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15, 01:25 PM | #16 (permalink) |
管理版主
|
恭謹的回覆敬愛的DingDing大人 :
按您大人的見解...那研究所的碩士博士也該如此寬容的招生才是 入學分數不重要...只要術科好...10分也可以進研究所了吧 如果術科可以不注重一般成績的話 那就應該只考術科...不該再考一般課業了才對 假設今天還有一個只考了5分的學生... 他的術科比誰都強...結果落榜了 為何11分可以被錄取...5分的資優術科生卻落榜了呢 難道只差6分差那麼多嗎 現在的出生率不斷的降低 今天是有著高達96%的錄取率 明年以後呢??只怕超過百分之百的錄取率的那一天也不會太遙遠了 到時考0分也會被錄取了吧 問題是這樣真的是正確的教育制度嗎?? |
送花文章: 39317,
|
2007-08-15, 02:33 PM | #17 (permalink) | |
長老會員
|
引用:
我不反對研究所以上收取只有術科夠強的學生阿!! 大大您的論述中有一個環節並沒有解開 那就是,考試為什麼非得考國文英文數學理化史地?? 基本上,如果你今天是美術研究所要招收學生,他的招生條件必然是考美術相關的科目 同樣的,當年我考研究所的時候,除了英文還有考試,其他哪有數學物理化學呢? 今天如果也考數學物理化學,我肯定考鴨蛋的阿!! ****************** 我同意您說的,教育制度有問題 但教育制度有問題並不能代表本文開版所示新聞之中,李遠哲說的話是錯的 我所要問的是,為什麼術科相關的科系沒有比較正常的入學管道? 為什麼今天我想學音樂,卻得先背誦之乎者也,得先學微積分,得先學英文時態? YaYa07大大您還記得嗎?國中小的課本裡面,也有音樂課本,也有美術課本,甚至於還有體育課本 那麼我要問,今天如果說,為了達到一切公平性,以後這三種科目也必須列入大學入學的考題,課本上有寫的通通有機會考... 那麼,18分就不會僅僅是18分了,考滿級分的我看大概也沒什麼機會考到滿級分 ****************** 以前國中的時候,看台中一中,台中女中..他們的音樂班、美術班就是俗稱的資優班 他們的入學標準之高...很難想像 大家都是一天只有24個小時,你放學回家之後有八個小時可以唸書,我放學之後也有八個小時,可是要拿來念書+練習音樂... 我常常想,為什麼,有人拿八個小時好好念書可以考上好的學校,接受表揚;卻也有人拿八個小時唸書+練習繪畫音樂...最後可能還沒什麼好下場? 有沒有人想過,天生術科就強的天才世界上是少之又少的,任何術科都是要砸時間去練出來的,在學習路上這些時間和唸書的時間是互相壓迫的 ******************* 我必須聲明,18分不代表他術科多強,搞不好就是浪蕩子一個而已 但是又有多少人,因為升學管道不佳,教育制度不好,空有術科強項卻不得其門而入,而喪失的深造的機會? 有些人不愛唸書,國英數超級爛,可是自己摸索摸索還沒上大學已經變成電腦專家,還可以當駭客!!對這種人來說,如果有機會上一個跟自己興趣符合的科系,可以說是如魚得水,從此擺脫自己不喜歡的學科不說,還有機會大放異采。 (不才小弟我以前數英也超爛,只有國文可以。後來如願進入中文系就讀,是既符合興趣,唸起書來又輕輕鬆鬆,總之從此擺脫討人厭的數學地理等一堆中學前必修的學科) 試問,當您成為張大千之流的知名畫家,會有人在意你當年聯考只有5分,2分或0分嗎?會有人在意當年你的英文連26個字母都背不完嗎? ******************* 我再度承認,我的的教育制度確實很有問題 術科強項的人,應該輔導他在升高中的時候就往高職去發展,求得一技之長 可是社會觀念慢慢演變成一種畸形的思想 那就是五專生不如高中生,高職生又不如五專生 因此,高中、五專、高職變成了劃分學生程度上下的一個方式,大大辜負了這個制度的美意 現在五專逐漸消失(都升格成技術學院去了),高中高職硬合起來變成綜合高中 大家都混在一起,很多學生都搞不懂自己要的是什麼 上了大學,台灣大學是大學,逢甲大學是大學,亞洲大學是大學,崑山科技大學是大學,中州技術學院也叫大學... 一大堆的大學,這些「大學」能不能讓學生們找到自己要發展的,我想這才是真的問題所在 ******************** 至於您說的,「研究所的碩士博士也該如此寬容的招生才是」這就根本不是問題了 |
|
__________________ 我聽爺爺講了一個故事 故事裏的事是那昨天的事 故事裏有好人也有壞人 故事裏有好事也有壞事 故事裏有多少是是非非 故事裏有多少非非是是 故事裏的事,說是就是,不是也是 故事裏的事,說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故事裏的事也許是已真實 故事裏的事也許是從來沒有的事 其實故事本來就是已故事 故事就是故事 故事就是故事 |
||
送花文章: 194,
|
2007-08-16, 12:32 PM | #18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第一,我不喜歡打字,所以不會像您一樣想太多
第二,歷年來的教改一直是教育部說了算,從來沒有給過基層教師出聲的機會,不然一綱多本不可能生出來,我提出有輪子的書包是因為我能管的只有這個,其他的再也做不了,跟書包沒啥關係 我承認我對李遠哲深惡痛絕,我氣的是十幾年來孩子們當了他的白老鼠,他卻依然故我,連一點點的不好意思的味道都聞不出來,這是我跟李先生的個人恩怨,也是我咒罵他的理由,我不會覺得自己罵錯,雖然我用的詞很沒品,但是我認為正常的詞語已不足以形容我心目中的李先生,人家我已經刪掉好多了,如果這樣仍然不合您意,請您去跟版大檢舉如何? 唉,改革本身不是一件錯事,可是當年的王安石何以變法失敗?還不是敗在「一意孤行」四字 |
送花文章: 760,
|
向 elna 送花的會員:
|
alucard_nhi (2007-08-17)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
2007-08-16, 02:15 PM | #19 (permalink) | |
長老會員
|
引用:
因為他不在其位,卻樣樣要干涉 只是我想的比較複雜一點,台灣的教改失敗,不能全部歸咎於他 但不能否認的,他提出的藍圖的確是很好的願景 但美好歸美好,做出來完全不是那回事 我只想說,台灣的家長/教師/學生心態若無法扭轉,做什麼改都一樣 2.沒有什麼需要跟誰檢舉的,"詛咒"只是一個動詞而已,還算不上什麼"形容詞"。 我也沒小氣到跟我意見不合就要去檢舉人的地步---除非,您心目中已經覺得我是個小鼻子小眼睛小心眼的人物。 |
|
送花文章: 194,
|
2007-08-19, 03:21 AM | #20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我覺得台灣的教改是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
每個成年人都會經歷沈重的升學壓力及叛逆期 做父母基於愛護子女的心情,會希望孩子不再受自己當年的覆轍 當年的學者專家們也許也是基於相同的心情,希望進行教育改革減輕孩子的負擔 但教改改到最後,走偏了路,卻無人敢說「改錯了」 我所感覺到的是,支持教改的學者拿教改的初衷規避教改失敗之責 教改的方向已有偏差,政客學者們仍是一味蠻幹,堅持錯到底也絕不反省、修正 教育體制的僵化、家長對子女的期待、師資的調整、入學門檻的規定…..等,這非朝夕間能改變的事,教改卻倉促上路 現代當父母的真的很可憐 除了要擔一家子的經濟重擔,還要煩惱孩子的未來 學者說要讓孩子適性發展,可是孩子還小,我自己也看不出我家外甥未來的發展性,只能鼓勵他多讀書 都市父母看到大環境的不確定性,孩子的課後補習比玩樂時間少 鄉下父母就業範圍被侷限,一般只求溫飽,甚至也不懂何謂網路、OFFICE應用,對孩子課業上的督促無能為力,城鄉差距日益擴大 現在這些對國家政策有重大影響力的教改學者、政客,當年出生在只要苦讀一定會有出息的年代 當年的填鴨式教育只注重智育,現在的教改強調五育均衡 當年我這代只要智育OK還有時間玩樂, 就算考前荒唐度日,只要聯考當天的成績不錯,還是有學校可念 反觀現在的孩子想要進資質好一點的名校,除了五育的成績均衡,還要注重三年來每一次的在校成績, 整理出美觀的甄審資料,其中更不乏父母們的代勞,更甚者必須學冷門的才藝突顯自己不同處 台灣教育的僵化不在制度,而是「人為」因素 教育部版的教改,在我看來不過是以書面資料做為挑選學生的依據,而且比舊有聯考更沒公平性 教育真的重視學生五育發展嗎? 我想也不盡然…新聞中常報導出國參賽的運動健將,訓練資源如何貧乏、經費如何短缺 舊有聯考制度不見得差,教改政策不見得好 普遍聽到的官方說法並不包含「反省」、「檢討」? 普遍見到的政客、學者子女都是從「海外」學成歸國? 如果台灣的教改是成功的,為什麼這些最「愛台灣」的政客子女會對國外的名校趨之若鶩? 處在教育最基層的父母、老師,都知道教改出了大問題 只有掌握改革權力的高官、學者,食古不化地堅持己見 |
送花文章: 8126,
|