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壇說明 |
歡迎您來到『史萊姆論壇』 ^___^ 您目前正以訪客的身份瀏覽本論壇,訪客所擁有的權限將受到限制,您可以瀏覽本論壇大部份的版區與文章,但您將無法參與任何討論或是使用私人訊息與其他會員交流。若您希望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請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註冊的程序十分簡單、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註冊是完全免費的! 請點擊這裡:『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
|
主題工具 | 顯示模式 |
2016-08-26, 01:02 AM | #1 |
管理版主
|
新聞轉貼 - 遊覽車隊包圍交通部 運將與警數波肢體衝突
〔記者黃立翔/台北報導〕新北市遊覽車駕駛員職業工會,今早9點動員250輛遊覽車、400多名駕駛到交通部抗議,指主管機關在國道火燒車後,並未查個水落石出,反而讓外界抹黑遊覽車,還強力取締安全門瑕疵、車體結構等設施違規,頒布邏輯矛盾的遊覽車22條改善計畫。
抗議現場雖有400名以上警力維持秩序,仍讓20多名會員兩度衝入交通部一樓抗議,企圖搭電梯衝上交通部長賀陳旦辦公室受阻後,並在一樓咆哮抗議,尚無官員出面接受陳情。另,遊覽車為連成「車龍」圍住交通部,也在附近仁愛路、信義路、紹興南街與杭州南路違規停車,抗議人潮並計畫朝行政院院前進。 職業工會理事長李式嘉說,7月19日遊覽車國道火燒車,26條人命罹難,即便事後證實並非遊覽車安全問題導致,而是駕駛個人問題,但卻重創遊覽車業,新北市遊覽車駕駛員職業工會不滿交部放任拼裝車汙名化遊覽車,且拚命稽查遊覽車和開單,讓運將受不了。 工會表示,遊覽車火燒車事件舉國震驚,甚至上了國際新聞版面,由於涉案車輛及駕駛員管理權責歸屬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一時間該局高階長官趕赴現場協同處理,對於案發原由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事出為該駕駛個人的極端作為。問題是了解歸了解,卻仍以車輛結構、安全門有瑕疵為由,大肆開單告發,業者被告發得莫名其妙,媒體也被誤導,將遊覽車報導成妖魔化。 工會表示,26條人命悽慘遭遇猶歷歷在目,公路總局以迅雷不及掩耳手法頒佈法理不容、邏輯不通的「遊覽車22條應改善計畫」,為了飾過?還是應景,亦或認為機不可失,他們合理懷疑背後是有利益考量的影舞者刻意操作 。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805785 比起馬前政府的第二任, 蔡政府顯然更無能 TMg是跑到廟裡面去懺悔了嗎??? 官方不是說現在其他國家來的觀光人數更勝陸客 還拿出官方數據說整體觀光人數比往年更多 遊覽車司機怎會不去賺錢, 還跑來台北抗議呢??? 不是說陸客只減少了一成半到兩成 那就不該有如此大的影響吧!!! |
送花文章: 39317,
|
2016-08-26, 10:52 AM | #4 (permalink) |
管理員
|
關於這件事情~~首先
1.要先檢視抗議資格是否純正 這些業者、車輛是馬朝任內<2008~2016>買的、成立的?......還是馬朝之前<2008> 就已存在的? 如果是馬朝任內買的、成立的,那也不過是短視之徒~~看到好賺就跳下去參一腳撈一票 如果是馬朝之前就已存在的公司那才能出來抗議,你們這些BUS蛋塔垮掉很正常,因為 這一波好賺明顯就是馬英九的92共識紅利。因為兩岸關係好所以才有這些紅利給你們有 機會撈一票,馬下台了~風水輪流轉不好賺了很正常!!.... 2.你們不能因為陸客少而抗議 92共識紅利建立於兩岸關係好的基礎上,現在風向改變了不好賺是應該、正常的,不能 以此為藉口抗議新政府。你們應該去計較陸客已外的其他國家來台遊客數量,這才是小 英該面對的。她告訴大家~~~~陸客是少了,但其他國家來台灣玩的旅客增加了,意指 你們旅遊業著不怕沒湯喝沒飯吃。可是數據已經證明不僅大陸客少了,連其他國家的遊 客也少了........ |
送花文章: 79396,
|
2016-08-26, 12:39 PM | #5 (permalink) |
管理版主
|
如果是政府錯誤的動作
使人生計出現問題 管你車是什麼時候買的 這樣想才對~ 說道 火燒車事件 新聞壽命其實不長 最後的調查報告幾乎電視都懶得報 這點就讓人納悶(刻意低調?) 說是因為妻子鬧翻回大陸是情緒燃點 報告又說駕駛座旁有裝汽油的瓶子 貨倉也有,提到是保特瓶 如此大的火 如果駕駛座旁裝汽油的是保特瓶 竟然可以被鑑視出?(石化原料+石化燃油 能在餘燼中驗出 是不是太厲害了~?) 難不成是把他潑出來,再把瓶子丟到旁不被燒到,最後點燃? 很奇怪吧? 會不會解釋的有點不合理 所以調查報告才雨點小?(還是單純不想讓當時兩個星期前的新聞再沸沸洋...) 因為你調查報告雨點小 使的之前的報導重點 車子問題 反而變成主因 別人覺得受牽拖當然就要抗議啦~ |
送花文章: 2027,
|
2016-08-26, 01:47 PM | #6 (permalink) | |
長老會員
|
引用:
公布一堆數字說陸客減少,外國客增加,用的是百分比 完全不說分母有多大 比方說,如果陸客一萬人中減少了三分之一,歐美客是一千人增加了三分之二 表面上歐美客增加的幅度遠超過陸客減少,可是實際數字完全補不回來 上星期主計處公布了一堆數據,各行業的平均薪資,好像有成長 可是網民完全不賣帳,因為跟實際有很大落差,說政府美化數據讓新政府百日有感 有點奇怪? 百日時間太短,不要以百日論斷成敗 不管觀光客的數字或是薪資的統計,如果有增減,理應是"前朝"繼續下來,不可能是百日就做得出來 功勞自己攬?有過都是前朝留下來的爛攤子? |
|
送花文章: 0,
|
2016-08-26, 10:58 PM | #7 (permalink) | |
管理員
|
引用:
所以他比蔡笨,他應該發動百日倒蔡活動。 |
|
送花文章: 793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