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壇說明 |
歡迎您來到『史萊姆論壇』 ^___^ 您目前正以訪客的身份瀏覽本論壇,訪客所擁有的權限將受到限制,您可以瀏覽本論壇大部份的版區與文章,但您將無法參與任何討論或是使用私人訊息與其他會員交流。若您希望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請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註冊的程序十分簡單、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註冊是完全免費的! 請點擊這裡:『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
|
主題工具 | 顯示模式 |
2006-11-24, 10:15 AM | #1 |
管理版主
|
新聞轉貼 - 秦始皇的士兵手裡揮舞的長劍,竟然是超科技產品?
歷史上有很多例子卻推翻此種「必然」的想法,反而顯示古代某 些科技成就是當代所無法比擬的。 例如1994年3月1日,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兵馬俑 二號坑正式開始挖掘。 這是本世紀巨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二號坑內已出土有銅矛、銅弩機、銅鏃、殘劍等,其中還發現了一批青銅劍,長度為86公分,劍身上共有8個稜面。 考古學家用游標卡尺測量,發現這8個稜面誤差不足一根頭髮絲,已經出土的19把青銅劍,劍劍如此。 這批青銅劍結構緻密,劍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紋細膩,紋理來去無交錯 ,它們在黃土下沉睡了2000多年,出土時依然光亮如新,鋒利無比 科研人員測試後發現,劍的表面有一層10微米厚的鉻鹽化合物。 一發現立刻轟動了世界,因為這種「鉻鹽氧化」處理方法,是近代才出現的先進工藝,德國在1937年,美國在1950先後發明,並申請了專利。 事實上,關於鉻鹽氧化處理的方法,絕不是秦始皇時代的發明,早在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人就掌握了這一先進的工藝。 幾年前,一支考古隊在挖掘春秋古墓時,意外發現了一把沾滿泥土的長劍,劍身上一行古篆「越王勾踐自用劍」躍入眼簾。這一重大的考古發現立即轟動中國,但是,更加轟動的消息卻來自對古劍的科學研究報告。 最先引起研究人員注意的是:這柄古劍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為什麼沒有生銹呢? 為什麼依然寒光四射、鋒利無比呢?通過進一步的研究發現, 「越王勾踐劍」千年不銹的原因在於劍身上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 大家知道,鉻是一種極耐腐蝕的稀有金屬,地球岩石中含鉻量很低, 提取十分不易。 再者,鉻還是一種耐高溫的金屬,它的熔點大約在攝氏4000度。 因此我們思考:為何越王勾踐時期就有了我們無法想像的科技水準? 也許古代早已有更多的科技工藝是現代比不上的,的確,又有新的事例發現了,在 考古人員清理秦皇一號坑的第一過洞時,發現一把青銅劍被一尊重達150公斤的陶俑壓 彎了,其彎曲的程度超過45度,當人們移開陶俑之後,令人驚詫的奇蹟出現了:那又窄 又薄的青銅劍,竟在一瞬間反彈平直,自然恢復。 當代冶金學家夢想的「形狀記憶合金」,竟然出現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墓葬裡。 「形狀記憶合金」目前用途很廣,連女人的胸罩都用上了,也就是 「記形罩杯」, 可有沒有想過,本世紀80年代的科技文明,竟然會 出現在公元前200多年以前? 秦始皇的士兵手裡揮舞的長劍,竟然是現代科技尚未發明的傑作? |
送花文章: 39317,
|
有 11 位會員向 YaYa07 送花:
|
alucard_nhi (2006-11-24),anotherlevel (2006-11-25),bruce-yan (2006-11-25),dddd (2008-04-12),f128 (2006-11-24),f6617 (2006-12-05),grc45 (2006-11-24),prosaic (2006-11-26),rockman132 (2006-12-02),涼子迷 (2006-11-25),王小二 (2006-11-25)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
2006-12-01, 09:08 PM | #3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人類的科技並不是只會累積.. 其實也有歸零[滅絕]的時候,中間的起伏就更不用說了
|
__________________ 大千海水尚可量 十方虛空猶可涉 諸眾生心尚可同 世尊功德不可盡 諸佛世尊有 百四十 不共佛法。 以彼彼諸名 詮彼彼諸法 此中無有彼 是諸法法性 odysee | Buddha-img | 如何得觀音菩薩感應 |
|
送花文章: 1483,
|
2006-12-02, 10:04 AM | #4 (permalink) |
管理版主
|
最後這段
"當代冶金學家夢想的「形狀記憶合金」,竟然出現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墓葬裡。 「形狀記憶合金」目前用途很廣,連女人的胸罩都用上了,也就是 「記形罩杯」, 可有沒有想過,本世紀80年代的科技文明,竟然會 出現在公元前200多年以前? 秦始皇的士兵手裡揮舞的長劍,竟然是現代科技尚未發明的傑作?" 這是現代還未能發明的新科技...而兩千多年前的秦國已擁有此高科技了 還有這段 "大家知道,鉻是一種極耐腐蝕的稀有金屬,地球岩石中含鉻量很低, 提取十分不易。 再者,鉻還是一種耐高溫的金屬,它的熔點大約在攝氏4000度。" 如此稀有的金屬..那時的人是如何發現的...更離奇的是他們如何去提煉出來的 真的是很讓人難以了解的智慧啦!! |
送花文章: 39317,
|
向 YaYa07 送花的會員:
|
NKNK (2006-12-02)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
2006-12-02, 01:37 PM | #5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中國文化的根本在於方術 古人將一切技藝皆稱之為方術
關於道教與中國科學技術的歷史聯繫,英國科學史學家李約瑟博士持高度肯定態度,認為“在中國文化技術中,哪裡萌發有科學,哪裡就會尋覓到道家的足跡”。*1但人們有時很少想到,道教與那麼多的科學領域相聯繫,是出於純粹方術上的模樣,還是另有其他原因?它有沒有一個較為系統的思想指導? 我們認為,道教的科學技術成就的取得,是多種原因複雜交錯作用的結果,但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它有一整套科學思想作為指導。這些科學思想,表現了古代道士的傑出智慧,對自然過程的超凡理解能力和理論駕馭能力。沒有這些科學思想的指導,就根本無法進行那樣持久的科技探索,更不可能取得那樣豐的成就,這些成就,在古代是足可傲視世界的。離開其科學思想,便很難理解道教所取得的科技成果。 因此,要探討道教的科技成就,首先應當討論作為其基礎的道教科學思想。 道教是一個從多元思想系統中經過長期蘊釀、演變而形成的中國宗教。它與先秦兩漢道家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對此人們論之已多。實際上,道教與道家以外其他諸家,包括墨家、陰陽家、神仙家,乃至於自上古以來即流傳於社會的巫文化,都有重要的聯繫,我們討論其科學思想也不能不涉及這些方面。 註釋 *1 李約瑟,中國古代金丹術的醫藥化學特徵及其方術的西傳,《中華文史論叢》1979第三輯。 |
__________________ 百戰功成老太平 優柔誰肯苦爭衡 玉鞭金馬閒終日 明月清風富一生 |
|
送花文章: 14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