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萊姆論壇

史萊姆論壇 (http://forum.slime.com.tw/)
-   生活話題、日常閒聊、喇勒唬爛灌水區 (http://forum.slime.com.tw/f23.html)
-   -   臨濟宗跟惟覺?? (http://forum.slime.com.tw/thread256136.html)

kyo111111 2010-01-13 10:47 PM

臨濟宗跟惟覺??
 
惟覺老和尚是虛雲徒弟的徒弟? 我今天去中台的精舍上禪修他們裡頭禪師說的.



臨濟宗在台灣到底有幾個分派? 佛光山也是耶 那不就至少2個很大的山頭都說自己是臨濟宗的傳人了?

NKNK 2010-01-15 01:06 PM

(本文引自闞正宗《台灣高僧》菩提長青出版社,1996,p.121-140)

禪宗虛雲法脈在台灣
記靈源法師的行誼

一、出生
http://ccbs.ntu.edu.tw/formosa/people/pic/1-ling-yuan01.jpg
靈源法師是虛雲法師的法嗣,此像攝民國50年
(圖片:闞正宗提供) 靈源老和尚(一九0二~一九八八)浙江省台州府臨海縣人氏,父傳映庚,母謝美雲。幼年多災病,出世不到週歲,頭頸上長了一個大毒瘡,弄得醫生束手無策百藥罔效,最後因母親虔信佛教,在長期不斷地誦念觀世音菩薩聖號下,奇蹟似的不藥而癒。但是關於頸上長瘤一事,靈源法師有兩種不同的回憶說法,其一是:
「自幼多病,三歲時,右頰生了一個肉瘤,頭抬不起來,非常痛苦,無法醫治,母禱觀音大士,每日焚香禮拜,自二月十九日至九月十九夜,母夢大士摸我(靈源)面,瘤即漸降至頸,乾癟而癒。」
其二:
「和尚(靈源)自幼多病,三歲時右頰生大肉瘤,其母禱於觀音大士而痊。」
最後之「出世不到週歲,頭頸上長了一個大毒瘡」與「自幼多病,三歲時,右頰生了一個肉瘤」,說法不同,孰是孰非?我們認為極可能是週歲未滿之時就已長之,一直困擾到三歲才不藥而癒,這樣的解釋似乎較合理些。

由於母親篤信佛教,在靈源法師甫學語時即教他念佛、唱歌,歌詞中微言大義,確實開啟了靈源法師八識田中的佛性,詞云:
教你曲,教你歌,
教你劈篾做淘籮,
教你牽牛過大海,
教你一心念彌陀,
教你曉得生死苦,
教你念佛出娑婆,
娑婆世界苦無邊,
無邊生死永不休,
念佛了得生死苦,
從此不再見閻羅。
由於母親在靈源法師初學語時即教其誦念彌陀聖號,一直到出家數十年後,靈源法師仍念念不忘母教的佛歌,故在後來開示信眾時曾說:
「此一句彌陀佛號,最好從初學語的三歲孩童,母親就要教他念,消除業障,增長智慧。及小兒長大,都在福德智慧增加之中,在家出家都有莫大利益。」

二、學道
http://ccbs.ntu.edu.tw/formosa/people/pic/1-ling-yuan02.jpg
靈源法師攝於基隆十方大覺寺,背後為大覺寺骨塔
(圖片:闞正宗提供) 靈源法師自小雖說在篤信佛教的家庭中長大,而且家鄉台州府臨海縣有一兜率寺(古稱兜率院),是其十多歲時常至遊玩之所,但靈源並未因此而放棄佛學之外,其他成仙成道的追求,靈源法師曾自承說:
「學仙的人,多未明佛學,學佛的人,多不通仙學。各道其是故常有自高慢人之語,互相毀謗。余(靈源)曾專究仙學十餘年,並得仙師乩筆解釋黃庭經。」
由上述我們可以看出,靈源法師在道家仙學方面頗下工夫,但最後終明仙學非究竟之道,故曰:
「若自知仙不及佛,暫以學仙為初步方便,最後終歸佛教,如呂祖之見黃龍」。
靈源法師歸心佛教,事實上是在十六歲時無意中得《楞嚴經》抄寫閱讀,而激發起向佛之心,關於此中過程,靈源法師回憶道:
「十三歲的時候,我發生了痘症,幾經寒熱之後,生起滿身的天花(臨海俗語出牛痘曰開天花)初如番米(即玉蜀泰)相似,繼則全體潰瀾流膿,苦不可言。痘瘡癒後,全身如反面的石榴皮相似,白胖的我變成了一個黑而又醜的麻子。……十六歲在回浦小學畢業,考入浙江第六中學借得一部楞嚴經,課餘閱讚不覺得意之際,手不釋卷而至忘了正課,相繼自己抄寫一部,視作珍寶似的看待。不久滿面的麻皮不覺全退,到了十八歲時人們已不知道我原是個麻子……」
靈源法師抄寫《楞嚴經》,事實上是向其三嬸的堂弟,也就是理權法師借得的,由於愛不釋手,視同拱璧,才抄寫一部自己留存,在時常閱讀之下,興起了學佛的念頭。
一九二二年,靈源法師畢業於浙江第六中學,是年結婚,旋任故鄉中小學之教席。靈源法師追求道果的心並未稍息,故有「憶自少年由小學而中學,遇仙師降乩而學,繼而由道入佛」之語。二十五歲那一年,潛往天台山出家,後為又知悉追回,三十歲時,厭離心大熾,始辭父母別妻子。離家後的靈源法師當時並無皈依對象,純粹是「為道遊方」。民國二十一年七月,靈源法師由武夷山至鼓山,見湧泉寺殿宇莊嚴,風景幽美,遂決志出家。

三、出家
靈源法師初至湧泉寺並未馬上剃度,而是跟隨慈舟法師(一八七七~一九五八)修補宋代藏經,慈舟於是成為靈源第一個親近的出家人。原來當時鼓山常住上曾有御賜大藏經三藏,即清版藏經、明版藏經、宋版藏經。清版明版都全,唯宋版破碎凌亂,慈舟法師在閱藏時日睹此一現象,即告訴虛雲老和尚(一八四0~一九五九)隨即召集了幾位能寫書法的人,每日在方丈聖節堂內抄補,靈源法師亦是其中的一人。
民國二十一年九月十九日,虛雲老和尚親自為靈源法師剃度,序為徒孫,法名宏妙,字靈源。這一年慈舟法師在法堂講四分戒本,佛學院請心道、印順兩法師為教授。
民國二十二年春鼓山湧泉寺傳戒,聘應慈法師(一八七三~一九六五)為羯磨,遐明和尚為教授,靈源法師即是於此春期中受具足戒的。戒期中應慈法師講《梵網經》一個月。靈源法師由於在鼓山先後親近慈舟及應慈兩法師,加上虛雲老和尚的禪風,而大抵奠定了靈源法師學佛修行的走向。戒期圓滿後十年之中,靈源法師的修學及行止如下:
戒期圓滿後,隨羯磨和尚上應下慈老法師,至寧波天童寺結夏安居,又聽梵網經上下卷三個月。回鼓山入法界學院,親近上慈下舟老法師,學八十華嚴三年,詳研四分戒。二十五年又至常熟寶岩寺親近上應下慈老法師學四十華嚴及楞嚴,興福寺學五教儀。二十六年朝五台山,逢蘆溝橋事變,不能下山,在廣濟茅蓬閱藏三年。二十九年,在日軍淪陷區中已經安定,由五台返回上海,適逢上應下慈老法師講晉譯六十華嚴,又聽講三年。民國三十四年,國土光復,次年朝九華山,朝峨嵋山,回至上海,住青蓮寺,再往普濟寺,在江浙兩省,凡遇講經法會都去參加。
慈舟法師是以律學見長,但在修持上靈源領受的卻是淨土念佛法門。
(民國二十一)因抄寫藏經,而得親近老法師(慈舟),數月的受教實在得益不少。是冬禪七,又得老法師種種開示,他老要我們初發心的人,不會參話頭,還是一心的念佛,先從念佛,念得一心不亂,話頭漸漸自在其中。
慈舟法師是民國十九年冬天,應虛雲老和尚之邀,到鼓山籌辦「法界學院」。二十二年法界學院正式開學,慈舟法師在院內講《華嚴經》,二十五年春講經圓滿,復又在福州城內的法海寺,再辦「法界學院」。一九五八年彌陀誕辰圓寂於北京安養精舍。
靈源法師的第二位親教師是應慈和尚,應慈素有「華嚴座主」之謂,靈源法師隨其學法八十餘年,受影響最深的當是聽聞《梵網經》。靈源法師於民國二十二年受具戒之後,隨應慈法師依直解講梵網,並記錄大要,三十年中,常以梵網經為修學根本,隨身不離。應慈法師一九六五年八月圓寂於上海慈雲寺。
總結靈源法師修學大要為,民國二十一年鼓山出家,遇慈舟老法師,教其專修淨土,再親近應慈老法師學華嚴,修法界大淨土,後歸於虛雲老和尚,禪淨雙薰,即心即佛,唯心大淨土。

四、赴港
民國三十六年春,虛雲老和尚在廣州南華寺傳戒,靈源法師由上海趕赴戒期,二一十七年住江西雲門寺,隨虛雲老和尚整建該寺,開山挑上,無役不與。三十八年奉虛雲老和尚之命代南華寺住持,此時神州時局不靖,燄餃已熾,國軍敗象已現,紛紛南退,清淨佛寺殿宇,半為營房,門窗板壁,被拆殆盡,南華寺亦不能免。
國軍撤退之後,民心潰散,各鄉村的土共,至寺院強徵米糧,南華寺因斷糧只得解散「南華佛學院」。靈源法師因感人心惶惶,朝不保夕,故而推讓南華寺住持職位,虛雲老和尚另派本煥和尚繼任。民國三十九年南華寺春期傳戒圓滿,靈源法師於四月八日離南華赴廣州,並在六榕寺暫住月餘,後赴澳門再轉往香港,六月間得安住於大嶼山寶蓮寺。是年冬南華寺復傳禪七,國府早一年遷台,美國總統下令第七艦隊協防台灣,韓戰爆發。冬禪七解七後,南華寺住持本煥和尚與監院惟因法師,受中共拘押於牢,佛寺僧侶遭受整肅。
民國四十二年秋,受南懷瑾居士及基隆佛教講堂普觀法師之邀,周至柔將軍之助,於四十三年一月由港來台,初住佛教講堂。靈源法師和南懷瑾居士初結識於民國三十六年上海普濟寺,前一年靈源的表叔天台行者秦雅生,訪當時掩關於川南互通橋之多寶寺的南懷瑾,離去之時提起了靈源法師的情況。三十六年南懷瑾與靈源法師相晤於滬上,見靈師毗尼清淨,行履嚴謹,遂結為方外道侶。四十一年冬南懷瑾於友人處見靈師「山居雜語」之作,始知其寄跡香江,便商於魯寬緣居士,延請靈師來台弘化,以上即靈師來台因緣。

五、來台
靈源法師來台半年後,即四十三年六月間,感於基隆港為國際商港,卻無一座十方叢林,可容棲緇素,遂發願建寺。後見基隆市安樂區觀音町四千坪土地,外隱內開,水環山抱,因緣初具。時南懷瑾講楞嚴於基隆佛教講堂,識得顧定生居士,後囑其皈依靈源法師,即寺成後的監院惟定法師(一八九六~一九七六)。惟定法師自從依止靈源法師學佛之後,並積極協助十方大覺寺在康樂嶺的建設工作,四十四年六月十九日正式剃度,隨即在山右茅蓬掩關,由是人皆呼「茅蓬和尚」,四十五年春受具足戒於台中寶覺禪寺。
由於建寺因緣具足,民國四十三年九月觀音殿落成,四十四年地藏殿啟用,四十七年大雄寶殿落成。在短短的十年間,十方大覺寺儼然已成為基隆市新興的名剎。
民國五十三年四月是十方大覺寺落成後的首次傳授三壇大戒,在一個月的戒期中參加求戒的四眾弟子共三百一十三人,靈源法師任羯磨,道安法師任教授,隆泉法師任開堂。三壇大戒後靈源法師有感於僧伽教育的重要,遂籌辦「大覺佛學院」擬作育僧材,可惜因緣不足,未及一年學院停辦,一直到靈源法師圓寂,佛學院一直處於停頓狀態。
由於十方大覺寺是初興道場,寺產毫無,生活問題,不得不靠各種法會,宏宗演教,於是始有四十三年前後的「宏法會」的成立。其目的是專為利益有情,兼為解決住眾生活,再為興造大雄寶殿,最後使叢林雛形漸漸擴大,成為十方道場。到了民國五十五年四月止,在靈源法師的領導下,不僅大雄寶殿業已完成,祖堂、念佛堂、講堂、浮屠一應俱全,常住僧眾有三十六人,居士二十人,四眾同修,已略陳叢林之規模了。
民國五十七年十月大覺寺復又傳授三增大戒,參加求戒者共二百零五人,這也是靈源法師住錫大覺寺最後一次的千佛大戒。

六、結語
http://ccbs.ntu.edu.tw/formosa/people/pic/1-ling-yuan03.jpg
靈源法師晚年在基隆十方大覺寺方丈室前
(圖片:闞正宗提供) 靈源法師禪淨雙修,為近代禪宗泰斗虛雲老和尚徒孫,法接臨濟正宗五十七代法脈。平日以《梵網經》、《立教儀開蒙》、《大乘起信論》、《八識規矩頌》、《楞嚴經》等為修習,華嚴、四分律等則是親近慈舟、應慈等法師所學。來台後以建十方叢林道場,廣安海單緇素為己任,六十年至六十三年間在改建大雄寶殿後,靈源法師的心願已圓滿。因此到了民國六十九年時,十方大覺寺平常的住眾出家僧已達四十餘人,居士眾也有十餘人,這對一個沒有寺產的道場來說,無疑是一個了不起的功德。
但在沈重的經濟壓力下,住眾的生活費,大部分是靠經懺焰口來維持,念佛、禪修則是住眾的日常功課。靈源法師來台之後幾乎是不出寺。除民國五十九年二月往印度朝聖一個月之外,其餘的時間皆在寺中安禪念佛辦道,閒暇之餘則畫作佛菩薩聖像自娛。靈源法師於民國七十七年七月十七日上午四時,在四眾弟子念佛聲中安祥捨報示寂,距生於民前十一年四月初八日享世壽八十有七,僧臘五十六,戒臘五十五。 靈源法師在台弟子眾多,目前較廣為人知的有萬里靈泉寺的惟覺法師,惟覺是法名,字號是知安,是民國五十三年二月十九日於大覺寺出家。另一位目前大覺寺的住持見性法師,浙江天台人氏,現年六十六歲。自從靈源法師往生以後,見性法師定期、長期負責大覺寺念佛堂的主七工作。還有一位是北投農禪寺的聖嚴法師,江蘇南通人,民國十九年生,是台灣第一位博士比丘,在禪學研究上素有成就。三人二禪一淨地賡續的靈源法師的教法,乃至虛雲老和尚宗脈。

kyo111111 2010-01-15 01:50 PM

那這樣好像跟惟覺沒關係?

NKNK 2010-01-15 02:23 PM

引用:

作者: kyo111111 (文章 2216497)
那這樣好像跟惟覺沒關係?


忠告:on_65::on_65::on_65:

您啊:on_14:智慧低劣,心粗氣浮,善根不具,建議別學佛法,不然佛法都被您糟蹋啦:on_77:

quasar 2010-01-15 02:32 PM

引用:

作者: NKNK
.....

學佛法門很多
不然就老老實實的守戒 念佛號 :on_14:

qdenise 2010-01-15 02:35 PM

我有一己之力…渡一人
我有十人之力…渡十人
我有百人之力…渡百人
我有千人之力…渡千人
我有萬人之力…渡萬人……

NKNK 2010-01-15 02:48 PM

引用:

作者: quasar (文章 2216508)
學佛法門很多
不然就老老實實的守戒 念佛號 :on_14:

離開四相,啊哪個是持戒念佛人:on_15::on_15::on_15:

引用:

作者: qdenise (文章 2216509)
我有一己之力…渡一人
我有十人之力…渡十人
我有百人之力…渡百人
我有千人之力…渡千人
我有萬人之力…渡萬人……

佛不渡眾生,眾生本是佛:on_65::on_65::on_65:

kyo111111 2010-01-15 04:29 PM

引用:

作者: NKNK (文章 2216506)
忠告:on_65::on_65::on_65:

您啊:on_14:智慧低劣,心粗氣浮,善根不具,建議別學佛法,不然佛法都被您糟蹋啦:on_77:

那是你個人認定吧 你又沒見過我本人 可是有不少初家人希望我出家

還有人直接叫我去讀佛學院

barrielee 2010-01-15 04:38 PM

引用:

作者: kyo111111 (文章 2216539)
那是你個人認定吧 你又沒見過我本人 可是有不少初家人希望我出家

還有人直接叫我去讀佛學院

引用:

作者: kyo111111 (文章 2216539)
不高興你咬我 當大家時間都很多 不肯分享又愛出張嘴在那邊吵


觀其言就了解閣下的德性

我這樣轉貼你的話,你會不會咬我?真的有點害怕啊:on_72:

kyo111111 2010-01-15 04:38 PM

引用:

作者: NKNK (文章 2216506)
忠告:on_65::on_65::on_65:

您啊:on_14:智慧低劣,心粗氣浮,善根不具,建議別學佛法,不然佛法都被您糟蹋啦:on_77:

其實你也沒多好 連抽菸都戒不掉 執著這麼重還有什麼資格去說人

crd1871 2010-01-15 04:41 PM

這邊是吵架樓嗎?再吵下去就禁言或是刪樓~~:on_61::on_61::on_61:

NKNK 2010-01-15 04:45 PM

引用:

作者: crd1871 (文章 2216543)
這邊是吵架樓嗎?再吵下去就禁言或是刪樓~~:on_61::on_61::on_61:

您刪樓,我就走人:on_61:

NKNK 2010-01-15 04:48 PM

引用:

作者: kyo111111 (文章 2216539)
那是你個人認定吧 你又沒見過我本人 可是有不少初家人希望我出家

還有人直接叫我去讀佛學院

正心誠意,努力上進,別被人小看啦:on_65::on_65::on_65:
引用:

作者: kyo111111 (文章 2216542)
其實你也沒多好 連抽菸都戒不掉 執著這麼重還有什麼資格去說人

哈哈:on_14::on_14::on_14:我是留點煩惱養菩提:on_15::on_15::on_15:

windborne 2010-01-15 04:49 PM

學佛應該著重於修身養性吧
若連自己的心性都無法自主的話
那根本就只是嘴巴念佛,心還在胡思亂想

crd1871 2010-01-15 04:58 PM

引用:

作者: NKNK (文章 2216544)
您刪樓,我就走人:on_61:

這樓是他開的,刪掉應該沒差吧~~:on_14:

NKNK 2010-01-15 05:13 PM

引用:

作者: barrielee (文章 2216541)
觀其言就了解閣下的德性

我這樣轉貼你的話,你會不會咬我?真的有點害怕啊:on_72:

小朋友嘛:on_65:大哥您別介意:on_15:

引用:

作者: windborne (文章 2216546)
學佛應該著重於修身養性吧
若連自己的心性都無法自主的話
那根本就只是嘴巴念佛,心還在胡思亂想

誰不是如您說的一樣:on_14::on_14::on_14:骰子拿來誰能每次搏出十八啦:on_14::on_14::on_14:

NKNK 2010-01-15 05:21 PM

引用:

作者: crd1871 (文章 2216549)
這樓是他開的,刪掉應該沒差吧~~:on_14:

您真壞:on_14::on_14::on_14:家裡沒大人啦:on_65::on_65::on_65:
飽食終日言不及義...苦哉:on_14::on_14::on_14:

crd1871 2010-01-15 05:38 PM

引用:

作者: NKNK (文章 2216554)
您真壞:on_14::on_14::on_14:家裡沒大人啦:on_65::on_65::on_65:
飽食終日言不及義...苦哉:on_14::on_14::on_14:

開玩笑的啦,這裡不是我的管區,我沒權限刪啦~~:on_14:

不知道 2010-01-15 06:17 PM

引用:

作者: kyo111111 (文章 2216542)
其實你也沒多好 連抽菸都戒不掉 執著這麼重還有什麼資格去說人

動氣了喔~~
不知您有沒有閱讀過古今中外的一些高僧傳記
當他們遇到毀謗或危機時
他們是如何看待的
當修為到一個境界或看破名利時,那種完全無所謂,彷彿什麼事都沒發生的氣度
真是令人敬佩

<:on_14:>

猜謎人 2010-01-15 06:39 PM

引用:

作者: kyo111111 (文章 2216539)
那是你個人認定吧 你又沒見過我本人 可是有不少初家人希望我出家

還有人直接叫我去讀佛學院

失敬失敬

上kyo下111111

:on_65::on_65:

kyo111111 2010-01-15 10:01 PM

sorry 失態了 拍謝啦 因為跟某個論壇的管理員吵架 靠自己是管理員 然後我發言他回答反對 我又回 他就說要警告 警告滿3次就踢出論壇 很好的藉口 明明就說不過我又要拿這種東西來威脅 那他不警告自己..

Living 2010-01-15 10:57 PM

我無意與你爭辯, 對佛法也毫無興趣, 更是一點研究都沒有
以外行人的角度來看, 修佛法的人, 不論出家或不出家
修的都是性, 想達到的境界都是大開大闔的廣闊空間

你有心鑽研佛法, 這是很好的事情
想要在論壇提出看法, 想找人討論, 也不是一件壞事
只要記得修性, 隨時保持一份開放的心

與人討論並不是先入為主的強辯或是一付"你能奈我何"的態度
這樣就容易失掉你原先想要討論或是弘揚的心意

不知道 2010-01-15 11:12 PM

引用:

馬祖道一當年在南嶽傳法。常獨處一室坐禪,不接待來訪者。

一天。南嶽懷讓禪師弄了塊磚到他庵外磨了起來。磨了半天。馬祖才問他:「你作什麼?」懷讓禪師說:「磨作鏡」。馬祖說:「磨磚豈能成鏡?」懷祖便道:「磨磚既不成鏡。坐禪豈能成佛?」

懷祖又說:「你若是坐禪。禪非坐臥;若學坐禪。佛非定相。於無住法。不應取捨。汝若坐佛。即是殺佛。若執坐相。非達其理。」

想想,學佛若只是念佛,那最後會怎樣呢?

引用:

作者: kyo111111 (文章 2216596)
sorry 失態了 拍謝啦 因為跟某個論壇的管理員吵架 靠自己是管理員 然後我發言他回答反對 我又回 他就說要警告 警告滿3次就踢出論壇 很好的藉口 明明就說不過我又要拿這種東西來威脅 那他不警告自己..

我相信很少人會去刻意得罪別人
所以我們應該要懂得寬恕別人
更要嚴格要求自己三思而後行,才不會在無意中得罪他人

<:on_14:>

cara551977 2010-01-15 11:16 PM

引用:

作者: NKNK (文章 2216553)
小朋友嘛:on_65:大哥您別介意:on_15:

nk老大

您這是寵他還是想害他

人家熊熊傻傻分不清楚耶:on_22:

未婚的統稱都算小孩子阿:on_01:

那~大夥一起我咬你你咬我算了
(這好像是我家黑白雙煞在玩的遊戲)

cara551977 2010-01-15 11:23 PM

引用:

作者: 不知道 (文章 2216612)
想想,學佛若只是念佛,那最後會怎樣呢?


<:on_14:>

還有不少念佛的只念到嘴

都不看清楚佛經字字句句的內容
手邊作的都是傷天害理的事

看過幾本佛經
其實佛經很有意思
用字艱澀了點
卻教導人如何做人處世尊師重道..........等

宗教是一種信仰是心靈的寄託
不管什麼教派都希望
人人為善
說好話 作好是 孝順父母

請別在用個人偏見去看這個世界
當別人以自己方式跟信仰在作事情的時候
請懂的尊重別人

不然~統稱為邪教

fishiii 2010-01-15 11:23 PM

雖然我對佛法沒啥研究,也不知道宗派對修佛到底有啥分別?

這一篇本想不回
事實上NKNK大首先回了兩篇禪宗的相關文章...

後來可能他覺得不妥或者你看不懂..就刪除了
所以不久他又補貼了現在這一篇"禪宗虛雲法脈在台灣記靈源法師的行誼"

只是..還是需要NKNK大幫您畫重點(畫重點是dddd校長的專長才對..)

k大..如果有一天你對NKNK的直言批評,不感到憤怒..
你真的會感謝他....

因為他幫你把心修好了:on_79::on_79:

cara551977 2010-01-15 11:29 PM

引用:

作者: kyo111111 (文章 2216542)
其實你也沒多好 連抽菸都戒不掉 執著這麼重還有什麼資格去說人

人都想當聖人當天使不想當動物不想做畜生

人跟動物的差別在哪裡
人有禮義廉恥
而動物只管眼前只管自己

可是人不是10全10美的
在積極碩造自己形象的時候
會將別人當踏墊踩下去
以突顯自己的優點..............這跟動物的行為有什麼不同

NKNK 2010-01-16 12:02 AM

引用:

作者: fishiii (文章 2216615)
雖然我對佛法沒啥研究,也不知道宗派對修佛到底有啥分別?

這一篇本想不回
事實上NKNK大首先回了兩篇禪宗的相關文章...

後來可能他覺得不妥或者你看不懂..就刪除了
所以不久他又補貼了現在這一篇"禪宗虛雲法脈在台灣記靈源法師的行誼"

只是..還是需要NKNK大幫您畫重點(畫重點是dddd校長的專長才對..)

k大..如果有一天你對NKNK的直言批評,不感到憤怒..
你真的會感謝他....

因為他幫你把心修好了:on_79::on_79:

聖祖英明:on_33::on_33::on_33:

聖主由來法帝堯,御人以禮屈龍腰。
有時鬧市頭邊過,到處文明賀聖朝。

Tracy 2010-01-16 12:35 AM

引用:

作者: kyo111111 (文章 2216539)
那是你個人認定吧 你又沒見過我本人 可是有不少初家人希望我出家

還有人直接叫我去讀佛學院


http://s.blog.xuite.net/_image/emotion/yoci/m115.gifhttp://s.blog.xuite.net/_image/emotion/yoci/m115.gifhttp://s.blog.xuite.net/_image/emotion/yoci/m115.gifhttp://s.blog.xuite.net/_image/emotion/yoci/m115.gifhttp://s.blog.xuite.net/_image/emotion/yoci/m115.gifhttp://s.blog.xuite.net/_image/emotion/yoci/m115.gif

很好~ 有笑點~

barrielee 2010-01-16 12:38 AM

引用:

作者: Tracy (文章 2216625)
http://s.blog.xuite.net/_image/emotion/yoci/m115.gifhttp://s.blog.xuite.net/_image/emotion/yoci/m115.gifhttp://s.blog.xuite.net/_image/emotion/yoci/m115.gifhttp://s.blog.xuite.net/_image/emotion/yoci/m115.gifhttp://s.blog.xuite.net/_image/emotion/yoci/m115.gifhttp://s.blog.xuite.net/_image/emotion/yoci/m115.gif

很好~ 有笑點~

這是什麼意思?
學佛不成變"學猴":on_14:

Tracy 2010-01-16 01:11 AM

引用:

作者: barrielee (文章 2216626)
這是什麼意思?
學佛不成變"學猴":on_14:


解讀的好~ :on_02:


不敢對佛法不敬... :on_65:

不過實在是.... http://img39.imageshack.us/img39/5287/cc897.gifhttp://img39.imageshack.us/img39/5287/cc897.gifhttp://img39.imageshack.us/img39/5287/cc897.gif



有些樓啊 樓名或許看起來索然無味 毫無看頭

沒想到爬起來還挺好笑的.... :on_14::on_14::on_14:

cara551977 2010-01-16 01:18 AM

引用:

作者: Tracy (文章 2216625)
http://s.blog.xuite.net/_image/emotion/yoci/m115.gifhttp://s.blog.xuite.net/_image/emotion/yoci/m115.gifhttp://s.blog.xuite.net/_image/emotion/yoci/m115.gifhttp://s.blog.xuite.net/_image/emotion/yoci/m115.gifhttp://s.blog.xuite.net/_image/emotion/yoci/m115.gifhttp://s.blog.xuite.net/_image/emotion/yoci/m115.gif

很好~ 有笑點~

+1好久沒好好回文了就這樣這這邊寫了幾篇

http://s.blog.xuite.net/_image/emotion/yoci/m115.gifhttp://s.blog.xuite.net/_image/emotion/yoci/m115.gifhttp://s.blog.xuite.net/_image/emotion/yoci/m115.gifhttp://s.blog.xuite.net/_image/emotion/yoci/m115.gifhttp://s.blog.xuite.net/_image/emotion/yoci/m115.gifhttp://s.blog.xuite.net/_image/emotion/yoci/m115.gif

crd1871 2010-01-16 08:05 AM

引用:

作者: Tracy (文章 2216625)
http://s.blog.xuite.net/_image/emotion/yoci/m115.gifhttp://s.blog.xuite.net/_image/emotion/yoci/m115.gifhttp://s.blog.xuite.net/_image/emotion/yoci/m115.gifhttp://s.blog.xuite.net/_image/emotion/yoci/m115.gifhttp://s.blog.xuite.net/_image/emotion/yoci/m115.gifhttp://s.blog.xuite.net/_image/emotion/yoci/m115.gif

很好~ 有笑點~

引用:

作者: cara551977 (文章 2216631)
+1好久沒好好回文了就這樣這這邊寫了幾篇

http://s.blog.xuite.net/_image/emotion/yoci/m115.gifhttp://s.blog.xuite.net/_image/emotion/yoci/m115.gifhttp://s.blog.xuite.net/_image/emotion/yoci/m115.gifhttp://s.blog.xuite.net/_image/emotion/yoci/m115.gifhttp://s.blog.xuite.net/_image/emotion/yoci/m115.gifhttp://s.blog.xuite.net/_image/emotion/yoci/m115.gif

原來有隱藏的字喔,不然我差點要扣錢了~~:on_14:

barrielee 2010-01-16 10:59 AM

引用:

作者: Tracy (文章 2216629)
解讀的好~ :on_02:


不敢對佛法不敬... :on_65:

不過實在是.... http://img39.imageshack.us/img39/5287/cc897.gifhttp://img39.imageshack.us/img39/5287/cc897.gifhttp://img39.imageshack.us/img39/5287/cc897.gif



有些樓啊 樓名或許看起來索然無味 毫無看頭

沒想到爬起來還挺好笑的.... :on_14::on_14::on_14:

佛法是不會變的,因學習的人心態有偏差才會走樣,學佛變學猴

這種領悟是來自下面哪位小姐,其實大家為何不選他?不然台北市會變成"猴市",說不定比現在有趣得多:on_65:

注意他的政見,尤其是第六&七項政見:on_02:,本來是很好的,不知何解出自許小姐就覺得很好笑,絕對不下於樓主的"不少出家人約他去出家,請他去讀佛學院"

http://i.imagehost.org/0709/crazy.jpg

max0551 2010-01-16 12:15 PM

路過簽個名
說幾句話,
做好事是發自內心去做好事
如果是背後有什麼目的才去做好事
那是假的
也不會有什麼福報滴........


:on_28::on_28::on_28:

quasar 2010-01-16 12:51 PM

引用:

作者: max0551 (文章 2216658)
路過簽個名
說幾句話,
做好事是發自內心去做好事
如果是背後有什麼目的才去做好事
那是假的
也不會有什麼福報滴........

:on_28::on_28::on_28:

金剛經....
....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引用:

作者: barrielee
.....恕刪...k大..如果有一天你對NKNK的直言批評,不感到憤怒..
你真的會感謝他....因為他幫你把心修好了:on_79::on_79:

忠言逆耳 良藥苦口
聽得下 吞得下 修行就高一層了 !! :on_14:

barrielee 2010-01-16 01:13 PM

引用:

作者: quasar (文章 2216663)

忠言逆耳 良藥苦口
聽得下 吞得下 修行就高一層了 !! :on_14:

嘩!您引錯了,如此有智慧的話是出自聖祖仁皇帝之口,不是我說的

得罪皇上,在古代我們二人都會滿門抄斬:on_59:

fishiii 2010-01-16 08:45 PM

引用:

作者: NKNK (文章 2216619)
聖祖英明:on_33::on_33::on_33:

聖主由來法帝堯,御人以禮屈龍腰。
有時鬧市頭邊過,到處文明賀聖朝。



引用:

作者: barrielee (文章 2216666)
嘩!您引錯了,如此有智慧的話是出自聖祖仁皇帝之口,不是我說的

得罪皇上,在古代我們二人都會滿門抄斬:on_59:

:on_52::on_52::on_58::on_58:

:on_14::on_14:

虛虛 2010-01-16 09:19 PM

小弟不才,發表一下自己所知道的一些跟大家一起討論
臨濟宗,是禪宗南宗五個主要流派之一,始於臨濟義玄大師
臨濟宗主張以心印心,心心不異,這也是後世心心相印的由來
台灣的禪宗大部分都屬臨濟宗
臨濟宗不僅僅在台灣落地生根,也在日本紮下了根基
日本建仁寺,東福寺,圓覺寺,妙心寺等等都是臨濟宗(還有,我沒有全部列出)
所以臨濟宗就像是連鎖店一樣,生意好就越開越多,但不是分流派
以上供您參考...........

NKNK 2010-01-17 12:24 PM

中國禪宗的禪法至晚唐五代出現五家宗派,進入了興盛時期,高度的發展必然造成宗派分歧的情況。其時,南 懷讓一系就出現有溈仰宗、臨濟宗兩家,青原行思一系分出了曹洞宗、雲門宗和法眼宗三家。初祖達摩在傳法二祖慧可的偈語中說:"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偈中的一花五葉,所指就是六祖慧能的南宗頓教禪法這一枝花,發出了後來的五家之葉。爾後臨濟宗下又衍生出黃龍派和楊歧派,會同前面的五宗合稱五家七宗。各家宗派的門風各有特色,接引學人的手法各自不同,傳承自成完備的體系。其中溈仰、法眼二宗在宋元時代相繼斷絕衰微,臨濟、曹洞與雲門三宗則延續至今。尤以臨濟宗的楊歧派門庭繁茂,於宋代五祖法演以後幾乎囊括了臨濟宗之全部道場,至今後嗣仍燦若繁星,成為中國漢地佛教的主流。

溈仰宗:中國禪宗"五家"之一,屬"南轍"大系。創始人為唐代靈佑禪師(771-853)和慧寂禪師(814-890)師徒倆,因靈佑住湖南溈山,慧寂住江西仰山,故稱為溈仰宗。本宗禪風為方圓默契,接機多用明似爭奪而實則默契之交談,看似平衍,實則深邃奧密,事理並行。常用96種圓相接引後學。其修行理論認為萬物有情,皆具佛性,所謂"父慈子孝,上令下從;隔山見煙知是火,隔牆見角知是牛。"人若明心見性,即可成佛。在禪宗五家中,溈仰宗興起最早,衰亡也最早。傳承六代以下,史籍不載,湮沒無聞。其法脈延續大約一百五十年左右(唐代下半葉至北宋初年)。

臨濟宗:中國禪宗"五家"之一,屬"南轍"大系。創始人為唐代義玄禪師(?-867),因為義玄住持河北臨濟觀音禪院,故稱臨濟宗。該宗門風峭峻,"四賓主"、"四料簡"與"四照用"為本宗經常使用的傳教方法,單刀直入,機鋒峻烈,卷舒縱擒,活潑自在。其宗風如鐵錘擊石,現火光閃閃之機用,似五雷轟頂,震裂心膽,猶若指揮千軍萬馬的將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或語言,行棒行喝,呵佛罵祖,剿絕情識,猛烈痛快,照用並行。使學者忽然省悟,為其獨具之特色。自古有"臨濟將軍,曹洞士民"之稱。門下枝葉繁茂,至北宋又分出黃龍、楊歧二派,法脈延續直至當代,其嗣法者至今已傳承四十六世,是我國禪宗的主流。黃梅四祖寺、五祖寺都是臨濟宗寺院。中興四祖寺的本煥老和尚和現任四祖寺方丈的淨慧大和尚,都是臨濟宗第四十四代傳人,堅光、妙峰、明基、見忍都是第四十五代傳人。

曹洞宗:中國禪宗"五家"之一,屬"青原"大系。創始人為唐代良價禪師(807-869)和本寂禪師(840-901)師徒二人。因良價住江西高安洞山,本寂住江西宜黃曹山,故稱"曹洞宗"。該宗門風不像臨濟宗那樣峻烈,而似精耕細作的老農,溫和細密,言行相應,隨機應物,就語接人。其門庭設施為五位之說,分為偏正五位和功勳五位,各以君臣、父子關係說之。每一對都以互相配合而構成五種形式,其中以偏正五位為基礎,辨明體用,掃蕩情塵,使其物我雙忘,人法俱泯。在禪宗五家之中,其門葉雖不及臨濟宗之繁盛,但法脈綿延不斷,直至當今。江西雲居山真如禪寺、湖北漢陽歸元寺都是曹洞宗寺院。

雲門宗:中國禪宗"五家"之一,屬"青原"大系。創始人為晚唐五代的文偃禪師(864-949),因其住廣東韶關雲門山,故稱作"雲門宗"。該宗以"雲門三句"(涵蓋乾坤、截斷眾流、隨波逐流)"一字禪"等施設接引學人,孤危聳峻,簡潔明快,隻言片語,無盡鋒芒,隨機拈示。常出人意料,無從理解,雲門宗在五代、北宋十分興盛,至南宋逐漸衰微。然其法脈仍能延續至今。廣東乳源縣雲門寺就屬此系。

法眼宗:中國禪宗"五家"之一,屬"青原"大系。創始人為五代文益禪師(885-958)。文益逝世後,南唐中主李 曾賜謚號"大法眼禪師",故此宗稱為"法眼宗"。該宗的門風詳明似雲門宗,隱秘似曹洞宗,講求理事圓融,聞聲悟道,見色明心,句裡藏鋒,言中有物,往往隨順學人根器,量體裁衣,對病施藥。注重學習古教,主張引華嚴法門融入禪宗,後來又以禪來融攝淨土法門,開後世禪淨合一之風。尤為中國佛教從教禪競弘轉入諸宗融合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在禪宗五家中,該宗創立最晚,衰微也較早,宋代中葉,法脈斷絕,立宗共一百年左右。

黃龍派:為臨濟宗之支派,中國禪宗"五家七宗"之一,又稱黃龍宗。創始人為慧南(1002-1069)禪師,因其住江西隆興黃龍山,盛弘教化,而稱黃龍派。慧南為臨濟宗第七世石霜楚圓之門下,石霜接化手段一向峻嚴潑辣,慧南得其骨髓,亦有嚴厲之風,人稱其宗風如龍。慧南常設"生緣、佛手、驢腳"三轉語勘辨學者,三十餘年無人能契會其要旨,稱黃龍三關。入宋之後。黃龍派日漸衰微。宋版《大藏經》的成功黃龍派出力最多。宋淳熙十三年(1186),日本僧人明庵榮西來華,受學於此派,歸國後開日本臨濟宗建仁寺一派,成為日本禪宗二十四流中的黃龍派。

楊歧派:為臨濟宗之支派,中國禪宗"五家七宗"之一。以臨濟宗第七世石霜楚圓之弟子楊歧方會禪師(906劊049)為開宗者。方會住江西袁州楊歧山,舉揚臨濟、雲門兩家宗風,接化學人,門庭繁茂,蔚成一派,人稱其宗風如虎,與同門慧南禪師之黃龍派同時並立。門下有十三人,以白雲守端、保寧仁勇為上足。白雲守端下有五祖法演,住黃梅五祖寺,名振全國,人稱五祖再世。其門下俊秀輩出,如人稱"三佛"的佛眼清遠、佛果(圓悟)克勤、佛鑒(太平)慧 ,又有五祖表白及天目齊、雲頂才良等。清遠三傳至蒙庵元聰,有日本僧人俊茄來其門下受學,回國後,開日本楊歧禪之首端。日本禪宗二十四流中,有二十流源自揚岐法系。佛果克勤編有《碧巖錄》聞名於世,法嗣75人。門下以大慧宗杲、虎丘紹隆最為著名。佛果克勤的門下,有黃梅籍僧人應庵曇華禪師,大振楊歧宗風於蘇浙,是臨濟正脈宗統第十七代宗師。宋以後,恢復臨濟宗之舊稱,幾乎囊括臨濟宗之全部道場,成為中國禪宗的代表。

毋庸諱言,五家的禪風與慧能的禪風已有很大變化。慧能之禪樸質無華,不加文飾,逕直倡導"明心見性",即所謂"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五家宗風不同,門庭各異,以"機鋒"、"棒喝"等手段,取代了慧能樸質的"直指人心",禪風於是為之一變。南宗經過南 、青原一二傳以後,便將禪意滲透在日常生活裡,構成一種隨緣任運的態度。本來南宗主張定慧等學,不分先後,又說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這樣早已較原始禪學擴大了禪定範圍。而南嶽懷讓啟發馬祖,以磨磚不能成鏡來形容坐禪無從作佛,就更不能拘泥平常所說的靜坐習禪的功夫了。但是禪宗一切行為的動機,始終探求生死不染、去住自由的境界,並且不肯去走迂迴曲折的道路,而要直截了當把握到成佛的根源,這個根源就是人的本心。說心則有嫌空靈,於是從本心所表現的具體方面如言語舉動上來講禪。由於對體現這種禪境存在有兩種不同的見解,於是在後來就由此發展成為五宗的宗風。五家宗風雖然不同,但其之差別只是表現形式的不同,傳授的方法的不同。門庭設施的不同,在本質上,五家皆直接繼承慧能南宗頓悟禪而來,而"事理圓融"就是五家禪門共通的宗旨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07:42 AM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5,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服務條款』

* 有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嗎?請聯絡本站的系統管理員 *


SEO by vBSEO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