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論壇說明 |
歡迎您來到『史萊姆論壇』 ^___^ 您目前正以訪客的身份瀏覽本論壇,訪客所擁有的權限將受到限制,您可以瀏覽本論壇大部份的版區與文章,但您將無法參與任何討論或是使用私人訊息與其他會員交流。若您希望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請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註冊的程序十分簡單、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註冊是完全免費的! 請點擊這裡:『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
|
主題工具 | 顯示模式 |
![]() |
#1 |
長老會員
![]() |
![]() 第一章
「人情世故」的深層解讀 深層解讀「人情世故」,讓你逃出人生的三道障礙門,懂得愛的「十字架」的真正含義,學會與人相處之道,「以直報怨」解決人生中的難題,在苦澀的生命旅途中感受頓悟的美麗,將「怨」之道終身履踐,擺脫偏見,躲開人性的忌諱,避免人生常犯的錯誤。 究竟何為人情世故?明朝詩人楊基在《聞蟬》中寫道:「人情世故看爛熟,皎不如污恭勝傲。」南懷瑾先生對於「人情世故」的理解卻有著更深刻的寓意:不是簡單的圓滑處世,不是假意的虛偽逢迎,不是單純地屈服於現實,而是真正懂得生活的意義,安詳地走完自己的人生。 南先生指出,其實,不管是為政或做事,都要靠人生經驗的累積,懂得「人性世故」,方能自在做人。「人情」是指人與人之間融洽相處的感情,「世故」就是透徹瞭解事物,懂得過去、現在、未來,懂得人,懂得事。 南先生借助孔子的一句感慨,點撥了人情世故的真義。「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南先生解釋,孔子說十五歲的時候,立志做學問,十五年後,根據他豐富的經驗,以及經歷過的人生磨煉,到了三十歲,做人做事、處世的道理就「立」住了,然而,這時候心理還不穩定。到了四十歲,才真正沒有任何疑惑,但這是對形而下的學問人生而言。再加十年,到了五十歲,才「知天命」,天命是哲學的宇宙來源,這是形而上的思想本體範圍。到了六十歲,好話壞話儘管人家去說,耳中經過心中自定,毀譽不搖,明確是非善惡,對好的人覺得可愛,對壞的人,更覺得要幫助他,使其成為好人。然後再加十年,到了七十歲,才「從心所欲」,而又不超過人與人之間的範圍。 法國里昂有一位年逾古稀的布店老闆生命垂危,臨終前,牧師來到他身邊。老人告訴牧師,他年輕時很喜歡音樂,曾經和著名 的音樂家卡拉揚學吹小號。他當時的成績遠在卡拉揚之上,教師也非常看好他。可惜二十歲時他迷上了賽馬,結果把音樂荒廢了,否則他一定是一位出色的音樂家。現在生命快結束了,反思一生碌碌無為,他感到非常遺憾。他告訴牧師,到另一個世界後,如果再選擇,他絕不會再幹這種傻事。牧師很體諒他的心情,盡心地安撫他,並告訴他,這次懺悔對牧師本人也很有啟發。 這位牧師便是法國最著名的牧師納德,無論在窮人心目中還是在富人區域裡,他都享有很高的威望。在他的一生中,有一萬多次親自到臨終者面前,聆聽他們的懺悔。納德把他的六十多本日記編成書,書中全是這些人的臨終懺悔,但卻因法國里昂大地震而毀於一旦。 納德去世後,被安葬在聖保羅大教堂,墓碑上工工整整地刻著他的手跡:假如時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將有一半的人可以成為偉人。 人總是越老越懂得人情世故,越老越能體味人生,如果人們將臨終反思提前五十年、四十年、三十年,那麼世界上會有一半的人能更好地享受自己的人生。只可惜,雖然人們在生活中不斷積累著做人做事的經驗,卻未能將人生經驗充分作用到後續的人生歷程中。人們常常感歎時光飛逝,歲月蹉 跎,卻不知道自己在生活中到底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 人要將自己的經歷當做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在不斷完善自己的同時,吸取他人寶貴的人生經驗。經驗的積澱是人生的沉香,愈久愈濃,但如果你毫不在意,它便只是一塊普通的木頭。如果人們從六十歲時倒著向前活,那麼世界上將會有更多的人可以成為偉人。每個人最後的反思,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知道。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人們總是在臨終的那一刻才感悟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自本自根,在自己的生活中發掘道的含義,不要等到青絲變成白髮才開始悔悟人生。在濃縮的人生經歷中思考生命的真諦,讓生命的內涵不斷豐富,在積澱的人生中找尋生命的意義。 ![]() 作者:劉清海 本書系筆者悉心研讀了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莊子講記》、《老子他說》、《孟子旁通》、《禪宗與道家》、《歷史的經驗》等著作後,採擷南先生文慧,意有所至,心有所悟,結合平素所想,雕琢文字,恣意成文。 南先生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解讀彷彿一顆顆光華閃耀的珍珠,筆者以一淺見為線將其串聯,滴水藏慧,將南先生的智慧箴言一一記錄,以期留住智慧的芬芳。 |
__________________ 百戰功成老太平 優柔誰肯苦爭衡 玉鞭金馬閒終日 明月清風富一生 |
|
![]() |
送花文章: 14708,
![]() |
有 8 位會員向 NKNK 送花:
|
![]()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