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論壇說明 | 標記討論區已讀 |
歡迎您來到『史萊姆論壇』 ^___^ 您目前正以訪客的身份瀏覽本論壇,訪客所擁有的權限將受到限制,您可以瀏覽本論壇大部份的版區與文章,但您將無法參與任何討論或是使用私人訊息與其他會員交流。若您希望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請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註冊的程序十分簡單、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註冊是完全免費的! 請點擊這裡:『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
![]() ![]() |
|
主題工具 | 顯示模式 |
|
![]() |
#1 |
管理版主
![]() ![]() |
![]() 解讀是很重要的, 解讀不正確就會產生偏差
在這就以心經的首段為例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韻皆空, 度一切苦厄 我看了一些書籍, 他們都沒正確解讀 這段解讀錯誤, 後面的解讀就不用看了 失之毫釐, 差之千里, 第一段就不準確, 後面的自然偏離更遠 首先我們將原文的四句話去掉第二句 觀自在菩薩, 照見五韻皆空, 度一切苦厄 這段該如何解讀呢?? 觀自在菩薩, 他能夠照見五韻皆空, 因此能度一切苦厄 當我們加上第二句時, 才能明白第二句的用意 修行"深般若波羅密多"的時候 這時的觀自在菩薩就不一樣了 他只有在特定的時候才能照見五韻皆空, 這時才能度一切苦厄 也就是他沒有辦法隨時都能照見五韻皆空, 更沒辦法隨時都能度一切苦厄 只有修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 方能進入"照見五韻皆空"的境界 如此觀自在菩薩才有了度一切苦厄的能力 這段經文也同時告訴我們 沒有修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 即使是觀自在菩薩都不能照見五韻皆空 當然也就沒有"度一切苦厄"的能力 很多人解讀都忽略了這一句的時間存在 所以後面的解讀都當成任何時候來看待 第二段經文 :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依第一段經文可知這是指在修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 其他時候色異於空, 空異於色. 色不是空, 空不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五韻皆空是特定條件下才能成立, 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成立 解讀第一段經文時, 忽略了第二句, 後面的解讀就會走了樣 很多人都會將第二段望文生義的不當解讀了 色就是色, 五韻就是五韻, 佛祖並沒有硬ㄠ成空 只有在修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 才能夠有機會將五韻轉化成空, 與空合而為一 |
![]() |
送花文章: 39317,
![]() |
![]() |
#2 (permalink) | |
版區管理員
![]() |
![]() 引用:
希望有人也因為這本書而有所瞭解,而不會認為相信的人根本就是瘋子 ![]() |
|
__________________ 『唸金母心咒:嗡。金母。悉地。吽。』 持此咒者,可免一切瘟疫,一切瘟神抱頭四散。 魔術就是欣賞神奇的效果 如果魔術的秘密被破解了 那魔術就失去欣賞的價值 |
||
![]() |
送花文章: 1540,
![]() |
![]() |
#3 (permalink) |
管理版主
![]() ![]() |
![]() 請先把第一段完整的解讀
如果非要去掉第二句話, 只解讀其餘三句話 然後斷章取義的解讀後面的經文 那是你個人的自由, 但早就脫離了原本的經文 如果五韻皆空是可以用講道理就能做到的話 那還要什麼"般若波羅蜜多"呢?? 色即是空可以用道理來說明的話 那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可以丟到垃圾桶去了 不能將第一段經文正確解讀 那才真的是迷惘與迷失的開始 第一段告訴我們了"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是主要與重要過程 所以書名也以此為重為主 世人多將重點放在"色"與"空"上亂作文章 卻忽略了"般若波羅蜜多"才是整個經文的支柱大樑 好好看清第一段經文吧!!! |
![]() |
送花文章: 39317,
![]() |
![]() |
#4 (permalink) |
管理版主
![]() ![]() |
![]() "般若波羅蜜多"是到達彼岸的智慧的意思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是到達彼岸的大智慧 心經最早的翻譯版本是鳩摩羅什所譯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 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 我認為這是一本靜坐的書籍, 佛陀是在菩提樹下靜坐四十九天成佛的 空是指靜坐時的狀態, 而非現在一般所說的那些虛妄說法 心經就是培養鍛鍊心的經書, 心若能空能靜至深至厚, 方能覺悟成佛 所以心經不難懂, 只是非常非常難入靜入空, 實踐得道才是難上加難 靜坐覺悟並非佛家專有, 各家各有法門不同, 以佛家法門最多最細 人人皆可成佛是說每個人都可靜坐來追求得道 莊子稱靜坐為忘我, 坐忘, 只是沒心經說的那麼細膩深入 相傳靜坐到了極點能虛室生白須臾得道, 能得大能力 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特異功能, 每個人都不相同 到達彼岸, 用唐詩的"更上一層樓"更能體會 也就是能將人往上提升一個層次一個境界 在佛教稱為菩薩與佛, 在道教稱為至人真人 |
![]() |
送花文章: 39317,
![]() |
向 YaYa07 送花的會員:
|
![]() |
#6 (permalink) |
管理版主
![]() ![]() |
![]() 看看世俗人世間中的大和尚大尼姑
他們穿著華麗的袈裟, 拿著名牌的手機 坐著雙B的高檔汽車, 掛著珍貴的佛珠 再想想他們口中什麼空呀!! 什麼一切都是虛幻呀!!! 色就是空 難道他們眼中都是黑白人生嗎?? 吃到口裡的就算再平淡也是有味道的呀!! 如果真的都能當成空, 那進入他們耳中的搖滾也是無聲嗎??? 所以腦袋清楚點, 有點知識 也知道那說來好聽的世俗佛理 根本都是虛妄不實的 那不過是勸人為善不要做惡的勸世說吧了 哪裡真的是佛教真傳的般若大智慧呢 如果只想不當壞人, 只想施功德換來好來世 只想善有善報求好福報的, 聽那些也就足夠了 但若想真心學般若心經的, 就該睜開眼認真地看經文 別拿世俗的淺道理來看般若大智慧 |
![]() |
送花文章: 39317,
![]() |
向 YaYa07 送花的會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