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03, 12:13 PM | |
註冊會員
|
討論 - 李白 〈靜夜思〉版本?
本來這個主題想貼在時論區,但,這首詩學生時代相信沒有人沒讀過,既然變成常識大家都會背誦,也許版上有不少人沒注意到最近有這樣的報導,所以貼在水區讓大家了解一下
對於中國古代的詩,詞,歌,賦並沒有什麼研究,先前看到電視新聞的報導,媒體竟然隨便找個國中老師來唬弄一下,根本沒說啥誰對誰錯,我當時還在想"台灣的學者專家"跑到哪?是媒體不負責任嗎?會被一個日本中學生打敗?了不起的千古大發現? 今天看到張大春的分析,覺得合情合理,如果版上還有這方面的高手可以出來指正一下 -------------------------------------------------------------------------- <果然有話>:誰在乎李白(張大春) 2009年02月03日蘋果日報果然有話 日本華裔國中生相木將希在學習日文版唐詩的時候,發現李白那首傳唱千年的〈靜夜思〉和他原先學過的內容不一樣,這孩子反覆查詢,甚至寫信給中國學者,最後證實了今版〈靜夜思〉──也就是我們琅琅上口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並非正本;正本應作「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首先,不論是哪個版本的詩,新聞都錯將「是」字寫成了「似」字;更未引注「證實」〈靜夜思〉本文的學者是誰,祇草草表述:「從很早以前就引起懷疑……一首五言絕句出現兩次明月,是件很奇怪的事。」以及這樣的結論:「日本版才是李白的原文……這個大發現,讓海峽兩岸以及日本都更了解,詩仙李白當初想要傳達的意境。」而標題則是:「李白《靜夜思》日版才正宗 16歲華裔國中生解千年謎」。 這是一個詩學欣賞問題?還是一個版本考證問題?是一個質疑學術權威的問題?還是一個中日文化解釋權的問題?看來似乎都摸著一點邊,卻又都不像。讓我們先看看所謂的「版本考證」,那麼答案很簡單:早在宋人郭茂倩所編的《樂府詩集?第九十卷?新樂府辭一》所刊載的「原文」,就是媒體所聲稱的「正宗日版」。 炒作他人集體無知 郭茂倩在《樂府詩集》中收錄〈靜夜思〉所歸屬的〈新樂府辭〉,是唐代當時的新歌謠,作法是把新作的歌詞藉由古樂府的「題目」來發表,未必真當古樂府來傳唱。中唐時代的詩學倡導者元稹就曾經主張:將古歌謠的題目當作一種「寓意」,無論是經由諷刺或讚頌,都是表現當世(也就是唐人)的情感──像我們所熟知的王維,有〈老將行〉、〈桃源行〉,杜甫有〈哀王孫行〉、〈兵車行〉,皆屬此類。 聲稱「千年大發現」的版本既非真正的發現,這條新聞能有什麼意義或價值呢?答案似乎很簡陋、也很令人感到悲哀:不過是譁眾取寵而已。我們的媒體人自己無知,正好趁著這無知去炒作他人及大眾的集體無知。在更廣泛的無知社會之中所激盪出來的短暫驚訝、詫異和虛假的覺悟之中,媒體反而搖身一變,成為「最早披露」、「搶先報導」的先知。 在乎何種版本較佳 誰在乎李白?我是在乎的──我在乎自己相信哪一個版本較佳的問題,而不是「從小到大老師都教錯」、「千年以來大家都讀錯」;我在乎的是李白的語感。 一首詩出現兩「明月」,並不妨事;道理很簡單:第一句的「明月」之「明」不是形容詞,它還帶有動態、動能,可以說根本是一個動詞──甚至可以將之理解為「有月來明」的反向敘述。正因詞性不一樣,「明」字到了第三句上,就變成純粹的、靜態的形容詞了;讀者也就應該感受到微妙的差異了:從第一個「明月」過渡到第二個「明月」,這中間是有過程和時間感的。 從看到「床」(室外的井闌)前如霜的月光,到舉頭眺望頂上的月亮,怎麼會有須要「時間感」呢?答案盡在最後一句:這月光顯然早在家鄉時就見過,所以打從「疑是地上霜」的時候,就開始發楞了、發獃了、發癡了,想家想得不知時間之流逝了。 可是,在郭本所收錄的那一首詩裡,第一句和第三句的同一字位,出現了意義上幾無二致的一個「看」和一個「望」字,這是「複調」大忌,再加上一個不知所云的「山」字,其鄙陋似乎是絕不知詩者所為。 那位16歲華裔日籍中學生並沒有解謎,但是他還有好奇心;我們的媒體卻連這一點也沒有。 作者為作家 張大春 http://1-apple.com.tw/index.cfm?Fuse...rt_id=31361888 |
送花文章: 204,
|
有 21 位會員向 barrielee 送花:
|
86449 (2009-02-03),anotherlevel (2009-02-05),atie (2009-02-05),cara551977 (2009-02-03),dddd (2009-02-26),Dimo Chen (2009-02-03),gnat (2009-02-04),K22514 (2009-02-03),KL-iris (2009-02-03),KT88 (2009-02-03),leechaoming (2009-02-03),magicwoo (2009-02-04),mondex (2009-02-06),NKNK (2009-02-04),pearl_chen00 (2009-02-04),qdenise (2009-02-03),quasar (2009-02-03),rainfire (2009-02-03),uplander (2009-02-03),如響99 (2009-02-03),放下是真功夫 (2009-02-03)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
2009-02-04, 01:32 AM | #19 (permalink) |
註冊會員
|
其實,這種事稍為用點功隨便找個大學中文系教授該問到答案
我們的媒體卻偏偏連這樣簡單的動作都不做 新聞播出後看到的人可能誤以為日本學生提出的就是所謂"正本",以為自己多年來學錯了,這種涉及學術上的問題,媒體確實是有必要去求證 說起詩詞還想起一個故事~ 李敖早前的一部歷史小說"北京法源寺",內容曾引用王安石一首詩 《夢》(充滿佛學意境) 知世如夢無所求 無所求心普空寂 還似夢中隨夢境 成就河沙夢功德 因為李大師多年來得罪了不少人,沒有人不想在他的本業上修理他,沒記錯的好像有位林雲的弟子看到「智者的箴言」一書說明此夢詩的作者是王陽明,因此,提出質疑李敖引用錯誤能配稱大師嗎? 包括版友的老師盧勝彥都曾提出疑問這首詩作者是誰? 問題來了王安石,王陽明是兩個不同朝代的人,誰對誰錯? 還好,多年前看到李敖自己在節目中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說用一招就打倒哪些懷疑他的人,就是當場拿出王安石木刻本詩集,果然就在其中一頁找到這首詩 他說詩是何人所著求證不會太難,常有人聽到或看到某專家引用的不同來挑戰他的權威,最好的方法是找出"原始版本"一翻兩睜眼,除非對方有辦法在王陽明的詩集中找到同樣的一首詩才有爭議,所以李敖說現今的人不讀書連求證的能力都比較差 ps:說實在也難怪,一般書局的確找不到王安石詩集有這首夢詩,也許要到中央圖書館才找到李敖手上的"木刻版本" |
送花文章: 204,
|
2009-02-04, 02:34 AM | #21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紅字畫重點
後代讀書人真愛惹麻煩
李白是躺著,還是坐著,還是站著?——李白《靜夜思》新解 望洲山客 发表日期:2007-06-03 23:59:00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是唐朝大詩人李白的《靜夜思》。這首詩語言淺近,語意明白,讀來朗朗上口,是古詩中普及程度最高的,三歲孩童都能背誦。但是,也就是這首詩,如今聰明的孩子會向大人提出他的懷疑:“舉頭望明月”的李白究竟是躺著,還是坐著,還是站著?如果是躺著,那他怎樣舉頭怎樣低頭?如果是坐著,那他是睡覺前坐在床邊看到月光還是睡醒後看到月光坐起來?如果是站著,那他怎麼舉頭看到的不是屋頂了嗎?是不是他家的屋頂有天窗?孩子的問題就是這樣難繞,問得你不得不王顧左右而言他。 不過,仔細一想,孩子的問題還挺值得細細思考的。孩子們產生疑問的原因把詩中的“床”當成我們現在睡覺的床了。但是又有多少人能注意到這裡的“床”究竟什麼東西呢?其實,“床”在古代是一種坐具!按說讀過高中的人都會知道這個文化常識。高中語文課上那篇著名的《孔雀東南飛》中有“新婦初來時,小姑始扶床”的句子,老師會告訴我們,古人大多席地而坐,並沒有像現在的椅子,到了東漢才有從西域少數民族傳入的“繩床”,也稱 “胡床”。為什麼我們大多數人在潛意識裡都會把“床前明月光”的“床”等同於我們今天睡覺的床呢?可能是因為這首詩太好懂,理解起來似乎沒有困難,就不會再去深究了。這也是我們常常會犯常識性錯誤的一個原因。 記得有一次給學生講古文裡的“陽”指“山的南面,水的北岸”,並在黑板上畫示意圖給學生解釋一番。有個學生突然插嘴:老師,那在澳大利亞還能這樣解釋嗎?我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幸虧反應還算快,馬上回答:澳大利亞不用文言文。 如果仔細查一下,我們會發現,李白的詩中經常寫到“床”。他在描寫醉僧懷素的《草書歌行》詩中,曾這樣寫道:“吾師醉後依胡床,須臾掃盡數千張”,這裡的胡床指的就是椅子,如果懷素當時是斜躺在床上的話,那他又怎能潑墨“數千張”呢?在《寄上吳王三首》詩中也談到“去時無一物,東壁掛胡床”,看來,這胡床使用起來蠻方便的,不用時還可以將它折疊掛在牆上,假如是指睡覺的床,肯定是不行了。他在《陪宋中丞右武昌夜飲懷古》中更明確提到:“庾公愛秋月,乘興坐胡床”。當然,上述三個例子中李白用的是“胡床”的稱呼,而在《長干行》中,“郎騎竹馬來,饒床弄青梅”就用一個“床”字來稱呼了。 這樣想來,李白應該是坐在“胡床”也就是椅子上看月光的。而且,應該是坐在室外,就像我們以前在夏天晚上端一張椅子坐在室外納涼一樣。要不然,他不會把月光“疑是地上霜”了,因為房間裡面是不會有霜的,在房間裡一般不會產生把月光當作霜的錯覺。我想李白是在某個初秋的傍晚,早早地端了把椅子坐在室外,這個時候天色還沒暗,月亮也還沒有上山。過了一段時間,正在沉思冥想的李白突然發覺地上鋪上了一層白色,他驚詫才是初秋,怎麼就有霜了?一抬頭,才發現,原來是月上東山了。 這樣,似乎是應該解釋得通的。但是還有一個問題令人感到疑惑不解:按說,“明月光”是皎潔的月光,與霜色的青灰淡白,甚至有些冷森森的寒意不同,大詩人李白不會不知道吧!而且短短20個字的小詩怎麼會出現了兩個相同的“明月”呢? 在一首詩中重複使用同一個詞,這在近體詩中是比較忌諱的,叫“犯重”。李白的詩風雖然比較疏朗自由,但還不至於犯這樣的錯誤吧! 於是,決定查一下。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翻開《全唐詩》,這首詩竟然是這樣的: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下面有“看,《別裁》作‘明’”的校注,是後人所加。 這到底怎麼回事?我於是又查閱了宋人郭茂倩所編的《樂府詩集》、洪邁所編的《萬首唐人絕句》,都和《全唐詩》中的一樣。而《別裁》應該是指清代沈德潛編選《唐詩別裁集》。 《全唐詩》成書於清朝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看來李白的這首詩在一直到清朝康熙年間還是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這應該是詩的原貌。但是為什麼到了沈德潛手上就變了呢?沈德潛(1673-1769)的《唐詩別裁集》於康熙五十六年(1718年)問世,比《全唐詩》遲12年,那麼他為什麼不以康熙《御製全唐詩》為標準卻要作這樣的改動,他又有什麼依據呢?我們現在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又是怎麼來的呢? 再查,原來,清代蘅塘退士所編的《唐詩三百首》裡,《靜夜思》就是我們現在流傳的這樣了。這個蘅塘退士本名孫洙(171l一1778),是乾隆十六年進士。終於找到了罪魁禍首,就是這本流傳極廣,影響極大的《唐詩三百首》惹的禍。 沈德潛一改,蘅塘退士再改,短短幾十年間,一首詩就變了模樣。 是什麼原因,使這兩個文人“冒天下之大不韙”,悖逆聖意,篡改經過康熙皇帝御批,全名叫做《御製全唐詩》中的這首詩歌呢? 仔細比較,我們發現,沈德潛和蘅塘退士的改動,都是給詩中加上“明”字,而恰恰這“明”字是最不合情理的。這兩位先生都是進士出身,學問可深著了,難道連這點都不懂?肯定不會!看來這“明”字有蹊蹺。 可能是這兩個漢族文人念念不忘“明”朝,故意在李白這首《靜夜思》中加上“明”字。你看:“床前明月光”含蓄地表達了這月光普照的大地仍然是“明朝”的;“舉頭望明月”實際上是表明他們心中對於恢復“明朝”的的期盼;而“低頭思故鄉”中的“故鄉”就被他們賦予“故國”的意思了。怪不得這個進士出身的孫洙晚年卻斷然選擇做“退士”! ,他是想退回到明朝呢! 再看看這個蘅塘退士給《唐詩三百首》寫的序,似乎也話中有話:他首先稱以前的兒童讀本《千家詩》編排不夠規範,說其“隨手掇拾,工拙莫辯”。事實上,《千家詩》歷經數百年風雨考驗,其挑選的大多是各個時期的精品,而且詩歌是嚴格按“春夏秋冬”的次序編排的。而他的《唐詩三百首》卻大量地選入了唐代樂府中的“出塞曲”——戰爭詩。這畢竟是一本兒童啟蒙讀本啊,理應盡量多挑選一些花鳥蟲草、忠孝禮儀的詩才是啊,可怎麼一半多篇幅竟是描述有關唐軍和胡兵作戰題材的邊塞詩呢?原來,他是要教導國人奮勇抗擊外來侵略呢! 你看——“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連邊疆的一座荒山也不能讓敵人踏進!還有啊,他在序言中聲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後一句顯然犯了“語病”,因為真的不會吟詩的人,即便熟讀唐詩一萬首也不管用,以至後人大多將此句改成了“不會作詩也會吟” 。依我看呢,“退士”先生並不糊塗,他的真實含義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贏”也就是說,讀了這本詩集,你沒有學會作詩沒關係,關鍵是要能“贏”得“反清復明”的勝利。 一首小小的《靜夜思》竟能被文人寄予這麼多的深意和期盼,也真難為他們了。 此帖於 2009-02-04 03:28 AM 被 NKNK 編輯. 原因: 老早就被解密啦 |
__________________ 百戰功成老太平 優柔誰肯苦爭衡 玉鞭金馬閒終日 明月清風富一生 |
|
送花文章: 14708,
|
有 15 位會員向 NKNK 送花:
|
anotherlevel (2009-02-05),Dimo Chen (2009-02-04),gnat (2009-02-04),jient (2009-02-04),K22514 (2009-02-04),KL-iris (2009-02-04),magicwoo (2009-02-04),mondex (2009-02-04),pearl_chen00 (2009-02-04),qdenise (2009-02-04),quasar (2009-02-04),rainfire (2009-02-04),uplander (2009-02-04),如響99 (2009-02-04),放下是真功夫 (2009-02-04)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
2009-02-04, 02:57 PM | #25 (permalink) | |
註冊會員
|
引用:
肅然起敬! 現今讀書人都能如 N大般精進,文藝再度復興必指日可待! |
|
送花文章: 1543,
|
有 7 位會員向 如響99 送花:
|
anotherlevel (2009-02-05),K22514 (2009-02-04),KL-iris (2009-02-04),mondex (2009-02-04),pearl_chen00 (2009-02-04),rainfire (2009-02-04),放下是真功夫 (2009-02-04)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