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萊姆論壇

返回   史萊姆論壇 > 綜合討論二區 > 生活話題、日常閒聊、喇勒唬爛灌水區
忘記密碼?
論壇說明

歡迎您來到『史萊姆論壇』 ^___^

您目前正以訪客的身份瀏覽本論壇,訪客所擁有的權限將受到限制,您可以瀏覽本論壇大部份的版區與文章,但您將無法參與任何討論或是使用私人訊息與其他會員交流。若您希望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請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註冊的程序十分簡單、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註冊是完全免費的!

請點擊這裡:『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發文 回覆
 
主題工具 顯示模式
舊 2007-08-28, 12:42 PM   #1 (permalink)
non 帥哥
長老會員
榮譽勳章
UID - 17047
在線等級: 級別:37 | 在線時長:1555小時 | 升級還需:41小時級別:37 | 在線時長:1555小時 | 升級還需:41小時
註冊日期: 2002-12-24
住址: 蘭亭序始
文章: 1320
現金: 4526 金幣
資產: 1578509 金幣
預設

引用:
作者: scotty 查看文章
的確是如此
佛法本就是集大成
而非是一開始就完備
是經由高僧們不斷推敲的
這段結語倒是與我前面所說的契合
感謝你的補充 ...
那個總結~ 所以... 前面的條件得注意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
大千海水尚可量 十方虛空猶可涉 諸眾生心尚可同 世尊功德不可盡
諸佛世尊有 百四十 不共佛法

以彼彼諸名 詮彼彼諸法 此中無有彼 是諸法法性
odysee | Buddha-img | 如何得觀音菩薩感應
non 目前離線  
送花文章: 1547, 收花文章: 701 篇, 收花: 1827 次
回覆時引用此帖
向 non 送花的會員:
anotherlevel (2007-08-28)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舊 2007-08-28, 09:59 PM   #2 (permalink)
註冊會員
 
scotty 的頭像
榮譽勳章
UID - 1218
在線等級: 級別:9 | 在線時長:136小時 | 升級還需:4小時級別:9 | 在線時長:136小時 | 升級還需:4小時級別:9 | 在線時長:136小時 | 升級還需:4小時級別:9 | 在線時長:136小時 | 升級還需:4小時
註冊日期: 2002-12-06
VIP期限: 2010-09
住址: 板橋
文章: 548
精華: 0
現金: 6361 金幣
資產: 6361 金幣
預設

引用:
作者: non 查看文章
那個總結~ 所以... 前面的條件得注意一下!
我已經說過
我無意討論佛學
一直就是站在沿革的角度而已

以我現在的能力
最多也只能貼貼高僧們弘法的內容
若真要我自己說出個道
我還有得修了
scotty 目前離線  
送花文章: 94, 收花文章: 56 篇, 收花: 97 次
回覆時引用此帖
舊 2007-08-28, 11:26 PM   #3 (permalink)
non 帥哥
長老會員
榮譽勳章
UID - 17047
在線等級: 級別:37 | 在線時長:1555小時 | 升級還需:41小時級別:37 | 在線時長:1555小時 | 升級還需:41小時
註冊日期: 2002-12-24
住址: 蘭亭序始
文章: 1320
現金: 4526 金幣
資產: 1578509 金幣
預設

剛查到玅境長老在解說七聖財[信、戒、慚、愧、聞、捨、慧]的"聞"提過這事.. 主題有關就轉上來

引用:
第五是「聞」。這個「信、戒、慚、愧」,都要有「聞」的功德做基礎,就是要多聞佛法、多讀經論。多讀經論,從經論裏面得到一些智慧才知道什麼是是?什麼是非?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事情是功德?什麼是罪過?才知道。如果不去多讀經論,不知道,不知道什麼是惡,不知道。所以說「聞」,聽聞,多聞佛法,一次一次的聞,而能夠積集不忘,在自己的身口意上發生作用,這是一個快樂,是個快樂。

  我在沒有出家的時候聽說一件事,這個做土匪的被政府的軍隊抓住了,抓住了,就是要殺。決定了要殺,就是跪在那裏要殺的時候,要殺的時候,他的母親來了,母親看兒子被殺,就是端一碗飯、菜,好的菜給他兒子,兒子一看見他的母親就不高興了,說是你都光是愛護我,不告訴我說做土匪是錯誤的,我不知道,說了這麼一句話。原來就是不知道,他並不是願意做惡事,不知道是惡事,所以才做。但是他怨誰呢?怨他母親,說他母親沒有告訴他,所以這是一個問題,應該要多聞。所以我們佛教徒,有佛菩薩的經論,我們應該注意學習,這樣子才能夠有智慧,才能夠有「信」、有「戒」、有「慚愧」的。
轉貼的多是法師的文章~畢竟正知正見由他們來闡述不也是最恰當的嗎

引用:
清涼大師說「有解無行」,解是理觀,沒有事修,「增長邪見」;「有行無解增長無明。」這兩者都是盲修瞎練。所以佛法講求的是解行並進,解與行一定是相輔相成。理事、性相兩邊都顧到,不偏於一邊,這是大乘經當中常講的中道。
http://www.cybersenior.org.hk/Common...set=big5_hkscs

最後多事提一下.. 使我個人震撼的經文受持讀誦,如法修行十大願王的人,未成佛前,若發願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其人:
引用:
「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捨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唯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普賢行願品)
清朝慈雲灌頂法師云:

不值佛,不聞法。惡友纏,群魔惱。受輪迴,墮惡趣。塵緣障道,壽命短促。修行退失,塵劫難成。此即娑婆十種苦也。
常見佛,常聞法。聖賢會,離魔事。輪迴息,無惡道。勝緣助道,壽命無量。入正定聚,一生行滿。此即安養十種樂也。

此帖於 2007-08-29 12:22 AM 被 non 編輯.
non 目前離線  
送花文章: 1547, 收花文章: 701 篇, 收花: 1827 次
回覆時引用此帖
有 3 位會員向 non 送花:
anotherlevel (2007-08-29),dddd (2008-05-15),風月無邊 (2007-08-29)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舊 2007-08-30, 08:40 PM   #4 (permalink)
註冊會員
 
scotty 的頭像
榮譽勳章
UID - 1218
在線等級: 級別:9 | 在線時長:136小時 | 升級還需:4小時級別:9 | 在線時長:136小時 | 升級還需:4小時級別:9 | 在線時長:136小時 | 升級還需:4小時級別:9 | 在線時長:136小時 | 升級還需:4小時
註冊日期: 2002-12-06
VIP期限: 2010-09
住址: 板橋
文章: 548
精華: 0
現金: 6361 金幣
資產: 6361 金幣
預設

引用:
作者: non 查看文章

轉貼的多是法師的文章~畢竟正知正見由他們來闡述不也是最恰當的嗎


http://www.cybersenior.org.hk/Common...set=big5_hkscs

最後多事提一下.. 使我個人震撼的經文受持讀誦,如法修行十大願王的人,未成佛前,若發願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其人:


清朝慈雲灌頂法師云:

不值佛,不聞法。惡友纏,群魔惱。受輪迴,墮惡趣。塵緣障道,壽命短促。修行退失,塵劫難成。此即娑婆十種苦也。
常見佛,常聞法。聖賢會,離魔事。輪迴息,無惡道。勝緣助道,壽命無量。入正定聚,一生行滿。此即安養十種樂也。
若述道儘限法師
那,除了釋迦牟尼
之後的人不就不適合弘揚佛法了?

我想我們不該拘泥於只有法師的身份才適合弘法
如同不知道大大說的
法早就存在了
後人們只是想用更精準、更合適眾生的觀念、方式來弘法
否則不就變成各派都在爭誰是唯一傳人了?
這實非弘法之本意啊

另外,一個人是不是不信佛法就會受”娑婆十種苦”?

我們可以先來想想
一個人的第一世,生於夏禹忙於治水之時
他至臨終,未曾行惡
且謹守父母教訓,友愛、行善
此世亦是安穩渡過,無有結仇

那,他是否還受娑婆之苦?
若受,是為何?

若不受
那與信仰佛法與否,有何關係?
我們該說他的”友愛、行善”就行是佛法嗎?
但他實不知佛法為何
且佛法之起,實在他身後
scotty 目前離線  
送花文章: 94, 收花文章: 56 篇, 收花: 97 次
回覆時引用此帖
舊 2007-08-30, 09:05 PM   #5 (permalink)
長老會員
榮譽勳章
UID - 548
在線等級: 級別:59 | 在線時長:3787小時 | 升級還需:53小時級別:59 | 在線時長:3787小時 | 升級還需:53小時級別:59 | 在線時長:3787小時 | 升級還需:53小時級別:59 | 在線時長:3787小時 | 升級還需:53小時級別:59 | 在線時長:3787小時 | 升級還需:53小時級別:59 | 在線時長:3787小時 | 升級還需:53小時級別:59 | 在線時長:3787小時 | 升級還需:53小時級別:59 | 在線時長:3787小時 | 升級還需:53小時級別:59 | 在線時長:3787小時 | 升級還需:53小時
註冊日期: 2002-12-06
住址: 桃園
文章: 8606
現金: 1491 金幣
資產: 1183995 金幣
預設

小弟覺得大家說得都很有道理
只是"法"是說不盡的
大家說的"法",之所以會有分歧,是因為到"法"路上有很多叉路.大家的路不同
但相信最後的終點都是一樣
所以大家應該是互相切磋才是
而不是否定說辭(小弟只是說一下觀點,並非指大家)

<個人淺見>
__________________
地獄變現記
[人身得來不易,願大家能尊重生命--勿傷胎命][好淫者請好自為之吧--割鳥]
南泉禪師道:
道不屬知,不屬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若真達不疑之道,猶如太虛,廓然蕩豁,豈可強是非邪?」
德山宣鑒禪師:
「如果明白無事,則勿妄求,妄求而得,亦非得也。汝但無事於心,無心於事,則虛而靈,空而妙。若毛端許,言之本末者,皆為自欺。何故?毫氂繫念,三塗業因。瞥爾情生,萬劫羈鎖。聖名凡號,盡是虛聲。殊相劣形,皆是幻色。汝欲求之,得無累乎?」
不知道 目前離線  
送花文章: 5469, 收花文章: 5341 篇, 收花: 24549 次
回覆時引用此帖
向 不知道 送花的會員:
dddd (2008-05-15)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舊 2007-08-31, 07:29 PM   #6 (permalink)
non 帥哥
長老會員
榮譽勳章
UID - 17047
在線等級: 級別:37 | 在線時長:1555小時 | 升級還需:41小時級別:37 | 在線時長:1555小時 | 升級還需:41小時
註冊日期: 2002-12-24
住址: 蘭亭序始
文章: 1320
現金: 4526 金幣
資產: 1578509 金幣
預設

引用:
作者: scotty 查看文章
若述道儘限法師
那,除了釋迦牟尼
之後的人不就不適合弘揚佛法了?

我想我們不該拘泥於只有法師的身份才適合弘法
如同不知道大大說的
法早就存在了
後人們只是想用更精準、更合適眾生的觀念、方式來弘法
否則不就變成各派都在爭誰是唯一傳人了?
這實非弘法之本意啊

另外,一個人是不是不信佛法就會受”娑婆十種苦”?

我們可以先來想想
一個人的第一世,生於夏禹忙於治水之時
他至臨終,未曾行惡
且謹守父母教訓,友愛、行善
此世亦是安穩渡過,無有結仇

那,他是否還受娑婆之苦?
若受,是為何?

若不受
那與信仰佛法與否,有何關係?
我們該說他的”友愛、行善”就行是佛法嗎?
但他實不知佛法為何
且佛法之起,實在他身後
我沒有說僅限法師.. 是你誤會了 ;

是怕自己知見不正.. 誤導他人! 也要負因果的>_<

引用:
「不昧因果」和「不落因果」有何不同?

  《五燈會元》中記載:百丈禪師有一天上堂,下座後,各人都已散去,獨有一老人未離去。百丈問他做什麼。他說:「我不是人,實是野狐精,迦葉佛時曾是這裡的住持,有個學人問我:『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我說:『不落因果。』因此便墮野狐身五百世,無法脫身,請和尚慈悲開示。」百丈說:「你來問我。」那老人便道:「請問和尚,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百丈答道:「不昧因果。」那老人言下大悟,即禮謝道:「今承和尚代語,令我超脫狐身,乞和尚以亡僧禮送。」

  請問法師,「不昧因果」和「不落因果」有何不同?

中台世界的回覆

  這則公案中,野狐前世為修行人,因為以錯誤的知見回答「大修行人不落因果」而自誤誤人,墮五百世狐身。百丈禪師則以自性智慧回答「不昧因果」而令野狐得度。

  古德云:「只貴汝知見,不貴汝行履」,修行學佛最重要的就是確立正知見。若知見偏邪錯誤,盲修瞎練,則會走錯路、走遠路,一來白白耗費時間、心力,且種下三塗苦因,戕害法身慧命,甚至「一盲引眾盲」,建立正確知見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因緣果報之說不只是佛學理論,更是十方三世絕對不變的真理。例如佛陀身為證悟圓滿的聖者,尚於琉璃王滅釋迦族時頭痛三日,因為過去曾有一世為小兒身時,戲敲大魚頭而感此果報。科學上的方法論、邏輯思惟,莫不奠基於種類繁雜的因果律、因果法則。生活在人際互動、資源的使用、活動或行為的進行,無一不受因果規律所形成的秩序影響。不論聖凡智愚,古今中外,因果是宇宙間的真理,能被觀察、理解、運用、建立。

  野狐過去生為寺院住持時說「不落因果」,顯然是誤解了因果,也誤解了修行。不落因果似意味著能超然於因果法則之外,不被支配,不受報也無庸承擔。但修行不是為求脫離因果法則,相反的,而是清楚的洞晰因果法則,承擔過去的善惡因所感得的現前果報,進而在當下因地上踏實努力,修正心念、行為,以作主明白的心於因中努力,起身口意自利利他,廣行菩薩道,朝圓滿佛果的目標努力。

  凡夫不明因果或不重視因果,迷闇顛倒隨順習氣造作惡業,反受惡業因果的纏縛而輪迴三界;大修行人深明因果,承擔過去所造諸業的果報,心不起執著煩惱,並且在因地中不斷植下淨因、善因、正因、出世因,清楚明白「不昧因果」,而非脫離於因果法則之外的「不落因果」。

  因此不昧因果,不愚昧闇鈍,清楚明白作主,自能解脫自在,於因果法則中大轉法輪,大作佛事,廣度眾生;這才是修行的正確觀念。
與其猜測佛法的內容.. 不如親自瞭解一下!

什麼是苦?
引用:
「苦」是心、身受到的痛苦;種類很多,略說分「已定」、「未定」兩種。(甲)已定的苦有八:一、生苦,在母腹中作胎的時候好像坐牢獄。二、老苦,風燭殘年,身體衰敗,精神昏沉。三、病苦,臟腑傷損,皮肉瘡癰,全身疼痛。四、死苦,絕命的時間,風刀解體,又好像生龜脫殼。五、愛別離苦,父母夫婦子女兄弟眷屬,不是生別,就是死離。六、怨憎會苦,冤家仇人,偏要時常遇到。七、求不得苦,希望富貴平安的事,隨了心願的很少。八、五陰盛苦,因有這假心、身,就時刻愛取欲塵,如火不息。(乙)未定的苦,就是水、火、旱、潦、大風、地震、賊盜、刀兵、牢獄,這些天災人禍。
摘自佛學常識課本 第二十三課 四諦(一)

相關連結:淨業三福講記
引用:
淨空法師講述
傳淨居士整理
前言
佛法的本質——教育
佛法的教育宗旨——闡述宇宙人生的真相
修行——修正錯誤的行為
修行的基礎—淨業三福
總論
第一條——人天福
第二條——二乘福
第三條——大乘菩薩福
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non 目前離線  
送花文章: 1547, 收花文章: 701 篇, 收花: 1827 次
回覆時引用此帖
有 2 位會員向 non 送花:
dddd (2008-05-15),莊孝偉 (2007-08-31)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舊 2007-08-31, 10:10 PM   #7 (permalink)
註冊會員
 
莊孝偉 的頭像
榮譽勳章
UID - 258986
在線等級: 級別:50 | 在線時長:2790小時 | 升級還需:15小時級別:50 | 在線時長:2790小時 | 升級還需:15小時級別:50 | 在線時長:2790小時 | 升級還需:15小時級別:50 | 在線時長:2790小時 | 升級還需:15小時級別:50 | 在線時長:2790小時 | 升級還需:15小時
註冊日期: 2006-12-17
文章: 2245
精華: 0
現金: 5984 金幣
資產: 21152 金幣
預設

引用:
作者: foolish frog 查看文章
未曾生我誰是我? 生我之時我是誰?
先清楚自己是誰
先問問自己有沒有佛
釐清了,想通了,再來談法,談佛
參不透,想不通,法無益,佛無用

廣欽老和尚和
□    中國歷史文化講禮義,有大乘、小乘佛法,人如無禮義,學佛較難。中國自古有禮義忠孝,順道而行則社會安定,國泰民安。現代花花世界,要得人身則不容易,不講禮義忠孝,即使得個博士,也難以救人。博士學些有色相的、有生有滅的東西,只能危害,不能救人,眼所見,有生必有滅。古之聖賢有禮義、照規矩,世界太平可救人。
莊孝偉 目前離線  
送花文章: 9114, 收花文章: 2043 篇, 收花: 8026 次
回覆時引用此帖
有 2 位會員向 莊孝偉 送花:
anotherlevel (2007-08-31),non (2007-08-31)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舊 2007-08-31, 10:51 PM   #8 (permalink)
non 帥哥
長老會員
榮譽勳章
UID - 17047
在線等級: 級別:37 | 在線時長:1555小時 | 升級還需:41小時級別:37 | 在線時長:1555小時 | 升級還需:41小時
註冊日期: 2002-12-24
住址: 蘭亭序始
文章: 1320
現金: 4526 金幣
資產: 1578509 金幣
預設

一切菩薩成佛正因~ [淨業三福]
引用:
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

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發菩提心,讀誦大乘,深信因果,勸進行者。
正確推動《弟子規》的讀誦 內有影片下載

佛是為了麼出現於世呢
以下節錄自 妙法蓮華經方便品淺釋 宣化上人主講

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缽華。時一現耳。舍利弗。汝等當信佛之所說,言不虛妄。舍利弗。諸佛隨宜說法。意趣難解。所以者何。我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演說諸法。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唯有諸佛乃能知之。所以者何。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這種妙法,不是任何時刻都可以聽到的,要等到因緣成熟時,才能宣說。這種妙法有一個比喻,比喻成什麼呢?比喻成「如優曇缽華,時一現耳」:這種花,只是開很矩很短的時間即謝掉了,所以它就珍貴希有了。現在這種妙法和這種華是一樣希有的。「舍利弗!汝等當信佛之所說,言不虛妄」:佛所說的言詞,都是真實不虛的。「舍利弗!諸佛隨宜說法」:雖然,這是開權顯實的妙法。可是佛為真實的法而施一種權巧方便隨宜說法,觀機逗教,應人說法。「意趣難解」:這其中的道理是不容易明白的。「所以者何」:什麼緣故不容易明白呢?「我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我用種種方便法和因緣來教化眾生。「譬喻言辭」:又舉出一些譬喻的言詞,來「演說諸法」。「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這種法,不是用識心來分別思量,就能明白。不要用第六意識和第七分別識來揣測佛所說的法。「唯有諸佛乃能知之」:唯有佛和佛之間,才能知道這種法。「所以者何」:這是什麼道理呢?「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什麼是大事因緣呢?我們每一個人現在想一想,那一件事是我們的大事?釋迦牟尼佛為一大事因緣出世,這個大事,到底是什麼大事?這大事就不是小事,要是小事,就不會說是大事。這是很簡單的一個答案。那麼還有一個很深的解答,你們自己再想一想。那是非常之妙,妙到什麼程度呢?妙到不能想像的程度、也就是不可思議。前邊已經講過,說是不可以「思量分別之所能解」,「不分別,不思量」,這就是妙法。我叫你們回答這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不需要答覆,因為它是沒有答案。此處講得太奇怪了,本來有答案,為什麼又說沒有答案?因為現在釋迦牟尼佛將欲入涅槃前,這個答覆唯有釋迦牟尼佛,才能判斷。我現在判斷這個問題,還不夠資格,所以我們大家最好是把這個問題忘了,不要去想它。可是,雖然說最好是忘了,但我相信各位一定忘不了,為什麼?因為是大事因緣,非小事因緣故。是大事因緣怎麼可以

忘了呢?你有什麼法子可以把它忘了?忘不了的。忘不了那怎麼辦?只好弄明白它。講來講去,這一大事因緣,我還沒有說出來,現在我要和盤托出。這個大事因緣,好像現在我手裡拿著什麼東西?你看見什麼東西叫?這是大事因緣,你知道了就是大事因緣。你說有什麼東西?你不知道?噢!這也是大事因緣。你看!有什麼?什麼也沒有!這個大事因緣,也就是這樣。大事因緣就是沒有事,釋迦牟尼佛要找一點事來做,也就為了要說法華經。說法華經就是大事因緣。那麼法華經是說什麼?是說法華經的妙法。這一種妙法是什麼?是不能想的,你一想就不妙了,你一問是什麼那就不妙了。那麼,我們聽經做什麼?我們不聽經不更妙了?誰叫你來的?你可以不聽啊!

還有一件大事,我們人也不應該忘了,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死大事。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生、有死,要把生死的事情搞清楚,這個大事才算辦完。你生死的問題不清楚,你的大事就沒有完成。我們若想要知道這個大事因緣,先要知道小事因緣。你不知道小事因緣,就不知道大事因緣。人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從「無明」而來。這「無明」就是小事因緣,「生死」就是大事因緣。為什麼有生死?因為你有「無明」,這「無明」一有了,貪心、瞋心、癡心、慢心、疑心全都跑出來了。若沒有「無明」,這些問題一概都沒有。有了「無明」,就有了問題。有了問題,就有「生死」。所以我們先要把小事的因緣弄清楚了,就會清楚大事因緣。為什麼?因大事由小而變大的,小孩子由小長成大人,由大而老,由老而死。你若不知道根本的小事因緣,那麼,大事因緣也不能解決,所以現在先要把無明破了,無明破了,就不會日積小業而釀成大災,故這一大事因緣自然而然就了了。

舍利弗。云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

釋迦牟尼佛叫了一聲「舍利弗」,說:什麼是「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呢?諸佛為著一切眾生的生死大事,種種的業報因緣才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諸佛世尊,想令眾生得到佛的知見,開佛知見。所謂開佛知見,就是眾生關閉了佛的知見而言。這個佛的知見,眾生是在什麼時候關上的呢?是因為無明生起,所以把佛的知見關閉起來了,現在再把它打開。什麼是佛智?佛智就是我們一切眾生共有的一顆心。這顆心具足佛的智慧,所以又稱佛心。什麼叫佛見?佛見就是佛眼。你開了佛眼,然後你就會洞明一切諸法實相,證到清淨的果位。我們沒有開佛眼,乃是因為不清淨所致。也就是無明、煩惱、粗惑、細惑,使得這個性不清淨。那麼自性本來是清淨的,現在為什麼不清淨?因為沒有開佛知見。所以釋迦牟尼佛,為令一切眾生返本還原,開佛知見,故出現於世,八相成道教化眾生。

「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佛出世的最大因緣,就是要指示一切眾生,佛知佛見。即令眾生明白佛知佛見,本來是自有的,不是從外邊得來的。佛教和其他的宗教不同之處,就是一切眾生皆可成佛,這是最平等的教義。任何人修行都可以成佛,不是說我是佛,你不是佛;也不是說你是佛,我不是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做佛。一些外道說:「只有天主是獨一無二的。」那麼天主是從什麼地方來的?有的說本來就有的,又有的說不可以問。要是問天主是從什麼地方來的,那就犯罪了。但這絕不會犯罪,除非沒有天主,假使有天主的話,就不會犯罪。你問他,他應該讓你明白,不能說:「我不明白,一問就有罪了。」沒有這個道理!其實,這個天主就是三十三天——帝釋天,又稱玉皇大帝,有的外教說不是的:「咱們的天主不是這個天主,是另外有個天主。」那麼你想把這個三十三天的天主,安排到什麼地方去呢?把他搬到什麼地方去做天主呢?除非你像國王篡位似的,把他趕走了,而你自己做天主。其實,這個天主在佛教裡,只是一個護法。一般天主教徒,他不知道這個教理,也不明白無始無終的道理。只知道有始無終,說天主本來就有,是天意開始,這個天主將永遠存在,永遠都是活著,永遠都不死,所以就無終。其實,這僅是眾生計度的一種理論,非為正解。在佛而言,他雖然是「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但是人人都可以成佛,不是單單我釋迦牟尼佛是佛,其他的眾生就不准成佛。十方諸佛,佛佛道同,一律平等。不是說我是獨一無二的,也不是專制主義、獨裁主義。現在不是唯獨佛,才有佛知佛見。而是一切眾生統統都有這種佛知佛見,只是暫時沒有明白這種道理,沒有得到這種力量。所以,佛為了指示一切眾生佛知佛見,就「出現於世」,到這個娑婆世界來。

「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理,縱然明白了,但自己也要覺悟。自己不覺悟,只求聽聞,心裡沒有真正的領受,那麼,這種知識還不夠,沒有真正明白。佛要令一切眾生覺悟自己本有的佛知佛見,故「出現於世」。

「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既然有人指示明白,自己也真正覺悟了,但是還沒有證得,所以現在佛就令一切的眾生,入佛知見道。「入」就是證果,證得佛知佛見的境界。所謂佛的大事因緣,就是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知佛見,了生脫死,生死一了,大事就已經完畢。大事完畢就沒有事情做了,所以佛把這種道理說完之後,就要入涅槃。

舍利弗。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佛告舍利弗。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諸有所作。常為一事。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舍利弗。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無有餘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諸佛。法亦如是。舍利弗。過去諸佛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諸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

「舍利弗」!前面我所說的「開示悟入」佛知佛見,使眾生了生脫死,離苦得樂。這就是「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釋迦牟尼佛又告訴舍利弗說:「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諸有所作」:所有的一切作為。「常為一事」:常常就為這一大事因緣,即「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示悟眾生入佛之知見。「舍利弗!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無有餘乘」:十方諸佛如來,為的只是以這個唯一佛乘,來教化眾生,為眾生說法,無有餘乘。「若二若三」:也沒有大乘和小乘。若二就是大乘、小乘;若三就是聲聞乘、緣覺乘和菩薩乘,也沒有這三乘。沒有大乘,沒有小乘,也沒有聲聞、緣覺、菩薩乘。那麼是什麼乘呢?就是唯一佛乘!「舍利弗,一切十方諸佛,法亦如是」:所有十方諸佛,他們說法的時候,也是說唯一佛乘,更無餘乘。「舍利弗!過去諸佛,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何種因緣呢?就是你種善因結善果,種惡因結惡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種種的因緣果報。「譬喻言辭」:又用種種的譬喻,種種的美妙言詞來教化眾生。「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雖然說是有小乘、大乘;或聲聞、緣覺、菩薩這三乘,可是佛究竟的本懷,只為了說這個佛乘,以接引眾生,早成佛道。「是諸眾生,從諸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一切眾生,從諸佛開始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智有:1、一切智。2、道種智。3、一切種智。一切智是屬於空,是二乘所證得的「空」理。道種智是權乘菩薩所證得的理,也叫做「有」,又叫「假」。這有是假有,不是真的。所以一切種智,就是「中道」,不落於空,不落於有,這是諸佛所證得的中道智慧。

舍利弗。未來諸佛當出於世。亦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舍利弗。現在十方無量百千萬億佛土中,諸佛世尊。多所饒益。安樂眾生。是諸佛亦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舍利弗。是諸佛但教化菩薩。欲以佛之知見示眾生故。欲以佛之知見悟眾生故。欲令眾生入佛之知見故。

舍利弗!過去諸佛是這樣為眾生說法,那麼未來諸佛呢?也是這樣。當諸佛出現於世的時候,「亦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諸佛所說的法,都是為著唯一佛乘,更無餘乘。「是諸眾生,從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佛說諸法,最終的目的,就是使一切眾生得到一切種智。「舍利弗!現在十方無量百千萬億佛土中」:現在所有十方這麼多的佛土之中。「諸佛世尊,多所饒益,安樂眾生」:也都是滋潤利益一切眾生,令眾生得到安隱和快樂。「是諸佛,亦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旨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佛說諸法,究竟的指歸,就是令眾生得到一切種智,圓滿菩提,歸無所得。「舍利弗!是諸佛」:所有過去、現在、未來諸佛。「但教化發菩薩心」:他們的目的就是教化令發菩薩心,使之成佛。「欲以佛之知見,示眾生故,欲以佛之知見,悟眾生故,欲令眾生入佛之知見故」:所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為這個唯一佛乘,而先宣說善巧方便的法門,最後的目的是令一切眾生,得到佛的知見,得到佛的智慧,得到佛的果位。

舍利弗。我今亦復如是。知諸眾生有種種欲。深心所著。隨其本性。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力。而為說法。

「舍利弗!我今亦復如是」:我現在教化眾生亦是用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說法。「知諸眾生有種種欲」:我知道所有的眾生,每一個均有無量無邊的欲念。「深心所著」:這些欲念不是一生一世的,或幾世所作的,而是由無量劫以來生生世世習染而來的。這些欲念深深印到眾生的八識田裡,於是就著住不捨離,這種習染的力量非常之大,所以這執著心,很不容易得到解脫。因為這緣故,所以我就「隨其本性,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力,而為說法。」
non 目前離線  
送花文章: 1547, 收花文章: 701 篇, 收花: 1827 次
回覆時引用此帖
向 non 送花的會員:
anotherlevel (2007-08-31)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舊 2007-08-31, 10:50 PM   #9 (permalink)
註冊會員
 
莊孝偉 的頭像
榮譽勳章
UID - 258986
在線等級: 級別:50 | 在線時長:2790小時 | 升級還需:15小時級別:50 | 在線時長:2790小時 | 升級還需:15小時級別:50 | 在線時長:2790小時 | 升級還需:15小時級別:50 | 在線時長:2790小時 | 升級還需:15小時級別:50 | 在線時長:2790小時 | 升級還需:15小時
註冊日期: 2006-12-17
文章: 2245
精華: 0
現金: 5984 金幣
資產: 21152 金幣
預設

引用:
作者: non 查看文章
我沒有說僅限法師.. 是你誤會了 ;

是怕自己知見不正.. 誤導他人! 也要負因果的>_<



與其猜測佛法的內容.. 不如親自瞭解一下!

貼個笑話
有一位雲水僧聽人傳說無相禪師禪道高妙,想和其辯論禪法,適逢禪師外出,侍者沙彌出來接待,道:“禪師不在,有事我可以代勞。”

  雲水僧道:“你年紀太小不行。”

  侍者沙彌道:“年齡雖小,智慧不小喔!”

  雲水僧一聽,覺得還不錯,使用手指比了個小圈圈,向前一指。侍者攤開雙手,劃了個大圓圈,雲水僧伸出一根指頭,侍者伸出五根指頭。雲水僧再伸出三根手指,侍者用手在眼睛上比了一下。

  雲水僧誠惶誠恐地跪了下來,頂禮三拜,掉頭就走。

雲水僧心裏想:我用手比了個小圈圈,向前一指,是想問他,你胸量有多大?他攤開雙手,劃了個大圈,說有大海那麼大。

我又伸出一指問他自身如何?他伸出五指說受持五戒。我再伸出三指問他三界如何?他指指眼睛說三界就在眼裏。一個侍者尚且這麼高明,不知無相禪師的修行有多深,想想還是走為上策。


  後來,無相禪師回來,侍者就報告了上述的經過,道:“報告師父!不知為什麼,那位雲水僧知道我俗家是賣餅的,他用手比個小圈圈說,你家的餅只這麼一點大。我即攤開雙手說,有這麼大呢!他伸出一指說,一個一文錢嗎?我伸出五指說五文錢才能買一個。他又伸出三指說,三文錢可以嗎?我想太沒良心了,便比了眼睛,怪他不認識貨,不想,他卻嚇得逃走了!”


  無相禪師聽後,說道:“一切皆法也,一切皆禪也!侍者,你會嗎?”

  侍者茫然,不知為對。


  佛法講究機緣,禪,就是機緣,你懂得,無時不禪,無處不禪,無人不禪,無事不禪。不懂,即使說得天花亂墜,也與禪無關。禪史中有趙州茶,雲門餅之說,此皆禪也,俗語雲:講者無心,聽者有意,故無相禪師曰一切皆法也,一切皆禪也。
莊孝偉 目前離線  
送花文章: 9114, 收花文章: 2043 篇, 收花: 8026 次
回覆時引用此帖
有 2 位會員向 莊孝偉 送花:
anotherlevel (2007-08-31),dddd (2008-05-15)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舊 2007-08-31, 11:02 PM   #10 (permalink)
non 帥哥
長老會員
榮譽勳章
UID - 17047
在線等級: 級別:37 | 在線時長:1555小時 | 升級還需:41小時級別:37 | 在線時長:1555小時 | 升級還需:41小時
註冊日期: 2002-12-24
住址: 蘭亭序始
文章: 1320
現金: 4526 金幣
資產: 1578509 金幣
預設

引用:
作者: 莊孝偉 查看文章

貼個笑話
引用:
俱胝禪師收了一位少年為徒弟,這個小徒弟經常看到俱胝禪師用他的大拇指回答民眾的問題。小徒弟把這招學起來,後來有人來找俱胝禪師,而禪師不在的時候,小徒弟就會學俱胝禪師用舉大拇指來回答問問題的人。

俱胝禪師知道這件事了相當生氣。將小徒弟叫到跟前,問他「何謂禪?」小徒弟依然舉起大拇指。說著俱胝禪師就拿出一把刀把小徒弟的大拇指削去一截。

幾天後,俱胝禪師把小徒弟叫來面前:「何謂禪?」

小徒弟便伸出斷了一截的大拇指。俱胝禪師也伸出他的大拇指。這才恍然大悟。

「別人深入而後了解的道理永遠不可能成為自己的,除非你也將這些道理深入了解後將之變成自己的。」
http://www.buddhist.idv.tw/俱胝斷指.htm

以前聽淨空法師說過.. 修淨土的~你有問題就不老實 只是現在網路太方便..

蕅益大師:「信願是智慧,持名是真實的福德。」
「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non 目前離線  
送花文章: 1547, 收花文章: 701 篇, 收花: 1827 次
回覆時引用此帖
有 2 位會員向 non 送花:
anotherlevel (2007-08-31),莊孝偉 (2007-08-31)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舊 2007-09-01, 11:30 PM   #11 (permalink)
註冊會員
 
scotty 的頭像
榮譽勳章
UID - 1218
在線等級: 級別:9 | 在線時長:136小時 | 升級還需:4小時級別:9 | 在線時長:136小時 | 升級還需:4小時級別:9 | 在線時長:136小時 | 升級還需:4小時級別:9 | 在線時長:136小時 | 升級還需:4小時
註冊日期: 2002-12-06
VIP期限: 2010-09
住址: 板橋
文章: 548
精華: 0
現金: 6361 金幣
資產: 6361 金幣
預設

引用:
作者: non 查看文章
我沒有說僅限法師.. 是你誤會了 ;

是怕自己知見不正.. 誤導他人! 也要負因果的>_<



與其猜測佛法的內容.. 不如親自瞭解一下!

什麼是苦?

摘自佛學常識課本 第二十三課 四諦(一)

相關連結:淨業三福講記
我想,沒有"怕自己知見不正"的問題吧
不然你不會一開始就先對我的發文說出"事實並非如此.. "的話了

什麼是苦?
謝謝你的資料,不過這些苦我也知曉

我的困慼是

"那,他是否還受娑婆之苦?
若受,是為何?

若不受
那與信仰佛法與否,有何關係?
我們該說他的”友愛、行善”就行是佛法嗎?
但他實不知佛法為何
且佛法之起,實在他身後"

而非什麼是苦
scotty 目前離線  
送花文章: 94, 收花文章: 56 篇, 收花: 97 次
回覆時引用此帖
向 scotty 送花的會員:
莊孝偉 (2007-09-02)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舊 2007-09-02, 11:24 PM   #12 (permalink)
non 帥哥
長老會員
榮譽勳章
UID - 17047
在線等級: 級別:37 | 在線時長:1555小時 | 升級還需:41小時級別:37 | 在線時長:1555小時 | 升級還需:41小時
註冊日期: 2002-12-24
住址: 蘭亭序始
文章: 1320
現金: 4526 金幣
資產: 1578509 金幣
預設

引用:
作者: scotty 查看文章
"那,他是否還受娑婆之苦?
若受,是為何?

若不受
那與信仰佛法與否,有何關係?
我們該說他的”友愛、行善”就行是佛法嗎?
但他實不知佛法為何
且佛法之起,實在他身後"

而非什麼是苦
為甚貼"什麼是苦呢?"
因為修行方法.. 四念住或稱四念處~ 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我們這個世界眾生都具備這些苦的,芸芸眾生裡頭也有聖人示現..

不過你不知道的.. 現在很多自稱古佛.菩薩再來.. 那都犯了大妄語戒,楞嚴經卷六有提到
引用:
阿難.如是世界六道眾生.雖則身心無殺盜淫.三行已圓。若大妄語.即三摩地.不得清淨。成愛見魔.失如來種。所謂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或求世間尊勝第一。謂前人言.我今已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諸位菩薩.求彼禮懺.貪其供養。是一顛迦.銷滅佛種。如人以刀 斷多羅木。佛記是人.永殞善根.無復知見.沈三苦海.不成三昧。我滅度後.(束力)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或作沙門.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婦.姦偷屠販.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洩佛密因.輕言未學。唯除命終.陰有遺付。云何是人.惑亂眾生.成大妄語。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後復斷除諸大妄語.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四決定清淨明誨。是故阿難.若不斷其大妄語者.如刻人糞.為旃檀形.欲求香氣.無有是處。我教比丘.直心道場.於四威儀.一切行中.尚無虛假.云何自稱得上人法。譬如窮人.妄號帝王.自取誅滅。況復法王.如何妄竊。因地不真.果招紆曲。求佛菩提.如噬臍人.欲誰成就。若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薩無上知覺。如我所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清淨明誨章裡 前面說了淫.殺.盜~ 這是第四個的"大妄語" 全文內詳

不明白可以用 http://ft.amtb.tw/ 查詢

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
知見立知是無明本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心經》中從無明至老死,便是揭示了有情生命延續的十二個過程。其具體內容:是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即佛教所講的十二因緣,或稱十二緣起,下面一一解釋其含義,並說明其關係。

佛學十四講講記 第五講 人生三際之抉祕(十二因緣) 淨空法師講述

引用:
  在佛法裏面,我想很多同修都知道有這麼一句話,“圓人說法,無法不圓”;也許有人又聽過另外一句話,“哪一法不是佛法”,你們想想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實在講,所謂世法跟佛法從哪裏分?從你心上分,法上沒有什麼世間法、出世間法,是從你心上分。如果你的心有妄想分別執著,那就叫世間法,你就是學《大方廣佛華嚴經》也是世間法。為什麼?出不了三界。如果離開妄想分別執著,給諸位說,所有一切法都能夠了生死、出三界,所以哪一法不是佛法?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

  昨天我們訪問天主教,有一位先生向我提出一個問題,他說:“天主教裏面所講的靈魂,跟佛法所講的法性,差別在哪裏?”我很簡單的告訴他:“有分別執著的叫靈魂,沒有妄想分別執著的叫法性。”他立刻就能懂得、能體會到。是不是一樁事情?是一樁事情,但是一個裏頭有分別執著,一個是離分別執著。有分別執著,法法都有障礙;離分別執著,萬法圓融。所以要曉得,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個法性,《華嚴經》上講一個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這一句話諸位也聽得耳熟。既然共同一法身,你想想看哪一法不是佛法?《感應篇》怎麼能例外,也是佛法。
摘自 太上感應篇(第一卷) 淨空法師講

印光大師法語
過去諸佛,皆以苦境為師。以致斷盡煩惑,成無上道。

善用心者,可以苦為樂,以禍為福。不善用心者,故多由樂得苦,由福得禍。

佛之心,如出鑛之金。吾人之心,如在鑛之金。

珠在衣裡,了不覺知。懷寶循乞,枉受窮困。以如來心,作眾生業。以解脫法,受輪迴苦。

夢境是假的,因果是真的。

心體本淨,因迷妄而煩惑斯生。世界原清,由幻業而濁惡顯現。

如鏡照相,敵體無二。心不作佛,心不是佛。心作三乘,心是三乘,心作六道,心是六道。

輪迴六道,流轉四生。無救無歸,無依無托。若失父之孤子,由喪家之窮人。

於空華幻影之聲色貨利,起愛憎執著之貪瞋癡心。

貪瞋癡既起之於心,殺盜淫便作之於身。

歷劫情塵,一念頓斷。千年暗室,一燈即明。

若知此界之苦,則厭離娑婆之心,自油然而生若知彼界之樂,則新求極樂之念,必勃然而起。

畏輪迴之劇苦,慕安養之極樂。

貪瞋癡三,為生死根本。信願行三,為了生死妙法。

如來所證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即現前一念煩惱結業顛倒昏迷之心。

示衣裡之明珠,出火宅之險難。

佛視眾生皆是佛,眾生是佛皆是眾生。

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人皆是佛子。

人命無常,速如電光,一息不來,便成後世。

須知佛法,以因果報應為下學上達,原始要終之道。

惡無不盡名淨,善無不圓名滿。

私欲一去,眾惡悉除。

推因計果,以心驗福。

律為佛身。教為佛語。宗為佛心。心語身三,決難分裂,決難互缺。

無所住而生心,無所得而做佛。

棄離妄想執著,同證如來智慧。

勿以看過為事,當以熟讀深思。

力行之君子,得一善言,終身受用不盡。不務躬行,縱讀盡世間書,於己仍無所益。

古人利人為本。今人以求名為本。

法不契機,藥不投病。

讀方而不服藥,絕無愈病之望。倘能依方服藥,自可病癒身安。

心念煩躁,是令自己添病。雜藥亂投,是令醫生添病。

未來任業,鎮定由己。

居士講演,只可專主淨土一法,不宜泛講。泛講,乃講經法師之事。

宗門以開悟為事,淨宗以往生為事。

開悟而不往生者,百有九十,往生而不開悟者,萬無有一。

淨土法門,唯信為本。信得極,五逆十惡皆往生。信不及,通宗通教未曾斷惑者,皆無其分。

明楚石禪師淨土詩有云,西方有路少人登,一句彌陀最上乘。把手牽他行不得,但當自肯乃相應。

省庵云,暫持聖號,勝於布施百年,一發大心超過歷劫修行。

引用:
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究其原由.總因不了真如妙性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既已認賊為子.遂致背覺合塵。從此根塵互黏.人我敵立。起惑造業.輪迴六道。經塵點劫.莫能解脫。大覺世尊.愍茲劇苦。施大法藥.令修四念處觀。一觀身不淨.二觀受是苦.三觀心無常.四觀法無我。及餘正勤.如意足.根.力.覺.道.三十七品法門。雖根有利鈍.乘有大小。莫不皆以四念處而為根本良以四觀若成.則我執即破。我執既破.則五蘊皆空.六塵即覺。返本還原.親證妙性。譬如垢盡鏡明.雲開日朗。日即本具.明非外來。得無所得.獲大自在。凡情聖見.兩俱消亡。尚無涅槃.何有生死。至于世壽若盡.則焚其形骸者。一則恐彼亡者所作未辦.身見未泯。令其豁悟真空.當下解脫。二則正欲存者了知此身.全體虛妄。力修聖道.復本心源。務於動作云為處.親見主翁。則能自作主宰.不被此臭皮袋多方驅使。庶可以上繼佛慧.下化有情。即此苦無常無我不淨之幻妄身心.徹證常樂我淨之真如佛性。
摘自http://haihui.ntcu.edu.tw/data/56/in...1=0&t2=3&t3=35

更多資料~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八、釋普通疑惑

印光大師網路專輯
non 目前離線  
送花文章: 1547, 收花文章: 701 篇, 收花: 1827 次
回覆時引用此帖
舊 2007-09-12, 01:58 AM   #13 (permalink)
長老會員
 
anotherlevel 的頭像
榮譽勳章
UID - 50403
在線等級: 級別:60 | 在線時長:3956小時 | 升級還需:9小時級別:60 | 在線時長:3956小時 | 升級還需:9小時級別:60 | 在線時長:3956小時 | 升級還需:9小時級別:60 | 在線時長:3956小時 | 升級還需:9小時級別:60 | 在線時長:3956小時 | 升級還需:9小時
註冊日期: 2003-03-20
住址: 充滿讚美感恩的虎爛宮
文章: 14362
精華: 0
現金: 7968 金幣
資產: 1353874 金幣
預設

引用:
作者: foolish frog 查看文章
未曾生我誰是我? 生我之時我是誰?
先清楚自己是誰
先問問自己有沒有佛
釐清了,想通了,再來談法,談佛
參不透,想不通,法無益,佛無用
推推推
anotherlevel 目前離線  
送花文章: 106343, 收花文章: 12197 篇, 收花: 44083 次
回覆時引用此帖
發文 回覆



發表規則
不可以發文
不可以回覆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論壇啟用 BB 語法
論壇啟用 表情符號
論壇啟用 [IMG] 語法
論壇禁用 HTML 語法
Trackbacks are 禁用
Pingbacks are 禁用
Refbacks are 禁用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02:53 AM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5,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SEO by vBSEO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