下,凌遲至死。接著少康命女艾攻打澆,季杼則奉命攻打豷。功成之後,少康命人將豷剁成肉醬,奡被設鼎烹殺。少康重新取回夏朝的政權,成為第六代夏王。在位期間,少康勤政愛民,專心農業水利,史稱為「少康中興」。 從此以後老百姓感念少康的勤政愛民,直呼名諱又顯大不敬,故暱稱為"康康" |
有些人在說,如果清末沒有輕視洋人,而是客氣跟洋人來往,學習洋槍洋砲的話,二戰國民黨研發跟美國雪曼或蘇聯T-34同等級的戰車與火砲戰機的話,日本會打的很辛苦
各位的想法是 |
引用:
難道還等魏吳自己來投降 引用:
引用:
獻計的是黃蓋,曹操長期在北方,不知當地冬季有時刮東風 諸葛亮在赤壁的貢獻是當說客,讓蜀吳同盟抗曹 |
引用:
今天無論當初的原意是甚麼 造成了重大的傷亡,死傷慘重這是結果 難道打著大義的旗子發動戰爭,就不是殺人? 況且站在不同的立場會有不同的大義 在蜀國的眼中,他們是漢室正統,要恢復漢室天下 在魏國的眼中,漢室敗亂,他們要替天下樹立正統 至於魏延的事情,自古以來都是千古懸案 也有人認為他是被諸葛亮逼著造反而死 這邊有篇文章可以試著去閱讀,裡面提到許多蜀國鬥爭 可以先只看魏延那一段,作者認為是諸葛亮逼著魏延死 http://join.muzi.net/forum/view.shtm...016319&l=fanti |
引用:
因此蜀國發動戰爭是為了天下蒼生? 而魏吳發動戰爭就是為了自己? 我想說得是,戰爭根本沒有甚麼對錯,它是殘酷的 也根本沒有甚麼大義之分,因為大義在每個人的眼中都不同 魏蜀吳哪一國不認為自己是為了大義而戰 只是歷史上給予蜀國過於偏頗的評價 |
引用:
|
引用:
:on_47::on_47: |
引用:
千金難買早知道 戰爭殘酷是事實 問題是當時社會動盪已久 戰爭早已是生活的一部份,若不能學著適應,不就要自殺尋死? 大義,大多是後世旁人穿鑿附會 的確師出要有名,要寫檄文鼓舞士氣 撇開這個不談,領導者該正視的一個問題是--你要帶領人民走向何方? 因為戰爭本質殘酷,就逃避戰爭,這樣的人格型態是不會成為領導者的 既無法成為領導者,後世評價自然就不會被攬到身上... 換句話說,如果您是當初的諸葛亮,提出這樣的疑義,不敢犧牲任何一人的生命(包括敵人),您的決定就不會讓您出頭成為領導人,您就不會成為歷史上受各方評議的人物 所以小弟才說阿古的說法是「結果論」 引用:
每個組織團體本來就不盡然各個成員意見都一致 內部鬥爭或多或少都存在 不過,以諸葛亮的地位與實權 假設真有心要挖洞給魏延跳 您覺得困難嗎?起碼小弟覺得不難... 亂世之中,自己又相當於CEO的位置 隨便弄個黑函安個罪名有何困難? 或者要做"好看"一點,派個任務給魏將軍,然後在後勤補給中做個手腳弄死他或讓他戰死沙場,難嗎? 一個領導者,如無法見容異己,下場大概跟袁紹差不多吧 曹操、諸葛亮...等,都是可以包容別人不同看法的優秀當朝領導人 起碼小弟是這麼認為的 |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07:07 AM。 |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5,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服務條款』
* 有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嗎?請聯絡本站的系統管理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