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論壇說明 |
歡迎您來到『史萊姆論壇』 ^___^ 您目前正以訪客的身份瀏覽本論壇,訪客所擁有的權限將受到限制,您可以瀏覽本論壇大部份的版區與文章,但您將無法參與任何討論或是使用私人訊息與其他會員交流。若您希望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請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註冊的程序十分簡單、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註冊是完全免費的! 請點擊這裡:『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
|
主題工具 | 顯示模式 |
![]() |
#23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
![]() 補充資料 瑜伽師地論 > 卷第二十 > Tape 238 [電子書 - 修所成地]
妙境法師講 何等名為修所成慧俱光明想所治七法? .......七、於不應思處,強攝其心,思擇諸法。 這是第七種過失。於不應該思惟的地方,你偏要勉強自己去把心收回來,去思惟觀察不應該思擇的事情,這也是對於修止觀有妨礙的。看這個《披尋記》。 《披尋記》七二八頁: 於不應思處強攝其心等者:《顯揚論》說:有九種事不可思議:一、我,二、有情,三、世間,四、業報,五、靜慮者境界,六、諸佛境界,七、十四不可記事,八、非正法,九、一切煩惱之所引攝。(《顯揚論》十七卷七頁)如是九事,應知名為不應思處。若強攝心方便思擇,障入現觀故。 「於不應思處強攝其心等者:《顯揚論》」,《顯揚聖教論》上說:「有九種事不可思議」,你不可以去思惟觀察的。那九種事?第一個是「我」,第二個是「有情」,這兩個其實都是「我」。這個「有情」這是玄奘法師的翻譯,若是鳩摩羅什法師就是翻個「眾生」。那麼「我」是總說的,這個「有情」也是「我」,約另一個意義來說明這個「我」的相貌。就是他有眼、耳、鼻、舌、身、意,眼識、耳識、鼻識……的分別,這都是「我」的體性發出來的作用,也是「我」。這兩法呢,你不應該思惟。 這個在《顯揚聖教論》上說出個理由,為什麼不應該思惟呢?因為「無自相故」。「我」和「有情」沒有它自己的相貌,你思惟什麼呢?無所思惟。你若執著有一個東西,有一個「我」、「有情」的體性,這是不符合法的,不符合三法印。那麼應該觀察是「無我」、「不可得」也就沒有「我」的思惟了。 「三、世間」就是這個宇宙的情況。這個宇宙的情況,《顯揚聖教論》上的解釋的理由就是它是現成的,現成的事情你不需要思惟。其它的地方也有說是這個世界是不可思惟也不可思議,有這種說法。 「四、業報」,這個「業報」,我們造了業,由業會得果報這件事也不可思議。為什麼不可思議?就是甚深故不可思議,其義甚深不可思議。這個業力,這個人造了這種業力會得到一個毒蛇的果報,這件事是不可思議。 「五、是靜慮者境界」,就得到四禪八定的人,他的心裡面的境界也是不可思議的,也是甚深不可思議。 「六、諸佛」的「境界」,也是不可思議。這在《阿含經》裡面的確有這個說法,諸佛的境界不可思議。 「七、十四不可記事」,十四個不可記事也是不可思議。十四個不可記事是什麼事呢?就是這個世間是常、是無常、是亦常亦無常、非常非無常,這是四個了,這是約過去世說的。約現在世說呢,說世間是有邊、是無邊、是亦有邊亦無邊、是非有邊非無邊,這是約現在說這四個,加過去的四個是八個。另外還有四個,就是說如來死後是有、是無、是亦有亦無、是非有非無,這個《大品般若經》是如去、不如去、亦如去亦不如去、非如去非不如去,這麼四句。三四一十二,這十二句。另外還有一個兩句,就是這個我和五蘊「是一」是一句,「是異」又是一句,這兩句加起來就是十四句。這十四句也是不可記的。 它那上面說一個譬喻呢,譬如說有人問:「石女兒是黑的?是白的?」這個事不可說。因為根本沒有石女兒嘛,沒有石女兒你說「石女兒是黑是白?」這是戲論。這裡面說這個十四不可記事有這樣意思。 「八、非正法。九、一切煩惱之所引攝」。這個「非正法」就是不是佛法,就是外道的邪知邪見的這個法。這是你若去思惟這些事呢,「能引無義」,就是沒有價值、沒有功德;你思惟這件事,不值得思惟。「一切煩惱之所引攝」的這些煩惱的境界,你思惟煩惱的境界也是能引無義,能令你有過失,所以也不應該思惟。這是在「(《顯揚聖教論》十七卷七頁)。 「如是九事,應知名為不應思處。若強攝心方便思擇,障入現觀」,有什麼不好呢?你若勉強地去思惟去,能障礙你得聖道,能障礙你得初果,障礙你得無生法忍,所以是有過失,所以不應該思惟。 巳三、釋 如是七種,是修所成慧俱光明想所對治法,極能障礙修所成慧俱光明想,令修所成若智、若見,不清淨轉。 這是第三科「釋」,前面這個「修慧俱法」,第一科是「徵」,第二科是「列」,現在第三科是解「釋」。 「如是七種」,像前面所列出來的七種這個所對治法,這「是修所成慧」在一起的「光明想所對治」的過失。這個過失「極能障礙修所成慧俱光明想」,它能障礙你這個修所成慧的光明想。這就是互相障礙;就像那個欲能破壞定,定也能破壞欲,它們兩個是不共存的。現在這裡也是一樣,你若有這七種過失呢,能障礙你修所成慧的光明想,但是你若把這個修所成慧的光明想提起來也能破壞這個過失,就是這麼意思。 若是你有這七種過失呢,「令修所成若智若見,不清淨轉」,就是不能夠清淨、無過失地活動。「清淨轉」就是沒有過失,「不清淨轉」就是有過失的活動,這個修所成慧的光明想就是不如法了,就有過失了。 --------------------------------- 其中十四個不可記事,有十四種事,若是去請問佛,佛不會回答,我們也不應該思惟。 |
![]() |
送花文章: 1547,
![]() |
有 2 位會員向 non 送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