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論壇說明 |
歡迎您來到『史萊姆論壇』 ^___^ 您目前正以訪客的身份瀏覽本論壇,訪客所擁有的權限將受到限制,您可以瀏覽本論壇大部份的版區與文章,但您將無法參與任何討論或是使用私人訊息與其他會員交流。若您希望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請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註冊的程序十分簡單、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註冊是完全免費的! 請點擊這裡:『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
![]() ![]() |
|
主題工具 | 顯示模式 |
![]() |
#1 |
管理版主
![]() ![]() |
![]() 解讀是很重要的, 解讀不正確就會產生偏差
在這就以心經的首段為例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韻皆空, 度一切苦厄 我看了一些書籍, 他們都沒正確解讀 這段解讀錯誤, 後面的解讀就不用看了 失之毫釐, 差之千里, 第一段就不準確, 後面的自然偏離更遠 首先我們將原文的四句話去掉第二句 觀自在菩薩, 照見五韻皆空, 度一切苦厄 這段該如何解讀呢?? 觀自在菩薩, 他能夠照見五韻皆空, 因此能度一切苦厄 當我們加上第二句時, 才能明白第二句的用意 修行"深般若波羅密多"的時候 這時的觀自在菩薩就不一樣了 他只有在特定的時候才能照見五韻皆空, 這時才能度一切苦厄 也就是他沒有辦法隨時都能照見五韻皆空, 更沒辦法隨時都能度一切苦厄 只有修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 方能進入"照見五韻皆空"的境界 如此觀自在菩薩才有了度一切苦厄的能力 這段經文也同時告訴我們 沒有修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 即使是觀自在菩薩都不能照見五韻皆空 當然也就沒有"度一切苦厄"的能力 很多人解讀都忽略了這一句的時間存在 所以後面的解讀都當成任何時候來看待 第二段經文 :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依第一段經文可知這是指在修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 其他時候色異於空, 空異於色. 色不是空, 空不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五韻皆空是特定條件下才能成立, 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成立 解讀第一段經文時, 忽略了第二句, 後面的解讀就會走了樣 很多人都會將第二段望文生義的不當解讀了 色就是色, 五韻就是五韻, 佛祖並沒有硬ㄠ成空 只有在修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 才能夠有機會將五韻轉化成空, 與空合而為一 |
![]() |
送花文章: 39317,
![]() |
![]() |
#2 (permalink) | |
版區管理員
![]() |
![]() 引用:
希望有人也因為這本書而有所瞭解,而不會認為相信的人根本就是瘋子 ![]() |
|
__________________ 『唸金母心咒:嗡。金母。悉地。吽。』 持此咒者,可免一切瘟疫,一切瘟神抱頭四散。 魔術就是欣賞神奇的效果 如果魔術的秘密被破解了 那魔術就失去欣賞的價值 |
||
![]() |
送花文章: 1536,
![]() |
![]() |
#3 (permalink) |
管理版主
![]() ![]() |
![]() 請先把第一段完整的解讀
如果非要去掉第二句話, 只解讀其餘三句話 然後斷章取義的解讀後面的經文 那是你個人的自由, 但早就脫離了原本的經文 如果五韻皆空是可以用講道理就能做到的話 那還要什麼"般若波羅蜜多"呢?? 色即是空可以用道理來說明的話 那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可以丟到垃圾桶去了 不能將第一段經文正確解讀 那才真的是迷惘與迷失的開始 第一段告訴我們了"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是主要與重要過程 所以書名也以此為重為主 世人多將重點放在"色"與"空"上亂作文章 卻忽略了"般若波羅蜜多"才是整個經文的支柱大樑 好好看清第一段經文吧!!! |
![]() |
送花文章: 39317,
![]() |
![]() |
#4 (permalink) |
管理版主
![]() ![]() |
![]() "般若波羅蜜多"是到達彼岸的智慧的意思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是到達彼岸的大智慧 心經最早的翻譯版本是鳩摩羅什所譯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 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 我認為這是一本靜坐的書籍, 佛陀是在菩提樹下靜坐四十九天成佛的 空是指靜坐時的狀態, 而非現在一般所說的那些虛妄說法 心經就是培養鍛鍊心的經書, 心若能空能靜至深至厚, 方能覺悟成佛 所以心經不難懂, 只是非常非常難入靜入空, 實踐得道才是難上加難 靜坐覺悟並非佛家專有, 各家各有法門不同, 以佛家法門最多最細 人人皆可成佛是說每個人都可靜坐來追求得道 莊子稱靜坐為忘我, 坐忘, 只是沒心經說的那麼細膩深入 相傳靜坐到了極點能虛室生白須臾得道, 能得大能力 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特異功能, 每個人都不相同 到達彼岸, 用唐詩的"更上一層樓"更能體會 也就是能將人往上提升一個層次一個境界 在佛教稱為菩薩與佛, 在道教稱為至人真人 |
![]() |
送花文章: 39317,
![]() |
向 YaYa07 送花的會員:
|
![]() |
#6 (permalink) |
管理版主
![]() ![]() |
![]() 看看世俗人世間中的大和尚大尼姑
他們穿著華麗的袈裟, 拿著名牌的手機 坐著雙B的高檔汽車, 掛著珍貴的佛珠 再想想他們口中什麼空呀!! 什麼一切都是虛幻呀!!! 色就是空 難道他們眼中都是黑白人生嗎?? 吃到口裡的就算再平淡也是有味道的呀!! 如果真的都能當成空, 那進入他們耳中的搖滾也是無聲嗎??? 所以腦袋清楚點, 有點知識 也知道那說來好聽的世俗佛理 根本都是虛妄不實的 那不過是勸人為善不要做惡的勸世說吧了 哪裡真的是佛教真傳的般若大智慧呢 如果只想不當壞人, 只想施功德換來好來世 只想善有善報求好福報的, 聽那些也就足夠了 但若想真心學般若心經的, 就該睜開眼認真地看經文 別拿世俗的淺道理來看般若大智慧 |
![]() |
送花文章: 39317,
![]() |
向 YaYa07 送花的會員:
|
![]() |
#7 (permalink) |
管理版主
![]() ![]() |
![]() 西方也有人翻譯佛經, 其實最有名的是孔茲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4...AD%94%E8%8C%B2 他精通梵語, 他翻譯的心經最切合梵語, 因為梵語有時態, 這與英語相同 而漢語是沒有時態的, 在翻譯上無法正確表現出梵語的時態 好比說經文的"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孔茲的翻譯 Here, O Sariputra all dharmas are marked with emptiness. 英文翻譯中是被動式, 中文沒有顯現. 再看第一段經文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韻皆空, 度一切苦厄. 孔茲的翻譯是 Avalokuta, The Holy Lord and Bodhisattva was moving in the deep course of the Wisdom which has gone beyond. He looked down from on high. He beheld but five heaps, and he saw that in the own-being they were empty. 觀自在!! 這位神聖的尊者與菩薩, 當時正在進入超越的智慧的甚深修行狀態中. 看中文版的心經就無法像孔茲版那樣更能正確掌握語意 其實對心經的文字有不清楚時, 都可去看看孔茲版的心經 如此就更能正確知道經文的意思了 如: 由孔茲的英文翻譯中, 我們也看到了照見的意思, 由上往下看(He looked down from on high.) |
![]() |
送花文章: 39317,
![]() |
向 YaYa07 送花的會員:
|
![]() |
#8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
![]() 宗教哲學不必去計較何謂"正不正解"
恐怕佛陀再世經過時代的演變及人生的歷練領悟,也許他自己都有不同的解讀方法 佛教偽經以及後世學佛者自己領悟的心得也會流傳成為經典 心經的歷史源頭至今仍沒有一個確實的答案,有學者認為正本是漢文後被翻成梵文 漢文本失傳後,又找來梵文本翻譯過來 而且心經不是原始佛教承認的經典 只要不是第一手資料,譯來譯去就會出現失真 兩種語文精通?現在一個台灣人/華人即使是中文系教授都不敢說自己精通中文到可以完全正確解讀中國古代的典籍無誤 就像易傳是解讀易經而生的,有說是孔子的著作,也有說是諸子百家集大成 再者思想的東西,會被個人學術思想影響,譯出來也不一樣 易傳說很有儒家思想,所以才會被學者認為是孔子的傑作 易傳解讀後仍是看不懂,後學者再去解讀易傳到底在說什麼,又出來一堆著作 沒完沒了 現代有人教易經管理學,把易經哲學套到現代管理學上,能言之成理,誰管解讀是否正確 至於翻譯的東西我是抱懷疑的態度,到底譯出來跟原意差了多少? 除了兩種語言精通還要對原文的文化背景相當熟悉,如婆羅門教,印度文化及歷史.. 印度文化其中之一是沒有寫歷史習慣,他們的歷史是靠考古學及各國史學者拼湊出來 連佛陀出生日也是由華人佛教團體拍板決定的 就算是簡單到英譯中,以現代來說資訊發達,可是不了解文字背後的歷史,往往沒法正確譯出來 比方說,早前很夯的電影星際大戰7原力醒覺 很多星戰迷大罵中文字幕的譯者,大反派的凱羅忍對著黑武力的頭盔稱為"GRANDFATHER" 中文直譯祖父 老星戰迷都知黑武士是他外公不是祖父,可是在英文是沒有分的 這就是翻譯的人也許中英文都很好,可是完全不懂星戰的歷史,直接譯成祖父 倘若過去從沒看過星戰的人,不知來龍去脈會誤以為這個祖父是他父系的阿公 更何況哲學類的東西,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個人看法是能領悟多少算多少,喜歡印順的解讀或是聖嚴的解讀都無所謂,佛法是很難規定什麼是正解 此帖於 2016-02-23 03:29 AM 被 cloudchine 編輯. |
![]() |
送花文章: 0,
![]() |
![]() |
#9 (permalink) |
管理版主
![]() ![]() |
![]() 梵語其實是古梵語, 現在的印度人已不使用了
但是並沒失傳, 我們華人都使用唐玄奘的版本居多 唐玄奘的中國文學底子太好, 翻得很漂亮很順口 但也很容易讓人誤解, 現代的解讀版本簡直是個人秀在亂講一通 本來很簡單的內容, 居然可以鬼扯一大堆越說越離譜 就像第一段的經文, 天馬行空的亂說一通 只要用英文的句型來解說, 都可知道他們簡直是狗P不通 這麼簡單的句型居然可以視若無睹的斷章取義的解說 再怎麼不一樣, 也不能違反句型與基本語意 英文翻譯是依據梵語來翻譯的 反而可以看得更清楚 現在的心經翻譯解說, 唉...................... 根本是東拼西湊的亂扯一通 |
![]() |
送花文章: 39317,
![]() |
向 YaYa07 送花的會員:
|
![]() |
#10 (permalink) |
管理版主
![]() ![]() |
![]() 太多魚目混珠的東西, 反而讓人質疑貨真價值的東西
拿著假鈔罵真鈔, 這就是現在最普遍的現象 告訴別人這才是真鈔, 別人卻只拿著假鈔和你爭辯 大般若經600卷, 這是唐三藏從天竺帶回來的 當年佛祖花了22年再講般若經 佛祖的門徒大多都是不認識字的販夫走卒 所以佛祖都用他們能聽懂的話語他們講經 可是唐三藏卻用文言文來翻譯 本來淺顯的話卻變成了難懂的文言文 唐玄奘隨然翻得很好, 但已失去了原來淺顯的原貌 再加上後人總喜歡用世俗的觀念來禪樹發揮 一個字一個詞都可以扯上一大堆學術名稱 如"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的時 都可以說時是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間.................... 反正可以將原本很簡單的意思說成一大篇的理論 假的一大堆, 不代表沒有真的存在 這在大陸是最常見的 很多人不相信歷史, 不相信很多紀錄 他們的迷失其實是很嚴重的 |
![]() |
送花文章: 39317,
![]() |
向 YaYa07 送花的會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