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壇說明 |
歡迎您來到『史萊姆論壇』 ^___^ 您目前正以訪客的身份瀏覽本論壇,訪客所擁有的權限將受到限制,您可以瀏覽本論壇大部份的版區與文章,但您將無法參與任何討論或是使用私人訊息與其他會員交流。若您希望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請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註冊的程序十分簡單、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註冊是完全免費的! 請點擊這裡:『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
|
主題工具 | 顯示模式 |
2007-04-13, 10:55 AM | #1 |
長老會員
|
轉貼 - 金庸搞錯了 非源自達摩 《易筋經》出自道家
中國時報 2007.04.13
金庸搞錯了 非源自達摩 《易筋經》出自道家 林克倫/北京報導 提起金庸小說少林武功絕學《易筋經》威力,最著名者首推《天龍八部》裡那位痴戀阿紫的游坦之,單是練個幾招即能跟北蕭峰、南慕容打個平分秋色,現據大陸學者考據,《易筋經》內竟是道家思想明顯,應非源自少林開山達摩祖師。 由於有太多武林好手堅信金庸闡述的《易筋經》武學,加上該經書體系艱澀龐雜,一九九○年代中國興起的一股「易筋習武熱」,讓許多跟著三角貓功夫武師學習的民眾,練功練到「走火入魔」導致意念「出偏」。 民眾練功 有人走火入魔 為糾正「出偏」走火入魔現象,中共國家體育總局十分細心地於二○○一年成立健身氣功管理中心,由石愛橋擔任《易筋經》十二式課題組長,在全大陸展開調研,不僅前赴少林寺藏經閣查證原典資料、諮詢《易筋經》傳人德虔大師,還在武當山號召各《易筋經》流派進行切磋交流。 據《楚天都市報》報導,現坊間有關《易筋經》源頭的主流看法為,達摩祖師於一千五百年前來中國,並在嵩山的山洞內面壁坐禪九年,在達摩離開中土後,少林僧人在山洞內,發現一只內藏兩部梵文薄書的鐵盒。 梵文薄書一本是《易筋經》,另一為《洗髓經》,日後天竺僧人般剌密諦協助將《易筋經》翻譯成中文,達摩傳人慧可則翻譯《洗髓經》,事後僧人們比對發現,兩本經書實為一體,《易筋經》主修外,《洗髓經》主修內。 在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裡,《易筋經》成為武林眾人追逐的武術絕學,加上該經書的武術招式怪異,游坦之才練個幾招,即可跟北蕭峰、南慕容一較高下,更顯得《易筋經》的傳奇性,但大陸學者研究發現,《易筋經》應非源自少林。 義理高深 修習有助呼吸 首先,《易筋經》闡述的精神明顯帶有道家思想,而央視《發現之旅》節目考察提到,部分《易筋經》版本竟涉及以養生為目的的房中術,實不可能出自禁慾的僧人手筆,另有說法認為,《易筋經》應是明代天台宗紫凝道人假託達摩所作,但此說無據可考。 至於《易筋經》由來,中共國家體育總局《易筋經》健身氣功課題組組長石愛橋認為,《易筋經》應出現於秦漢時期的術士導引之術,於唐宋年間傳入少林,成為僧人們打坐參禪後,活血化淤的健身功法。 石愛橋透過考證指出,「少林版本」的《易筋經》於明清時代開始流傳於民間,而少林僧侶們也對《易筋經》進行部分改進和發展,但學術界基本否定《易筋經》源自達摩的說法,而石愛橋也指出,《易筋經》確實神秘且義理高深,「但沒見過什麼高手!」 從金庸對萬法之祖《易筋經》的描述看,該絕學融合天下武術大成,石愛橋則認為,《易筋經》的發展過程受許多因素影響,整個武功氣功體系十分龐雜,且許多動作非常別緻,充滿印度瑜伽的身影。 據研究,修習《易筋經》對練習者的呼吸、心血管系統有明顯效果,現大陸官方已於○五年公布,將《易筋經》、八段錦、五禽戲、六字訣等四項武術,列為首批健身氣功向大陸民眾推廣。 |
__________________ 應費醍醐千斛水 灑作蒼茫大宇涼 |
|
送花文章: 199,
|
有 5 位會員向 觀風使 送花:
|
anotherlevel (2007-04-13),klaus (2007-04-13),prosaic (2007-04-16),quasar (2007-04-13),莊孝偉 (2007-04-14)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
2007-04-14, 07:17 PM | #3 (permalink) |
註冊會員
|
達摩與少林拳毫不相關
《洛陽伽蘭記》作者楊衒之,曾在洛陽相遇達摩,他在其著作中講到:「菩提達摩者,波斯國胡人也,起自荒裔,東遊中土。」顯然,他視達摩只不過是「起自荒裔」的「胡人」而已,並沒有把達摩視作高僧看待。正因如此,唐人慧皎的《高僧傳》裡,也未能對當時來中國傳教的達摩有隻言片語的相關記載。可憐異國他土、滿腹經論的達摩禪師,在當時就是這樣受著同行勢力排擠和打擊。最後,身處逆境的達摩禪師,在嵩山延脈的五乳峰下一個石洞裡住下,面壁修法,終日默然,時間達九年之長。東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達磨遇毒而卒,葬於熊耳山,立塔定林寺。現在,寺已早毀,唯塔仍獨存在河南省,陝縣李村鄉陡溝村的田野上。以上是達磨禪師來中國傳教大致情況。 達摩禪師在嵩山石洞中修法,並未進入少林寺院,這在唐裴漼的《少林寺碑》文中也有比較清楚的敘述,其中寫道:「復有達摩禪師,深入惠門,津梁是寄,弟子慧可禪師,玄悟法寶,嘗托茲山」。「嘗托茲山」四字,點出了達摩常住嵩山與少林寺並無關聯的事實所在。在少林寺的西北方二公里處,現有宋時為達摩所建的初祖庵,寺西南方向四公里處,又有紀念慧可禪師的二祖庵,兩庵南北相應,均有古跡可考。據上所述,達摩來中國傳法,新的佛教禪學教義不但不被倡用,而且還受到同行的冷漠與嘲諷,連一個立足之地都沒有,完全處於極端孤立的境地。作為當時皇家指令修建的少林寺,首任主持僧跋陀是佛教小乘教派的傳教士。教派之間的矛盾一向突出,為了爭寵皇室,相互之間的猜疑嫉妒時常發生,甚至發展到了不共戴天的無情地步,對於當時被視為異派邪說的達磨,原教派他們是不會容得進入少林寺的。如此以來,達摩哪還有向少林寺僧傳授武技的機會呢?況且,達摩落跡嵩山,居住山洞之中,終日面壁不語,也不會與少林寺和少林拳發生關係。更令我們注意的是,宋代之前,任何史料均無達摩創拳之說,所謂的達摩創拳論,完全是後人憑空捏造罷了。細查有關史料,尋究達摩創拳論的起端,問題原來就出現在《易筋經》三原李靖之一序。《易筋經》本來屬明代產物,是明代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一個叫天台紫凝道人托名達摩所寫,並非北魏時期的達摩禪師親手之作。可時隔千年之後,這個實為明代人物又假托唐代三原李靖的作序人,在序中編造了一個動人的故事。即達摩死後,後人在達摩面壁處得一石函,其中有密貼二經(這二經說是《易筋經》和《洗髓經》)全系天竺國文,後找人譯之,按其中部分所說演習,便成了少林寺僧們的角技內容等等。此序採取無中生有、顛倒歷史和張冠李戴的伎倆,對後人起到了極大的誤導的作用。時至今日,達磨禪師創少林拳之說在大眾心中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智者生疑,愚者起信的相互交談現象已為常見。在習武領域內,一些信以為真,無暇加以考察的人,沒有識破序的荒唐,反以此序為證據,鸚鵡學舌,多有附會,一個個達摩創少林拳的理論之說就這樣廣泛的傳播起來了。 《佛學大辭典》中「達摩」寫道:達摩真名「菩提達摩,擇曰道法。南天竺之剎帝利種也。父王曰香至,摩為其第三子。本名菩提多羅,後遇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嗣法,改多羅曰達摩。梁普通元年泛海至廣州,帝迎之建義」。魏期間,達摩「隨其所止,誨人禪教」「游化萬務」,他是以洛陽為中心,活動在鄴下和嵩山等地的「遊方僧」。由弟子道育、惠可供養。據唐道宣撰寫的《續高僧傳》載:「道育、惠可二沙門」,「給供姿接,感其精誠,誨認真法」。當時禪林、寺院的眾僧都由官府供給衣食,而達摩由弟子供養,則說明他沒有定居寺院,當然也就與少林寺無關。《洛陽伽藍記》作者楊衍之與達摩是由同時期的人,在該書中沒有隻言片語談到達摩與少林寺有什麼關係。少林寺的唐代碑刻也沒有關於達摩的記載。 據史書載,達摩確有其人,是他道傳禪宗入中土,故中國佛教史上通常稱其為禪宗的初祖。他也正是在佛教宗派鬥爭中被人毒害致死的。他死於洛陽,葬於龍門熊耳山,時值南梁大同2年(公元528年),並未死在登封縣境內的嵩山少林寺,可見「達摩面壁九年」也就知其真偽了。 最早正式記載有關達摩傳拳之說為天啟4年(公元1624年),有位「天台紫凝道人」托名達摩編寫了一本《易筋經》,該書附有所謂唐李靖、宋牛皋的序文。其中李序中關於達摩的記述,是由《景德傳燈錄》脫胎而來,又杜撰了達摩在少林寺時,留下《洗髓》、《易筋》二經和袈裟一件,後為少林寺僧從壁中獲得。對此近代武術家向愷然先生經過考證認為:「達摩創少林拳之說根本靠不住」,同代的武術史學家唐豪先生也曾做過考證,其結論是:「此序定系後人偽證無疑」。《體育辭典》稱這本書是由天台紫凝道人所創的偽書。現在以西安體育學院武術教授馬賢達先生為代表的一批研究者,經過長期的史學考證,得出:「所謂的《易筋經》,在明代天啟4年以前不見任何著錄和記載」。「書中講的全是道家的養生術和一些中藥方劑,與少林武術沒有任何關係」。 繼《易筋經》之後,清末有《少林武宗》、《少林拳術秘訣》及《拳術講義》等書流世。它們在《易筋經‧李靖序》的基礎上,進一步把達摩創拳的說法傳衍。《秘訣》載:「五拳之法人多認傳自梁時之達摩師」,說什麼「達摩由北南來時,居於此寺(指少林寺),見徒日眾,類皆精神萎靡,筋肉衰憊」。於是達摩訓示眾徒,「立一強身術」。每日晨光初露,「同起而習之」。乃授前後左右共十八手而已,就是後世所稱的「羅漢十八手」,這顯然是失實。史載達摩是南而北,怎麼變成了「由北而南」呢?至民國,這類傳說又成為一些武術論著和體育史所抄襲的「藍本」,以訛造訛。 |
送花文章: 9114,
|
有 2 位會員向 莊孝偉 送花:
|
2007-04-14, 07:20 PM | #4 (permalink) |
註冊會員
|
《衛生要術》中的易筋經十二勢。功法依次如下﹕
韋馱獻杵第一勢 左足向左平開一步﹐兩手自然下垂﹔頭身正直﹐平視前方﹐心境澄清﹐氣定神斂。兩手慢慢變為陰掌(掌心向下)並向上抬起與肩平﹐然後兩掌向胸前靠攏﹐合十當胸﹐指尖向上。用腹式呼吸﹐氣沉丹田。 韋馱獻杵第二勢 接上勢﹐兩掌慢慢變為陰掌﹐向兩側分開。兩臂平展於身體兩側﹐成一字形。這時足跟微提﹐自然呼吸﹐凝視前方。 韋馱獻杵第三勢 接上勢﹐兩手緩緩從兩側上舉﹐將陰掌變為陽掌﹐兩手指尖相對﹐覆於前額前上方﹐作托天狀。同時兩足跟提起﹐牙關緊咬﹐舌抵上。然後﹐兩手握拳﹐順原來路線緩緩回歸。 摘星換斗勢 接上勢﹐右手向右上方微微舉起﹐距額一拳﹐同時左手放下並反手以手背貼於右側腰部。兩目向上注視右手手心。然後﹐左手向上覆額﹐右手向下並以手背貼於左側腰部。 倒拽九牛尾勢 接上勢﹐右手從腰眼離開﹐微向下屈﹐順勢變成陽掌向右前方抄去﹐於肩相平﹐五指撮攏﹐同時右腿向前側方跨步﹐成前弓步﹔左手也同時放下向左後方抄去。然後﹐換左右弓步﹐左手反折抄向左前方﹐右手收回伸向右後方。動作要領同前。 出爪亮翅勢 接上勢﹐藉前手向後倒拽之勢﹐前腿後收﹐兩腳並攏﹐兩手收回﹐掌心向前﹐指尖向上﹐置於胸脅部。然後﹐兩掌向前緩緩推出﹐集中心念﹐觀看兩掌。然後﹐再把兩掌緩緩向胸脅內收﹐置於左右兩側胸脅處﹐如此反覆七次。推至極點則重如排山。 九鬼拔馬刀勢 接上勢﹐右手向上提﹐朝腦後做圓周運動﹐用掌心貼於腦後﹐右腋張開﹔左手向左方劃﹐反手的手背貼於兩肩胛間﹐左腋緊閉。繼前式﹐右手放下﹐反手提起﹐以手背貼於兩肩胛間﹔同時左手提至腦後。反覆數次。 三盤落地勢 接上勢﹐兩手向左右平伸﹐成一字形﹐掌心向下﹐同時左足向左跨一大步。慢慢下蹲呈騎馬勢﹔在下蹲的同時﹐兩掌亦緩緩下按﹐按壓至與膝相平為止。隨後將下按之掌翻轉﹐手心向上﹐如托物狀﹐隨兩腿的慢慢伸直一起上升﹐與胸相平為止﹐如此反覆數次。 青龍探爪勢 接上勢﹐左腳向內收回至與肩等寬。左手翻掌向下。用腰的勁運動﹐左肘尖領先﹐向左後方縮去﹔同時右掌也翻轉向下﹐藉左掌後伸的姿勢﹐朝左側探出﹐用腰部扭轉之力順勢運動右肘向右後方縮去﹔同時左掌也翻轉向下﹐向右側探出。兩目平視﹐自然呼吸﹐心神寧靜。 臥虎扑食勢 接上勢﹐抬起右腿向右前跨一步﹐成弓步﹐同時兩手向前﹐五指著地﹐掌心懸空。頭向上略抬。將前足收回﹐先做一個下俯﹐臀部慢慢後收﹐兩目平視。隨後將頭昂起﹐似扑食之狀。如此反覆數次。最後還原至兩足與肩等寬的站式。 打躬勢 接上勢﹐兩足與肩等寬﹐立身正直。兩手抱頭﹐掌心按耳﹐兩掌中指尖輕觸﹐兩肘屈曲。慢慢俯身彎腰﹐將頭向兩膝的空襠之間彎下﹐以極為度﹐兩腿挺直﹐腰胯放鬆﹐舌抵上﹐咬緊牙關。隨後﹐慢慢直立起來。反覆數次。 掉尾勢 接上勢﹐將兩手從腦後向正前方推出﹐使兩臂伸直﹐與肩相平。將兩掌十指交叉扣起﹐掌心向地﹐慢慢收向胸前﹐隨即慢慢下推。待腰彎至極限時﹐將兩手下推及地。兩腿挺直(圖。隨後﹐慢慢伸腰﹐兩掌同時上提﹐雙掌分開﹐向左右各擺動七次﹐同時兩足各頓地七次。 |
送花文章: 9114,
|
有 3 位會員向 莊孝偉 送花:
|
2007-04-14, 10:29 PM | #7 (permalink) | |
長老會員
|
引用:
有十二勢,那有沒有一八招啊? |
|
送花文章: 2932,
|
有 2 位會員向 klaus 送花:
|
2007-04-15, 08:16 PM | #10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
__________________ 地獄變現記 [人身得來不易,願大家能尊重生命--勿傷胎命][好淫者請好自為之吧--割鳥] 南泉禪師道: 「道不屬知,不屬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若真達不疑之道,猶如太虛,廓然蕩豁,豈可強是非邪?」 德山宣鑒禪師: 「如果明白無事,則勿妄求,妄求而得,亦非得也。汝但無事於心,無心於事,則虛而靈,空而妙。若毛端許,言之本末者,皆為自欺。何故?毫氂繫念,三塗業因。瞥爾情生,萬劫羈鎖。聖名凡號,盡是虛聲。殊相劣形,皆是幻色。汝欲求之,得無累乎?」 |
|
送花文章: 54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