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預算二萬五的電腦主機配備
請問各位大大,能否給個建議,最近要朋友要組一台主機,預算在兩萬五,使用的軟體大部分是繪圖軟體(Auto Cad、 Illustrator...之類的),偶而會跑3d彩現,大家有建議的主機配備嗎?如果3d要順一點不要翻白眼還要再追加預算嗎?先謝謝大家:on_79:
|
因為迪西適用 AMD FX8120 8核 + 32GBRAM + SSD 128GB + WD 黑標 1TB + Geforce 430 DDR3 1GB + Power 400W (450W 會比較理想)
PS: 當初迪西自己挑選的時候就是,預設自己,只是僅僅文書、輕度遊戲使用者,偶爾玩遊戲(老遊戲),加上零組件總和是遷就原有 400W 的 Power 才變成,最後選到 Geforce 430 DDR3 1GB 的顯示卡。 並竟效能 = $$$$$,要有多少的效能就看花多少錢。 以下的配法,可能會超過 2~3 萬元間。著就是看需要在調整某些零件使其符合預算 ... 某些零件差一點,容量少一點沒關係,如記憶體就 8GB、CPU 就 2~4 核心。 同樣的 4 核心 CPU 也是有差異的 ... 有分一般娛樂用的跟服務使用的 ... AMD 就有分 Sempron 系列強調最低價與便宜。APU (有內顯)、Athlon 系列,強調娛樂笑效能兼顧的高 CP 值。 FX 系列則強調 CPU 高階運算能力。 Intel 的也是一樣,對應過來分別是 i3 (低價便宜)、i5(中價位兼顧效能)、i7(強調 CPU 高階運算效能)。 主機板則會影到,擴充能力,如能裝多少記憶體、光碟機、硬碟機、顯示卡或其他擴充卡,也會反應在價格上。 1.CPU 最少是 3Ghz以上、4核心以上,需注意搭配的主機板是否能使用該 CPU。 2.記憶體入門最少 8 G上,建議 16 或 32GB 或 64GB。 3.硬碟 SSD 非必要 (開機很快沒錯,但是總體寫入壽命沒有 HDD 好)。可以考慮 WD 黑標系列 1TB。 4. Power 最少 400~450 80Plus 銅牌或銀牌,建議 550~650W (主要是 4~8核 CPU 與高階顯示卡 Power 大)。 5.一般 DVD 燒錄器。 6.顯示卡就看需求。 重度遊戲玩家:顯示卡約 NT 10000 起跳。 中度遊戲玩家:顯示卡約 NT 5000~10000 。 輕度遊戲玩家:顯示卡約 NT 3000~5000。 文書、輕度遊戲使用者:顯示卡約 NT 3000 以內,。 純文書、略完遊戲者:AMD 系列內建顯示及可。 純文書、看電影不玩遊戲者:Intel 系列內建顯示即可。 問題還是顯示卡,如果說是專業繪圖卡,這東西很貴,即便是初學者入們級,也要 5000 元起跳。 但是要注意一件事專業繪圖卡,拿來跑 Direct X 的遊戲會很慘。因為 遊戲用顯示卡走的是 Direct X 規格,專業繪圖卡則是 OpenGL 規格,兩者不同且不相容。 以上是基本條件,在看看哪些零組件符合某些計畫條件 ... 如預算、效能 可以利用「原價屋」先做線上估價,內有計算 Power 的需要瓦數。 Power 瓦數搭法 ...,搭零組件的總消耗功率自動算好後,如 380W 在加個 50W 上去 大約就是最低安全門檻的 Power 的瓦數。 |
引用:
大小姐,光光繪圖卡就要多少了 ? 可憐可憐一下吧,預算能不能踢高到四萬以上 ???? |
引用:
其他的 ... 會吐血 ... 真是天殺的貴 ... |
不過既然是 專業繪圖 ... 雞
重點有3 ... 應該算 4 1.CPU:專業繪圖,注重 CPU 的運算能力,只剩下 Athlon、FX、i5、i7 這四種。 2.RAM:在大量繪圖運算下,RAM 會吃得很兇。原則是越大越好。 3.硬碟:在專業繪圖的考量上,主要是讀、寫是越快越好、容量要越大越好大。以效能來說 SSD 是非常好的選擇,但是在專業繪圖上讀、寫相當繁重,容易讓 SSD 壽終正寢。 選擇高效能的 HDD 反而比較容易滿足速度、容量的要求。 4.專業繪圖卡:專業繪圖的程式中,主要還是以 OpenGL 作為最大宗的繪圖顯示的指令規格。 雖然 AutoCAD、Illustrator 有支援 Direct X 加速。但是迪西沒試過,也不確定其效果, 變成可能還是要一片專業繪圖卡。 依據這四點就可以開始撈 ... 配置 ... 光這樣挑 ... 假設是 8 核 CPU + 主機板 + 32GB RAM + WD 黑標 1TB + 1 張入門卡 沒別的 就這 5樣就要 $24000 ... 就要稍微在調整一下 ... CPU、主機板、記憶體等等做規格調整 ... 迪西大概就選一下,如下: 1.均不含任何軟體與系統單純為,硬體零件的價位總和。 2.以下的價格大約都有湊整數,也許接近一些市價。 語法:
CPU:AMD FX-4200 $2550 可以在加買以下的任何一種: 1.RAM 升級到 32GB,在加 $4500 = $25350。 2.CPU 升級到 8核心 FX-8320,在加 $2050 = $22900。 3.升級硬碟從 [黑標 1TB] 變成 [迅猛龍(萬轉) 1TB],在加 $4100= $24950。 4.加買 Win7x64 家用進階版,在加 $3500 = $24350。 5.加買 Win7x64 專業版,在加 $4500 = $25350。 以下是迪西原本選的,一樣是均不含任何軟體與系統單純為,硬體零件的價位總和。 語法:
CPU:AMD FX-8320 $4600 |
謝謝迪西大大回覆
啟稟老爺,因為他跟我都不曉得繪圖卡要幾多錢呀~:on_14:我們大概是想說用平常組電腦的配備在思考 |
引用:
以 nVidia Quador K 系列來說,最便宜的入門款 K600 就要六千以上, 我目前用的是 nVidia Quador K6000 兩片,售價保密.....ccccccccc....... 光光繪圖卡用電量都要將近 250W 了, 所以您要自己組裝專業繪圖卡的話,電源一定要足夠,Power 建議是 600W 以上, 我是用 1000W 的 Power,還加上 10000W 的不斷電裝置, CPU 如果不用 Intel XEON 的話,至少也要 i5 or i7 等級, RAM 不能省,至少要 32GB 以上,但是支援 32GB 以上的主機板不多, 最好是支援 ECC 跟 REG 的 RAM, 就算有,也要六千起跳, 以上林林總總的算起來,如果您用 平常組電腦 的思維方式, 保證您白眼從開機開始翻到三天三夜都不會闔眼, 三思呀~~~~~~ :on_07: ps : 個人鍾愛英呆兒跟 nVIDIA 產品,純粹個人喜好問題。 |
嗯...不彩現,只用autocad畫畫建築圖,跟用potoshop一些繪圖軟體,用起來應該還好,我目前的電腦處理都還好
話說老爺您的電腦都在幹啥子呀?用這麼兇猛的配備 |
引用:
兼做網路伺服器中繼站,就醬...... 反正一次購足撐五年,撐到手殘廢為止,哈~~~~~ :on_45: |
25K~~就單單主機?!~~機殼要另外買嗎?
繪圖...那就INTEL架構囉,AMD不考慮~~他們只有笑能沒有效能 要不要配張入門繪圖卡~~這另案討論 記憶體8~16GB雙通道DDR3-1600 配適當容量的SSD當系統碟搭配傳統硬碟當資料儲存碟,跑圖 才會流暢...甚至考慮要不要組RAID CPU就不要內建繪圖核心的款式了....搭配獨立顯卡 |
主機板 + CPU + 顯示卡 + RAM
最好加個 SSD硬碟 25k 還好 因為是偶爾 彩現所以不用真的買繪圖卡 一般$3000以上的顯示卡跑 OpenGL 都很順的 ================ 處理器 CPU Intel 第四代Core I7-4770【四核】3.4GHz(Turbo 3.9GHz)/8M快取/HD4600/84W, $9300 ◆ ★ Intel 1150腳位 22奈米 主機板 MB 技嘉 B85N Phoenix/mini-ITX/1D1H//U3S6/mSATA/全固/可擴展WIFI模組/鍍金USB/前U3/4年, $3390 ★ 熱賣 Intel 1150/Mini-ITX/含顯示 記憶體 RAM 美光Micron Crucial 4G DDR3-1600 Crucial (捷元代理/終身保固), $1069 ★ 桌上型記憶體 DDR3 單支 x3 = $3207 內接硬碟HDD|固態SSD 創見 340系列 256G/7mm/讀:520MB/寫:290MB/三年, $3590 ◆ 2.5吋 SATA3 SSD 固態硬碟 顯示卡VGA 技嘉 N660OC-3GD /3G DDR5/20.2cm【新品3GB上市】, $6490 ★ PCI-E介面 nVIDIA GTX660 TDP耗電283瓦 含稅 現金價:25977 以上未加 power 如果不要 ssd可以挪用該預算 如果要 ssd請自行評估是否將 CPU降級 power最好買 600W足瓦 |
基本上還是要看 ... 是用哪一種影像繪圖、設計軟體,如果是不支援 OpenGL 的繪圖
軟體或其他。 如果是 PhotoShop 這種相片處裡或一般美工用的繪圖處裡 ... 不一定要用到專業繪圖卡,買了也沒用只是浪費錢而已,用一般顯示卡就夠 ... 基本上,要如何知道,要使用的影像繪圖、設計軟體有用到哪些繪圖指令,或者是否需要 專業繪圖卡,這個 Google 查詢一下,或是到該軟體的專門網站查查看。 再來就看繪圖的物件,也就是設計規模 ... 如果只是小東西、機器零件、一般設計 ... 加上跑的只有 AutoACD 這種繪圖 ... 迪西一個朋友電腦只有 i5、8GB、普通硬碟、一般顯示卡,他只有用 AutoACD,也是用的嚇嚇叫 ... 跑 YAMA 或是更複雜的專門軟體是在使用說明上,建議使用的話就非要一片專業繪圖卡了 如果是像老爺的使用等級,跑中大型設計專案,主機等級、各方面的使用當然就不能用一般 的方式比較 ... 當然就演變成是,使用工作站等級系統,這個就不用組 ... 因為廠商有出 ... 一組價位 ... 以前迪西看過很嚇人,最少都是 30~50 萬起跳。兩萬5台票 ... 算了吧 -------------------------------------------------------------------------- 當使用上,不需要用到專業繪圖卡時,重點剩下 CPU、RAM、HDD 了 現在買的電腦的總體效能,比起以前是好太多,但是還是要注意一下 ... 此外 A 大說的 AMD CPU 的問題,其實也還好,AMD 是綜合 CP 值高 ... 在 CPU 的設計、研發上,以前有幾次是超越 Intel 的 CPU ... 主要還是看預算能疊到多少 ... 是於 SSD 迪西認為當當開機碟,在設定改變一些用法,讓需要大量讀寫程式 ... 如繪圖 在另外高效能的硬碟 HDD 上面執行會比較好,主要是 SSD 的寫入壽命的與容量的問題 ... -------------------------------------------------------------------------- 重要如檔案存放也不要放 SSD 上面,因為SSD 效能好但是有幾個已知的問題 1.寫入壽命比 HDD 少。這點很糟糕,早幾年有些公司把 SSD 導入讓該公司的設計部門、網路服務部門 、NAS 網路檔案伺服器等等使用,發現很大的問題。就是 SSD 使用一段時間後發生故障,且無法在寫 入資料,連讀取都有問題。這些公司的某些重要的設計檔案、檔案資產毀於一但,還好平常有做分散式 檔案備份,否則損失將更嚴重。 2.SSD 故障時,網路上常見的檔案、資料救援軟體將無法發揮作用。這點是某些資料救援公司發現的。 如果屬實,還是平常做好備份比較重要。 3.單位容量價格太高。一樣的 4000 元,HDD 普通硬碟可以買到 2~3GB,高能的可以買到 500~1.5GB。 SDD 的話只有 128 GB。 -------------------------------------- 對此 SSD 的使用策略上面,就有幾種方式: 1.使用 SSD 當開機系統碟,HDD 使用於輔助儲存、大量讀寫入、備份資料。 主要是以延長 SSD 的使用壽命。利用 SSD 的效能增加開機、一般主程式的開啟,是一種 較折衷的平衡的經濟型用法。迪西採用這種。畢竟 SSD 相較於 HDD 還是太貴了。 ※.迪西的電腦雖不跑專業繪圖,但基於有使用 SSD 採用這個經濟平衡的方式。 2.作為大量讀寫運算的工作暫存區域使用或是工作區硬碟(資料夾)使用,HDD 使用於系統 開機、輔助儲存、資料備份等。 系利用 SSD 效能上的優勢以減少一定程度的運算上的時間成本,雖然 SSD 的壽命有限, 但時間等於金錢的概念下,增加設計的運算效率。 3.使用 SSD 作為系統或磁碟快取加速器,HDD 使用於系統開機、輔助儲存、資料備份等。 系利充分用 SSD 效能上的優勢,充分把系統的總體運算提升,以縮短各種程式運作時,電 腦資源調用的等待時間。在時間等於金錢的概念下,增加總體的運算及操作效率。 大致上以分成這三種使用 SSD 的方式,但因應 SSD 的缺陷 HDD 的輔助儲存、資料備份 等,勢必是跑不掉的。 如果說預算無上限,這三種方式,通通都可以交由 SSD 運作處理。 -------------------------------------------------------------------------- 還有一種的東西是 Ram Disk。與現在的 SSD 使用的技術相比,是另一種形式的 SSD。 效能上更是可觀,價格更是驚人,在讀寫壽命上,更是一般 SSD 與 HDD 無法相比的。 Ram Disk 先天上有兩缺陷,一個是怕停電資料就會直接消失,在電力中斷下無法復原資 料,還好這個有解。有分硬體版本跟軟體模擬兩種。 硬體版本 Ram Disk,可以直接當成開機,通常會有電池記憶功能(防止停電狀況),進階 版本的支援記憶卡或 SSD 映像備份(防止記憶電池的電力異常的狀況)。價格上是最貴的。 軟體版本 Ram Disk,使用軟體把系統記憶體,分一塊當硬碟用。相較於硬體本版,價格 上低很多,但是會取用系統記憶體,使的部份可用的記憶體空間減少。軟體版本的一樣是 怕停電。此外軟體版本的要直接當作是一般開機碟使用是不可能的,因為牽扯到作業系統 運作方式,變成要對作業系統做某種程度的修改或變更。 Ram Disk 的使用上,若不考慮先天上價格太貴、容量弱勢。否則也是可一樣像 SSD 的使用。 因此 Ram Disk 使用上多用於,系統或磁碟快取加速器、工作暫存區、工作硬碟(資料夾)使用。 由於某方面的系統或磁碟加速、工作暫存區等,是不用考慮停電後資料消失問題(這樣更好)。 1.系統或磁碟快取加速器時,可以把 Windows 的虛擬記憶體、%temp%、瀏覽器 Cache 資料夾、第三方系統或磁碟快取驅動程式指定在,等等指定到 Ram Disk 上面,增加系統運作 的速度。經過證實,非常有感。以瀏覽器 Cache 設定來說,這是很明顯的。 2.工作暫存區時,有分為 Windows 作業系統的、跟軟體本身的。作業系統的工作暫存區, 如 %tmp%、%temp% 的設定,這設定也是許多軟體共用的項目。當然某些軟體是需要自 幾去該軟體的進階設定中調整。 3.工作硬碟(資料夾)使用時,Windows 作業通常會以三種方式,作為工作硬碟(資料夾)的 開啟條件。 a.以檔案或程式所在的硬碟或資料夾的位置(通常是程式的捷徑 .lnk 這種的)。 b.以應用程式資料存檔的所在硬碟或資料夾的位置,如 Office 的存檔。 c.以作業系統的 %temp% 作為該程式的工作硬碟(資料夾)使用時。 d.程式執行的載入點,如某 A 程式呼叫 B 程式,B 程式會以 A 程式的工作硬碟(資料夾) 的位置,作為 B 程式的工作位置(最常見於批次檔 .bat 或 .cmd 這種的)。 但實際上常常 a、b、c 幾乎是同時運作,至於 d 就不一定了。 當然某些軟體是需要自幾去該軟體的進階設定中調整。 哪些方面的使用 Ram Disk 感受到期效果? 1.網路瀏覽器。 可以增加瀏覽頁面的顯示速度,但是 Ram Disk 關機後資料會消失,若要保留瀏覽器 的一些狀態、Cache 等,可以搭配 Ram Disk 的映像檔寫入機能。 初步測試發現,在搭配 Ram Disk 的映像檔寫入機能時,以 1 GB 的 Ram Disk 作為 瀏覽器加速是不錯的,一方面開機不會拖到太多的時間,在瀏覽器的運用上也是相當良好。 2.系統的 %temp%。 很多程式都會利用 %temp%,作為全部或部份的程式運作。藉此加快速度,但是要使用 Ram Disk 的空間最少需要 5~10GB,建議是 20GB以上空間。若是使用軟體版的 Ram Disk,系統記憶體不夠大的,如 16GB 或 32GB 以上的電腦根本就難以設定。 3.系統的 虛擬記憶體。 主要是程式執行時,會把程式碼放在兩個地方,一個是系統記憶體、另一個是虛擬記憶體。 當系統記憶體非常大時,如 8GB 以上,許多程式仍然會這樣作業,受到硬碟的速度影響, 執行的速度自然就會降低。當 虛擬記憶體遷移到 Ram Disk 上時,就理論上是會的,速度 上就增加。若是使用軟體版的 Ram Disk,系統記憶體不夠大的,如 16GB 或 32GB 以上 的電腦根本就難以設定。 ------------------------------ ※.由於迪西的電腦有 32GB 的記憶體,除了 SSD 另外使用軟體 Ram Disk 作為系統輔助加速。 當然是使用某套 Ram Disk 軟體,最初分配 3 個 Ram Disk、分別配置為 S: 1034 MB,固定配置、啟用映像檔紀錄。給 ReadyBoost 或 EBoostr 的專用快取區域。 T: 1034 MB,固定配置、啟用映像檔紀錄。使用於各種網路瀏覽器 Cache 資料夾指定。 R: 20490 MB,僅僅為動態配置。設定 %temp%,設定 虛擬記憶體 16~8192 MB。 但是後來發現 S: 的專用快取,已經沒辦法在有感增加執行的效能,後來就取消掉了。 改成使用 Ram Cache 程式取代,這個比較有感,但是風險相對增加。 如過不考慮 Ram Cache 效果,光是 SSD 與 Ram Disk 就很有感覺了。 |
感謝各位大大,小毛子在此叩謝,大概有個底了,直接殺去原價屋
ssd感覺開機有變快,只是一掛就完全完蛋,之前掛掉一次,在用繪圖軟體上,我沒啥感覺說,大概我都只畫一般的cad,啊~翻白眼時回神好像有比較快:on_16: |
只是那個答案的配備中 ... 記憶體是 4GB x3 ...
如果說主機板沒有雙通道功能 4GB x3 是沒有問題的 ... 但是,主機板有裝通道功能的話 4GB x3 會有問題 ... 雙通道加速模式會用不了 ... 除非有 3通道記憶體加速 ... 但是迪西看過該主機板手冊 ... 只有雙通道加速 ... |
謝謝迪西大大,我在研究一下
|
記憶體雙通加速使用有兩個條件:
1.主機板一定要支援,以前是靠主機板晶片組,現在是靠 CPU (記憶體控制器移到 CPU 了)。 基本上現在買的 CPU,除非是低價電腦系統用的就不一定了,不然通常一定有雙通道加速。 2.記憶體模組,兩條的廠牌、型號、容量、工作參數需要一致,這點跟硬碟的 RAID 很像。 主要是穩定性還有一些複雜的狀況,最簡單就是一樣的記憶體模組買兩條就好了,那也有廠商 很主動推出雙通道專用的記憶體對的模組。表示這一對經過廠商的測試比一般自行買的比較有 所問的效能或穩定性方面的保證。價格上會貴個幾百元,早期剛發展雙通道時,確實很挑 RAM。 但是現在的系統相容性比以前好很多了。除非有要求很極致的記憶體效能要求 (超頻兼雙通道要 求),不然像迪西一樣,也只是買四條一樣的 RAM 而已,即廠牌、型號、容量、工作參數均一致 就可以了。 簡單的說就是,雙通道一次要兩條或是四條即廠牌、型號、容量、工作參數均一致的記憶體模組。 ------------------------------------------------------------------------------------------------------- 啊至於是 AMD 或 Intel 的 CPU ... ,真的就是青菜蘿蔔各有所好了。 在以前所謂的個人用的繪圖電腦 ... MAC,後來因為 Windows 系統與 x86 架構的有很好的進步後 ... 就有著 Intel CPU 繪圖比較好的說法 ...,這種說法主要是當時 AMD 的 CPU 在浮點運算能力上比 Intel 差。但是自 K8 系列問世後,AMD 各方面開始突飛猛進 ...,連以前最大弱點的浮點運算能力 ,也已經追上來。甚至還一度在各方面有短暫超前 Intel 的 CPU。如 x64 CPU 架構,這個部份迫使 Intel 不得不效法 AMD。 接著變成新的說法 AMD 的 CPU 的功耗、溫度比 Intel 的高,以同級 K8 系列來說,對比當時 Pentium D 的年代,反而是 Intel 的 CPU 比較耗電、也比較熱。後來 Intel 才出現 Core 才逆轉這一劣勢。 只能說兩個陣營的各種方面常常是,此一時、彼一時。沒有誰的一定就是效能不好或是耗電、過熱等問題。 在以多核心技術來說,AMD 比較簡單,N核心就是 N核心架構,不會令人質疑。Intel 比較麻煩,主要是 i 系列 CPU,使用了 P4 處理器中的超執行緒 (HT, Hyper-Threading) 的這個技術,這個技術號稱, 可以讓一個核心,多出了約為5~15% 效能。以工作管理員來說,會變成 2個核心,也就是以硬體模擬 的雙核心,但又不是真正的雙核心。因此 Intel 的 i 系列 CPU,就有一種有去的說法『真4核假8核』, 指的就是這種狀況。也讓迪西搞不清楚,Intel 到底有沒有出過真正 8核心的 CPU。 像也有部份的人認為 Intel 在多執行緒整合運算或是多工執行能力的技術比 AMD 好。 買對時期的成熟產品比較重要。而且價位上也會趨近於合理。 迪西對於 AMD FX 也沒有啥效能的不滿 ... 只是買進的時機不好 ... 買貴了。 不過以內建顯示卡來說 (不管是以前的晶片組或是現在的 CPU),Intel 一直處於弱勢。這點跟 CPU 剛好 徹底相反。最主要原因是 AMD 當年與 ATI 合併的結果。 AMD 以市場需求將不同等級的 Radeon 系列顯示卡,給予整合到自家的前的晶片組或是現在的 CPU產品 中。這一個舉動,讓不想花大錢,又想要 CPU、GPU 都兼顧的消費者來說,就某方面是撿了個便宜。 反觀 Intel 的內建顯示,長久以來一直都是只能做 2D 圖形顯示。一但需要 Direct X 3D 或是 OpenGL 的部份,抱歉就必須在購買一張顯示卡 (Geforce 或 Radeon 或 專業繪圖卡)。就算內建顯示升級成 HD 版本,迪西問過一些朋友,只是看 HD 影片比較流暢。變成實質上買到 Intel 這類的 CPU 時還是會在加 購一張顯示卡。 簡單的說,因應內建顯示或是各種常見應用來說 AMD 的 CPU,比己 Intel 會比較有吸引力,因為便宜。 ------------------------------------------------------------------------------------------------------- 再來解釋一隻毛小姐說,您一般使用 AutoCAD、PhotoShop,以及迪西朋友用 AutoCAD 認為順暢的 幾個狀況。 1.目前一般市面的 Direct X 顯示卡,除了 Direct X 硬體加速外,另外也具備低階 OpenGL 的圖形加速 指令。這個部份的支援,是因為早期的遊戲部份是使用 OpenGL 的關係。這也導致 Direct X 顯示卡,可 以跑 AutoCAD 很順暢的原因。 2.很多一般跑 AutoCAD 很順的原因是,所畫的圖面複雜度有關,如果是一般機械零件、外殼、室內設計 等等,只要線條沒有多到很離譜的。以現在的電腦 (某個年份起),其實都能輕鬆應對。如果在設計算圖上 對時間有一定高的容忍度的話。就不會在意是否有需要買一張專業繪圖卡了。 3.PhotoShop 的部份,迪西以前有接觸過,大致印像是,不需要專業會繪圖卡的,主要是 PhotoShop 本身並沒有使用 OpenGL 的繪圖指令,只有說明需要很強大的 CPU、夠大的記憶體、容量夠大業夠快 的硬碟,顯示卡只是建議多少顯示記憶體以上的就可以了。因此專業繪圖卡對於 PhotoShop 是沒有加 分作用的。若 PhotoShop 改天使用了 OpenGL 繪圖指令的話,可能就不一樣了。 4.AutoCAD 與其類型的專業繪圖軟體,如 MAMY 相比。這是迪西聽某位朋友說的 ...,根本就是不能比 硬要比的話就是,牙籤比豬腿。也就是說 AutoCAD 對於 OpenGL 的運算要求,顯然不像 MAMY 這樣 的吃重。此外 AutoCAD 在 2007 版也開始支援 Direct X 繪圖指令,也就是說。即便不是專業繪圖卡 AutoCAD 的執行上,也可保有一定的繪圖效能。但是官方網頁還是建議需要一張專業繪圖卡。 |
作業系統?$$?
我怕麻煩 每次請阿貓裝電腦 都忍痛買隨機版的:on_52: |
引用:
既然用獨立顯示卡了,CPU應該換成XEON E3-1230V3無內顯便宜的多啊 才七千多.. 最入門的繪圖卡買一萬左右的應該會很實用~~~ |
a大:請問我換成XEON E3-1230V3...主機板還是一樣用那個就行了嗎?
迪西大:請問我記憶體就是要選成組的這樣嗎? 兩條8g也可以嗎? 謝謝大大 |
引用:
在以前 CPU 種類沒那麼複雜時 ... 比較單純 ... AMD CPU 是有些系列是共用插座的 ... 部份是因為市場區隔而 CPU 插座不同 ... Intel 的更複雜 i 系列 跟 P 系列的 CPU 插座不一樣就算了 ... i 系列本身也各自有專用的 CPU 插座 ... 也就是說要查一下哪片主機板能用哪種 CPU ... 也就是 i3、i5、i7 含不同時機的 i 系列也是插座不一樣 ... 後期的 i 系列就有比較好一點 ... 不過還是不能亂買 ... 要先調查 ... 調查 ... 免得買了吐血 ... 就不好了 ... 記憶體大致上也是一樣,有的是一個插座只能用 4GB模組,有的是總量安裝不得超過某個容量 ... 能裝幾條記憶體模組 ...,保險起見就事先查查看相關的資料 ... XEON E3-1230V3 插座為 FCLGA1150 基本上先看這類插座的主機板有哪些型號 ... 在查看看這些型號中有哪些是可以用這個 CPU 的 ... 還有就是能裝多少 RAM ... 以 XEON E3-1230V3 來說是最大 32GB 雙通道,也就是說理論上 8GB*4 應該沒問題 所能使用的記憶體時脈為 DDR-1333 或 1600,當然現在要買當然是 8GB DDR-3-1600 ------------------------------------------------------------------------------------- 以主機板來說 ... 迪西剛剛查了技嘉網站提供的 CPU 支援列表、記憶體支援列表 ... XEON E3-1230V3 可以使用、記憶體可以裝 8GB 兩隻 (最多就兩隻) ... 不懂那個最佳答案是如何配的可以安裝 x3 隻的記憶體? 是怎麼來的? |
所以...我用那塊主機板最多只能插兩條記憶體呀?...嗯
看來看去我又陷入AMD還是印特奶的困境了:on_88: 繪圖卡跟顯示卡的差別會很大嗎?? |
AMD 也有兩個記憶體插槽的主機板 ... 簡單的說就是主機板的問題 ...
要插到 CPU 支援的 32GB 的 RAM,在找別塊看看了 ... 就一般門市來說 ... 專業繪圖卡全部要客訂 ... 以繪圖指令來說 ... 之前就有提過了 ... 但是若要是要玩 DirecrX 3D 遊戲的部份 ... 繪圖卡多半是不能玩 ... 會有直接差異的話 ... 是用專門測試繪圖卡跟繪圖工作在的程式 ... 一般是卡通常跑出來的分數是很難看 ... 通常是各位數 大多在 3~5 分 若又突破各位數的裝況就是靠 CPU、RAM 去支撐 ... 很低皆入門的分數最少都有 20~30分這還是 4年前的入門款繪圖卡,比 k600 更爛得喔 再來是迪西個人觀點 主要是繪圖卡到底是用的到還是用不到的狀況 ... 如果使用的繪圖程式都是使用 OpenGL 又是畫很多線的那種設計(一台飛機、一座橋樑) 上萬調線 ... 應該是跑不掉了 ... 就是看有沒有一台已經載運做的電腦來評估了 ... 如果目前各項作業 ... 看是人常常等電腦 ... 還是電腦常常等人的狀況 ... 人等常常電腦 ... 表示目前的電腦主機效能到了極限 ... 要換主機或繪圖卡 ... 如果是電腦常常等人 ... 表示目前電腦主機的等級與配備還能應付目前的作業 ... |
引用:
目前八系列Z87、H87、H81、B85都能用~和剛推出的Z97、 H97也是相對應~~ 如果你要組INTEL架構那我推薦你.. CPU:Xeon E3-1230V3 (和I7規格相近似但效能更好、無內建顯示、CP值高) RAM:DDR3-1600 8GB*2(最近有漲價貴些) MB:看你要用8系列的Z87、H87還是剛推出的9系列Z97、H97,用H8、97應 該夠用,新9系列推出舊的8系列多少會受到價格擠壓 ==================================================== 顯示卡:你考慮一下另案花1萬上下買張入門級專業繪圖卡試試看,應該對你繪圖有 所幫助~ 儲存系統方面... DVD燒錄器如果有現成的就不買了,用的機會少..有需要才600左右 硬碟方面就是SSD當系統碟配傳統機械式硬碟儲存資料 POWER看是要450W~還是500W... 機殼有現成的可以不買,不然投資好點的可以用很久... |
不好意思在請問一下那機殼要怎麼選才知道我的版子能不能放的下呀?我怕買錯了,放不下就豬頭了:on_85:
|
引用:
目前機殼普通常見的都是支援ATX尺寸規格的為一種... 或者是專門給HTPC用的MINI-ITX規格.... 機殼尺寸原則就是以大為設計標準的可以相容於小的(廠商會註明) ,就像大盒子可以裝比盒子尺寸小的盒子.... 例如以ATX規格設計的可以裝ATX、M-ATX 反之,以小規格為標準的的無法裝大尺寸的板.... 另外要注意機殼的設計是否會造成潛在問題,例如3.5"安裝架 擋住主機板上某些插槽、插座,造成安裝不便。這些細節需要 靠經驗來"判斷".... 比方過去我處理過一台電腦,它主機板鎖固方式跟一般銅柱不 同,導致消費者在喬主機板安裝位置時支撐的金屬扣刮傷主機 板線路導致異常.... 你舊電腦機殼不堪使用了嗎?~~如果還很好可以沿用舊的 |
就是看不懂ATX是要給誰用的說...:on_88:
因為完全是組新的,沒有零件能用,倒是有營幕了,所以主機的預算能多出5000,我想我還是慫恿他買入門繪圖卡好了,弄一弄應該只是超出...一點點 |
基本上大機殼就是可以通吃 (如 a大說的)... 而且內部的散熱空間足夠 ...
反正 股溝很方便 ... 看到不清楚的東西可以查一下規格、說明、外觀 ... 有時候最佳化的狀況是 ... 工作與玩樂用的電腦分兩台 ... 雖然比較花錢兼佔位置 ... 最起碼 ... 不會一起死 ... 如果是繪圖專用機 ... 這時就可以給他搞一張繪圖卡 ... |
以當今的25K來說組中高階電腦很好用了~~
如果要用繪圖卡~~扣除一萬左右! 主機剩下1.5萬......應該不夠~~因為系統平台摸來摸去就得 起碼可能一萬多了... |
引用:
先以不考慮繪圖卡,先用兩萬五作右,先估計一台主機。 Power 就如 不飛老爺的建議改用 600W 先保留繪圖卡升級的需要 ... 顯卡看看有沒有舊的或是買一片便宜的可以奏合著用 ... 以 OpenGL 的壓力測試軟體 ... 迪西測過 ... 玩電動的便宜 兩千元、貴得兩萬元 測試出來都是一樣慘兮兮 ... |
處理器:Intel Xeon E3-1230V3(3.3G~T3.G、8M、無內建顯示) 7640
主機板:買H97或Z97晶片組,以因應年底INTEL新處理器支援,且發現9 系列主機板與8系列的並無比較貴,預算設定約4000 記憶體:原則上買DDR3-1600規格(因為不超頻)8G*2雙通道16G,但發現 現有8G*2都是DDR3-1866規格,8G*2行情約47~4500,如果改用4G*2 大約只需2500上下,也就是約16GB的一半價格... ======================================================= 顯示卡:原則上推薦採購一張入門級,約台幣一萬元左右的繪圖卡幫助繪圖作業 順暢,假如暫不打算添購繪圖卡,可以拿原有的繪圖卡沿用(如果是獨立顯示卡) 硬碟:原則上建議以適當容量(案需求買)SSD搭配傳統硬碟使用,如原本系統將 會於新購電腦後不用,那可以拿原本傳統硬碟當儲存碟,添購一台新的SSD即可 ,但要用哪台、什麼介面的SSD得仔細研議。例如新款9系列晶片支援M2介面, 我們可以考慮用M2介面的SSD... M2介面SSD大約~~M2介面120GB約100美元左右 DVD燒錄器:老系統不用可以拔過來移植...新的一台約600 POWER按最後組態來選擇瓦數搭配~~ 作業系統咧?!~~要買嗎 |
某個 AMD FX8320 跟 Intel Xeon E3-1230V3 的各種支持者的說法
至於某些網站的效能評測顯示出,Xeon E3-1230V3 比 FX8320 好非常多 迪西是這麼認為的 ... 1.最高記憶體頻率來說,FX8320 的 1866 比 Xeon E3-1230V3 的 1600 快。 也就是說 FX8320 可以用 DDR3-1866 的 RAM。 2.以最大消耗功率來說,FX8320 的 125W比 Xeon E3-1230V3 的 80W 高出 55W。 因為比較耗電,Power 要在加大最少 60W。 3.目前的價格,FX8320 的 $NT 4600 比 Xeon E3-1230V3 $NT 7700 便宜。 從某個角度來說,FX8320 的 C/P 值比 Xeon E3-1230V3 高。但是相對的 Xeon E3-1230V3 的 C/P 值比 i5、i7 高。 若是怕耗電與預算許可的狀況下,可以考慮購買 Xeon E3-1230V3。 以下是迪西重新整理的在搭配,固定部份零組件後,FX8320、Xeon E3-1230V3 的配置 Intel Xeon E3-1230V3 ![]() AMD FX8320 ![]() 有選用的各種主機板的原廠介紹與照片 GA-Z97X-Gaming GT ![]() GA-Z97MX-Gaming 5 ![]() GA-H97-D3H ![]() GA-H97M-D3H ![]() ASUA M5A97 LE R2.0 ![]() ASUA M5A78L-M/USB3 ![]() GA-970A-D3P ![]() GA-78LMT-USB3 ![]() 原來那個 GA-B85N Phoenix 的板子只能裝 2 條 RAM ![]() |
感謝迪西大大費心~
VGA:nVidia Quador K600/1G(入門)這塊跟大大您那個麗台的差別在哪啊?價錢不一樣說:on_80: |
抱歉,插話幾句,
以前自己組裝電腦時,買個最頂級的顯示卡,CPU 也用最快的, 記憶體加到滿為止,總覺得自己電腦的速度飛快。(典型自我感覺良好) 十幾年前,接觸到 XEON 系列,又認識了專業繪圖卡, 所以就仗著自己有點私房錢,花了將近四十萬跟 HP 買了工作站, 當時這台工作站也加速幫自己賺了不少錢。 從此以後,我的所有機器就開始繞著工作站而看不上一般的桌機, 但是最近,幫自己組一台玩 FB 的小桌機, i5 四核兩顆,GTX 660 顯示卡,32GB RAM (8GBX4), 怎麼跑都覺得很慢很慢,看電影轉檔也覺得鈍鈍的......... 一隻毛姑奶奶,不飛 要說的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當您決定要開始用 XEON 系列跟專業繪圖卡系列之後, 您就必須開始不斷地存錢準備去敗下一台機器,不斷的不斷的循環這條不歸路, 因為當您用習慣這種高階硬體後, 要回去用普通桌機的硬體,跟本是回不去了 ~~~~~ :on_08: |
引用:
以晶片模組來說是一樣的東西 ... 但可能有不一樣的地方 ... 如某些顯示卡製造商會改變電路設計或提高某些電子零件的用料水準 ... 價格、效能、穩定性、產品保固 ... 可能就會不一樣 ... 有些是差不多 ... 有些是差很大 ... 以網頁上看到的差異如下: nVidia Quador K600/1G 是一年保 麗台 nVidia Quador K600/1G 是三年保 這是不是造成價格差異之一 ... 只能說可能啦 ... 麗台是到專門生產顯示卡的版卡製造商之一 ... 這邊只是選給 一隻毛小姐 看看參考而已,差異上迪西也不清楚就是了 ... 如過要便宜還是可以選擇之前那片 ... 反正都是一樣的 nVidia Quador K600/1G 某些顯示卡即使是同晶片的也要注意一些東西 ... 如顯示記憶體的規格 ... 這方面會以影響到 相當的效能 如 20~65% 左右的程度 規格方面有 1.顯示記憶體容量大小是越大越好。 2.顯示記憶體速度 DDR3 或 DDR5,如 DDR5 比 DDR3 快,因此也是越快越好。 3.顯示記憶體位元寬度,基本上有 64、128、256 bits 三種,以 128 bits 比較常見。 這也是越大越好,不過 64bits 效能上相當不好,某些顯示卡便宜是因為這個的關係。 如果要用 K2000 迪西沒有意見 ... ,只是要多組比對 ... 即時要固定某幾樣通用零件 見可以看出差價 ... Intel 普遍就是 CPU、主機板相似等級的容易貴些,當然高階主機版本來就貴 ... 但是影響到的就是用料成本、擴充埠的數量等等。 只要把上表中顯示卡的差價換算一下 ... K2000 與 K600 差了快要 6000~10000 如果是把有顏色的去掉,先看 RAM、HDD、DVD、CASE、Power、OS 固定成本的話 約 20500 左右,在家一片入門的麗台 K600 繪圖卡就會變成 26900 若是原先的 則是 25500 ,加上想要使用的 CPU、主機板的話 ... 以上個價格會接近市價,有些店家也許有促銷折扣就是了,如某網站。 假設以 k600 換成 K2000 的 約 12200~13000, 以便宜的 AMD 組合就要 40000 元 以貴的 Intel 組合要 48000 元 果然 Intel 是貴了些 ... 不過就 AMD 來說 GA-970A-D3P 與 GA-78LMT-USB3 差 600 元 這兩者的晶片組來說 GA-970A-D3P 比較新 ... |
老爺果然是 ... ... 好野人
對迪西來說 8核心 + 32GB + SSD 已經很高檔了說 ... |
引用:
零件不是我去賣的,是跟我有合作關係的廠商剩下的備料, 備料.....備料而已 ......... :on_25: |
老爺您這樣玩臉書的連連看有沒有變很快?:on_16:
|
引用:
是 i5 雙 CPU 的那台 FB 專用機? 還是另外一台工作專用的 百萬工作站? 迪西不玩 FB 遊戲,也沒有 FB ,所以不要問迪西 ... |
引用:
比.....比.....比工作站那台快 ........ :on_25: 這個真的是實話 !!!! 至少進入 FV 大面積收割的時候很快 ...... :on_45: |
以標題的 25K 看最佳解答 ...
迪西看起來 ... 有點怪怪的 ... 一台電腦主機不含螢幕的話 ... 要 9 項零組件,分別是: CPU、主機板、記憶體、顯示卡、硬碟機、光碟機、機殼、Power、OS 共 9 項零組件 若是不把 OS 算在內也有 8 項 ... 也就是說 25K 要包含 8~9 項零組件 但最佳解答裡頭只有 5 項零組件,光這五項加起來就要接近 26K,已經超過 25k 分別是 CPU、主機板、記憶體、顯示卡、硬碟機共 5 項,沒機殼沒 Power 要怎麼使用 要是補足好了,光是光碟機、機殼、Power 這三項,3500~6000 左右。 為何是這範圍 3500~6000 左右? 若不計較廠牌、認證、包裝等,價格就會很大落差 光碟機格比較死 400~600 之間 機殼約是 800~ 2000 之間 400~630W Power 約要 1200~3000 之間 也就是挑個有品質的在加個 6000 左右,構成一台完整的電腦主機,約 32K (加個 OS 37K) 左右了 ... 顯示卡也不是繪圖卡,而是一般遊戲用 Direct X 顯示卡,這價位 6490 屬於中價位遊戲顯卡 假設記憶體的部份沒有多買的話就是 30K (加個 OS 35K) 左右了。 最佳解答說的偶爾 彩現 ... 沒有買不用真的買繪圖卡的必要 ... 一般$3000以上的顯示卡跑 OpenGL 都很順的,這句話也有點怪怪的 ... 就一般顯卡來說 ... 只要是有 Direct X 硬體顯示卡,多半都會內建 OpenGL 低階指令 這個 OpenGL 低階指令,所有等級的 Direct X 硬體顯示卡,全部都是一樣的。 假設遊戲用的也就是說 Direct X 硬體顯示卡,不管買便宜還是貴的,OpenGL 指令全部 是相同或是差不多的底等級。 再來那是要看您的繪圖軟體到底是 吃 OpenGL 到何種程度,或是繪圖設計的規模 ... 當遇到相當規模的繪圖設計,比方說像老爺等級的一半 ... 不 1/4 就好(20GB圖檔的 1/4 =5GB) ... 這個迪西就不懂了,可能就要在研究研究了 ... (照片檔、圖檔 8MB 迪西就嫌大了,還 5GB) 這張顯示卡 N660OC-3GD,只有玩 Direct X 遊戲的時候會有明顯的感覺到他的重要 ... 最佳解答中「25K 還好」,真的嗎? 就這樣,迪西就這樣越看越覺的,有個無法解釋的 "奇怪"。 畢竟用這台電腦的是一隻毛小姐的朋友 ... 因此要以朋友的使用狀況去想一下 ... 就看一隻毛小姐的朋友是 ... 要加碼組 (效能稍微優先的) 的繪圖電腦 ... 還是高檔次娛樂兼繪圖的電腦 或是另一種,擠一擠 25K (預算優先的) 能用就好的繪圖電腦 ... 還是中間檔次娛樂兼繪圖的電腦 迪西真的被嚇到了 ... 沒仔細注意途中一隻毛小姐發文的 ... 螢幕用舊的 ... 所以多 5K 若是變成 20k ... 恐怕就要擠掉多一些東西了 ... |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10:54 PM。 |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5,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服務條款』
* 有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嗎?請聯絡本站的系統管理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