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1 (permalink) | |
長老會員
![]() |
![]() 引用:
李老先生又說我們並不用怕中國,莫非您以為,中國國力【這包含一切有形及無形的力量】比日本還要來的弱?? 若照您的論述,那好啦!!中國說台灣是他的一部份,我們應該要乖乖的俯首稱臣,您說是不? 今天台灣執政者的軟弱,對中國態度如此強硬,並且不斷在國內掀起仇共的情緒,面對小小的島國日本,我們卻又軟趴趴的任人宰割。對執政當局來說,是阿~!日本就是比我們強,他要侵吞你,你能怎樣??可是比日本還強大的中國,我們卻挽起袖子硬幹,這又是為何?? 每當想起此邏輯,就令人昏昏欲睡 ![]() ![]() PS:那幾個問題不是在考您,是在挖苦您.... ![]() |
|
__________________ 我聽爺爺講了一個故事 故事裏的事是那昨天的事 故事裏有好人也有壞人 故事裏有好事也有壞事 故事裏有多少是是非非 故事裏有多少非非是是 故事裏的事,說是就是,不是也是 故事裏的事,說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故事裏的事也許是已真實 故事裏的事也許是從來沒有的事 其實故事本來就是已故事 故事就是故事 故事就是故事 |
||
![]() |
送花文章: 194,
|
![]() |
#5 (permalink) | |
註冊會員
|
![]() 引用:
至於你所說的邏輯,我也搞不太懂,不過我是跟你想法顛倒。對於一個搞不好沒有基隆和平島大的土地,可以表現一副慷慨就義的樣子【在這邊先聲明我也認為釣魚台是我們的,免的又有人莫名其妙又拿帽子來戴】。反倒對一個立志反攻回去的土地,卻絲毫無任何反應。不懂,真的不懂。 ps講一些離題的話,太傷腦筋,還是潛水去打GO!GO!比較有意思。 |
|
![]() |
送花文章: 0,
|
![]() |
#6 (permalink) | |
長老會員
![]() |
![]() 引用:
現今的中國則不同,連美國都要忌憚,他們的實力利用最新科技衛星都能窺得一二,拿以前比實在很奇怪了~~ 您說對於一個搞不好沒有基隆和平島大的土地,可以表現一副慷慨就義的樣子,您搞不懂?先不說釣魚台含有豐富的漁業與石油的資源,就是一個方寸之地只要是我們的領土都要守護,這樣的邏輯會奇怪嗎? 若您要打對岸的土地與釣魚台對比那樣的邏輯才是奇怪,對岸的武力強大,是不能也,非不為也~~ 不是您邏輯問題就是知識常識有些不足了~ |
|
__________________ CPU:AMD K8-4200 X2 MB:A8N-SLI Premium 顯示卡:青雲6600 512MB DDR2 128Bit / SLI/DVI/TV OUT RAM:創見 1GB X4 雙通道 HDD:SATA0:希捷400G/SATA/7200 8MB SATA1:WD 250GB*7200 SATA2:16MBIDE0:Maxtor250G/7200 8MB IDE1:HITACHI 250G/7200 8MB POWER:Enhance 400W 12CM FAN CDROM:LITON 52X DVDRW:PINEER DVR-A10XLA |
||
![]() |
送花文章: 380,
|
![]() |
#7 (permalink) | |
註冊會員
|
![]() 引用:
當中國實力的面紗尚未被英國人揭開時,歐洲那一國不是對中國有所有忌憚。可是當底牌掀開的時候,那時中國有多少斤兩,再也騙不了人。況且文中我已表明【如果答案就如同我們所看到、聽到那樣的話,那還好。】你在湊什麼熱鬧? 對於你那種只爭方寸之地【還一個方寸之地只要是我們的領土都要守】,那萬里河山就一句【是不能也,非不為也】就代過。不知誰的邏輯知識有問題。 |
|
![]() |
送花文章: 0,
|
![]() |
#8 (permalink) | |
長老會員
![]() |
![]() 引用:
基本上你拿甲午戰爭來比就是時空倒錯了,再來說到歷史,您以外國人的角度看中國當然是神祕的,這是自古以來就是這樣的,看歷史能這樣看嗎? 當時是誰在執政?慈禧的垂簾聽政,慈禧為了自己把軍費拿去修寢宮,中國內部亂的可以,這是不爭的事實,這不是國中課本上的歷史,不論兩岸的歷史都是如此寫,日本侵華是有計畫的,不是臨時的,這也有歷史根據的,不是亂說的,怎可拿海軍軍力來比較呢?外國人能夠看清中國內部嗎? 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就說明了當時中國的懦弱無能,鴉片戰爭更能代表上述的論點,你能否認嗎? 你的意思是你看的歷史是歷史,別人看的都不是歷史? 萬里河山要爭,但一定要戰爭嗎?統一了是不是就爭取到了?統一有兩種,一種是被他們統,誰都不願意,另一種是我們統他們,但是目前做不到,但是我們用經濟實力,人民交流來影響他們,時間久了或許還有機會~~ 您會為台獨而戰嗎?如果不會你前面說的話都是廢話了,誰又願意戰爭?兩岸都是中國人,那萬里河山還需要爭嗎? 日本人是外國人侵入到家門口了你還在為他們辯護,是你在湊熱鬧吧? 您的邏輯真的是~~~唉~~~ |
|
![]() |
送花文章: 380,
|
![]() |
#9 (permalink) | |
註冊會員
|
![]() 引用:
而且我也搞不懂我在那邊有在替日本辯護,跟網友討論中日軍事力量,這叫做替日本辯護?我倒很想問你這句『是不能也,非不為也』對日本你又憑什麼認為我們是不為?如果你又想把答案拉到李登輝或那些台獨人士上,那請你先解釋當初 蔣故總統為什麼不能為?當初又為什麼在政治上要極力拉攏日本?你可以給答案嗎? |
|
![]() |
送花文章: 0,
|
![]() |
#10 (permalink) | |
長老會員
![]() |
![]() 引用:
在甲午戰爭前,中國的海軍是亞洲最強大,連那時日本都沒有把握可以打贏這個在歷史上兩次擊敗日本的國家,結果一場戰爭下來,證明中國根本就是不堪一擊,接下來的結果就是連一些歐洲小國家也跑來中國湊熱鬧】,那中國辛辛苦苦所建立的強國形象,豈不是全毀? 你又憑什麼說中國海軍當時很強大?當時中國海軍的艦艇中國無法製造的,是完全仰賴外購的,日本的艦艇確是自己國內製造的,當時不論是武器的先進程度,艦艇的速度日本均都在中國軍隊之上! 以下敘述不是取自國中課本,你自己看看吧! [1]甲午戰爭與馬關條約 談到清廷割讓台澎給日本之緣由,必先將歷史拉回到光緒元(一八七五)年。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朝鮮的宗主國,光緒元(一八七五)年,當時的朝鮮國王李熙還年幼,由其生父李是應攝政,是為「大院君」。李是應為人守舊排外,尤怨惡日本自從明治維新以來,那副囂張不可一世的嘴臉,竟下令:「與日本交涉者,處死刑」。 這一年,有艘名曰「雲揚號」的日艦,停泊在朝鮮江華島沿海附近進行海域測量。朝鮮人一見日艦,竟在排日情結下,不分青紅皂白地發炮攻擊。雲揚號當然不甘示弱,不但全力應戰,還以精湛的火力反擊,摧毀對方砲台,攻陷永宗城。在此危急情勢下,身為朝鮮宗主國的清政府,理應出面干預,但清廷怯懦、無能,反而在日方專橫之下,落入日本人的圈套,雙方約定認朝鮮為獨立自主國。 關於此事件的來龍去脈,羅惇融在《中日兵事本末》此書中,有段詳細的記載:「光緒元年秋,日本以兵艦突入朝鮮江華島,毀其炮台,焚永宗城,殺朝鮮兵,掠軍械以去。復以兵艦駐釜山,要盟。方副島種而之來議也,乘間語總署,朝鮮是否我屬國,若為屬國,則由我主朝鮮通商事。總署答以朝鮮雖我藩屬,而內政外交,聽其自主,我朝向不與聞。……至是,日本以兵脅朝鮮,而遣開拓使黑田清隆為全權大臣,議官井上馨副之,赴朝鮮議約。二年春,約定認朝鮮為獨立自主國,互派使臣,並開仁川、元山兩埠通商,日艦得隨時測量朝鮮海岸,中國視之漠然也。」 光緒八(一八八二)年,朝鮮發生新舊黨之爭。 朝鮮自江華島事件後,國內維新派組開化黨,是為新黨;舊黨則以大院君李是應為首。因國王李熙妃閔氏及其族與李是應不睦,李是應遂唆使兵變,焚日本使館,殺日本中尉崛本禮造。 日本乘機出兵干涉朝鮮內亂,清廷亦出兵往援。亂平,中國與日本皆駐軍漢城。 光緒十一(一八八五)年,李鴻章與伊藤博文於天津簽訂中日「天津條約」,中日兩國均自朝鮮撤兵,並規定:「將來朝鮮如有事,中日兩國或一國要派兵,應先互行文知照;及其事定,仍即撤回,不再留防。」 光緒二十(一八九四)年三月,朝鮮東學黨黨魁崔時享,於金羅道聚眾起兵叛變,號召殺日本人及政府權貴,國王李熙恐慌,向北京告急。四月,直隸提督葉志超奉令率軍趕赴朝鮮,屯牙山,並按中日天津條約之規定電告日本。東學黨聞中日軍隊已至,不戰而潰。五月,袁世凱以東學黨潰散、亂平,要求中日同時撤兵。但日政府反要求中日兩國留兵,共同改革朝鮮內政,但被清廷所拒。六月,日軍突然衝入王宮,囚禁國王李熙,命大院君李是應主國事。李是應為報光緒八(一八八二)年遭清廷誘捕,將其囚禁中國保定之恨,不經思考,馬上答應為日本效力,並下令驅逐在朝鮮的所有華人出境。 李鴻章眼看事態不妙,急調總兵衛汝貴、提督馮玉崑速速由大東溝登陸,進駐平壤;另調陸軍十餘營,乘英輪高陞號趕赴牙山,並派出八艘北洋軍艦護送,沒想到半途竟遭日艦截擊,潰遁而逃,清軍溺死千百餘人,日陸軍乘勝又轉攻牙山,清軍大敗。 七月(一八九四年八月一日),清德宗載湉下詔對日宣戰,掀起一場攸關台灣命運的戰爭,雖然戰場遠離台灣甚遠,但台灣卻須承擔、飽嚐這場戰爭的禍果。 從光緒二十(一八九四)年七月爆發中日甲午戰爭開始,短短三、四個月,清軍連連失利,損失慘重,逼得清廷連忙央請美國出面試探調停。結果,不但被日政府所拒,反而變本加厲;日軍渡過鴨綠江、侵入遼東,大連、旅順相繼失守,清政府苦心經營所建置遺留下來的新式砲台、槍械、船塢等,全部資與日敵。日軍更在旅順展開瘋狂大屠殺。對於此事件,美國報紙曾指責道:「日本為一穿著文明外衣,而具野蠻筋骨的怪獸。」 此期間,北洋艦隊雖奮力守衛,但正如國父孫中山先生上書直隸總督李鴻章書中所說的:「圖強之策,非僅依船堅砲利,必求其人盡其財,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但李鴻章置之不理,結局是:光緒二十(一八九五)年元月,北洋艦隊全垮,清廷了悟大勢已去,馬上指派總理各國事衙門大臣戶部侍郎張蔭桓、署湖南巡撫邵友濂前往日本廣島議和,卻被日本全權大臣伊藤博文以「全權資格不足」之理,拒絕和議,並謂:中國如有誠心求和,「必委其使臣以確實全權,選擇有名望官爵,足以擔保實行條約之人員當此大任。」 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年二月),清廷授李鴻章為頭等全權大臣。 光緒二十一年二月十四日(一八九五年三月二十日),李鴻章以全權大臣身份再赴日本廣島與日本全權大臣議和,李鴻章要求先停戰,伊藤博文反要求清政府以大沽、天津、山海關為質,雙方焦聚不夠,談判沒結果。逮至第三次會議時,伊藤表示,日軍正準備進攻台灣,明顯表露日本想獵取台灣的野心。會議結束,李鴻章由春帆樓返回行館途中,遭日人小山豐太郎狙擊,李鴻章左頰中彈,昏厥,日方為免受世界輿論指責,始允先停戰議和。 議和期間,清政府千方百計想運用國際關係,來挽救只賠款不割地的議和條件,但在日人咄咄逼人之下,終被迫於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一八九五年四月十七日)與日簽訂「馬關條約」。 清廷承認朝鮮獨立;將遼東半島、台灣全島及澎湖列島割讓與日本;賠款二億兩;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 由於遼東半島地理位置特殊,影響多國權益,因此俄、德、法三國駐日本公使,同時向日本提出備忘錄,勸告日本不得佔領遼東半島;俄太平洋艦隊及西伯利亞陸軍亦悉行動員,示將一戰。在此強硬干預下,日本不得已宣稱放棄,而由中國加償軍費三千萬兩。 有關台灣割讓給日本的狀況,明白記載在「馬關條約」第二條之內: 一、略(遼東半島部份) 二、台灣全島及其附屬諸島嶼。 三、澎湖列島,即英國格林威治東經一百一十九度至一百二十度,及北緯十三度至十四度間的各島嶼。 第五條亦有如下之文字: 「日清兩國政府於本約批准交換後,立即各自派遣一名以上之委員赴台灣省,實施該省之讓渡事務,但需於本約批准交換後二個月內,完成上述之讓渡。」 林子候先生在試論<甲午戰爭在近代史上的重要性>一文引述傅啟學的《中國外交史》和柳克述的《近百年世界外交史》的內容說: 「綜觀馬關條約的內容,可謂十分苛刻。以賠款說,鴉片戰爭賠款二千一百萬元;英法聯軍之役,對英法各賠款八百萬兩;向俄國收回伊犁,賠款九百萬盧布;……而對日本此次的賠款,竟超過中國歷年賠款的四倍以上。以割地說,鴉片戰爭僅割讓香港一島;中法戰爭僅承認越南獨立,但此次條約,不僅承認朝鮮獨立,而且割讓中國的領土台灣和遼東半島;以及在中國通商口岸從事各種製造工業,更是中國國民經濟的最大致命傷。……自馬關條約有此條款後,各國皆援最惠國之待遇,一律共享;於是中國工業,全被帝國主義的資本所壓倒,不能抬頭。以另訂新約來說,以中國與泰西各國現在約章為本。從此日本人在中國享有領事裁判權,及各國所取得的一切權利。以內河航行權來說,四國天津條約,中國允與外人的內河航行權,只限於長江自漢口以下,現在則不但擴充至漢口以上,且到重慶,並且還允許外輪航行自吳淞江以至蘇州、杭州兩地的運河,我國內河航行權,至此喪失無餘。」 [2]以下取自中國大陸中央圖書館 北洋海军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与日本新添的战舰相比之下,火力弱,行动迟缓。1891年以后,连枪炮弹药都停止购买了。这倒不是因为军火工业实现了国产化——钱被慈禧拿去修颐和园了。慈禧说,光绪1875年登极时年幼,我不得不垂帘听政,到1886年改为“训政”,1889年“归政” 。我什么都不过问了,修修花园养老还不行么?与明治天皇相比,对照何其鲜明! 這是大陸史書的記載,你看到了嗎?這證明當時中國是強國嗎?那是外強中乾呀~ 你真的熟讀史書嗎? 至於你有沒有替日本辯護,我想版友的眼睛是雪亮的,不需要我多說! 當初的蔣故總統對日本人與中共決不手軟,這點你不需要跟我爭辯,先剿共後抗日,與張學良的連共抗日政策不同罷了! 就算當年退守台灣也是一直在思索著打回去,只是受限於美國,會對日本以德報怨不是懦弱,哪裡像現在的執政者懦弱無能,這段歷史你總不能否認吧! 事實上以甲午戰爭來比現代根本是荒唐,時空環境不同,局勢也不同,你的用意為何?我想大家都心知肚明! |
|
![]() |
送花文章: 380,
|
![]() |
#11 (permalink) | |
註冊會員
|
![]() 引用:
兩軍開打就知道中國強不強 那 1.你如何得知日本絕對有辦法打到兩敗俱傷 2.承1.,你得知日本軍力的水準管道,有說明中國的軍力嗎?如果有,那評價是多少? 3.承2.,如果有中國的評價那是如何,那你相信了他對日本的評價,又為何會懷疑其對中國的評價? 4.承2.,如果沒有,你做如此肯定的評論不就失去理論基礎了 |
|
![]() |
送花文章: 94,
|
![]() |
#13 (permalink) | |
註冊會員
|
![]() 引用:
2.中國的軍力,就如同我所說,是披一層神秘面紗。有的話也是一些軍事書籍上的硬體資料,不過以它過去打越南時所表現的戰力,說真的我很失望。站在同為中國人的立場,我當然答案就如同我們所看到、聽到那樣。 3.以上或許不是版主你想在的答案,但我也很認真回答,不知這樣是否可以? 提個題外話,如果有冒犯的地方在這邊先道歉。就是大家都認為陸戰隊很神勇,可是為什麼在跟步兵對抗的時候,卻是如此不堪?是否是訓練的時候沒有像步兵那樣講戰略? |
|
![]() |
送花文章: 0,
|
![]() |
#14 (permalink) | |
註冊會員
|
![]() 引用:
主要還得看在哪打,如果中國打日本,那勝負難定 如果日本打中國,中國是佔上風的 所以你說的說法實在是太籠統了 也就是說從你的回答來推定, 你的兩敗俱傷根本是「沒對日、中軍力有了解」的一般說法而已 2.你說的陸戰隊跟步兵對抗,是指我國嗎 假設是 以我是海陸退伍打過對抗的經驗來回答 陸戰隊的作戰設計跟步兵是不一樣的 聽過陸戰隊的隊歌嗎 為海軍收戰果,為陸軍作先鋒 所以這樣的對抗比較看來是沒有意義的 況且,台灣最頂尖的特種部隊是陸軍所管的 |
|
![]() |
送花文章: 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