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用:
每天醉生夢死,窩家裡,搞自閉 耍了近3年宅男 我的父母實在看不下去 有天突然有個成衣界的老闆 他只告訴我一個觀念 不要中斷你的工作,一天都不行!! 因為也只有在工作中推動你 使你能生活,有錢,累積你的經驗 也許還發現沒有人注意到的事 這時就是你發跡的開始!! 這就是他的成功史~~~ 共勉之:on_14: |
老實的關鍵在於, [ 不能貪 ]
真正不會貪的人, 在任何社會上都生存的下來 一堆商場上的老手看到這樣的人通常不會去騙他, (想騙也騙不到) 台灣...要找這樣的老實人不容易了 |
引用:
外行人講行內話 :on_44: 一分錢一分貨,拜肉是你們找的人問題,活該 以我來講不懂裝懂,老子還不想接案勒 |
引用:
您太客氣了﹗ 方向 - 它來自摸索。多年前,我曾駐足在世界各大工業國的首都,徘徊在通衢要道上,審慎觀察工商發達的表徵,如商業的經營模式、人們的穿著、教育水平、環境衛生與社會秩序等。凌晨回到旅館後,一幅幅的繁榮景象迅速滑過腦海,人們的衣、食、住、行市場趨勢與發展潛力,這些民生範疇內的供需所帶來的方便性與歡迎的種種,要如何的讓其他文化的民族也能分享到彼此的價值感。 無數的問號錯綜複雜的交織在未成氣候的雛形裡,要抽絲剝繭就要提綱挈領的去思考。從英文中的五個"W"來分析最為簡單了,如Who, Where, When, What, Why開始,這是寫作的基本架構,但是,借用它們的邏輯性來擬出各自獨立的產品市場,以及要如何達到目標,從 KNOW HOW 到行政執行,然後生產線、效率、品管乃至於生產力的日後提升(相關的在職訓練與工作技巧的改進等)、出貨、信用與保證。綜合所有的數據,換算出相對的成本與投資報酬率。 在當年的基本想法裡,時常的反覆著一些重要項目,比如︰什麼東西是最堅固耐用的?出貨的產品的品質要求標準?是否以優秀的「客戶使用風評」來取代那花費昂貴的媒體廣告?人們是否會主動的口耳相傳?相關企業能同時配合達到該有的工業水平?合作與聯盟的說服又如何? 諸如此類的問題,全部一一的寫在筆記本上,再把所有的數據資料以方塊圖的方式,依流程圖示,全部清晰的呈現在眼前。再進一步的與貨品的需求度、持久性、改良與研發再在腦裡激盪後,一張清晰的宏圖就出現了。以此為本,這個簡單的原則就成為了日後事業發展的敲門磚。 當今世上,交通車輛的成長相對迅速,但是人們最在意是什麼?一般生產廠商最容易輕忽的又是什麼?答案馬上出來了,那就是「感覺」。當您駕駛車輛時,您在地心引力的牽引下,人體與車輛接觸最密切的部份是什麼?一部車的「車座」就能提供直接的感受。傑出的運用人體工學設計,使得座位更為舒適與不易疲勞,那種感受若不能自然的表現出來的話,那麼,再好的名車也是枉然。 基於此,如何設計、改良,並以蒐集來自四面八方的駕駛者們在親自體驗後的各種優、缺點為數據,重新檢討、設計與再改進。從民間到戰場(比如美軍縱橫各地戰場的悍馬車),對車座舒適性的性能調查「不滿意度」的統計中,結果居然是「無」。儘管如此,基於市場的日新月異、競爭與挑戰之無所不在,高度的警惕仍是必要的。 到如今,發展到幾乎所有的汽車的裝配件上,然而,唯一正在開發的重要部份是汽車引擎。它是最關鍵的部份,所涉及的技術層面複雜,要創新又不能與人雷同,這些挑戰正在工程師們的腦海盤旋著。 方向從摸索至創業,總共花掉了個人十多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心中無不念茲在茲的自我鼓勵,只要目標在,就一定要達成。近路(近利)人人都想抄,可是理想是需要毅力與意志力來支持的;它的方程式就是 「時間」與「實力」的乘積等於「成就」。方向找到前,別忘了同時紮實的打好一切的根基。事業不同於電腦的維修與組裝,一個本地的小、中學生都可以做到的事,就代表將來的競爭高、相對利潤低,此心得是經過真實的實踐履行的。幸好我放棄得早,否則就無法每天只到公司四個小時就回家,回家後,除了內部網路的連線外,我可專心做我想做的事。除了咖啡的進口外,專利的開發也從不間斷,所購的土地持續的在增值,房價也一直的在上漲,事業的收入,其他進口生意的營收,還有各種其他的投資,如各國政府的債券等,假若我在念完兩年的Electronics Technician - Micro Computers 後,仍然死守著當時看似最被看好的電腦「事業」的話,那麼,我就不是今日的我了。這些差別竟然有如天壤之別,這證明當初的抉擇與堅持是正確的。這也是本文的另個關鍵之一,極具參考價值。 說這些話,並非在自我炫耀(事實上,讚美聲從小就聽多了,久了就覺得麻木與無意義了,那種感覺類似在拍馬,再也無激情可言。不過,過了此關後,最想聽到的是有建設性的批評與指教﹗);會炫耀的人不會永遠以無名氏的方式捐款的(這無法取得退稅,因為無實名,所有的個人資料保密如山,這也就絕對地斷絕了那些別有用心的騙子們之騷擾,他們可依據您在慈善檔案的資料對您做無止境的電話、甚至登門騷擾。基本上,我不會去在意別人的生日,因為再配合上名字的正確拼音,只要出點小費用,就可以查到該人的所有個人資料。所以,我對所有我認識的人都不願意參與慶生,因為我的超強記憶力會記憶猶新,這也是做朋友的福氣。現在的網路科技已是無孔不入,不出片刻就可以調到任何的資料,所以大家不應隨便釋出自己的個人生日資料,這是對您個人利益的最大保障,慎之﹗ 當然,安穩的生活人人都想過,可是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又有幾人能置身事外的?這毌寧說是一種時代的遺憾,無法逃避,只好面對。 . |
引用:
引用:
引用:
如果瞎買,就死定了 :on_14: 引用:
引用:
你這個人怎麼講這樣咧:on_61: 引用:
我回到美國,沒有工作幾個月我爸就在嫌棄我白吃白喝白住了:on_52::on_52: |
引用:
|
引用:
人本來就是要靠自己,老爸錢也是很辛苦賺來的,比我更辛苦 我好手好腳還有好老公,我們可以得~ :on_79::on_79: |
引用:
|
引用:
|
引用:
G大不厭其煩的教大家,如何找方向,如何計畫與實踐,最重要的是努力不懈的毅力與等待成功的耐心,史版想要成功的各位,一定要聽進去阿。 :on_28::on_28: |
到您倆的網站看到新照,賢伉儷真是「只羨鴛鴦不羨仙」,很有你儂我儂的感覺﹗:on_14::on_14:
祝福您倆 ~ 小註︰個人經常觀察人們的合照,不用猜也看得出是貌合神離的牽強照,最終都同林各自飛;比如說,分析好萊塢的「美眷們」的照片,一看就知道是「感情的騙子」哩~ |
引用:
有點浪費G大跟版上的思想貢獻者 :on_52: :on_52: :on_52: |
引用:
提供這些知識經驗 猶如 徐志摩 海灘上種花 這份機緣 總有天會開花結果:on_14: |
引用:
不然學習他們的精神也行 這樣在努力衝刺的過程中比較不會氣餒 因為成功都是這樣來的 :on_14::on_14: 引用:
|
引用:
很高興聽知道您倆的正在努力的奮鬥中,看能不能一次來個雙胞胎,完美的一男一女,一次性的解決了生育的重任。 與此同時,請多聽些輕柔的背景音樂,或古典音樂等,對未來寶寶的氣質會很有幫助,乖巧、好腰市。 飲食方面,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唯一要注意的是,據個人的觀察,北美和南美的經驗中,食肉較多的地區與國家,生女的比例高,像我的大女兒,就因在南美時,入境隨俗的餐餐吃牛排所得的結果。原本不相信這些觀察的論據,直到到加拿大時,就聽老婆的話大量的吃些青菜類的食物,所以幾乎每天都利用下班的時間,到唐人街購買最喜歡吃的青菜,如台灣小白菜、空心菜、茼蒿等凡是在台吃習慣的菜都買一些(大約一磅左右),每次至少大約3~5種不同的蔬菜,這樣比較不會膩,因為不想吃冷藏或放冰箱隔夜的菜。懷男寶寶的時候,根據家庭醫師的說明,由於母親體內男性的荷爾蒙的激增,從眉毛會在生產前變得粗黑些,臉蛋、動作與聲音也會在這段期間變得較男性化些,這些都確實的印證了家醫所說的話不虛,結果得了個兒子。 有了兒子後,第三個小孩我們決定再生個女兒,因為大女兒很貼心與溫順,所以我們就又以最大的比例來吃肉,其結果老婆在這段懷孕的期間又變得美麗萬分,第三胎果真是女兒。在這次讓老婆吃多些豆花,結果,小女兒的皮膚要比原本就白嫩的南美生的大女兒更加的吹彈可破,嫩得不得了,在南美由於當地的上上等牛奶(鮮奶,並非冷藏的),老婆幾乎餐餐都喝,有如開水般的飲用;到北美後在第三胎就牛奶與羊奶各半以免生膩。 為了孩子們的胎教,我從第一胎開始就買了大量的古典音樂CD,在家裡以最安靜的方式不斷的播放著,此期間老婆會噁心,那就大量的準備了台灣的酸梅,反正喜歡吃什麼就吃什麼,孕婦的身體會很敏感的主動告知需要吃的是什麼(會有嘴饞的現象)。 老婆最不喜歡喝可樂型的軟性飲料,平常都是喝些綠茶,所以三個孩子們除了定期檢查時施打的預防針與長牙齒時的發燒情形外,到目前為止從未因病而需要去看醫師,他們的抵抗力都很好,我們的朋友們都說,到加拿大你們都沒賺到﹗ 聊幾句供參考,感恩 ~ . |
引用:
那改說成"在頭頂上種花":on_07: 這下可得了吧:on_14: |
:on_79::on_79::on_79::on_79: 感謝G大分享~~
|
引用:
|
引用:
早上游完長泳後,中午與老婆一起去射擊,之後去逛街血拼,回程順便買了一大堆的菜回來,準備明天要全家團聚BBQ,材料有豬、牛、羊排(帶骨的我最喜歡與牙齒PK最具快感,碳烤菲律賓甜香腸,滷鹹豬手,在大中華超市一磅才0.48加幣,還不到14.5台幣,總共買了四磅(滷豬腳的準備做法為︰汆燙後,濾乾水後,炸到略為焦黃後,再用現成的滷水滷到勁Q彈牙)等,所以到剛剛才回來。 請原諒我到現在才能回覆,真不好意思﹗ |
資產還是負債,好深奧的議題:on_52:
明天問問部門同事的觀感好了:on_14: |
根據清崎的富爸爸所做的分類,要知道資產與負債,最簡單的說法就是:「從你口袋拿錢出去的就是負債,把錢放進你口袋的就是資產。」
這樣很好分辨了吧! 例如:如果你以存本取息的方式放100萬定存在銀行,每月收取1萬的利息,這100萬定存就是你的資產。但是相對銀行來說,這100萬每月要支出1萬,就是負債(簡化計算,不計入通膨與幣值)。但是銀行不會傻傻的支付這筆費用,他會把你的這筆100萬貸款出去,收取5%到19%不等的利息,如此就把負債轉移到借款人那邊,原本是銀行的負債變成資產賺取利息差價。 所以更高財務智商就是你有更多的方法可以讓錢去滾錢~ |
現在用學術上來討論,依照我國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一號的定義:資產係指企業所控制的資源該資源係由過去交易事項所產生,且預期未來可產生經濟效益之流入。負債係指企業之現有義務,該義務係由過去交易事項所產生,且預期未來清償時將產生經濟效益之流出。
以現金的流出入的決定資產與否是不正確的,現金的支付如果是預付貨款,雖然是支出現金,但是他卻是資產,代表將來你可以取得貨品(經濟效益之流入)。同樣的,現金的取得如果是預收貨款,雖然是取得現金,但是他卻是負債,代表將來你可以支付貨品(經濟效益之流出)。 單純用現金衡量,很可能產生你的現金餘額的判斷錯誤導致週轉不靈,所以是非常危險的觀念。 |
引用:
你指的部份是從現金流量表來看,而我講得部份是從資產負債表來看。 因此我們講的是同一個東西,但不同的階段。 你提到現金預付貨款,在現金流量表上雖然記上一筆支出,但是在資產負債表上卻會被記入資產項,因此是完全一樣的。確實我們要把兩張表放在一起說明比較不會造成誤解。 我昨天只是簡單想要表達資產與負債的概念,沒有把現金流量放進來,感謝猜大補充。 |
其實,資產也罷負債也罷,個人要追求的是淨值
也就是資產減去負債 這才是真正的目標 只有淨值的增加才是財富的增加 就是損益表中收入要大於費用 收入十元費用八元 財富就增加兩元(必須是應計基礎或權責基礎) 這才是最終的目的啊 |
引用:
個人淨值是指擁有的財富沒錯 損益表裡呈現出的兩元 不應該以「現金」的方式存在銀行 而是要持續的投入資產項,才是錢滾錢的概念 但是若搞不清楚何謂「資產」,何謂「負債」 錯把負債當資產買 那就會開始步入貧窮 所以我才會在前面提出簡易判別資產與負債的方法 |
引用:
還清了就是資產:on_14::on_14: |
根據我們家多次買屋經驗,
告訴我,買房子可以是資產,也可以是負債。 因為那要看你買在哪裡?買了有沒有漲?脫不脫的了手? 國外我不曉得,我以國內來說, 我打個比方, 你若是當初買到林口、桃園….等郊外地區, 大部份外縣市郊區,表面上指標是漲的,事實上成交價確是跌的, 因為你根本賣不出去! 賣不出去的原因有很多,就以林口來說, 因為有太多貸款者,看好林口當初房市低,又有漲勢,就一一大量購買房 屋,也造成銀行大量放貸, 到最後,很多人繳不出貸款,政府下令銀行停貸,一一崩盤~出現一堆法拍屋, 結果~~銀行不願再放貸林口地區,視為地雷區,後來的上班族在也貸不到款 買林口!那當初買林口的投資者,如果本身有底,還可以慢慢放著熬,那沒差, 但是如果也是用貸款買的, 賣家想賣~~其他買方又貸不到款 (銀行業,已經集體共識不放款給林口區) 就會變成投資者被龐大的貸款壓的死死,偏偏大部份投資者都是上班族, 到最後無法解套了,要不就是淪到被法拍,要不就是被其他投資客以賤價 收購,這時候房子絕對是「負債」。 如果是投資北市中心的買家,雖然北市是指標性區域~目前還是看漲, 因為北市區的買價高,相對貸款金額也高,利息也高,(紙面數據的買氣~都僅是參考值) 很多投資客~錢不是自己的,也是用貸款的, 表面上市場行情價一直再看漲,問題是~~事實上買氣並沒有紙面數據來的高, 價位都是投資客互相喊出來的,那麼貸款賣屋的人也必需用時間去熬, 就算是北市區,房子也很可能五年都賣不出去,問題是…..上班族撐的過 這五年的高額房貸利息嗎? 很多投資者,到第六年就撐不下去,面臨的又是被法拍的命運。 那麼就算你買到北市,也會變成是「負債」。 當然也有很多例外的情形, 再打個比方,如果你買在南港,當初買的時候是一坪30萬, 旁邊蓋了個捷運 (這是當初就知道的規劃,所以當初房價以算在內) 後來又蓋了個南港運動中心,這就是預料外的, 那麼這一區短時間內,竟然漲到一坪60萬!而且容易脫手, 那麼就是眼光獨到的人,能夠賺到這筆錢, 所謂的眼光獨到,有可能是你認識很多政府官員,有可能是你利用關係 買到了一些消息,也有可能是你上輩子有燒好香,那這個時候~你的房 子就可以確定是「資產」。 所以要玩房地產,除了要有獨到的眼光之外, 最重要的是要有龐大的金援來當後盾,而不是用以債養債的方式, 那到最後壓垮的會是自己, 帝寶豪宅,有很多空屋~都是有錢人買來放著閒,人不在國內~還請菲傭 進去入住,因為人家就是有閒錢放著,五年十年沒差! 總有一天會翻本賣出~~那麼條件就是,要有閒錢, 要有經驗,就好像~懂的買中古屋重新拉皮的投資客, 錢滾錢的前提要件~~是您要有一筆閒錢來放著滾,如果錢是用借來的 ,就會滾的很辛苦,只要熬不過去,就是「負債」了。 |
引用:
還清了貸款 還有保險跟稅要繳阿 不繳的話,房子不小心又是別人的了:on_14::on_14: |
我說的是自住房喔~自住喔~就是自己住在裡面不會賣掉又不能租人的那種喔~:on_14:
|
引用:
|
引用:
如果你自住的房子,明年政府要在旁邊蓋一條大水溝, 或是在附近蓋一個焚化爐~或是財團壓迫強收地,財團聯合政府強制徵收你家! 或是樓下來蓋一個宮廟,附近開了一間大型色情酒店,隔壁有人全家自殺, 那麼資產就會變負債 如果你買到麒麟地,財團要蓋大型廣場,用高額跟你徵收, 那麼就翻了好幾倍~~ 或是政府打算將你的房子徵收做都市更新, 將來你可以換到更大的房~那麼就賺到了! 若你房子是一次付清買的,是自己要住的, 那麼就不會,也不符合去想到房子是資產~或是負債的問題了, 因為既然自己住了~就表示要住一輩子了,表示一輩子都沒有要賣, 既然沒有要賣~若一直去觀察它有沒有漲價或跌價?~那就自相矛盾了!~庸人自擾了, 所以如果自己要住,從此也不打算搬走~~~那絕對就是[資產]了!! 但如果你是貸款買的, 應該說~~[你的收入是否穩定到可以維持房貸~直接取決於房子是資產或負債] 你買了一間房子,沒有人把它偷走.搶走...這間房永遠都是你的,那當然是[資產] 即使你還沒有付清,即使你付的很辛苦~但房子還是你的,當然永遠都是你的[資產] 但若是後來你繳不出貸款~被銀行法拍,那當然就變成[負債] 所以房子是資產或是負債~~應該可以用很多種解釋方式的! 會因 天時.地利.人和~~而有所改變的! 也不應該用每個人的經驗模式,環境模式,來當做參考依據的, 因為只有自己最懂的~自己有沒有辦法維持房貸!! 如果自己還是不懂,就找個懂會計的朋友,請他試算你的所得,和房貸支出是否能平損, 自然就可以瞭解你的房子.....將來是負債或是資產了! |
引用:
所以如果要提起一些....關於投資損益的專業問題, 千萬記得一件事......."不要跟猜老辯" (我最怕聽老師說教了~~>"<) (念專科時~~我"會計學"連被當掉兩年重修!!) |
資產也好負債也罷
重要的是有個老窩吧:on_14::on_14::on_14::on_14: 最起碼不用被房東一會漲租金或是趕來趕去居無定所:on_22::on_22::on_22: 養老~~~~~ |
我覺得若是資產的話,比較不會有壓力^^:on_14:
|
自住的房子肯定是資產,就算它還在交貸款,也毫無疑問的是資產,否則,政府在您負債的情況下怎還能對您的不動產課稅。
資產負債的情況下,屬於入不敷出型的,政府救濟都還來不及了,哪還會百上加斤的壓垮您? 不動產,除非是買錯了地點,比方說,在核電廠、偏遠且容易山洪暴發或容易淹積蓄洪的低窪地,一般來說都是資產持續增值型的。比方說,政府會依照您住宅區的售出房子,中肯的取得一個參考指數,然而房子貶值那是絕無僅有的,比方說,繳交不起貸款後的法拍屋,可這是特例,這不能應用到一般的市道行情。 房子就算無人炒賣,只要市場需要,它就會水漲船高。您不需擔心將來會本利齊賠,至少,它的市道增值率要大過把現金存入銀行定存,在經濟景氣高利率時就已如此,更何況是經濟不景氣時。值得一提的是,聰明的投資人反而要在此時,在能力範圍內盡量的投資在房地產上。台灣地狹人稠,市場肯定要大過北美許多,所以在供需不平衡下,房地產就成為了熱門的投資管道。這種情況又一反在北美的投資上,因為此地地大物博,地皮不似國內的寸金寸土,所以投資土地是為穩健的長線投資,在此條件下,您可洞悉未來該地能成為工商業區的潛力,這就是投資。 房子的需求是持續永恆的,如何好好的保養房子,維修與升級就是您的增值潛力之一。在北美地區,獨立屋需要花很多心血來照顧,但不要輕視您所下的工夫,它在您賣房時都是列入成本之一,而且再加上您所負的地產稅與通膨,還有因為照顧的好而買家爭相競價搶購。這就是我所謂的增值型投資。 在北美,自用住宅若以暗營民宿方式,該房子的老化情形與衛生狀況會令到買家退卻三步,原因在於人性有意與無意的毀類。比如,無意間帶進臭蟲繁衍成災,亦或是認為大爺我花錢就是要連本帶利的撈個夠等偏激心態。在此情形下有別於您把自宅免費的招待自己的親朋好友,他們在感激之餘也會很謹慎的對待的。從人性看,在公共場所或公共廁所的地方,衛生條件都很差,而人們的自用地區就相對的整齊乾淨。再來就是隱私問題,把自己的老婆、女兒與別家人混在同宅內,為了賺區區的小錢,而冒險的讓別人穿越在自己的住屋內,這種行徑有如引狼入室,或許,有些人的人倫觀念很淡薄,那就讓他們自食惡果,緣由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以民宿的經營方式,總以為可以小賺一票,這種觀念是有欠考慮的。就談接機吧﹗你開著自用車去接你的「客人」,自用車是非營業車,它的人壽保險並未如商業車輛般的涵蓋到非受保人,萬一發生意外,一命嗚呼,你找鬼賠呀?更有甚者,若自宅內發生火警而導致人命或財物的損失,你就會發現為何精明的人們為何要住有投保的旅館了﹗它們的價格是貴了些,但是一旦涉及保險理賠時,一條人命人家可以告你好幾百萬,若該員的收入高到非同小可,那麼所涉及的法律訴訟理賠更可令到你破產都賠不夠﹗ 總之,老實自有老實福,夜半敲門心不驚。做生意,投資與置產所有的保障功夫要做足。比方說,房子的防盜、防火與線路(鋁質電線較易生熱,繼而導致火災;銅質電線就較有保障且保險費用相對低些),單純自住屋(無商業行為者)意外理賠率是百分百;而暗營民宿者,當心喝西北風還要坐牢。貪俗的人總認為自己不會那麼的歹運,其實什麼鍋就配什麼蓋,這句話既神且靈,屢試不爽。 以上的總總是個人在此地上保險課程所習得的,保險公司只要逮到受保人任何撒謊的證據就民事與刑事兩罪齊發。貪圖小利的撒謊行為不可取,因為那是在害人害己,得不償失。 我經常入住旅館,雖然300~400美元的價格,但是很舒適自在,任何東西遺失或被盜竊,都可以獲得百分百的迅速理賠,心安理得到如入仙境。況且,這些涉及到事業上開銷,總是可以在稅務上獲得必要的開銷優惠,何樂而不為? 一棟真正的純自用住宅,若不能增值反而為所謂的「負債」的話,那麼,還有誰會兢兢業業的去擁有具有隱私、安全、舒適與保值的窩,這就是您的最後保障,退一步即無居所。租屋或許可解一時的燃眉之急,可卻非長久之計,反之,您所繳出的所有支出,它們在賣屋的時候會加倍奉還,這就是投資報酬率的鐵則,有豐富買賣房地產經驗者皆熟稔之﹗ . |
嗯:on_74:買房子是好事啊:on_45:利息低:on_79:又可住:on_41:
|
引用:
|
引用:
|
有位代課老師 代課10多年了
前幾年買了房子 有貸款 最近忽然失去工作 .... 50多歲了!! |
引用:
我朋友(在高雄)就是類似的情形,變成房貸還不出來, 最後把房子賣了。。。。 (他繳了8年多的房貸,最後房子低價賣掉了, 等於8年的房貸白繳了) ================ 個人認為,寧可租房子也不要貸款買房子 台灣有太多人因為貸款,而造成房子被拍賣掉, 但是呢,也因為有這些人的【付出】,才有人可以買低價的法拍屋... 某一部漫畫的名言是: 【有人說撿到錢是運氣好, 但如果沒有人把錢遺落在地上, 又何來撿到錢的好運呢。。。】 |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07:26 AM。 |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5,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服務條款』
* 有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嗎?請聯絡本站的系統管理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