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32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 |
![]() 看到 A 大 提到的口音問題,就讓當年在台受所謂的 美語 (American English) 教育的我來說明一下。
美語 - 在當年,由於 美國對台軍援的緣故,所以國內對美國是推崇的要命。坊間賣的英語版熱門歌曲唱片,幾乎清一色的是美國產品, 當然啦,在夜市或一些投機的經營者,他們賣的就不是原版的,不過這也推進了國人如韓、日等國,因與美國有軍事協防條約而造成的學習英語的熱潮。 再強調一次,在這些東亞的國家,並非如東南亞的香港(前英國殖民地)、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受英國影響般的,他們說的是正統的英國英語。 美、英兩國不同語言文化的影響,就如生活習慣不同一樣,對人們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比方說,香港、日本的汽車駕駛座在右方屬英系; 而全世界大部份受美國影響的地方,駕駛座就在左方。所以很明顯的,這些英系國家或殖民地的人,在加拿大(屬於美式)的公司、機關等的入口處, 你會老覺得,英系的人,如香港人,老是在走相反方向的進出口,他們經常會以在香港的生活習慣,由左邊進,由右邊出,也就是靠左邊的交通規則在進出所有的出入口。 所以,來自美系的交通規則的人,就會老與英系的老是唐突的硬碰在出入口,有時還很不愉快,那些老年的香港移民,還會對你白眼。 生活習慣與制度的不同,絕大部份起源於昔日的大英帝國與二戰之後崛起的美國。至於英語口音,也就從此有了劇烈的分野。 美國的英語較沒正統英國英語的韻味兒,英國人以其特有的口音為榮,尤其是皇家英語發音。有到英國留學的人,都會入境隨俗的 pick up 聲韻美妙的英國英語音調。 美國英語與英國英語的最大分別就是前者似說話,後者像在朗誦詩句。此外,美國有一點還是很英國的,例如,長度、重量、溫度...等單位, 美國人用英哩/英磅/華氏...這些都是美國在獨立後所無法改變的當年英系主流的使用單位。加拿大本身就是英系, 但英語較趨美式,為了拉攏法語省份 魁北克,所以採用了米制單位,但是在加拿大的傳統人士裡,仍以英式單位為主。 這在來自台灣的我們,在生活習慣上很不方便。但是,本地人早就習慣了雙語、雙制,這是籠絡人心的權益變通之計。 回到正題,口音人人都有。但是正統英語的獨特腔調,在日不落國的大英全盛時期,卻是一種官腔,人人爭學。然而,在受美國文化日益影響之後,就會對官式英語有了極大的不方便。 譬如,個人以前在全球的海上國際無線電通訊中,無線電報是以電碼在發送,所以很容易明白;但是若以無線電話在溝通,那就很頭痛了。 聽正統的英國腔英語對我來說很費力,原因是很不習慣。縱使我在國內經常收聽 BBC 的短波無線電英語教學,但因深受美國英語,尤其是英語九百句 (English 900) 的影響甚巨。 平常在台灣幾乎有機會就收聽當年的美軍電台之英語廣播,電視也全部都是美國影集,就如同我在小學時期,滿街滿谷都是日本文化,如招牌等一樣的,久了就習以為常的融入了。 話說英國音的確非常的難講,聽也一樣,所以在無線電 SSB 上的英語溝通作業曾面臨了極度痛苦的窘況,這就是我能深刻的體會到 A 大所提到口音的地方。 口音,事實上可以透過學習改正,但是腔調卻是因人而異。所以,我就很不理解為何人們,不止是女性,連男性也都 copy 林志玲的特有家庭腔調? 難道他們也姓林,是在同一個屋簷下長大的?我經常收看衛星國內電台、或網路國內廣播,我很驚訝的發現, 連什麼教授級的人物國台語是那麼的差,年輕人在如此的潛移默化下,就什麼竹出什麼筍了。更遺憾的是連那些留洋歸國的, 尤其是留美的,那口原地踏步的台灣英語,真讓人感到教育的浪費。入境不隨俗,口音難改可以理解,但是以台語的聲調在說美式英語, 連在英語結尾處,那個很台灣化的低三聲(真是三聲無奈﹗),也都帶進了英語,變成了很慫的破英語。這不能怪口音,而是怪學藝不精。 學習就是通過時間不斷的自我提升、去蕪存菁,雖然它有挑戰難度,但是就跟學彈鋼琴樣的,你就是不能離譜,說話是最方便的溝通方式,溝通時就是要同聲同氣。 我經常在海外到動物園去觀察靈長類的動物,發現牠們的溝通語言竟然是如此的大不同。但是我知道他們沒有學習的機會與環境, 更無如我們人類有著非常高的智商來改造自我。牠們就是我行我素,非我同類者,不是打鬥,就是殺伐。冷血無情,牠們為的不是食物,而是無法溝通。 所以,溝通的問題很重要,但是也不要像在民國60年初時一樣,當時的李小龍電影很受歡迎,結果有些人也莫名其妙的學他在武打動作中的戲劇效果, 不時的發出那鬼吼鬼叫的聲音。例如,在當今的 UFC 格鬥中,雖然我很不贊同他們那種綁手綁腳的打法,但是,我從未發現他們在搏擊時需要發出那種 哦~~~~的鬼吼音。 學習如宗教,要從善如流。教育可以改變氣質,努力可以克服困難。倘此原則都辦不到,那麼一切都是白搭了。 什麼是提升?以墮落來作反面解釋,那就如當今的年輕人般的,在飽受教育資源的嘉惠下,所得的結果卻是令人痛心的本「土」化, 說話可以揭示文化的水平,哪怕是從網路看到的所謂演講等等表現....結果呢,唉﹗教育全盤大失敗。要本土化,直接學習原住民語還差不多。 既然要國際化,那麼就要有國際的溝通標準;書不同文,車不同軌,一切分崩離析~ 哪天等我興緻一到,讓我來模仿那些很入流的異世界口音,分享一下靈魂受盡折磨的快感。 . 此帖於 2014-04-29 03:58 PM 被 grc45 編輯. |
![]() |
送花文章: 71895,
![]() |
![]() |
#34 (permalink) | |
長老會員
![]() ![]() |
![]() 引用:
現代人講英語沒有人會說得這麼費力兼辛苦的了, 我最不欣賞的就是講話便秘型的怪胎,在應徵者當中沒有一個這種人可以過關。 那種不能與時俱進的怪腔怪調與節奏,到英語系國家會被當外星人看待。 千萬不要講那種不倫不類的英語,當今世上很難找到如此說英語者, 太矯情、太做作,說到一半肺活量不足者,可能無法把句號前的句子全講完。 他在出席某國內頗受歡迎的綜藝節目並被稱為英語名師時,面對那些說錯英語(文法錯誤)並發錯音者,還能通融或不反應,這很令人納悶。 奇蹟,又是台灣奇蹟再現之一呀﹗ . 此帖於 2014-05-16 11:38 AM 被 grc45 編輯. |
|
![]() |
送花文章: 71895,
![]() |
向 grc45 送花的會員:
|
![]() |
#35 (permalink) | |||
長老會員
![]() ![]() |
![]() 英國音與美國音的差別,從嬉笑調侃中,可以看到文化環境的差池︰
BRITISH V.S. AMERICAN ACCENTS!
樓上的名英語教師,強調的是美語教學。 從影片的檢驗裡後的結論是,那是不英也不美,而是台灣音很重的本土腔超重的非主流英語。(還真難找到合適的形容詞來形容﹗) 說英語,不,說任何語文都要在發音周邊的所有肌肉,全都絕對地放輕鬆。 不能在任何的肌肉形成非必要的收縮與緊繃,那是發音的不得體,也是語言發音的大忌。 說話時,人體發音機構要如同風阻係數極低的滑翔機似的,否則,那就是在自找麻煩。 千萬不要把語文講成舊石器時代那般的重度拉扯聲帶的嘶扯聲,那是在開語音學的大倒車。 講的人辛苦,聽的人更累,沒多久就會在潛意識裡把你忽略,當你是個透明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 此帖於 2014-05-16 11:40 AM 被 grc45 編輯. |
|||
![]() |
送花文章: 71895,
![]() |
![]() |
#36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 |
![]() 不論講任何語言,絕對要擺脫那種孩提時的指手畫腳的肢體動作,那些是多餘的,也是表達能力欠缺下的相對輔助行為,這很容易讓人感覺到詞不達意,口不從心之感。
君不妨試想一下,那些沒受過教育的人,還有在第三世界如非洲大陸國家裡,這些多餘的肢體語言反而隨處可見。在所謂的歐美國家中,教育發達自不在話下, 但是若你仍把那些英語世界人完全無法理解的肢體動作亂揮亂舞,你難道是在叫他們猜東方謎嗎?說話不能低頭不看人,不能在說如第一時,用右手去扳出左手的其中一指。 你就是保持雙目接觸對方的眼神,直接心平氣和的說︰First (of all),也就行了。根本不必以超濃厚的國語語調中的四聲亂套在英語所該有的聲調中。 我所認識的台灣移民美國者,在談一句話過後,就可強烈的感到學習英語只學到毛皮的窘境。閉著眼都會很想直接用國語或台語跟他們說。 一般而言,在國外場合(英語世界),在他們的眼前或周圍,千萬不要講國語,那會引起很大的誤會與不舒服感。假想一下,當外勞在你的面前說了一大堆他們的語言時, 在地的你會作何感想?入得羅馬就要講羅馬話,就是這個意思。講不來,又不學或學不好,那該怪誰?誰叫你來的? 不要永遠在主流社會裡的支流裡徘徊,居住擠在同區,出門大聲吼叫,披頭散髮,服裝穿得不得體,買菜討價還價,隨地吐談,亂丟垃圾等,都很丟人。 作生意、找工作也一樣,千萬不要狹隘的只在自己族裔社區裡混飯吃,你的事業生意要做大,就要儘快的融入主流,賺宏觀市場的錢。 前些年還跟美南年輕過我十來二十歲的『美國公民』朋友通電話,光聽到那口「老芋仔腔」的英語,就叫我馬上想吐。 在台灣南部長大的外省人,就算台語學不好,到了美國也有段時日了,那麼那口外省腔濃到死的英語,真老美聽了一定很噁﹗ 不想老王賣瓜,在世界上(不是現在在談加拿大的自己,去除這個國家的範圍,否則太不客觀了!)的各國工作、旅行那麼多年中, 不管到哪裡或哪一個國家,他們都會在最後問我一句︰Why you can speak English so well? 我就回問,這有什麼好驚訝的? 他們回答說,我(們)根本無法相信你這個『中國人』竟然可以說英語說得這麼好﹗我說,應該改成台灣人才對。 他們說︰不,你們都一樣,我說到底還是有些不一樣。還有,他們會問說,你到底是不是在某國出生長大的? 我說︰我不欣賞那個國家,拜託,別把我想得那麼的『榮光』,我擔當不起,也不會感到自己的身分會因為出生地或國籍而高人一等。 真的出生在那個美麗的國家的人就能說好英語?根本是在作夢﹗聽那些ABC的香蕉們混回台灣時講的是什麼?大多講的是 street English。 為結尾順利成功,我經常會莞爾的說,因為我有過『美麗之國的女朋友三個』,但是,真的就這樣我就得道了嗎? 別忘了,這也是「善意的謊言」(a white lie)一樁,請別忽略了成功背後的努力。一切靠己,靠人人跑,靠山山倒。 . 此帖於 2014-06-03 09:20 AM 被 grc45 編輯. |
![]() |
送花文章: 71895,
![]() |
向 grc45 送花的會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