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論壇說明 |
歡迎您來到『史萊姆論壇』 ^___^ 您目前正以訪客的身份瀏覽本論壇,訪客所擁有的權限將受到限制,您可以瀏覽本論壇大部份的版區與文章,但您將無法參與任何討論或是使用私人訊息與其他會員交流。若您希望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請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註冊的程序十分簡單、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註冊是完全免費的! 請點擊這裡:『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
|
主題工具 | 顯示模式 |
![]() |
#17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
![]() 最近有個新聞
國際物理奧林匹亞競賽 台灣奪4金1銀佳績 http://www.nownews.com/n/2015/07/12/1745883 在高中時期,臺灣的學生好像潛力無窮呀~ 但是上了大學以後..研究所甚至博士班畢業 臺灣從沒有培養出諾貝爾學者.... 我們的高等教育到底出了啥問題? 因為考試制度....就是傳統士大夫科舉呀~ 即使現在不考八股文了,但是科舉本質仍然存在。 這是一個晉升社會階層的制度呀~ 求知識學技能是為了考上大學,念好的學校。 至於考上好的學校就比較有機會得到好的工作.... 至於是不是真的如此? 看看高等教育到底培養出了幾個國際學者? 儘管有些人批評美國是個邪惡帝國,但是在美國是一種相信只要經過努力不懈的奮鬥便能在美國獲致更好生活。 而這種奮鬥不是只有讀書而已~ 一個優秀的運動員的身份地位、財富及社會影響力,都可能比一個諾貝爾得主還要高。 至於在台灣...一個在國外拿到諾貝爾獎的人回到臺灣,卻被供成神一般的地位..這裡就省略不談。 就以林書豪來說..林書豪不是靠唸書進哈佛大學的...是靠籃球申請哈佛的 如果他是在臺灣學習籃球,我想別說進NBA了... 他的下場很可能是被學校、社會遺棄的不讀書小孩。 也許也能靠籃球生活,但絕不會有現在NBA的地位。 士大夫觀念也不是全沒益處,臺灣的教育曾經是階級流動的方式,是讓窮人靠讀書翻身的一個制度。 只是教改已經讓這制度變成社會資源集中於富有階級的小孩身上。 曾經的台灣夢和美國夢一樣是建構在一個長久以來的價值: 只要你努力, 你就會出頭天. 或是台灣的諺語: 只要甘願作牛,免驚無犁可拖。 從小到大,我們的父母或學校老師總是用這樣的價值觀來期勉大家。而如今看來,這個價值卻像是個笑話了。 |
__________________ 御製聖祖仁皇帝庭訓格言 人恆勞而知逸,若安於逸,則不惟不知逸,而遇勞即不能堪矣。故「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由是觀之,聖人以勞為福,以逸為禍也。 ![]() |
|
![]() |
送花文章: 707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