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論壇說明 |
歡迎您來到『史萊姆論壇』 ^___^ 您目前正以訪客的身份瀏覽本論壇,訪客所擁有的權限將受到限制,您可以瀏覽本論壇大部份的版區與文章,但您將無法參與任何討論或是使用私人訊息與其他會員交流。若您希望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請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註冊的程序十分簡單、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註冊是完全免費的! 請點擊這裡:『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
![]() ![]() |
|
主題工具 | 顯示模式 |
|
![]() |
#1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
![]() 我也是教育體系畢業
當年我唸師範學院,其他同學都有公費,一畢業可以去學校教書 偏偏我們幼教系剛成立,所以沒有公費也沒有分發,我們只能安慰自己說這樣才不會被綁死 二年後我們的學妹居然可以拿公費了,但還是沒有分發 我們系主任去教育部問原因,當時的官員回說:這才表示我們重視幼教呀 那時已經是李遠哲在提倡教改的時候了 當時不滿二十歲的我就已經知道,教改必定失敗 教育部都這樣,其他地方能好嗎?教改在台灣注定是沒有希望了 瞧瞧,我們的下一代被改成什麼德行?李遠哲敢說自己一點責任也沒有? 教育體系出身,我無法原諒李遠哲,也無法寬恕李登輝 教育是國之根本,我們十幾年來的教育,孩子們變成了實驗鼠,現在他們長大,整個社會都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我們所遭受的損失有誰補償?孩子們被犧牲的青春有誰賠還他們?我們指責孩子學識素養不夠,可是他們也只是政客的犧牲品! |
![]() |
送花文章: 760,
![]() |
![]() |
#2 (permalink) | |
長老會員
![]() |
![]() 引用:
學生的成績在於三年中的大小考試,考試分數是任課老師,教練兼裁判,這一點讓人覺得不公平,誰得罪老師就完蛋了。 加上實驗的班級是少數,大部分的班級仍然聯考班,不過自學方案的學生最後升上去高中,是跟聯考的學生一起學習。 在當時的時代環境下,唯一可以證明學生能力的只有唸書考試而已。 自學方案的學生沒有經過聯考洗禮,根本無法與萬人之中競爭出來的聯考學生相比,最後這批自學方案的學生成為了白老鼠,自學方案最後也以失敗收場。 我曾經看過電視台的追蹤報導,20年前這一批6年級的自學方案學生現況如何? 令人遺憾的是..這些學生在社會上是屬於中下階層的勞動者或者作業員.. 因為在台灣的教育體系之下,學生無法失去的能力是唸書考試的能力,自學方案令他們失去考試的能力,在升上高中時,他們是落後同學的一群,程度跟不上。好不容易高中畢業時,當時大學聯考錄取率只有30%..大部分的連繳志願卡的機會都沒有..所以唸完高中就沒有升學了。我看節目中有訪問過一位當事人,他表示..人生如果可以重來,他寧願當時辛苦一點、痛苦一點。 這是台灣第一批被教改的白老鼠,只是當時少數人,也被時間的洪流給淹沒,沒人去管他們的前程跟未來.. 不幸的是..民國80幾年李遠哲為首的教改學者發起了類似文化大革命的台灣教改..之後受害的不再是少數的學子.. 是廣大的學生..波及到高等教育整個崩盤的危機..而李遠哲先生對於國內教改的問題在於「行政沒有落實」,「家長要小孩書唸得比別人好的觀念沒有改變」,也就是「家長的價值觀有問題」。以及「教師不努力上進學習新東西」,說「目前好老師不是很多」。 李遠哲坦誠教改失敗,而歸罪於老師和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全世界父母的期望,中外皆然,有誰難道不是這樣想嗎?。 多元入學之推薦甄選、申請入學教育官員說是公平公正,事實上關說、走後門大有人在,除了聯考的公平公正外,任何關係到面試、評比成績經歷的人為因素都會遭受影響。在多元入學方案的要求下,學校又必須要發展其他的功能。為了要讓學生具有多方面的才藝,老師不得不配合家長,替學生製造各種表現機會。有些國中為了使學業成績好的同學符合推甄條件,就想盡各種辦法,給學生「發獎狀」。讓學生參加各種社團、發服務證明,當志工記嘉獎、記功,一切都是為了升學加分用!! 教改花招百出,基層教師窮於奔命,一下一綱多本,一下建構式數學,一下子又要母語教學。加上政府財政困難,許多教師害怕福利被刪減,紛紛請求退休。 加上師資多元化..尖峰時期有八十所大學(含現有師範院校)開設教育學程,結果是造就了幾萬人的流浪教師.. 這幾年教師甄試越來越誇張,幾千人搶幾個教師名額,黑箱作業、關說走後門等疑雲不曾間斷。 加上教育部對教師採總額管制,財政又困難,想退休的老師沒錢可以讓其退休,各校又以代課老師充當授課老師,許多考不上正式職的準老師,每學期「逐校」考代課職,心中充滿了挫折感、不安全感的老師,能夠締造出快樂的學習環境嗎?沒有熱誠的教育者,無法教出有競爭力的學生。 想必這些教師就是教改學者眼中的壞老師吧!! 看過一篇網路轉寄的文章,裡面有一句話:「教改錯了,孩子學習失敗,官員們還可以換個位置繼續做官,孩子們還會有機會重新來過嗎?」 對於教改的評語,可謂一針見血。 |
|
__________________ 御製聖祖仁皇帝庭訓格言 人恆勞而知逸,若安於逸,則不惟不知逸,而遇勞即不能堪矣。故「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由是觀之,聖人以勞為福,以逸為禍也。 ![]() |
||
![]() |
送花文章: 7076,
![]() |
![]() |
#7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 |
![]()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080728/626090.html
零分上大學成真 錄取率100% 民視 (2008-07-28 21:55) 今年大學錄取率真的破了100%,昨天大學考試分發登記的最後一日,結果只有8萬4千多人完成繳費,比招生名額的8萬5720人,少了1千多人,創下台灣高等教育史的新紀錄,而供過於求的情況下,今年恐怕有學校,真的會招不到學生。考大學,真的有考必上嗎?今年恐怕真的如此,大學指考選填志願繳費27日結束,今年大學招生名額有8萬5270人,但卻只有8萬4千多人選填志願,名額整整多了1千多個,供過於求的情況下,代表今年錄取率真的破了100%,創下台灣高等教育的新紀錄。 大學錄取率從94年的89%,到95年突破9成,去年更飆上96%,想不到今年竟然一舉突破百分之百,不但零分考生通通能上榜,後段班的學校,恐怕得面臨招不到學生的窘境。 教育部不願干涉私校經營,希望以自然的淘汰機制,讓三流校系能自行退出,但看看全世界唯獨台灣的大學錄取率破100%,不禁讓人想問,教育部的把關工作在哪裡? 這應該是社會看重學歷比看中經驗的結果吧,這又能怪誰?因為學校暴增,學生爆減,學費爆貴,就算全入取了,還不一定念的起阿 |
![]() |
送花文章: 26749,
![]() |
![]() |
#8 (permalink) | |
長老會員
|
![]() 引用:
台灣的教育改革,真是愈改愈走樣 ![]() 大官及高知識份子老喜歡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 光升學制度成績的算法、選填志願學校的落點、就令人霧裡看花 ![]() 更別提費時費力的『多元(錢)』入學方案 ![]() 還有充斥制式化的怪奇母語發音鄉土教材、失敗的建構式數學… ![]() 文化和語言不會因為納入正式教材就能代表「愛台灣」及認同這片土地 文化的培養應該是長期由日常生活潛移默化,非求表面工夫的制式化課程 在教材選擇、師資培養…等配套措施沒準備好前就冒然進行改革 事後又不肯反省錯誤、承認錯誤,一錯再錯, 學術界大老、官員對於錯誤教改政策能一改再改, ![]() 當白老鼠的學生世代,錯誤的光陰,該如何重來? ![]() |
|
![]() |
送花文章: 8154,
![]() |
![]() |
#9 (permalink) |
管理員
![]() ![]() |
![]() 乾脆改成美國那種的算了 ...
入學從寬 ... 畢業從嚴 ... 也就是有錢就能念大學,要畢業就得看個人本事了 ... 另一種說法 100 人去念,最後只有 10 人不到畢業 ... |
__________________ 在「專業主討論區」中的問題解決後,要記得按一下 ![]() 這是一種禮貌動作。 ![]() 一樣是在「專業主討論區」中發問,不管問題解決與否,都要回應別人的回答文喔。 不然搞 [斷頭文],只看不回應,下次被別人列入黑名單就不要怪人喔。 天線寶寶說再見啦~ ... 天線寶寶說再見啦~ 迪西:「再見~ 再見~」 『 Otaku Culture Party 』 關心您 ... ![]() |
|
![]() |
送花文章: 37855,
![]() |
向 getter 送花的會員:
|
![]() |
#10 (permalink) | |
長老會員
![]() |
![]() 引用:
台灣的教育太過升學掛帥了 從教育的眼光來看,實在不能苟同 前些日子晚餐席間,已經從教育界退休的老娘看到新聞,頗有感慨的說道:七分上大學,成何體統? 我有點不置可否,只回說:只要他願意念,沒什麼不好。 我阿娘說:哪有這種事情,就像我們跳土風舞的那些老師們講的,入學的基礎就很差了,那些大學的書你會懂嗎? 我回道:如果今天一個高三的學生高分考入電機系、醫學系或者什麼資管系,請問他將要面對的教科書有哪一本是大學指考科目打下基礎的?沒有吧?這些人之於電機系、醫學系,還不是一樣從零開始? 我娘沉吟不語,不知是無法辯駁或是不予苟同。 我又說了:當然,如果一個人的基礎科目很弱,他唸起來的確會比較辛苦沒錯,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他有沒有找到自己的興趣吧!如果這科目他唸的很有興趣,不明白的地方他自然會想辦法弄懂弄通,就像我不是念電腦的,可是我對電腦有興趣的時候我就會想要去了解。最怕的是現在學生的心態,如果心態是『反正隨便填個學校混四年拿張文憑』,那七分上大學的確不可取。但如果遇到有興趣的科系,可以打開人生另外一片視野,不也是美事? 適才看了一下前面幾篇評論,似乎大家都是以學業成績、教學成果來做評價 不過我想提出一點不同的思考角度。學校是「學習」的地方,而「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 學校、老師、家庭在面對「學習」,比較健康的態度是「引導學習」,甚至是「開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個學生沒有學習興趣,中學六年啃了一堆書,上大學之後最有可能就是把書都扔到一邊去,先好好玩四年再說。 一個有成就的人,是他自己願意看書讀書,而不是在學校被填鴨教育,這種人就算高分上了高級學府,在沒人推的狀況下,還是會退化的。 |
|
__________________ 我聽爺爺講了一個故事 故事裏的事是那昨天的事 故事裏有好人也有壞人 故事裏有好事也有壞事 故事裏有多少是是非非 故事裏有多少非非是是 故事裏的事,說是就是,不是也是 故事裏的事,說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故事裏的事也許是已真實 故事裏的事也許是從來沒有的事 其實故事本來就是已故事 故事就是故事 故事就是故事 |
||
![]() |
送花文章: 194,
![]() |
![]() |
#12 (permalink) | |
長老會員
![]() |
![]() 引用:
所謂低分,至多代表「學習成就低落」 而所謂學習成就低落≠不愛學 請問您,中學您學些什麼課程?國文英文數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地科點點點點點 請問您,從以前的聯考到現在的指考,考了些什麼?國文英文數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地科點點點點點 有沒有哪次聯考問你應該如何養肥一頭牛? 有沒有哪次指考題目是畫出一幅漂亮圖畫? 有沒有哪次學測考你日本文文法時態如何? 我要表達的是:大學聯考/學測/指考/統測,考的科目不是每個人都有興趣,也不是每個人都讀得來。他至多是一個指標,但不是絕對的指標。 為什麼教育改革要弄到多元入學方案?不外乎是想要讓那些有特殊才藝的人,有另一個展現的舞台(至於那些衍生出來的弊端暫不在此列討論中) 事實上,只要這種全國性的,統一性的考試存在,台灣的中學教育就永遠叫做升學主義掛帥,教學方式95%以上還都是填鴨式教育,根本不可能徹頭徹尾改變。家長觀念不可能變,教師觀念不可能改,學生觀念更是根深蒂固。 *** 老實說我高中成績也是爛得一蹋糊塗,英文數學三年都補考,名次永遠在學校的倒數第一二名,不過我大學唸到我喜歡念的科系,以當時我在班上的成績,還挺多人羨慕的。(當然,一個科系裡面也還是有我擅長與不拿手的科目,不是所有的科目我都最好的) *** 借用您的最後一句話 只有走出那些制式教育,進入大學殿堂而開擴出另一番天地的人 感受永遠會比我們這些批評者來得深刻、來得真實 |
|
![]() |
送花文章: 19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