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論壇說明 |
|
歡迎您來到『史萊姆論壇』 ^___^ 您目前正以訪客的身份瀏覽本論壇,訪客所擁有的權限將受到限制,您可以瀏覽本論壇大部份的版區與文章,但您將無法參與任何討論或是使用私人訊息與其他會員交流。若您希望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請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註冊的程序十分簡單、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註冊是完全免費的! 請點擊這裡:『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
![]() |
|
|
主題工具 | 顯示模式 |
|
|
|
|
#1 (permalink) | |
|
管理版主
![]() ![]() |
引用:
儲蓄是基本功..有了儲蓄才有第一桶資金啦!!! 儲蓄是滴水集成小水流 再來就要以投資理財來聚財 投資理財雖然可以有機會賺更多 但也存在賠錢蝕本的機會 所以要依自己的情況來佈局 最基本的方式是買公債存定存 時間久了利滾利也是蠻可觀的 真要進入投資市場操作就要真有本事 其實賭博投資是很簡單的遊戲 一般人會輸都是因為搞不清楚狀況 只要符合四字箴言...順則賺...逆則賠 不管你怎麼操作都必須做到"贏多輸少"的原則 輸少就是輸的時候要認賠出場 贏多就是贏的時候要擴大戰果 你看那些輸家都是輸的時候拼命想翻本 贏的時候就想鞋底抹油趕快落跑 輸的時候想翻本...就潛藏著有一次翻不了本大賠的機率 贏的時候想落跑...贏再多次也不夠一次大輸 自然就會十賭九輸..次數越多輸面越高 投資賭博不是拼技術..而是比誰的戰略高明 就像孫臏以上駟比中駟的策略 不懂勝負輸贏的關鍵要領 著迷于技術明牌的誘惑 久賭必輸是必然的結果啦!! |
|
|
|
送花文章: 39317,
|
|
|
#2 (permalink) | |
|
長老會員
![]() ![]() |
引用:
謹慎的在存貨與資金間巧妙的運用。 放銀行、買公債,這些只是最基本的做法。 那是以孳息的方法在做最消極、緩慢的運作。 等到哪天拿出來用的時候,你就會發現當年所作的投資又不敷使用。 總懷疑為什麼別人的錢總是超過了自己的保守儲蓄。 資金就是要如同人體的血液循環似的,循環的越積極,身體越健康。 滯緩的周轉速度,就如代謝不良的軀體;要讓錢去幫你賺錢,那才是健康的投資正道。 打個比方,許多當年算計好未來退休後之養老金,到了真正領到時, 又發現竟然貶值到連溫飽都成問題了。 隨便放眼別人,高樓大廈都搬進去住了,而自己又總窩在最簡陋的老家, 這就是高明投資與基本儲蓄的區別。 在正當消費的日子裡,人會因為責任與需求感,對內開發自我,對外開發環境。 決不以收取微息而自滿,否則,到頭來還是一場空。悔不當初自己為什麼不下更深的功夫。 存死錢的方法使個人一直在別人大步邁進大情況下,只得寸進的可憐利息收入。 但是當我以借貸資金來做生意後,那就是現在的我,大大的與已往南轅北轍。 如果當年我仍以存在金融機構的方法來『投資理財』的話,那麼今天我就完了。 換句話說,個人從不會讓自己的錢存在金融機構讓他們去當生財基金,那是在扼殺自我。 所以,我從不存款,而是直接的投資再投資。表明上看起來,我無什存款,但我卻相對的富足.....還是收斂些,太閃了﹗ 個人的投資重點就在「民生需求」與「高科技的研發」上; 儲蓄對個人來說就是坐以待斃。因為我的觀念隨著人生的挑戰與挫敗的經驗完全改觀了。 老路再走回去,對我來說,就是絕路~ 資金來去運用越犀利,就像一天喝足八大杯水,兼且固定適量的運動。 所排的尿,一定清澈無比;不喝足水又不運動,尿液體總是黏稠不堪,甚至於發臭。 無法大幅度的積極代謝,再怎走都是死胡同。 這麼比喻應該可以釋疑了吧﹗ |
|
|
|
送花文章: 71895,
|
|
|
#3 (permalink) |
|
長老會員
![]() |
個人認為...
應該要說:【正確的投資】, 好過於儲蓄... 但投資之前, 要自己真的做過功課, 再去選擇低風險(然後比銀行利息來得好的), 而不是單方面聽從銀行理專的建議... (銀行理專是絕對不專業的) 倘若真的沒有時間去接觸時, 存在銀行還是好過於投資... 因為【不正確的投資】(讓外人來幫你管理資金), 說穿了就是把錢拿給別人, 讓別人去幫你賭博, 賭贏了, 他要分一杯, 賭輸了, 是賠掉你的錢... ...說實在的, 台灣的資訊真的是遠遠落後其他國家太多了, 金管會最近對於投顧公司的【風險必須明白告知】這項要求, 是在連動債倒了之後, 才提出相關法規, 進行要求的, 在此之前, 每一家都說穩賺不賠....=.= 就如同台灣現在的醫院....手術同意書的詳細程度, 依然是完全比不上外國... 在台灣, 如果沒有明確的投資管道(或者自己真的知道理專在說些什麼時)....... 真的是建議把錢存在銀行............ (投資股市...光是拿錢去換別家公司的紙張這件事, 本身就是很大的賭博, 賭的就是大跌之前看誰最後持有, 誰就死...) (如同炒作房市, 大家互相買來買去拉抬價格, 誰買到崩盤前的最後一棒, 誰就死) |
__________________ 姜太公釣魚~ 願者上鉤
|
|
|
|
送花文章: 4036,
|
|
|
#4 (permalink) |
|
長老會員
![]() ![]() |
大約三星期前,兒子向他母親說︰他剛買的股票在不到幾天,讓他馬上賺到了一萬加幣(三十萬台幣);
這是一反我目前的策略的,因為我看不到機會,但是他可以。 不過基於風險的機率,他在短時間又鬆手。不貪婪的作風,讓我們感到欣慰與萬幸。 他從不做加拿大境內的投資,就如在四月中的報稅表中,我看到他的收入都來自國外。 在美國的收入報稅單據,如好萊塢與谷哥的大型收入,如要貼上還要打馬賽克,因為有敏感的個人資料數據在單據上。 最低的其他收入報稅單據也都有五位數的收入。(指的是加幣單位) 這些是今年四月底前的事了,原本也不想講,因為這些都在早年已成常態了。 由於要談到投資與儲蓄的差別,就提出來作為討論的依據。 試想,如果兒子他也把資金都存放在銀行,亦或由別人來幫他操作。 那麼風險姑且不談,這豈不辜負了他的商業頭腦了,更何況他是學商的。 冷靜的思維,一如他的穩健談吐。當人們在動口是,他總是沈默的旁聽著。 我就是很欣賞他的發跡與做法,一樣的成功卻是不一樣的途徑。 更欣賞他的不以體力而以頭腦來賺錢的方法,這與我的基因完全不同,像極了他的母親。 說到了兒子的母親,又要提到老婆以前為慈善籌款的手編織工藝品。大女兒從紐約回來後, 嘗試著把她母親的產品帶到特定的手工藝展示賣場上,作了番牛刀小試。 結果,竟然獲得了加拿大、美國、歐洲與中東的客戶買主之訂單,約也簽了不少,但願她別累壞了。 所以老婆在下班後就更加努力的編織更細緻、精美的手工藝品。這些完全是她自己的設計,真佩服她的創造力,我沒有這種本事。 哪天方便再拍照,貼上來讓大家觀賞。有些則不能貼了,因為合約有設限,買家怕別人抄襲,使得他們蒙受產品競爭跌價的損失,所以就先抱歉了﹗ |
|
|
送花文章: 71895,
|
|
|
#5 (permalink) |
|
長老會員
![]() ![]() |
向來 被認為最能保值的黃金最近衰爆了,
個人從來就不認為它能有多本位。 按理說,它是被用來發行貨幣的依據。 有多少黃金儲備,發行多少貨幣。 但是,美國狂印美鈔,許多人就開始避擁美金了。 美國早就重蹈通貨膨脹所導致羅馬帝國淪亡的覆轍, 近代的法國亦也吃到了通膨的苦果。 然而,人們在不信任貨幣強烈貶值的情況下, 避居鄉下,自己栽植、養殖,進而以物易物,自給自足。 不似在城鎮中的擁有巨款(好多的零掛在後面),拼命擠兌, 貨幣形同廢紙。 事實上,儲存在金融機構的方式,經不起經濟衰退的考驗。 那些只是數字而不是活水,一旦嚴重通膨後,就算領出來了, 它也是一堆廢紙。誰能保證那些提出來的「幣」,到時可以得到等值的「貨」? 當年在阿根廷努力的結果,全都泡湯了,這是血淋淋的教訓,也是再移民的無奈。 貨幣 - 等值的貨 = 等值的幣。這並非不變的常數,會通膨,會貶值,全因投機因素所致。 洞悉人性與事實本質後,那麼要如何投資保值,就非要好好安排不可。 所以,個人不會握擁超額的現金或存款。它們被靈活的轉換成所有的「貨」而不是「幣」。 精明的您,投資方向應如何走,就自己領會了;畢竟計算錯誤,風險仍是有的。 . 此帖於 2013-07-11 10:34 PM 被 grc45 編輯. |
|
|
送花文章: 718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