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論壇說明 |
歡迎您來到『史萊姆論壇』 ^___^ 您目前正以訪客的身份瀏覽本論壇,訪客所擁有的權限將受到限制,您可以瀏覽本論壇大部份的版區與文章,但您將無法參與任何討論或是使用私人訊息與其他會員交流。若您希望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請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註冊的程序十分簡單、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註冊是完全免費的! 請點擊這裡:『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
![]() ![]() |
|
主題工具 | 顯示模式 |
|
![]() |
#1 (permalink) |
註冊會員
![]() |
![]() 現代拜科技之賜物質享受充裕,小孩受的影響誘惑更多,父母要加倍用心,否則錯過了教養的黃金時期,兒女到青春叛逆期才發現"失控",也許為時已晚
g大所講的狀況~"若不出門則就整夜閉門上網,一有空閒手機24小時全天候的接打不完,一有狐群狗黨電召就徹夜也急赴.." 回想我們的童年八歲以前家裡都沒有電視,年過30才開始用手機及買第一台家用電腦(沒記錯cpu是賽楊300),沒有手機的年代狐群狗黨電召不容易,也沒有宅男宅女整天窩在家裡上網打電動的問題 我表弟的兒子正好是現今青少年的典型,不出門就變宅男,接到電話馬上出門玩到一夜不歸,當然學業成績不可能好到哪裡 兒子教不好,表弟媳二人的藉口是整天要出門賺錢那有時間,實情真是如此嗎? 他們二人日常下班回到家大慨七點左右(父妻是同一公司上班),用過晚餐小休一下看一下連續劇然後洗澡...心情好的時間才會去看一下兒子在幹什麼(如果兒子當時在家的話) 假日兩夫妻有時懶得出門,竟然在家看韓劇dvd,一看幾個小時... 我實在忍不住跟他們說,沒時間只是藉口放棄一下休閒時間多關心兒子相信不會發生今天的狀況 他們的回應是"我們也是人平常工作壓力大總得有些休閒時間...." 他們除了是人還多了一個重要的身分叫做"父母",如果計劃生小孩前沒有撫心自問將來願意為兒女作出犧性,很抱歉"你們不配為人父母" 基本上,父母不管工作多忙,哪怕每天抽出一到半小時關心子女,他們是感受得到的,而不是給他們物質享受事後不聞不問,出事了才發覺自己不了解小孩 我始終相信"用心的父母一定會得到回報的" 此帖於 2009-03-09 02:19 PM 被 barrielee 編輯. |
![]() |
送花文章: 204,
![]() |
![]() |
#2 (permalink) | |||
長老會員
![]() |
![]() 引用:
![]() ![]() ![]() 贊成 ![]() ![]() ![]() 引用:
![]() ![]() ![]() 引用:
![]() ![]() ![]() |
|||
__________________ 的歷流光小,飄颻弱翅輕。恐畏無人識,獨自暗中明。 [IMG][/IMG] |
||||
![]() |
送花文章: 127322,
![]() |
![]() |
#3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
![]() g大哥的問題範圍太大了
![]() 是世代問題,也是次文化問題,若牽扯到家庭與社區,又變成社會問題 家庭功能式微,也不是這一兩天的新聞了,工業革命後幾乎就被社會學家持續注意到 即使如此,應該沒有人會願意回頭過工業革命前的黑暗生活吧--大多數人類其實是肯定與接受工業革命帶來的物質文明進步 已開發國家的新世代小孩,既沒有經歷戰爭動盪,也沒有面臨物資貧乏,會表現得"荒腔走板",大概可以視為"正常"?小弟這麼地推測,大概會得到一大群名嘴來砲轟吧... ![]() 社會心理學對於"正常"與"偏差"的認定,是依據比例高低來看待: 若在二三十年前的台灣社會,當時風氣保守,g大描述的青少年行為大概無法建容於社會,輿論批判之餘這些小朋友可能會被"違反社會規範"給處置掉... 相對的如今台灣社會,風氣開放價值多元,相同的行為反而獲得較多的社會包容,父母的管教壓力自然就變輕了(所以父母可以放任小孩,順便解放自己...) 當同儕團體都是這模樣時,相似的想法、相同的價值,渲染模仿之下自然而然整個世代都會變得如此,然後社會會給這個世代貼上一個標籤,像草莓族...等 要談到"矯正"某個世代並不容易,為何要用到"矯正"這個詞,那表示思索者謀畫者認為當事人屬於"偏差"行為範疇中... 人一生中是否有被社會"矯正"的經驗?有,上學、服役...等,社會學稱呼為「社會化」 若要對某個世代的大多數人進行矯正,社會化過程就少不了,前陣子小弟說過大陸有個走路學校,它就屬於一種再社會化的機制(一個機構、一個環境、一個過程),它採用軍事管理的方式也惹來不少爭議,但是它的工作方法取向是合理的(在社會工作的方法中,它算是一種社區工作),畢竟如果採取個案工作取向,費力耗時之外,成效恐怕不易出來 故如果真想改變這樣的現象,可能得先號召一些人(家長或者居住相近的民眾),加以組織,帶著他們討論,讓這些人逐步產生一些共識與行動方案,方案執行時要讓青少年進來參與...等,諸如此類的中長期方案,比較可能出現具體成效 小弟不是這方面的專家(沒啥實務經驗),只能簡單分享以前所學的一些些皮毛 |
![]() |
送花文章: 127322,
![]() |
![]() |
#4 (permalink) | |
註冊會員
![]() |
![]() 引用:
華人移民到國外,還是保有中國人傳統保守觀念,對小孩是管這個管那個.. 小孩在當地出生成長過程往往會被兩種文化衝擊,上學交往的同學是在地人自然會發現為什麼他們的父母都沒有管太多? 最後自然會接受跟他們同夥的念觀,對父母的管教越來越反抗.. 因此,確實不容易處理! 有趣的是,在台灣經濟狀況稍好的父母,教不好小孩就丟到國外去,反正眼不見就不用生氣! |
|
![]() |
送花文章: 204,
![]() |
![]() |
#6 (permalink) | |
註冊會員
![]() |
![]() 引用:
他們在台灣賺到錢生活是過得不錯 可是對教育兒女完全無能為力,把子女送到國外的心態不是為了找另一個適合他們的教育環境 而是希望用時空的轉換,看看能否有奇蹟出現 這類被父母"放逐"到國外的小孩,運氣好的也許會自立自強,否則沒有父母看管更是為所欲為 |
|
![]() |
送花文章: 204,
![]() |
![]() |
#8 (permalink) | |
長老會員
![]() ![]() |
![]() 引用:
|
|
![]() |
送花文章: 71895,
![]() |
![]() |
#12 (permalink) | |
長老會員
![]() ![]() |
![]() 引用:
感謝您的具體事例回文﹗ |
|
![]() |
送花文章: 7189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